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厂时髦亲妈(溜溜猪)


之前楼小乔叫他自己买的,但走到电器城他就懵了,冰箱和洗衣机款式也太多了,热水器也分很多种,万一买得不合她心意,后面拌嘴就不好了,所以他只买了需要提前安装的空调,剩下的打算找她一起买。
楼小乔看看这个日头,这会儿她也不想顶着大太阳回去。
先去他办公室睡了个凉凉的午觉。
两人下午去了趟家电城,把冰箱,洗衣机,热水器都买了。
花钱的时候很爽,楼小乔不后悔来这一趟。
这会儿已经有全自动的洗衣机,单缸的!
冰箱要买上下门的,张让又不懂这些,他家里用的是老款的冰箱,不知道有多少年历史了,他见小卖部用的都是冰柜,还以为这才是现在的主流款,差点就奔着冰柜去。
楼小乔要笑死:“幸好我来了,洗衣机现在都不买双缸的了,丢进去一溜儿洗完。”
男人在电器这方面确实不懂,张让傻眼。
电器都是现成的,付款了以后直接送过去。
东西摆放在哪里,是要主人决定的,楼小乔他们自然也要去。
“洗衣机放在那个位置。”楼小乔指着阳台上的一个位置:“水龙头也接过去了,麻烦你们给我安装调试好。”
师傅们看了一眼下水和上水的位置,觉得没问题就开始安装。
冰箱买的是很普通的国产冰箱,上下分层的,其实张让家用的也是这种。
款式是楼小乔自己挑的,位置也是她挑的,就摆放在客厅。
家里,厨房厕所都是重新刮了一层腻子,贴了白色的墙砖。
就是普普通通的装修,家里却洋溢着幸福的感觉。
房间里面的味道也散的差不多,主卧的床跟衣柜都是实木的,搬进来以后还请了人每周都擦一次,楼小乔闻了一下,确实没什么味了。
孩子们的房间只周末住人,床是找木匠打的松木架子床,最简单的款。
两人的意思,这边的房子主要是上学方便些,用的东西就凑合着用,不追求奢华的享受,主打一个绿色环保健康。
空调打开了半小时,楼小乔在客厅沙发上还眯了一会儿,真舒服。
张让说:“怎么样,万事俱备,什么时候结婚?”
楼小乔环住他的腰:“求婚也不来点仪式感吗?”
张让从口袋里面掏出一个小小的盒子,单膝跪地:“什么时候能嫁给我?”
还是很直男好吧......
楼小乔憋住了笑,接过他递过来的小盒子,里面躺着个钻石戒指。
款式嘛花里胡哨的,主钻也不是很大。
不过这个年代能买钻戒求婚的也不多,算是年轻人里面的时尚。
张让解释道:“我不知道你喜欢什么,就去金店问,店员小姐说钻石代表永恒......”
回下井村的摩托车上,楼小乔还是晕陶陶的。
下午的时候天色变了变,看着是要下雨,楼小乔赶紧骑着摩托车往家赶。
走到半路上碰到也在卖力往回走的张玉娇,两人打了个照面,就一起走。
“小乔,你不快点回去,马上下雨了你连个棚子都没有。”张玉娇说。
楼小乔看了一眼天,觉得万一突然下了自己还能跑过雨,于是没加快速度:“我马上要结婚了,马上要搬走,你啥时候要我这个房?”
张玉娇擦了一把汗:“砖还没批下来呢,不过你家搬了就租给我吧,村里这段时间很多人盖房,我跟王盛商量了下,干脆他留家里做小工,这天气要是能下来一场雨,地里就不用人挑水浇了。”
自从沈大娘的外甥死了以后,沈大娘的身体也一直不见好。
王盛在外头待着焦心,干脆回来了。
回来以后先是在楼小乔家工地上干了一阵,后来工地上的工也停了,楼小乔家也不需要专人做饭,张玉娇就干脆去城里卖盒饭。
新都县城的馆子多,卖米粉的也多,可到了中午出汽车站,有些人不是舍得下馆子,也不是很想吃米粉,张玉娇这一试,生意果然还不错,菜大部分都是家里现成的,成本又不高,张玉娇每天控制在一百来个的量,几乎都能卖完。
但这样一来,菜园就只能多种点蔬菜。
这段时间不是总不下雨吗,好在王盛有一把力气,都是他从河里挑水去菜园子里浇,家里留的半亩地,就算早晚挑水,每天太阳这样晒着,大半时间都耗在地里了,不怪张玉娇说,等雨下下来了,她家才有空。
不过看云层不厚,这一场雨应该也下不了多久。
果然,两人刚到家,雨就下下来了。
细细的一阵,落到地面上都没打湿土地,雨又结束了。
张玉娇叹了一口气,看样子傍晚王盛还得去挑水,不过好在太阳也没了。
她把在外面疯玩的老大找回来,开始做饭。
米饭在电饭锅里热着,早上她出门之前煮的。
菜随便煮个豆角再加个苦瓜就行,张玉娇想了想,又从菜地里摘了几个西红柿回来,准备打个蛋汤。
“楼小乔怎么说?”王盛刚从外头回来,半路上还淋了场小雨,本以为这场雨能下久一点,没想到下了十几分钟就结束了,但看着天上的云团,晚上还有一场大雨要下。
“我跟她说了。”张玉娇脸上带着喜气:“她马上就要搬了,咱们这也开始准备起来,咱们家请两个大工,三个小工够吗?”
她算了一笔账,现在她的这个生意一个月有一千多块,家里挣钱主要靠这个,不能停。
那盖房子就只能请人干,王盛自己就是个壮劳力,可以少请个小工。
可家里的事情要人操持,自从沈大娘病了以后,她什么活都干不了,家里彻底要仰仗两口子,这样一来压力就大了,要不是靠着张玉娇在外头的那份收入,就算是有了征收款,王盛家里也是不敢提盖房子的话的。
王盛叹了口气:“我去砖厂问过了,火砖现在可难批,还得走关系,送了两条芙蓉王,才给我批了两万匹砖。”
家里要盖两层房子,至少要三万匹火砖。
现在买砖还要批条子,以前可不兴这个,楼小乔那房子也就早盖了几个月,当时的火砖都是随买随有。
张玉娇把手里的刀狠狠往砧板上一拍,气得直哼哼:“真是惯的这些人,算好了咱们得要三万才够数。”
说白了就是要好处。
火砖长在邻村,是个私营厂,管批条子的是厂长的侄子。
以前没那么多人盖房,厂里那些干活的都还算正常,现如今到处是人盖房子,火砖一下气供不应求了,就连个砖瓦厂的会计,都摆起谱来。
王盛随手拿过来豆角,坐在椅子上帮忙摘豆角,低着头不知道想些什么。
去年家里还穷的响叮当,像他们这样的农民还不少,今年突然有钱起来,村里盖房子的一下子就多了起来,连瓦匠都有接不完的活儿,工费见天就涨。
也有人不好好过日子的,拿到了钱不盖房,不送孩子读书,拿去外头搞女人,或者是赌钱,吵架的打架的离婚的,菊子家那事儿不就在眼前吗?
王盛是个老实人,也没想过这些,只是以后没地种了,他心里也不踏实。
“你说,咱们以后靠什么营生?”王盛问。
张玉娇把烫过的西红柿的皮剥了,轻描淡写的说:“你没听人说吗,以后咱们这里要盖大学,现在都开始动工了,等大学城盖起来,一个大学得上万人吧,有这么多人你还怕没饭吃,随便干点小买卖,或者做点小营生都够过日子了,而且你看到没,外头都在修路呢,他们说修完路,这边都得发展起来,人多了自然就多条路,你少操心这些,把家里的那片菜地种好,往后只有这块地了。”
王盛低着头没说话。
傍晚的时候他看了一眼云团,没出去浇水,结果晚上开始淅淅沥沥的下起雨来。
外头一刮起风来,大雨就噼里啪啦的下了起来,楼小乔还没来得及出去接孩子,于是给刘菊花家里打了个电话,晚上就不去接孩子们了,当天就降温了,第二天早上起来,外头的风带着几分凉意。
楼小乔早上出门去的时候,就听到村里人在说征收的事。
“上井村的征收款快下来了吗,咱们村的怎么还没动静?”
“大约就是这几天了,也别太着急,这钱还能赖了咱们的不成?”
有人看到了楼小乔,热情的跟她打招呼,大约是知道她现在的男人是城里单位的干部,找她打听起征收款子的事,楼小被问的一脸懵,摇了摇头:“他不是管这一块的,离的远着呢,我看还是找王山问一问,不过六大叔说的对,征收款肯定不会少了咱们村的,就是个先后次序问题。”
当着她的面,这些人打了个哈哈聊别的去了。
可楼小乔一走开,一个两个的私底下说起她来:“真是个厉害的,跟四顺离婚才离多久,就跟别的男人勾搭上了,未必不是以前勾搭上的,四顺也是倒霉,当初怎么想的,离婚的时候干嘛把房子给了她?”
以前楼小乔倒霉,村里或许是向着她的,那会儿觉得她惨。
但如今楼小乔跟大家不一样了,多少眼红的看着她呢。
不过楼小乔没把这些风言风语的放在心上,她要真跟这些人计较,能把自己气死好吧,以后她还要把日子过的更好,这些人不是会更生气?
结果白天的时候就收到了通知,征收款打下来了。
又进账一笔,楼小乔美滋滋的看着银行卡的余额,心里头也有自己的盘算。
这钱她没打算都花了,如果她跟齐老师他们的事情能做成,早期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的。
这钱她要留着做创业的起步资金。
至于房子嘛,也不用买了,下井村这边以后都会发展起来,家里这块地皮到时候盖两栋房子,以后都是她的,不管留着租出去收房租,还是以后会拆迁,对她来说都是百利而无一害。
出租也好,租金月月都有进账,而且宅基地是你的一直都是你的,可以一直都有收租。
拆迁也未必有出租爽。
趁着孩子们不在的功夫,楼小乔把屋子收拾收拾,准备搬去城里。
除了电视机,三人身上的衣服,其他的东西没什么好带走,也没必要带走。
其实也没什么好收拾的。
两人商量好了,周五去登记,登记完了请身边的人简单吃个饭,两人就算是正式结婚了。
楼小乔这边很简单,无非是娘家人来几个人,楼母摔倒了以后,楼父从外地赶回来了,现在楼毅两口子还在那边打工,听说楼毅也想回,但被许晶晶压在那边干活,两人计划干到春节再回来,明年开春就不走了,家里要盖房子。
以前家里没钱,许晶晶也没什么想法,但这次家里征收走了一片土地,得了两万多块钱,她心里头不免有了盼头,打算在那边多干些日子多存点钱,毕竟外头的钱比家里头要好挣太多。
两口子,只要肯吃苦,一年下来至少能存一万块。
楼毅是不想干的,他这辈子也没吃过这么多的苦,但身边还有同村的人,这会儿进工厂也是靠熟人介绍,身边不止有老婆,还有一起出去的同乡,其实也不寂寞。
不加班的日子,大家也凑在一起打牌。
只是一起出去的都是两口子,第二天又要上班,玩的会比较节制一些,最多到半夜,各自的媳妇会喊人回去睡觉,到那个时候楼毅也要回去了。
但最近他已经好久没去打牌了。
厂子里最近接了个大单子,大家都在加班,下班回来都十一二点了,没人有这个闲工夫,楼毅两口子也被叫去加班,因为是计件,多干多得,大家似乎都愿意加班,产线虽然不累,但事情简单重复,还能跟旁边的人说说闲话,许晶晶现在是干出来点意趣来,并不怎么抱怨。
只有楼毅,一言不合就要抽懒风。
楼毅跟许晶晶租住在一个农民房小房间里,隔壁住着的也是同村的人,虽说厂里也提供了宿舍,但大家更愿意两口子住在一起,虽说一月下来要多花些钱,但周末可以自己做饭,省下来的钱也能覆盖掉房租了。
“听说你妹子要结婚了,你不回去?”
“不回。”楼毅叼着牙刷,口齿不清的道:“小乔这是二婚了,没打算怎么办,大乔说是过年再办。”
哼哼,两个妹妹对他又不好,干嘛回去。
回去一趟来回车费得要一百五,买不到坐票得在车上站二十几个钟头,许晶晶说的对,这天气回去一趟能热死,冬天回去路上都舒服些。
在这里也可以打牌,也可以玩,还没人管。
反正楼毅现在挺阿Q的,出来一趟也不容易,这边还没老家热,要回也等到年底了再回,两口子现在加班一月有一千多块钱,回去了上哪赚这么多钱去。
那人意味深长的看了楼毅一眼,嘿嘿一笑,男人嘛还得是有个媳妇管着,楼毅以前多懒的人,现在居然也会盘算起过日子的事。
楼毅没管别人的眼光,一边刷牙一边哼起歌儿来。
等他出去的时候,许晶晶已经把早饭买回来了。
“小妹结婚了你知道吗?”出来以后跟家里联系的少,但一个月最少也是要打一次电话的,以前没出来觉得外面的世界很可怕,真出来了以后才感觉自由的味道。
虽然上班辛苦点,但在家未必不辛苦,而且楼毅有父母惯着,在家干什么都偷奸耍滑,外头可没人这样惯着他,拉长一喊加班,谁都得去,不过去也不是白去,这两个月工资都上千了。
许晶晶对现在的生活状态挺满意的,总之忙起来不止她一个人忙,主打一个心里平衡。
干的活儿也不是很累,她的工作就是给波鞋系鞋带,嘴上又不耽误个什么,她给了拉长好处,让对方把自己跟村里一起出来的小姐妹安排在一起,上班的时候嘴巴可一点没闲着,除了不能乱跑,其他的时候跟在村里也没差多少了,厂里如果有处理掉的残次品,他们还可以优先买。
楼毅的工作就比较辛苦一点,他是负责拉货和包装的,计时不计件,他会适时摸鱼。
“结婚就结婚呗,都结第二次了也不新鲜。”楼毅没心没肺的说:“这个周日我要休息,连着加班加了一周时间,我可干不动了,这周末约了人一起去钓鱼。”
许晶晶也打算休息一天,但楼毅周日要请假,她就不好请假了,她打算下周休息。
周围现在还不是很发达,楼毅跟几个哥们儿没事就去海边海钓,有时候会摸点海鲜回来,算是给家里开开荤了,许晶晶也就由得他去。
能找个活儿干,不瞎混就可以。
不过男人嘛,手里头没钱,想瞎混都蹦跶不起来。
等吃完了早饭,又是一天的活儿。
广东这边的气温比老家还凉快一些,碰到刮台风的日子,还很凉爽,听说冬天会更舒服。
像他们这样打工的两口子也很多,上井村最开始出来的是两口子,在外面赚到了点钱,就带着兄弟和兄弟媳妇出来了,次年又带了堂兄弟姐妹几个,这是第四年,楼父就是通过他们的父母联系上的他们进的厂子。
九十年代外贸起来了,进厂也不像八十年代那么艰难。
厂子多了,待遇上也有的挑,能吃苦的是很能挣钱的。
像王盛那样的苦力活,楼毅是干不来,但进厂的待遇也不会太差。
许晶晶也不记得自己加班加了多少天了,干的是简单重复的活,厂里也知道生活很枯燥,食堂里面有电视机,吃饭的时候可以看看电视,上班的时候可以聊聊天,下班累的就直接可以睡觉了,日子过得飞快,很快就到了七月,她看了一眼存折本子上的数字,不后悔出来这一趟。
听说楼小乔找的对象不错,就连楼毅都下了血本,虽说人没回来,但打了五百块钱的红包过来。
楼母的腿还没好,现在还要在家卧床休息,否则以后一辈子都要瘸,闺女在城里办酒,她就没去了。
但楼父楼母也破例打了五百的红包,让楼父带来的。
楼父带着小燕两人去喝酒,楼大乔带着李默,李默也是第一次见到楼父,态度上十分恭敬客气,但也很疏离,酒席上还给楼父敬了几杯酒,楼父看看这个女婿,是个能干的人,又看看那个女婿,长得就是得罪不起的样子,乖乖的闭上嘴巴没说话。
张明远跟刘菊花夫妇也过来。
楼大乔压低了声音跟父亲说:“爸,他们来了。”
办酒之前,张明远夫妻去了趟上井村楼家,跟楼父楼母说了好一会儿话,都很客气,可越是这样楼父越是害怕他们,以前想过女儿嫁的这么好,是不是可以拉扯一下儿子,这样的话当着张家的父母他还真说不出来。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