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臻眼皮都没抬。
“殷殷!”潘东明跑上前。
看把人男主给急的,看样子昨晚是没睡好,头发乱糟糟的,黑眼圈也重。
也不知道作者怎么想的,男主既然有心爱的女配了,干嘛又来招惹程素?
甄臻这人最会成人之美了,她走上前,“公安同志,我有个事要举报。”
“你说。”公安道。
潘东明有种不祥的预感,果然就听到甄臻道:
“昨天潘知青故意误导我们往殷知青自杀的方向去想,我完全有理由怀疑他事先知道程知青逃跑的事,误导我们就是为了替殷知青拖延时间。你们一定要好好查查他!”
潘东明满脸错愕,“我没有!”
“没有?你跟殷知青感情这么好,还一口一个‘殷殷’叫着,殷知青只是不见了,你就说是程知青杀死了她,还要把程知青送官,要说你清白我一个不信!”
公安眼神一冷,“哦?潘知青,她说的可是真的?”
“我没有!我并不知道殷知青逃跑的事!”潘东明辩解。
“知不知道不是你说了算,你也要跟我们回去一趟,协助调查。”公安厉声道。
潘东明形容不出内心的怪异,这个甄桂芝明明不认识他,却像开了天眼一样,能掌控整件事的走向,他是想把程素送官调查,想让程素为殷雪的死付出代价,可这种话他只在内心想过,并未宣之于口。
她是怎么知道的?
潘东明沉默着跟在殷雪身后。
在公安局接受调查时,因为场地有限,俩人被关在隔壁屋,说话都能听到。
他清楚听见殷雪承认,她是怎么找机会跟程素吵架,怎么陷害程素,好为自己制造机会逃跑。
纯洁、无辜、善良的殷雪,竟然敢是一个满嘴谎言、工于心计、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女人。
潘东明内心的信仰崩塌了。
甄臻可不管潘东明是怎么想的,既然他喜欢把别人送去坐牢,那就先让他自己尝尝坐牢的滋味。
不是喜欢殷雪吗?喜欢她就去为她坐牢吧!省得放出来霍霍别人。
把不顺眼的人都送走,空气都变得清新了不少。
一场雨之后,黄瓜长大了不少,甄臻提着竹篮子,拿了个剪刀,去菜园子里剪了几根黄瓜,五六个西红柿。
甄臻尤其喜欢这时候的西红柿,掰开是沙瓤的,口感好极了,后世真吃不到这样的味道了。
下傍晚,孟招弟和面擀了点烙馍,拿了一块五花肉出来,腌制好放在锅里煎。
五花肉煎得酥脆焦香,切成薄薄一片,割点生菜一起包在烙馍里,那味道堪比烤鸭了。
坝头村普遍爱吃面食,可夏天吃面实在热的很,甄臻就想起凉面来了。
她只知道凉面是用碱面做的,煮熟后过凉控干,煮好的仔鸡撕成肉条,切点黄瓜,放点绿豆芽,再加点花生米、醋、芝麻酱、蒜泥搅拌一下。
不得不说夏天吃凉面还是很舒坦的,再配着烙馍卷五花肉,真是相当不错的一餐了。
一顿饭吃完,家里人都觉得舒坦。
天还没黑,崽崽们就去外头扑蜻蜓了。
孟大国和焦蕙兰听说县城放电影,骑着自行车就去了。
这俩人也是越来越会享受了,情调虽然不多,但也有一点,小日子过得是相当不错的。
孟二勇带着陶爱红去捉黄鳝了。
至于孟华,他孤家寡人一个,就只能留在家里看书了。
甄臻就感叹这上学果然让人孤寡,不过给孟华说亲的人还是挺多的,那可不止赵美兰惦记,坝头村的人本着肥水不外流的原则,恨不得叫孟华原地结婚。
就连李德成他媳妇都没忍住,想把自己小闺女说给孟华。
李德成就这一个闺女,当眼珠子一样疼,搁以前他都看不上孟华。
虽说孟华他爹是个烈士,可名声又不能吃,说到底结婚过日子看的是家底,是男方父母的为人。
这一大家子,老的老少的少的,就靠孟大国和孟二勇种地赚工分,那日子过得可想而知了。
再说甄桂芝恶名在外,有脑子的人都不会把女儿嫁过来。
可现在不一样了,甄桂芝的恶名早就洗刷干净了。
孟家过得有多好,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整天吃肉吃面,每晚那烟囱里的香味就没停过,谁不想送女儿来吃香喝辣的?
李德成媳妇就动了这样的心思。
孟华又是大学生,闺女要是能嫁给孟华,保不齐以后就是官太太了,这可太威风了!
李德成是个要脸的,不许他媳妇去孟家说这事,李德成媳妇没听,就来跟甄臻打听。
甄臻只好说:“孩子还小,不着急找对象。”
“这都二十了吧?还小呢?大国二十都有孩子了。”
甄臻笑笑:“上学的人结婚晚,二十岁那还是半大的孩子。孟华是农村出去的,家里负担重,毕业后要找个好单位,拿到房子再结婚,不得要五六年?现在谈婚论嫁还太早了。”
李德成媳妇也不好说她家姑娘可以先跟去京城,慢慢熬着,只要孟华不做那负心汉,等几年也没什么。
可这话说的好像她家闺女多着急嫁似的,她实在说不出口。
李德成媳妇干笑:“你家孟华还准备留在京城呢?”
“没跟他聊起过这事,但应该是大差不离的,谁家不想孩子往上走呢?”
李德成媳妇点头,就有点感慨,孟华是她看着长大的,以后孟华留在京城,就很少回来了,慢慢的这感情就淡。
“那户口怎么解决?”
“他毕业后学校给转的。”
这年头户口卡的可比后世严多了,计划经济时代,城镇户口每个月都能分到票据,有招工资格,国家还给分配工作,一个人要是有了城镇户口,吃喝拉撒国家都是要管的。
可国家财政紧张,管不了那么多人,只能缩紧户口,很多大厂一年也没有两三个转户口的名额,农村户口要转去城市简直比登天还难。
但是大学生就可以分配工作,顺便把户口转过去。
对农村人来说读大学就等于有了城镇户口,有了铁饭碗。
后世房价虽然高,可好歹买房后那户口就有指望了,这年头买房不顶用。
虽然后世开放过城镇户口买卖,可那已经是八九十年代的事了,眼下没有城镇户口连做技工都没资格。
李德成媳妇自然是羡慕的,就更想把闺女嫁给孟华了,甄臻四两拨千斤把事情给揭过去了。
孟老太听说这事就过来了,“李德成媳妇真想把闺女嫁给孟华?你怎么想?”
“我能管好自己就不错了,哪能管得着他啊?”甄臻笑道。
孟老太能信这话?谁都知道孟家这三个儿子是最孝顺的。
“你管不着谁管得着?你是他娘,你叫他娶谁他就得娶谁。”
孟老太是老思想了,觉得二儿媳有眼光有见识,她看好的姑娘肯定差不了,孟华年纪还小,肯定得听他娘的话才行,要是娶个不省心的姑娘回来,天天闹得家里不安宁,怎么办才好?
甄臻被她说笑了,“您也太看得起我了,他连县二把手的女儿都不相看,我能管得住他?”
“怎么?还有这事?他没看上人家?”
“您可别说这话,人家什么条件,孟华有资格看不上人家吗?就是他听说人家这条件后,不为所动,我寻思着他有主意着呢。”
孟老太觉得小孙子有主意是正常的,一表人才还是大学生,这条件什么样的对象找不到?
孟老太听说孙子眼光高,也就放心了,“还是你教得好,要不是你,咱们老孟家可出不了大学生。”
甄臻可不敢居功,“这是他爹疼他,我也没做什么。”
孟老太心说二儿媳也太谦虚了,虽说是有她儿子的名声在,可要是没二儿媳张罗,这事肯定成不了。
月中,孟丽回娘家时又带来一个重磅消息,她怀孕了。
孟丽上一胎是九月生的,虽说也过去大半年了,可那毕竟是双胞胎,双胞胎最伤身体的。
“这么快就怀上了?我还以为你要养几年再生的呢。”甄臻问。
孟丽原本是这么打算的,可那次蒋东平出差回来后,俩人干柴烈火没忍住……
她这易孕体质也是没谁了。
孟丽上次生孩子有点伤到了,这次没啥信心,还是蒋东平承诺会多带孩子,才让她好受些。
“我也不想的,但怀了也就怀了,总不能打掉吧?”
打胎伤身体不说,也不安全。
更重要的是周长胜给她留下心理阴影了,她莫名就想通过怀孕来证明自己能生。
周长胜不是不能生吗?
那她最好多生几个,生出来专气他老周家!
甄臻就只能祝福了,“你们拿工资也没负担,多生一个也没啥,要是能生个女儿就更好了。”
孟丽提干后工资可不低,双职工家庭那是多少人都羡慕不来的,在县城生活是足够了。
别说养三个孩子,养十个都能养得起。
只不过孩子多就要累一点,孟丽又上班又带娃,怕是要吃不消的。
“还好有曹家父母帮忙,我这次回来想跟家里商量一下,让大宝二宝认曹家父母做干亲。不过咱们农村认干亲是有讲究的,要看生辰八字旺不旺对方,我就想叫我娘找算命先生看看,如果合适再跟曹家父母提。”
曹家父母对她家孩子相当好,掏心掏肺地疼,给孩子买奶粉乃衣服眼都不眨一下。
老俩口退休工资很高,闺女又看不上他们这点钱,觉得跟大宝二宝投缘,就愿意为孩子花花钱。
可孟丽却觉得不太好,推辞了好几次,差点把曹家父母惹生气了。
既然推不过,孟丽就寻思着不如认了干亲,让大宝二宝把他们当爷爷奶奶孝敬,给他们养老。
甄臻感慨道:“那对老夫妻真是难得的好人,大宝二宝能遇上他们,也是缘分。”
孟丽也认同这一点,她这次又带了几匹布来。
“嫂子,我有五个同事要定成衣,四个同事要定制。”
孟丽那厂子大,这时候没有商场可以逛,更没有各式各样的专卖店品牌,只能靠裁缝做点衣服。
可裁缝的手艺就那样,根本满足不了女人爱美的需求。
孟丽长得标致,那就是活脱脱的衣架子,车间同事见了还有不眼馋的?
本来还想忍忍的,越看越喜欢,这不,就咬牙来定件新衣服了。
女人嘛,衣柜里永远缺一件新衣服,不是没有道理的。
甄臻笑道:“蕙兰这招牌算是打出去了,不过做完这一波就可以考虑做点秋装了,八月份做秋装,九月份穿,衣服总是宁早不晚的。”
焦蕙兰点头,把婆婆的话记在心里了。
婆婆又叫她给孟丽做一件秋装打广告。
虽说一件衣服的成本要好几块,可孟丽也给她带来不少生意,她刚学裁缝,也不指望一下子就赚大钱,焦蕙兰还是会算这笔账的。
她紧赶慢赶,用了一天时间做出来了。
焦蕙兰忐忑地把衣服拿给婆婆。
这是一件蓝绿色的工装风外套,绒布的质感,穿上显得腿非常细,很适合车间穿。
甄臻看着这件衣服格外感慨,她只是提供了一台缝纫机,一点成长的土壤,就促成了焦蕙兰的蜕变。
三年前,她怎么能想到唯唯诺诺的焦蕙兰,会有这样的天赋?
甄臻拍拍儿媳的肩膀,感慨道:“我们蕙兰长大了。”
焦蕙兰叫她说的眼眶一热,要不是婆婆,她哪有今天啊?
她就不知道自己有多好。
次日张翠花就来说, 殷知青和潘知青都被作为反面典型,拉去改造了。
这年头改造可不轻松啊,殷雪逃跑就算了, 还想偷渡去港城,这性质不是一般的恶劣, 怕是要送去游街的。
潘东明虽然是连带的,但因为撞到枪口上去了, 责任也是不小的。
保守估计, 这俩人下半年是不好过了。
村里少了这俩人, 好像也没什么变化,大家该做什么就做什么。
程素听到消息后也没什么反应,她是很喜欢潘东明,可一想到潘东明想送她去坐牢,她就无法释怀,甄大娘说得对,她的目标是京大, 是通过考大学早些回城, 而不是满脑子情情爱爱。
改造就改造吧,他那么喜欢殷雪, 和殷雪一起住牛棚, 应该高兴才对。
程素想明白这一点, 就欢欢喜喜地去找她甄大娘了。
孟家人早已把程素看成自己人了,孟大国几人见了程素都要安慰几句, 叫她不要放在心上,还说潘东明和殷雪那种人,送去改造是为了他们好。
程素头一次感受到家的温暖,心里暖融融的, 也是从心底把孟家人当亲哥亲嫂子看待。
孟华今年要实践进修了,按照社来社去的原则,大部分大学生都要发回原籍,但孟华在学校表现出色,老师问过他的意思,想叫他留校,孟华还有些拿不准。
他吃过赚钱的甜头,自然想早点毕业赚钱。
有人觉得只有在国家需要的岗位上工作,才是为国做贡献,孟华不这样想,一个人有钱了富足了,就能带动很多人富裕,这就是在为国家做贡献。
再说他有钱后还可以反哺家乡,为家乡捐款修路通电,不比按部就班工作强?
不过他今年学习加进修,课程不算轻松,也想早点回学校。
八月下旬,孟华买好火车票,打包好行礼。
他娘这是给他买了多少东西?
袜子、裤衩、夏装一身、冬装一身,一件刚织的咖啡色毛衣、一兜苹果、两瓶罐头,真是方方面面都想到了,他嫂子还给他做了一件秋装外套,就是放在京城看,也是非常时尚的。
“娘,嫂子,这东西太多了,我实在拿不下。”孟华嘀咕。
“怎么拿不下?用床单困在一起,打成豆腐包,有多少都装得下。”甄臻笑道。
焦蕙兰也觉得带的太少了,总怕小弟在那边吃苦,想把家里好东西都叫他带上,就偷偷塞了两瓶辣椒酱在孟华包里。
孟华垫了垫,笑着摇头:
“真是沉甸甸的母爱。”
陶爱红看得直咋舌,偷偷在心里撇嘴,心说婆婆也真是舍得,衣服就算了,罐头一买就是两瓶,怎么就没看婆婆对她那么大方呢?
陶爱红绝不承认家里的罐头都是她偷吃的。
甄臻也叫三儿子说的一笑,倒不是她偏心三儿子。
对三儿子好,一来是而因为三儿子一年回来一次,在外学习也是很不容易的。二来是因为原著中孟华是个不折不扣的反派,性格钻营,做事激进。
甄臻不是他的腿部挂件,无法时时刻刻去提醒他走正道,只能用家人的爱能滋养他,让他时刻为自己留条后路。
“你哥养猪场怎么样了?我好久没过去了。”甄臻不经意问。
孟华哪里不知道他娘的意思,就笑笑说:
“您老哪是好久没过去啊,这是特意来打听我跟我哥的情况呢,您放心好了,我跟我哥好着呢,昨天我俩还一起下河摸黄鳝和龙虾呢!要不是时节不对,儿子一定给您摸点螃蟹回来!”
这倒霉孩子,读个大学长进不少。
想忽悠他是越来越难了。
不过看着大儿子和三儿子关系越来越好,她也是很高兴的。
做父母的只要不偏心,不重男轻女,孩子们的感情就差不了,偏心其中一个孩子,尤其是男孩,不仅会把被偏爱的孩子养成白眼狼,更是寒了其他子女的心。
甄臻想炒点零食让他路上带着吃,可孟华不爱吃瓜子和板栗,再说今年的板栗还没下来,她也是好久没炒过栗子了。
倒是八月下旬,春花生刚收了一波,正是吃的好时候。
甄臻把花生倒在院子里晒干,叫三个儿子把花生米剥出来,几个孩子也过来帮忙了。
人多力量大,没多久就剥了满满一筐,今年的花生真是不错,颗颗饱满,用来做五香花生米一定很不错。
甄臻把花生米用水洗干净,放入五香和八角香叶进去泡个半小时。
家里盐不多了,她又去空间里拿了几包盐拆开。
这年头盐是不值钱的,农村人都用鸡蛋换盐,加上盐的包装不好拆,甄臻空间里的东西少了大半,就盐还没怎么动过。
她以前一个室友,有一年因为谣言说海水被污染,吃盐能抗辐射,室友妈就疯狂囤盐,囤的盐从她上幼儿园吃到大学要毕业了,都还没吃完呢。
毫不夸张地说,甄臻空间里的盐也够吃几十年了,搞不好还能传宗接代。
盐倒入锅中翻炒,花生米沥干后倒入锅中,初时花生米上会粘着盐粒,改用中火,等盐炒黄了,花生米干燥入味了,也就差不多了。
“甄大娘,炒好了吗?”
程素有点摸不准火候,就捏了一个放入口中。
相似小说推荐
-
我家娘子打江山(麻辣香橙) 遭逢乱世,谢让从流民中寻回了自幼定亲的未婚妻,小娘子温顺柔弱,懵懂可爱,两人成婚后便隐居乡野,日子倒也和美。
只...
-
你更胜春朝(或扉) [现代情感] 《你更胜春朝》作者:或扉【完结】晋江VIP2025-02-19完结总书评数:565 当前被收藏数:1686 营养液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