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仅剩下五十多套房子,即便不一起卖掉,慢慢卖也不至于剩到手里。
周勇回到槐西村,把事情一说,李保田与孙会计对视一眼。
现在大队不仅要还账,通电也需要一笔钱。
“现在怎么办?”
周勇一摊手,问李保田与孙会计。
他们都已习惯事事听从周勇的安排,如今被他这样一问,二人竟然不知该说什么了。
“实在不行卖一批牲口呢?”
这话是李保田说的。
卖牲口的确是一条出路,但是牲口卖不出来多少钱。
几千块钱解决不了通电的问题,房屋又不能大肆宣扬去卖,搞得周勇一个头两个大。
其实徐建民要不是书记,周勇都不会如此收敛。
毕竟是师兄弟,周勇理应支持自己师哥的工作。
再说这么多年,徐建民明里暗里一直都维护自己师弟,他刚任职书记一职没多久,周勇不能在这时候给自己师兄找事。
孙会计看眼周勇:“这种事情你问我们,还不如你自己想办法呢!”
周勇有些哭笑不得,面对孙会计无赖行为,他早已习以为常。
研究到最后也没有太好的解决方案,到了午饭时间,周勇与李保田回了家。
路上不少村民询问他们,啥时候能搬新家居住。
何时搬进新家,需要看何时能通电,在一个房屋是新建的,需要时间沉降沉降才行。
若是有村民分到因为沉降开裂的房屋,事后大家都很麻烦。
翁婿二人到了家,李保田说:“要不过了收秋就让大家搬过去吧,省得一个个老是问东问西…”
因为建新农村时,每家每户出资两百块,余下的钱都是大队承担。
如今房子建成,大队迟迟不让大家搬进去住,有些村民就担心上了。
周勇微微皱眉:“搬也可以,要提前跟他们说好了,若是住进去房屋出现沉降开裂的问题,大队概不负责…”
全砖房屋需要一定时间通风晾晒,等水泥彻底干透才能入住,若不然屋里一烧火,墙身很容易造成开裂的问题。
李保田吧嗒嘴:“回头开大会说说这事儿,谁要是等不急就先搬过去…”
周勇点点头,张桂芳插了一嘴:“回家你们爷俩就别说工作上的事情了,洗洗手吃饭了…”
李彩云大着肚子从外面进了屋,周可柔跟在她身后哭唧唧。
周可欣把自己妹妹抱了起来:“小哭包,你又哭啥?”
周可柔揉着眼睛,她想吃糖,李彩云不让吃,因此她闹起了情绪。
李景初偷偷摸摸塞给自己小妹一块糖,周可柔顿时不哭了。
这一幕被李彩云尽收眼底,她无奈笑了笑。
“小云,你下午在家吧,我去砖厂。”
李彩云瞅了一眼周勇:“你不是要去县城吗?怎么又不去了?”
砖厂的事情周勇几乎都交给了李彩云,但她这一胎预产期就在这几天,周勇不放心她天天骑着自行车来回跑。
其实周勇之前就说过,李彩云不用天天去砖厂上班,可她就是不听。
而李彩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周勇不总在砖厂,她怕厂里闹出乱子,到时候被追责任的人会是周勇。
“去县城的事情不着急,我改天再去。”
李彩云瞅了周勇一眼,明白自己男人的心思,她说:“我没事,你有事就去忙。”
周勇笑着说:“不是啥大事儿,早一天晚一天都行。”
李彩云哦了一声,张桂芳看着他们笑了笑。
几口人正在吃饭呢,李彩霞提着一小筐鲜蘑菇来了。
“霞姐,你上山了?”
李彩霞点点头,张桂芳笑着说:“彩霞,你吃饭了吗?”
“三婶,我吃过了,你们吃吧。”
李彩霞今天上山采了不少蘑菇,她知道张桂芳没时间上山,巴巴给自己三叔家送些蘑菇。
蘑菇又大又喜人,张桂芳笑着问李彩霞:“这蘑菇真大,在哪里采的?”
李彩霞为了采蘑菇,天没亮她就上山了,走了二十多里地,采了一背篓和一布袋的蘑菇。
李彩云看着自己堂姐,她又看了一眼周勇,到了嘴边的话她咽了回去。
李彩霞坐一会回去了,吃过饭拾掇利索,李彩云与周勇说说给自己堂姐安排工作的事情。
现在村里各个岗位都不缺人,想给李彩霞安排工作需要周勇动动脑子。
李彩云知道这件事情急不来,毕竟李彩云刚把户口迁过来,要是立马给她安排工作,会引起流言蜚语。
周勇去了砖厂,李彩云在家也没闲着,跟张桂芳嗮干菜。
油豆角切丝,烀熟的土豆剥皮切成片,黄瓜切成条拌上草木灰晾晒…
母女忙好已经五点多钟,张桂芳起身捶捶腰,紧接着做完饭。
周可欣帮忙烧火,李景初李景恩跟着李彩云在院中翻动晒了一下的土豆片。
“喃喃,你不要捣乱。”
他们母子三人在这边忙,那边周可柔屁颠屁颠跟着捣蛋。
周可柔安静了片刻,趁李彩云不注意,她把翻过来的土豆片又翻了回去。
李彩云蹙眉,喊了一嗓子,开门在做饭的张桂芳听见了,急忙把周可柔哄骗进屋。
“姥姥,你要给我什么好吃的?”
张桂芳扫了一眼锅台,拿起一个西红柿递给了周可柔。
小丫头瞅瞅西红柿,乐颠颠接了过去。
周可欣憋笑,小声嘀咕一句:“小孩真好骗!”
站在门口的周可柔没听见自己大姐嘀咕的话,她拿着西红柿,瞪着圆溜溜大眼睛吃的特别开心。
张桂芳看着自己小外孙女笑了笑,洗洗菜开始做饭。
没一会李保田周勇回来了,翁婿二人到家也没闲着,一个去挑水,一个翻动翻动入冬准备烧炉子的木头。
天将要黑,李家也吃完了晚饭。
忙了一天,张桂芳年纪又大了,她吃过饭收拾利索早早就躺下。
周勇带着四个孩子在门口玩了一会,等天黑透了,四个孩子颠颠跟他回了家。
李彩云坐在炕上看书呢,等他们爷们一进屋,她立马合上书准备下地。
“你在炕上吧,我哄喃喃睡觉。”
李彩云见此就没动,四个孩子洗过脚,一个个上了炕。
周可柔躺在被窝里直哼哼,她要找李彩云。
周勇拍着自己女儿:“喃喃乖,妈妈累了,爸爸哄你睡觉。”
周可柔撇着小嘴,周勇给她讲故事,不等把她哄睡,周可欣李景初李景恩睡着了。
小丫头睡觉打小就难,周可欣姐弟三人从小都是七点多钟就睡觉,她天天得八点半左右。
周勇可算哄睡了自己小女儿,他下地直直腰,洗洗脚回了南炕。
“这孩子是真磨人,妞妞他们仨小时候就不像她似的…”
周勇听完李彩云感慨的话,他吹灭蜡烛:“小孩子哪有一样的?”
李彩云点点头,扶着肚子在被窝里翻个身。
很快李彩云就睡着了,周勇给她盖盖被子,翻个身他闭上了眼睛。
一夜无梦,第二天周可柔的哭声吵醒了周勇。
李彩云望着自己小女儿在褥子上尿的地图,气的在她屁股上打了几下。
周勇仰头往北炕看了看:“喃喃又尿炕了?”
李彩云点点头:“不尿炕我能打她吗?”
周勇坐起来穿衣服,下地来到北炕抱起哭得十分伤心的小女儿。
“挨打了吧?看你还敢不敢尿炕了。”
周可柔哭得抽抽搭搭,周勇抱着来到外面呼吸呼吸新鲜空气。
“一大清早怎么就哭上了?”
李保田听见周可柔哭声从东屋走了出来。
“尿炕挨打了。”
李保田从周勇怀里把周可柔抱过来:“别哭了,姥爷带你去园子里找姥姥…”
张桂芳在园子里薅葱呢,听见周可柔哭唧唧的声音,她笑着起身。
“喃喃,看看这是什么?”
周可柔顿时不哭了,看向张桂芳手中高举的大葱。
李保田瞧着自己小外孙女那呆萌的表情,笑呵呵抱着她来到张桂芳面前。
张桂芳抬起手用手背给周可柔擦擦眼泪:“姥姥抱你去摘西红柿和黄瓜…”
周可柔拿着一个西红柿乐呵呵跟在自己姥爷姥姥身后回了屋,李彩云瞧着自己女儿这没心没肺的模样,不由哑然失笑。
在她哭闹时,随便找样东西就能转移她的注意力。
李彩云总是觉得自己小女儿没心没肺,周勇却说这样挺好。
尿湿的被子晒到晾衣绳上,周勇把尿湿的褥面放在洗衣盆里泡上。
李保田拿着扫把在清扫院子,周可欣懂事的在帮张桂芳烧火做饭。
李景初李景恩也没闲着,哥俩把家里饲养的鸡鸭从架子放出来喂喂。
“姥姥,鸭子下了三个蛋。”
李景恩笑嘻嘻拿着三个鸭蛋进入外屋地。
张桂芳伸手把三个鸭蛋接过来:“狗剩真能干,姥姥给你们蒸鸡蛋糕。”
李景恩一听笑的十分开心,他扭身离开了外屋地。
扫过院子的李保田拿着扁担水桶去挑水,周勇喊上自己两个儿子,拿着镰刀和片筐去割草。
父子三人来到地头,周勇负责割草,他们哥俩负责往筐里装草。
没一会两个片筐装满了草,够鸡鸭吃两天,周勇擦擦额头的汗,带着两个孩子返回走。
周勇自己挎着一筐草,他们哥俩抬着一筐草。
快要进村了,两个孩子累的停下休息休息。
周勇站定,微微蹙眉:“狗蛋狗剩,我们回家在休息。”
“爸,你就让我们休息休息吧,我们实在走不动了。”
“休息两分钟。”
李景初李景恩哥俩对视一眼,两个孩子脸上是生无可恋的表情。
周勇看着手表,到了时候就喊他们走。
哥俩吭哧吭哧跟在自己爸爸身后,走在前面的周勇说:“儿子,你们记住,不吃读书的苦,就要遭受生活的苦…”
周勇隔三差五就会带他们哥俩或者他们姐弟三人下地割割草,偶尔会带他们去砖厂义务劳动,有时也会让他们去养殖场干些脏活累活。
开始他们当成乐子,一个个干的可有劲了,渐渐他们姐弟体验到了其中的辛苦。
“爸,啥是吃生活的苦?啥是吃读书的苦?”
周勇边给他们解释其中的道理边往家走,李景初李景恩哥俩听的时而皱眉时而露出思考的神色。
到了家,两个孩子累的气喘吁吁,小脸红扑扑。
张桂芳心疼坏了,急忙给他们哥俩擦擦汗。
“累坏了吧?”
一来一回走了将近二里地,虽然哥俩只提一筐草,可他们毕竟是孩子。
李保田在一旁接话:“我小时候像他们这么大的时候,都开始帮我爸干农活了…”
张桂芳瞪了李保田一眼:“我们那是什么年代?跟如今能相提并论吗?”
李保田看眼自己老伴:“我只是实话实说。”
张桂芳撇嘴:“我们那时候的人活的辛苦,吃都吃不饱,不干也不行…”
那年代的农村家里不养闲人,也养不起闲人,拼命干还吃不饱饭呢,要是不干就得饿死。
李保田回想曾经的苦日子,他颇为感慨:“我做梦都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过上吃穿不愁的生活…”
两口子围绕这个话题聊了起来,听得李景初李景恩哥俩一脸雾水。
李彩云笑吟吟站在外屋门口:“爸妈,我们吃饭吧!”
张桂芳应了一声,大家说着话进了屋。
四个孩子加上四个大人围坐炕桌前,看起来十分拥挤。
吃吃饭张桂芳被挤到后面去了,加个菜都费劲。
“狗蛋你往一旁去一去,你看看姥姥坐在那里吃饭呢?”
李景初一看,急忙往一旁挪了挪。
张桂芳笑着说:“在哪儿吃饭不一样?”
李保田笑着说:“咱家炕桌有些小了,回头我找人再做一个炕桌…”
现在用的炕桌就是前年新做的,当时用着正好,孩子们一个个正在长身体,不知不觉炕桌又变得小了。
周勇接话:“爸,别做炕桌了,有时间我去街里买个地桌…”
李保田一听皱眉:“地桌十多块钱呢,做个炕桌才五块钱…”
周勇笑了笑:“爸,炕桌再大,只能三面坐人,地桌就不一样了…”
炕桌大了夹菜不方便,地桌一大家人可以围坐在一起。
不知李保田要说什么,张桂芳接话:“周勇,别听你爸的,你想买地桌就买…”
李保田瞅了一眼自己老伴,撇撇嘴什么都没再说。
李彩云笑着开口:“要是买地桌了,这张桌子就搬西屋留着给妞妞他们仨写作业用,省得他们在小桌子上挤来挤去…”
之前替换下来的饭桌成了周可欣三姐弟学习桌,因为桌子小,三个孩子在写作业时,偶尔就会发生争执。
遇到这种情况,张桂芳要是在家就再放一张桌子,她要是不在家,三个孩子就争争吵吵挤在一张桌上写作业。
李保田听完自己女儿的话,他顿时不心疼买地桌的钱了。
一家人其乐融融吃完早饭,不等周勇李保田去上班,马三刘娟来了。
“什么风把你们两口子吹来了?”
李彩云打趣他们两口子。
平常大家都要上班,刘娟下班要做家务照顾孩子,因此她根本没有时间溜门子。
刘娟笑了笑:“嫂子,你说话咋阴阳怪气的呢?”
李彩云努了努嘴:“有嘛?”
刘娟挽住她胳膊,两人坐在炕沿边说话。
周勇看了一眼墙上挂钟,马三知道他忙,说明了来意。
新学校建成了,来年准备投入使用,可现在面临一个尴尬问题,缺少教师。
周勇挑眉:“马校长,这个问题你应该去找教育局反映情况,你找我有什么用?”
马三已任职槐西村学校校长三年了,在他不懈努力下,今年新生入学一百五十多人。
“周大哥,你别这样好不好?要是教育局买我的账,我至于来找你吗?”
周勇皱眉,李保田接话:“教育局是咋说的?”
马三一脸无奈:“就一句话,让我自己想办法…”
这事儿不是教育局不管,是没有老师愿意去乡下教书。
领导总不能拿刀逼着人家吧?在一个目前各个学校都缺少老师。
李保田一听叹口气:“这的确是个难题,学校建成了,入学率也有,要是没有老师可就成了笑话…”
“周大哥,这事怎么办?”
周勇瞅了一眼马三:“你容我想想。”
马三闭了嘴,李保田说:“小学老师问题好解决,主要是初中高中的老师让人感到难心…”
高中暂时不开放,因为没有读高中的学生。
而初中今年有几十个学生,奈何没有老师,所以孩子们只能继续在红旗公社读书。
虽然路程只有一个多小时,可到了冬天孩子们上学一个个都很遭罪。
第192章 计划生育
周勇感到头疼,他思索一番:“这事儿我带你去找徐书记吧,看看徐书记能不能帮你解决问题…”
教育局指望不上,他们只能厚着脸皮求徐建民帮忙。
若不然新建的学校就要闲置在那里,明显是浪费教育资源。
李保田赞成周勇的主意,事情说定,周勇带着马三去了公社。
去公社的路上,周勇骑自行车载着马三。
“周大哥,你啥时候去省城?”
周勇目视前方:“你有事?”
马三一只手拿着拐杖:“我想安装假肢。”
吱嘎一声——
周勇捏住手刹,自行车停了下来。
他一只脚踮地,忍不住回头看向马三,纳闷的开口:“之前那么劝你都不安假肢,怎么突然想安假肢了?”
马三之所以想安装假肢,原因来自他儿子。
私底下不少人称呼马三为马瘸子,孩子每次听到这样的话就生气,时常跟小朋友因为这些事情发生争执。
虽然他缺条腿是事实,可在孩子心里,不管自己父亲啥样,都不允许其他人说三道四。
周勇听完马三的话抿了抿嘴,他转过头:“等你嫂子生过孩子的吧!”
李彩云这几天就要临盆了,在这关键时候,周勇不想离开家。
虽然生孩子他帮不上忙,可身为丈夫,理应顾及自己妻子的情绪。
马三点点头:“周大哥,这事儿不着急,你啥时候去省城办事,喊我一声就行…”
周勇应了一声,两人说着话前往红旗公社。
这么多年,马三性格都没变,依旧十分开良乐观。
周勇就欣赏他这一点,不管马三遭遇什么事情,他都能有个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
说着话他们来到了公社,很不巧徐建民乘坐最早那趟班车上县城开会去了。
两人也不能在公社等徐建民回来,没办法他们折返了回去。
在回去的路上,周勇遇到了醉醺醺的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