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不管他怎么喊,天幕上的画面很快跳到了下一帧。
一个稍年轻的男人于江边拔剑自刎,一个头发花白的男人慢慢走上王位。
【公元前202年,经过四年楚汉战争,项羽落败自刎于乌江,刘邦继皇帝位,是为汉高祖,西汉建立。】
【汉初国力衰微,刘邦甚至连四匹颜色相同的马都凑不齐,因此采用轻徭薄赋、修养生息的政策,与匈奴和亲,经文、景两代帝王励精图治后,汉朝逐步繁荣起来。】
旋即天幕中出现一副百姓们种田养蚕,日升而作日落而息的温馨画面,音乐声也变得舒缓起来。
刘邦正拉着群臣一边喝酒一边观看天幕,被天幕揭了短也不甚在意,反倒笑着道,“虽然不知道这文景二帝是朕的几代子孙,但干得很是不错,有乃公的风范。”
坐在他身旁的吕后在心中翻了个白眼,这刘老三还是这个死样。
只是她心中却不免染上一丝阴霾,这天幕怎的不把这文景二帝的名字说出来?既是汉初想必离现在不会太远,可盈儿那性子哪里有天幕中文景二帝的本事?
而这时天幕中的画面陡然间又变得金戈铁马了起来。
【汉武帝刘彻继位后,一改之前的黄老之术。他对内推行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外则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拒绝与匈奴继续和亲,任用卫青、霍去病取得了对匈奴的作战胜利,塑造了汉民族的脊梁。】
刘彻听到自己谥号为“武”时便已经坐起了身,在听到自己痛击匈奴的壮举后更是激动地站了起来,对着臣下激动地喊道,“众卿都听到天幕所说了的吗?你们可不能再阻止朕打匈奴了!”
当然他也没有忘记天幕里提到的大功臣卫青,虽然卫青已经赢得了一次对匈作战,但依照天幕所言,未来的卫青还会更厉害。
“卫卿,你可真是朕的良将啊!”
卫青如今虽十分年轻,但已经养成了谨小慎微的性子,赶忙道,“这都是臣的本分罢了。”
刘彻很了解卫青的性子,也不勉强,旋即想起天幕中的另一个名字霍去病。
如果他没记错的话,这名字似乎是子夫的那个小外甥,之前刚还被带进宫来玩过,他当即吩咐左右道,“赶紧把去病接进宫,朕要亲自抚养这位为朕击退匈奴的帅才!”
就当刘彻沉浸在自己即将创造千古伟业的兴奋中时,男声却又换了话锋,天幕上出现一个男人拔剑自刎的场景。
【然而汉武帝迷信方士,特别是晚年热衷封禅和郊祀,巡游各地,酿成巫蛊之祸,太子刘据被逼自杀。】
刘彻顿时笑不出来了,他看向不远处卫子夫怀中的男孩,“不可能!朕怎么可能是那等昏君?!肯定是天幕搞错了!”
但他心中却隐隐又有些心虚,毕竟他真的很相信方士,更想要长生。
此刻抱着刘据的卫子夫也是脸色苍白,她能从歌女爬到如今的皇后之位自然是不可能蠢的,如果她的据儿被逼死的话,她自己和卫家怎么可能有什么好结局?还是那时的她已经去世了?
刘彻很想再辩解两句,但天幕接下来的话让他忘了要说什么,他的大汉怎么突然间就完了?!
【武帝穷兵黩武,耗尽大半国力,幸得有昭宣两帝中兴,然而一个王朝的命数终有尽头,元、成、哀三位皇帝昏庸,造成外戚专权。】
【公元8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西汉灭亡。然而他上位后改革太过激进,反倒天下大乱。】
【公元23年,刘秀推翻新朝建立东汉,息兵养民,史称光武中兴。而后四代帝王励精图治,成就盛世。】
【东汉末年,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困苦,导致黄巾起义。朝廷命各地自行募兵平叛,却又导致各地军阀如董卓、曹操等趁机做大,曹操更是携天子以令诸侯。】
【公元220年,曹丕逼汉献帝禅位,东汉灭亡,曹魏、东吴、蜀汉三国鼎立。其后数十年,蜀汉诸葛亮三次北伐但都以失败告终。】
蜀汉,诸葛亮已是满头白发,重重地叹了口气。
北伐终究还是败了呀!难道终究是被那狼子野心的曹家得了势?他们能当好这个天下的主人吗?
诸葛亮心中一阵猜测时,音乐声也变得凄凉了起来。
【曹魏后期司马懿掌控曹魏,公元263年,司马昭灭蜀。公元265年,司马炎废魏元帝建立西晋。公元280年,晋灭东吴统一中国。】
【西晋建立后,皇权争斗不断,北方少数民族鲜卑、匈奴等趁机南侵,史称五胡乱华。】
【公元317年,晋氏遗族司马睿南迁建立东晋,而后政权频繁更迭,相继建立宋、齐、梁、陈等政权。北方则经北魏统一,与南朝划江而治的北朝由此开始。】
【魏晋南北朝近四百年的时间里战争不断,百姓流离失所,甚至出现无数人相食的场景。】
诸葛亮手中的茶盏瞬间掉落在地,摔得粉碎!
他本来以为这汉室天下只是换人来坐,可竟是胡人入侵统治了他们汉家天下,乱世长达400年!这百姓究竟得有多苦?
曹操则是沉浸在他曹魏竟被司马家篡位的愤怒中,他自己携天子以令诸侯,这司马老贼也以相同的手段控制了他们曹家!
他望向坐在自己下方装鹌鹑的司马懿,冷笑道,“呵,好啊!好一个忠心耿耿的司马家啊!”
说完,他便示意周围的侍卫将司马懿拿下。
他早觉司马懿狼子野心,然而丕儿信任他,再加上他在自己身边伏低做小,他才放心了下来,可没想到他比他想象得还要狼子野心。
司马懿此时缩成一团,心如死灰,任由侍卫们粗暴地将他禁锢住。
他的野心自然不是突然而生的,哪怕是如今他也早就生出了取而代之的心思。
但他知道还不到时机,一直隐忍,好不容易爬到如今的地位,结果天幕一出全完了!
秦始皇听着后世的历史,面沉如水。
虽然他很不满这刘姓一族取代了他们大秦的江山,但也不得不承认这刘家人还算有些血性,可这刘家之后的人怎么还一代不如一代。
至于汉朝的皇帝们,此时大多也都是坐立难安。
毕竟从武帝起,他们便不再害怕北边的胡人。
哪怕是高祖时期,他们也只是赔款和亲,却也没真让胡人打进中原啊!虽然和亲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就是了。
刘彻更是神色激动,“这群后人怎么回事?竟然还被胡人打了进来?”
随后他望向卫青,“卫卿,朕本来想着把匈奴打得不敢来犯便是,但他们竟然敢入侵我们中原,这一次朕要让他们灭族,斩草除根!”
卫青直觉不对,这都相隔了几百年,草原上也不只是匈奴一族,他觉得这几百年后入侵中原的大概率不是现在的匈奴。
只是看着现在盛怒的帝王,他自然不会去泼冷水,“陛下,臣一定竭尽全力!”
就当众人的愤怒都到达极点时,天幕的音乐声却再次舒缓了起来,画面中的景象也变得欣欣向荣了起来。
【虽然四百年的乱世为中原大地带来了无尽的痛苦,但也迎来了又一次文化大爆发。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的汉化改革促成了一次史无前例的民族大融合。】
【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恢复汉礼,开创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成为后世千余年的行政制度及官员选拔制度,开创开皇之治,被草原民族尊称为圣人可汗。】
大概有了之前四百年乱世的衬托,前朝的帝王们见到这一幕都不禁满意点头。
秦始皇一边点头称赞这后人有他几番风范,一边敏锐地问道,“这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究竟是什么,后世竟然能够沿用千年?”
刘彻这才松了口气,笑着对卫青道,“还算是有几分朕的风范,这草原上的那些胡人看来还将这杨坚认做了皇帝?不过要我说,这杨坚还是心软了些,这些胡人认他为首领只是害怕继续挨打,如果是朕一定不会这么轻易就接受这个称号,饶过他们。”
隋,开皇年间,杨坚对着身旁的独孤伽罗道,“看来这天幕很是认可朕这几年的功劳,朕能有今天多亏伽罗你的帮助。”
独孤伽罗听着丈夫的话,微笑点头。
他们二人并称二圣,这功劳自然有自己的一半。
夫妻两人含情脉脉间,天幕上的话音却又陡然一变,炸得他们心神巨震。
【然而其继任者隋炀帝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引起天下大乱,隋二世而亡,仅存在三十八年。】
【同样出身关陇集团的李渊于公元618年建立唐朝,而唐也再一次将中华民族带至巅峰。】
武德九年,李渊有些不可置信。
他虽然出兵争了天下,但他都五十多岁了,而且多年来的贵族习性让他并未太大的抱负,觉得当个地方诸侯便不错了,大唐能一统天下全靠他的二郎能打。
可现在天幕告诉他,他所创建的唐竟然有这般大的成就!
他不由望向站在台下的两个儿子,建成陪着他坐镇大本营,处理朝中事务,世民则替他征战四方,统一天下。
然而此时的他却宁愿两人没有那般优秀,论功劳的确是二郎的功劳最大,可建成是长子,这么多年也没有错处,他又怎么能废了他呢?更何况治理天下也不能全靠行军打仗的本事啊!
这几年来他一直头疼于自己该选择谁当太子,但却迟迟没有决断。
不过依照天幕所言,想必他最终应该没有选错人,不然大唐也不会走向巅峰。
想到这李渊的心安定了几分,然而天幕接下来的话却让他发现原来继位者并不是他选的。
【然而李渊并不是那个带领大唐走向盛世的人,次子李世民于武德九年发动玄武门之变,弑兄逼父登上帝位。】
【李世民在位期间对内善于纳谏,休养生息,开创贞观之治,对外攻灭东突厥、薛延陀等,开疆拓土,被誉为“天可汗”。】
贞观初年,李世民激动不已。
他做到了!他证明了自己才是那个最适合登上帝位的人!
不过李世民很快淡定了下来,如今他对天幕的风格有了一些了解,他有预感天幕肯定要转个弯狠狠地扎他的心。
而天幕也的确不负他的“期待”。
【太宗是一代圣君,却也为后世子孙做了不好的榜样,几乎每代皇位更迭都伴随着宫廷政变。】
【公元655年,武则天被高宗立为皇后,参与朝政,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唯一正统女皇帝。】
【公元705年,神龙政变后武则天退位,天下重归李唐。】
【公元712年,唐玄宗继位,前期开创开元盛世,但后期怠慢朝政,引发安史之乱,大唐就此由盛转衰,开启藩镇割据的时代。】
李世民本以为自己已经做好了准备,然而还是被震惊了。
女人竟然当了皇帝天下好不容易回到他李家的手中,却又那么快由盛转衰?!
这唐玄宗究竟是他的第几世孙子,竟能这么糊涂!
后世子孙也每一个争气的,竟然没出一个刘秀让他大唐中兴!
唐神龙元年,武则天已经头发花白,直接将手中的茶碗打翻,神龙就是她现在的年号。
她冷笑,朕就知道那些人还是想着恢复李家的天下!可是朕虽然是一介女流之辈,但又哪点做得不如她那两个不成器的儿子?
天宝年间,李隆基躺在贵妃腿上一边听着梨园小曲,一边看天幕,闻言从贵妃身上坐了起来,大唐怎么可能从他的手上败了!
李隆基直接大喊出声,“这肯定是那天幕污蔑朕!”
杨玉环也是眼皮一跳,她入宫之前也曾见到些人间疾苦,不像李隆基沉浸在太平盛世的幻想之中。而且李隆基若被兵变,她这个所谓的妖妃又能有什么好?
只是眼下最重要的是安抚暴怒的,她挤出个微笑道,“三郎,说不准这就跟梨园班子一般编出来的戏。”
李隆基在美人的安抚下才缓缓安定了下来,躺下继续看了下去。
【公元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夺取帝位,建立北宋。】
【为避免藩镇割据,宋朝重文抑武,文化经济快速发展,但也长期受到辽、金侵扰,1125年金国大举南侵,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康王赵构于南京即位,建立南宋。】
【公元1271年,忽必烈入主中原建立元朝,南宋灭亡,是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
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句话,但已经足见两宋多次被外族入侵,最后还被外族得了天下。
刘彻差点将手中的酒杯摔了出去,“宋朝是什么软蛋?真是没有我大汉一点骨气!”
李世民也很是* 愤怒,“怎可自废武功?真是因噎废食!”
宋初,赵匡胤更是差点喷出一口老血,他刚确立了重文轻武的政策,结果内部的确没有生乱但外族却打了进来。
所以他错了吗?
【不过元朝汉化迟缓,政治腐败,存在98年后便灭亡。公元1368年,乞丐出身的朱元璋一路逆袭在南京建立明朝。】
【明初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政治清明、国力强盛,明成祖迁都北京,修建永乐大典等。】
朱元璋听着天幕自己的夸赞美滋滋,这几千年还有谁比他得国更正?然后便冷不防听见“明成祖”几个字。
怎么会有人庙号叫“祖”的?这可是开国皇帝的称号啊!可他大明又没有改朝换代,难不成是有后世子孙造反了?究竟是哪个龟儿子这么胆大!
刚将首都迁往北京的朱棣听到“明成祖”后也傻了眼,他早就给自己想好了庙号“太宗”,哪个龟孙给他改的?这不是内涵他造反当上皇帝的吗?
他望向一旁端坐的三个儿子,目光最终停留在大儿子身上,“说,是不是你给老子定的庙号?”
朱高炽连忙摇头,讨好地笑道,“爹,怎么可能?我怎么可能做这种蠢事?给你定成祖,这也是内涵我们一家是乱臣贼子啊!或许可能是后世哪个拎不清的子孙干的!爹,这天幕还在放呢,要不然先看天幕?”
朱棣看着大儿子的胖脸,也觉得他虽性格温和但不至于这么蠢,点点头继续看起了天幕。
【公元1449年,土木堡之变后明由盛转衰,虽然也有张居正等能臣一系列举措中兴,但党争不断、宦官专政以及天灾频发导致农民起义不断,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明朝灭亡。】
【公元1644年,多尔衮领兵入关,清朝正式建立,之后二十年统一全国,是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康雍乾三朝土地增垦,物产盈丰,综合国力日渐强盛。】
【清朝在制度上几乎避免了之前历代弊端,然而它闭关锁国,致使中华文明落后于世界,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而后遭到多次西方列强入侵。】
【公元1912年,宣统皇帝被逼退位,清朝灭亡,封建时代也正式结束。】
男声到这停止,画面中一扇朱红色的大门缓缓关上,仿佛昭示着一个漫长的时代过去,而这时画面的视角不断拉升,直到俯瞰着整座城市。
然而这座城市却与他们印象中不同,无数高耸入云的大楼,宽阔平整的街道上飞驰着密密麻麻的钢铁盒子,还有那不知怎么架起的重峦叠嶂的桥梁。
乾隆面沉如水,天幕这是什么意思?虽然只有只言片语,但天幕明显不欣赏他们大清。
而且怎么到了他们清朝就截止了,“封建时代结束”这几个字又是什么意思?
他一向自恃雄才大略,大清在他手上蒸蒸日上,结果天幕竟说是他们大清让中华文明落后于世界,外夷会从海上攻打过来,这怎么可能?
可心中却有一个声音告诉他,这是真的有可能的。
他与法兰西的路易十六有书信往来,宫中更有许多的传教士,虽然不想承认但洋人那些玩意儿的确神奇,不然他也不会下令民间严禁那些东西,害怕开启汉人民智。
可是天幕的内容仿佛在打他的脸,告诉他一切都是徒劳。
其余帝王们也久久不能释怀,朝代兴衰犹如涨潮落潮,没有一个朝代能逃离宿命。
有的人心生侥幸,这会不会是编造出来的历史?
雄才大略的帝王们并不是傻子,很快便否认了这种想法,天幕讲述的历史虽然简略,但却逻辑清晰,哪里是人能编造出来的?
可他们就这么接受所谓的历史,等待自己朝代的灭亡吗?
不,他们不能接受!虽然知道万世一系是痴人说梦,但他们也想尽可能的延长自己朝代的寿数。
相似小说推荐
-
丹妮斯的重生(不如闲) 晋江2024-10-29完结
总书评数:8371 当前被收藏数:8510 营养液数:10269 文章积分:65,874,064
不沉溺过去。
不恐...
-
饥饿下的产物(获繁) [仙侠魔幻] 《饥饿下的产物》作者:获繁【完结】晋江2025-02-02完结总书评数:539 当前被收藏数:1972 营养液数: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