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穿成年代文中的极品老太太(池陌)


一天赚四块钱,就是跑跑腿的事,老俩口别提多高兴了,皱纹里都夹杂着喜悦。
孟老太要给甄臻两块钱花,“你开铺子没少辛苦,等我以后赚到钱,再多给你点。”
甄臻能要她的钱?好笑地推了,“过段日子捉黄鳝的人多了,就捉不到这么多黄鳝了,等大家都知道黄鳝能赚钱,这钱就不好赚了。但赚点家用还是可以的。”
不过,就算大家都知道黄鳝赚钱,肯来县城卖黄鳝的也没几个,别说黄鳝了,卖鸡蛋的都少。
这年头就这样,思想还没扭过来呢。
孟老太要求不高,别说一天赚几块钱了,就是赚五毛她也愿意的。
甄臻原本提过每个月给他们十块钱养老,毕竟年纪大了,不能跟年轻人比,要是有个伤风感冒的,说不定就爬不起来了,可人家不同意,非要自己赚。
老俩口都六十多了,就这样还不服老呢,就想着多赚点钱不给子女添负担,谁家摊上这样勤快的老人,也是一种福气。
老俩口回去后,一说今天赚了四块钱,孟家人都挺惊讶的,黄鳝又不稀奇,这东西还有人花钱买?
不能吧?
现在赚了钱,后面会不会被抄家?谁也不敢放开了干。
孟大嫂就说:“该不会是老二媳妇见你们东西卖不出去,故意补贴你们的吧?”
老俩口叫她说的都有几分信了,就想再去县城卖一次。
俩人当晚就去田里了,忙活到夜里,捉了二十多斤黄鳝,忙完农活,老俩口就挑着担子去县城了,正好赶上职工下班。
昨天那职工特地赶早来了,孟老太就算她便宜点,两斤半的黄鳝只收了两毛钱。
二十多斤黄鳝一个小时就卖完了,赚了差不多三块钱。
这下总不能是老二媳妇照顾他们的吧?
老俩口回去后就把四块钱给孟大柱和孟大建看。
一家子都有些沉默,其实他们都知道做买卖能赚钱,却都不敢,也拉不下脸走出这一步。
周一,就有人来帮甄臻家通电了,这时候通电也是个麻烦事,得调试好半天,好在天黑之前给通上了。
孟大国踩在凳子上,拽着灯绳还有点紧张,“娘,我真拉了?”
甄臻看笑了,“拉呗!拉了看看灯亮不亮。”
“哥,你不拉就下来,我拉!”孟二勇说。
孟大国就给拉到底了,一拉绳子灯就亮了。
甄臻买的灯泡瓦数高,屋里亮堂极了,孩子们都挺搞笑的。
孟二勇把他哥拽下来,自己也试了试,这可真够神奇的,一拉绳子灯就亮了,跟变魔术似的。
装了电灯就方便多了,甄臻老早就叫赵美兰帮她买风扇,夏天风扇正是紧缺的时候,饶是赵美兰也弄不到,还是叫她男人从羊城那边弄了一台,又从海市弄了两台过来。
甄臻一口气全给买了,虽然价格贵点,一台电风扇加了二十块钱,但现在不买,就得热一夏天,只能花钱买方便了。
电风扇一家一台,这电扇一摆上,孩子们就堵在电扇面前,张着嘴等风吃。
陶爱红怀孕怕热,这下孕晚期就能舒坦点了。
她这一胎从头到尾都没有孕反,能吃能睡的,想必是个贴心的。
这几天,甄臻又想着再增加点新品,她试了几种零食,味道都一般,不大能拿出来卖。
想做点海苔什么的,又没有原材料,没办法,这年头的物资真的很缺乏,板栗枣子经常买不到货,要不是甄臻前两年存了不少在空间里,这会子也没东西卖。
但花生确实是不缺的,甄臻只好在花生上多下功夫,她想试试前世的糖霜花生米,花生米备好了,可那上头的糖霜是怎么做出来的?
裹的是面粉还是什么?
甄臻试了几次都失败了,又从空间拿了一包玉米淀粉出来,这下倒是成功了,可惜买不到玉米淀粉,她只好再试试别的法子。
刚忙好,孟大国就进来了,他刚整理好仓库,累得一身汗,就脱了衬衫扔在一边,舀着被太阳晒热的洗澡水往身上泼。
啧啧!甄臻瞄了两眼,这大儿子肌肉是真不错,比例又好,公狗腰配大长腿,小麦色皮肤,糙汉文学那意思就有了。
孟大国见她娘看,还故意嘿嘿一笑,可把甄臻看乐了。
刚泼了两舀水,门吱呀一响,秦雪就背着背包进来了。
她叫孟大国的肌肉闹得脸红,惊呼一声,瞥见一旁晾衣绳上的毛巾,就闭着眼递过去,柔声说:“给,大国哥!”
孟大国有些不自在,毛巾挂在脖子上,就进去了。
秦雪带了一包糖,虽说好婆婆食品店零食多,可家里卖什么,孩子们就不想吃什么,对糖却情有独钟。
几个小的一窝蜂冲上去,大丫却攥着糖有些奇怪地看着秦雪,“秦阿姨,你为什么要给我们糖?”
秦雪脸还是红的,“因为你爸爸救了我,我想报恩,想对你们好。”
大丫拍着胸脯,“吓死我了,我还以为你想给我当后妈呢!春妮姐说有人想给她当后妈,被她骂回去了,你不是那就太好了。”
秦雪脸就绿了。

第64章
秦雪叫大丫说的委屈了, “姐姐就是想对你好,姐姐给你做饭,给你买糖, 买好看的衣服,不好吗?”
大丫当时就摇头了, “用不着,我娘又没死, 我阿奶还有钱, 我要别人给我买东西干嘛?狐狸精才想给人当后妈呢!”
大丫说完就蹦蹦跳跳地去春妮家做作业了。
秦雪脸色苍白, 差点站不稳了,她不就是想给甄大娘当个干闺女,认孟大国做干哥哥,大丫怎么能这么揣测她呢?
她不是狐狸精,她不是那种人呀!
秦雪大受打击,又觉得不能气馁,想献殷勤帮孟家做点事, 但甄臻没让。
开玩笑, 要是真做了,那可真是有口说不清的。
好不容易把程素和孟华的麻烦给解决了, 家里刚清净了两年, 她可不想再惹事端了。
日子, 还是要平淡点过才行。
秦雪见没人理她,也有点心灰意冷, 没多久就委委屈屈地走了,想必是怪甄臻不近人情的。
她从小众星捧月长大,长得漂亮出挑,想认她做干亲的人多的是, 生平第一次主动认别人,却叫人家给拒绝了,显得有多上赶着似的。
之后,秦雪有几天就没来孟家了,甄臻倒乐得清闲。
她这铺子自开业以来生意就不错,起初一天能赚二十块,后来一天能赚三十,逢周末节假日,那就更高了,可也不是天天都能这么赚,偶尔货跟不上,营业额就要少点。
而且这年代的节假日是真少,双休制度都要到九十年代才能实施呢。
他们能有这收入,一半是因为食品店在县城是独一无二的,一半是因为口碑。
这天甄臻正在整理货架,就听到赵美兰的声音:“甄大姐?”
赵美兰不可置信地打量这间门面,早就听说县城开了一家好婆婆食品店,她同事都跑来这边买东西,说不要票又好吃,种类又丰富,比供销社好买多了。
赵美兰也算见过世面的人,没把同事的话放在心上。
县城的店铺再好又能好到哪去?同事夸大了也有可能的。
不过今天下班后她几个同事来这边买花生米,她就跟过来看看了,谁知就遇到了一个熟人。
再一琢磨,赵美兰哪里还有不明白的道理?前些年她就听说电影院那边有个好婆婆瓜子,非常有名,谁知竟然是甄大姐干的。
她男人说的没错,这大姐真不是寻常人物。
甄臻笑笑,也是迟早要遇见的,就把她招呼进来。
“蕙兰,给你美兰姐倒杯茶。”
焦蕙兰笑着点点头,又给赵美兰端了点零嘴过来,赵美兰就也没客气,尝了尝,这才明白她那些同事夸赞都是有原因的。
能让供销社那些个头抬得高高的售货员看在眼里的,果然不寻常。
供销社的东西都放在柜子里,生怕被人弄脏了,都要售货员去拿才能看。
售货员心情好倒是没什么,遇上那些心情不好的,那顾客可就倒霉了。
这家食品店不一样,东西都摆出来,一目了然的,摆放整洁又干净,虽然只是货架改变了一点,却是购买形式的改变。
再说这些零嘴的口味也比供销社好不少。
赵美兰激动道:“姐,你开店怎么不去找我?我也好带人来捧捧场。”
这也是个会做人的,甄臻笑着摇头,“大家都不容易,哪好意思特地通知你。”
“你跟我还客气什么?不过说实在的,姐,你这是咱们县第一家个体户了,现在县城人都在议论,说好婆婆食品店有个很漂亮的老板娘,说这家店热情,东西好吃,都是夸奖的话。”
“赚点小钱,贴补一下生活罢了。”甄臻还是挺低调的。
赵美兰知道她没少赚,就她喝茶的这会子功夫,就好几个顾客进来消费了,这个五毛那个八毛的,确实没多贵,可架不住一直有人进来的,做买卖不怕赚的少,就怕没人来不是?
赵美兰还是挺心动的,她家男人一直没个正式工作,黑市那边虽然能赚钱,可是不稳定,经常有人查,以前是查卖东西,现在是查有证没证,总之,三天两头不安生。
她就想叫男人也开个店。
可她男人不敢干,怕政策又变了,谁想甄大姐早就走在政策前头了。
“姐,你生意怎么样?”赵美兰就没跟她绕弯子。
甄臻知道,别人要想赚钱,那自己是挡不住的,就也没瞒着,“生意不错的,我把这房子买下来了,没有房租,多赚少赚都能赚点,又吃住都在这,省了路上的时间,倒也不算辛苦。”
赵美兰狠狠心动了,“姐,你觉得我男人能干个体户吗?他那人吧,偷偷跑黑市还行,真叫他做的话,他又拉不下脸面。”
“这有什么放不下脸面的?现在刚放开,很多人对个体户有偏见,等过些年,大家都知道干个体能赚钱了,就会一窝蜂下海,到时候赚钱能有现在这么容易?”甄臻就把话给挑明了,“也就是看你俩口子做人厚道,我才点拨你们几句。你要是不放心,可以先把工作留着,但你男人又没工作,还有啥不行的?”
赵美兰点点头,决定回去再跟男人好好商量。
“我孩子都大了,公婆在家闲不住,我男人要是干个体,他们也能帮着点,可就是不知道能干啥。”
“做饭好吃可以开个饭店,早点铺、面店都行,家里有门面也可以开个小卖部,不想赚大钱就烤个红薯、炸个麻花、卖点卤肉凉菜啥的,甚至卖馒头、卖点家里种的蔬菜都行!你男人还可以去羊城沪市倒卖点电器衣服回来卖,赚点差价。这年头信息不发达,可别小瞧了这差价,做好了那也能赚大钱的!”
甄臻就这么一说。
现在还真是遍地是黄金,哪像后世啊,卷得要死,做什么都不容易。
赵美兰想着倒卖电器是要成本的,也很难把电器拉回来,他做个中间商还行,真去外地进货也是担惊受怕的,还不如像甄大姐说的这样,卖点吃的、蔬菜什么的。
“我婆婆面条做的不错,我家院子口有间小房子,倒也可以做个小卖部。”
“那也行的,支几张桌子卖面条,边上划一块地放个柜台,不用太大,三四平米就能把小卖部做起来。”
赵美兰心里有数了,她在供销社上班,手头倒腾东西本来就方便些。
在家门口开个小卖部还挺稳妥的。
孩子大了,没人的时候都可以帮忙看一下。
看家守室做生意,到底让人踏实。
“还有啊,你总觉得你的工作是铁饭碗,可你想想,现在政策放开了,像我这样的店以后只会越来越多,到时候小卖部、食品店、电器店、饭店都有了,人家东西比供销社多,服务比供销社好,还不要票,那谁还去供销社?供销社都关门了,你的工作还能保住吗?”甄臻直言道。
赵美兰没想到还有这一茬,越想越觉得甄大姐分析的太对了,就甄大姐这家店开业后,她们卖食品的柜台就不如从前了,虽说还不大能看出来,可这趋势确实是有了。
真要走到那一步,铁饭碗就不是铁饭碗了。
赵美兰回去就跟男人商量了,男人在抽烟呢,听说好婆婆食品店是他甄大姐开的,差点把嘴唇给烫着。
“真是我甄大姐?”男人凑过来。
“这还有假?喏,这包零嘴就是甄大姐给的,我要给钱她非不要。”
男人尝了尝,给的评价挺高的,他原先不敢干,可一听说甄大姐干了,顿时就觉得不是事。
“那就按甄大姐说的,开个面店加小卖部,说起来,咱们是不是县城第二个干个体的?”
街上偶尔也有老乡来卖青菜、辣椒的,但都不固定。
开店的倒真只有甄大姐一个,他们家开起来,肯定也是整个县城都轰动了,赵美兰单位的人免不了会知道。
但也没啥,一来是政策放开了,二来是她家在同事眼里还是挺穷的,都觉得她靠一个人的工资养一家老小,觉得她男人残疾还吃软饭,公婆还要上门作妖。
就挺惨一女的。
“我去找领导哭穷,说家里实在生活不下去,男人只好开个铺子补贴家用,虽说这样你名声是差点,但至少不会有人坏事,人家见咱们家穷,还都想帮一把。要是知道你我一年能赚上千,肯定有不少红眼的。”
男人点点头,他名声差点没啥,也不是差一天两天了。
前些年晚上去黑市,对外都说去打牌了,人家看他那眼神都不对劲。
说干就干,次日赵美兰就去单位哭穷了,领导一听说她家困难到这地步,男人残疾的手臂还要去省城做手术,也就没说别的。
领导不仅没阻挠,还特地交代她,“开起来要告诉我们,我们也去捧捧场。”
单位那边安顿拍好了,装修也就提上进程了。
原本是没打算装修的,可是受甄大姐影响,赵美兰还是想拿点钱出来,做个甄大姐家那样的小店。
但也不用太复杂,房子就刷个大白,改个户型,隔出个厨房间啥的。
赵美兰就找甄臻打听,甄臻顺手就把孟大柱兄弟俩推给她了。
不得不说,这俩人在甄臻的调教下,也知道什么叫装修了。
上门给赵美兰改房子时,说的头头是道,显得格外专业。
“这里隔一间小卖部,做个玻璃柜台,柜台下开个门,进出钻一下,费点事但省空间。”孟大柱说。
“厨房得弄得干净点,桌子不用做太大,随吃随走,墙上要挂个面的牌子,边上写好价格,窗户框最好也刷个颜色,显得亮堂”孟大建说。
这些都是他们婶子教的,一回生二回熟,俩人很快就摸懂了门道。
赵美兰就觉得他们很专业。
也是这年头没有个体户,自然就没有这样的装修工,赵美兰还挺信赖他们的,全权交给他们负责。
这俩人也是实在人,听说是婶子朋友,做事也尽心,很快就把户型改好了。
这空间利用的是真好,一厘米都没浪费。
看起来也干净清爽,却又还是有面点铺的烟火气。
赵美兰笑道:“我甄大姐果然没推荐错。”
孟大柱兄弟俩也很有成就感。
赵美兰给钱不小气,按照约定的,拿了十五块钱给他们兄弟俩。
总共干了七天活,一人就赚了七块五,兄弟俩别提多高兴。
回家后,兄弟俩就说起这事,孟大柱喝了口小酒,红着脸高兴道:
“我婶子说得对,以后咱不仅接盖房的活,也接装修改造,当然,地里的活咱也不能丢,省得混不好没后路。”
赚了钱,全家人都高兴,能不能高兴吗?种地一家一年也赚不到两百块钱。
这装修要是做大了,一直有活干,一个月能赚三十块,一年就是三四百,这比铁饭碗赚的还多呢!
张巧红只顾拿钱倒是没啥触动,周淑芬却不一样了。
睡觉时周淑芬就跟孟大建聊了聊,“大建,你觉得我卖猪头肉怎么样?”
孟大建早就看出她有心事了,睡一个被窝的人,周淑芬在想什么他能不知道?
就因为知道,孟大建才觉得不靠谱,周淑芬做猪头肉倒是不错,可就是为人腼腆,一说话就脸红。
当初孟大建就是看中她这一点,觉得老婆话少点,不会跟家里人拌嘴,过日子清静。
这些年,孟大建对周淑芬挺满意的,就是他爹娘,他爷奶对周淑芬的评价都比张巧红要高。
可过日子腼腆是优点,做买卖却不一样了,孟大建怕她不会与人沟通,出去被人欺负,或者没人买东西,受打击。
周淑芬也知道自己的缺点,却还是想试试。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