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的远了,胤祀听到梁九功说笑着提起这件事情,后背就泛起了一阵冷汗。
荣养丸珍贵,遏必隆与明珠这么多年的药丸,都是他亲手送到他们手上的。
他不是没有犹豫过要不要给康熙服用,也问过瑾华的意见,瑾华非常光棍,她就每年给胤祀四颗荣养丸,除了遏必隆与明珠,他想给谁就给谁。
如今面上不显,其实,在胤礽被二废后,朝中大部分文臣武将心中都是看好胤祀的,这些都是这么多年来,遏必隆与明珠辛苦经营的结果。
所以,虽然瑾华没有直接与明珠会过面,但她心中是感激他的,这几年,凡是给遏必隆准备的好东西,她都会给明珠一份。
明珠又感激瑾华救了纳兰·性德的性命,本就对她感激不尽,真心换真心,这么些年下来,说句不好听的,他是将瑾华当成自己亲近的晚辈看的。
因此他一直对胤祀的事情很是尽心。
纳兰家底蕴深厚,胤祀的很多大儒老师都是他引荐的,包括现在胤祀的嫡子也是他亲自开的蒙。
为此,瑾华还特意备了一份厚礼送去纳兰府。
纳兰·明珠退下来后,并没有把手上的人脉关系交给纳兰·性德经营,而是直接给了胤祀,并让纳兰·性德接着效忠胤祀。
纳兰·性德本就与胤祀有师生的情谊,加上救命之恩,更加尽心尽力辅佐。
可以说,胤祀现在只差康熙的一道圣旨,就名正言顺了。
他没有给康熙荣养丸,倒不是因为想自己尽快上位,而是遏必隆与明珠不会追根究底,但康熙若得到荣养丸,肯定不愿意只是每年领一颗。
他必然会想尽办法得到配方,自己将这荣养丸掌握在手中。
其实,关于荣养丸的事情,他与遏必隆及明珠私下谈论过。
以遏必隆的推断,应该是瑾华入宫前在江南受训之时有了奇遇,这个说法,胤祀与明珠都认可,不然,他们也想不出,瑾华一个深宫女子哪里会这高明的配药手段。
胤祀的感触更深些,他觉得,那时候,瑾华应该是遇上了世外高人了,他小的时候,经常吃瑾华亲手做的点心小食,比御膳房总管亲自动手做的还要好吃几倍。
也是瑾华一贯行事谨慎,这才没在胤祀这个“孩子”面前露了底。
胤祀与梁九功说了几句闲话,梁九功就回乾清宫去了,这几年他也明显老了,手上大部分的事情交给了李德全,他大多时候,就在旁边看着,提点几句。
过不了几年,他就会告老了,不过,他一点也不担心,因为瑾华已经在胤祀府邸不远的地方准备好了一座五进的大宅子,到时候,他,高洋,曹青云,郑宣他们几个都会住进去,一起养老。
因此,梁九功对胤祀的事情也很是上心,便是康熙传了陈太医问起药丸这样的小事,他得了机会也会告诉胤祀。
他不是不感念康熙这么多年对他的信任与看中,但他在康熙眼中就是一个好用的奴才,一个没有感情的物件。
他永远也忘不了,当初,他误伤废太子时,自己惊惧不安的心情。
也忘不了,康熙偶尔打量他的眼神,不然,他又不是干不动了,怎么会放权给李德全?再是自己亲手提拔的干儿子,真的有没有良心还待说,权利总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更加保险。
只能说,梁九功看得通透,康熙其实已经不止一次对梁九功生出杀心了,只是,梁九功毕竟伺候了他一场,又对他忠心不二,他这才按耐下了不提。
加上梁九功识趣儿,这几年没有丝毫藏私,将手上的一切都教给了李德全。
康熙用着李德全没有丝毫不适,也是他自信能驾驭梁九功这个奴才,这才没有动他。
梁九功现在在乾清宫就是担了总管太监的名头,手上的事情是一件也没有了。
但不知道康熙出于什么想法,一直留他在身边伺候,有时候,还会与他说几句让他胆战心惊的话语。
这些话,即使是胤祀,他也没有露过一丝半点,到他闭上眼睛的那天,他也会守口如瓶。
“又出去溜达了?”
梁九功听到上首康熙的话,忙行礼,陪笑着说道:“奴才见您忙着,就出去闲晃了一会儿。”
“你着这老东西,愈发皮厚了。”
梁九功陪笑着,给康熙重新沏了杯茶:“也是您体谅奴才,奴才才能出去松快松快。”
康熙接过茶盏,轻轻抿了一口后,叹了口气:“朕是真的老了,朕御极五十二载,忧国忧民,整个大清在朕的手上发展壮大。”
他阁下茶盏:“但这其中有三分是瑾华帮的朕。”
话是好话,但这语气却不对,梁九功极力维持面部表情,低着头安静的听着。
“朕一直对她有些忌惮,她早几年拿出了那么些好东西,被人为难算计的时候既没有要朕做主,也没有对动手的妃嫔下手。”
“朕冷眼看着,她是个好的,只是,她对胤祀的影响的终究是太大了。”
梁九功放缓呼吸,不敢搭话。
康熙轻叹一声:“罢了,横竖朕还能再看几年。”
看几年,看什么?
看瑾华对胤祀的影响会不会减少,还是看胤祀合不合适继承大统?
还是······
胤祀得了梁九功的消息后,去了一趟永寿宫。
他将事跟瑾华说了:“是儿子鲁莽了,那时候,终究有些不忍心,哪里知道没有用上,还引出了皇阿玛的心思。”
瑾华沉思了一阵,安慰道:“你别自责,你做的是对的,便是那时额娘在,也会支持你的决定。”
“额娘,儿子都被您宠坏了。”胤祀难得跟瑾华说了句俏皮话。
“没事,只要额娘在的一天,就偏宠你一天。”
胤祀笑着说道:“不知道皇阿玛会不会将目光放在您的身上。”
瑾华笑着摇头:“很难说,额娘刚入宫的时候,为了早日立足,很是拿出了一些稀奇的东西。”
她叹了口气:“那时候,额娘明面上身份贵重,入宫位份也不低,但那都是你皇阿玛为了安抚朝中勋贵老臣作出的姿态。”
“你外祖与鳌拜是挚友,先皇后更是认他为义父。”
瑾华长叹一声:“额娘一直不敢深究,先皇后有孕,被乌雅氏冲撞后流产,抑郁而终的真相。”
瑾华将琅华曾经信中的内容大致与胤祀说了:“虹绫曾跟额娘说起过,那时先皇后去赏景,并非心血来潮,而是你皇阿玛早几日在她耳边形容过御花园的春景,她这才起了心思的。”
“虹绫不曾跟额娘说这话的时候,额娘一直很奇怪,为何乌雅氏害了先皇后还能全身而退,后来,就有了些猜测。”
“你应该听说过,早几年,额娘在宫中受了不少委屈。”瑾华豁达一笑,“额娘知道,你一直为额娘抱不平。”
“只是,有了某些猜测后,有些委屈额娘不得不受罢了。”
“额娘跟你说这些,是想告诉你,你现在形势一片大好,但你要稳住自身与身边之人。”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①。胤祀,额娘希望你能时时谨记慎重二字。”
胤祀听完瑾华的话后,在出宫的路上沉默不语,心中百感交集,这一路走来,运筹帷幄,顺风顺水而略有浮躁的心一下子沉淀了下来。
到底是有两世经历,还曾当过帝王的人,他一下子就知道了康熙曾经没有留下先皇后子嗣的用意。
母族势大!
康熙那时还没有如今这般将权力牢牢掌控在手中,若遏必隆因为琅华产下皇子而起了心思,后果不可估量!
毕竟有个鳌拜的前车之鉴在,康熙并不敢拿身家性命与大清江山作赌!
先皇后身负一干勋贵重臣的期盼,与元后争夺皇后之位失败后,香消玉殒便是她的归宿。
便是锦华,若没有一直以来表现的豁达宽容,又不时给康熙带去惊喜。
到后来,康熙手握权柄,可能也不会有胤祀的存在。
如今经过这么多年,康熙对瑾华与胤祀终究是多了一丝顾惜的。
加上遏必隆这么多年以来忠心耿耿,任劳任怨给康熙填私库,做足了以康熙马首是瞻的样子,又有明珠在旁相助,提点疏漏之处,终于在康熙心中留下了忠臣的影子。
可以说,胤祀有今日这番造化,是众人诸多隐忍退让,诸多苦心孤诣,诸多阴错阳差,又经过众人多年经营努力之下推上去的。
想通这一切后,胤祀长长舒了一口气,心想着,自己跟康熙比起来,还是多有不及,于是愈发沉下心来,安心办差,又做足了对康熙孝顺的样子,但关于要不要给康熙荣养丸的事情,便没有再在心间萦绕了。
五年后,康熙已经六十有五了,随着身子一日日衰败,再加上胤祀各方面表现都远超其他兄弟。
五十七年九月,康熙正式下旨册封瑾华为后。
至此,瑾华名正言顺执掌后宫,胤祀成为帝后嫡子。
前朝后宫,形势瞬间明朗。
同年十月,康熙于颁金节当日正式下旨册封胤祀为皇太子。
大清朝堂新的格局逐渐成型。
作者有话说:
稍后还有一章哦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①:出自《尚书·旅獒》——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第164章
胤祀成为太子之后,携妻儿搬入了毓庆宫,虽然与自己的府邸相比,毓庆宫稍显狭窄逼仄,但其代表的政治意义完全可以抵消种种不便。
至少,作为太子妃搬进毓庆宫的富察·雯鸢没有任何怨言。
瑾华并不恋权,她知道,这后宫最终是要交给富察·雯鸢的,便在她重新适应了宫中的生活后,开始手把手教导她如何执掌后宫。
好在富察·雯鸢家学渊源,本身就聪慧过人,没多久就熟悉了宫权,瑾华便又一点点放权给她。
后宫中瑾华的行事没有瞒过康熙的眼睛,她也没有隐瞒的意思,将一切都摆在了明面上。
乾清宫中,康熙看着眼前的遗诏,轻叹了口气,将它掷向火盆,等完全看不出痕迹后,让梁九功去处理掉。
这么些年,梁九功的背已经微驼了,照理,他早就可以出宫荣养了,但康熙没有发话,他便一直在乾清宫陪着康熙,替康熙处理一些旁人无法涉及的私密事,比如,这火盆里原本写着让瑾华殉葬的遗诏的灰烬!
梁九功用尽浑身的力气,保持双手平稳,托着火盆倒退着离开正厅。
等到了无人处,他才拖着发软的身子,将火盆中的灰烬撒入枯井中。
他心中感慨瑾华的运气,但凡她露出一点独断专行,肆意揽权的意思,这份遗诏就不会是如今化为灰烬,深埋枯井的结果了。
乾清宫中,康熙定定看着眼前的丝帛,思绪翻飞。
算上今年,瑾华已经入宫三十八年,在康熙眼里,时光对她极其宽容,与她同年甚至年纪比她小的妃嫔都已经显出了老态,很多都已经看不出年轻时的影子了。
但瑾华好像一直就是那个初见时明媚鲜妍的样子,只是岁月的沉淀让她染了一丝霜华,却更加雍容耀眼。
这么多年来,他一直认为瑾华是爱惨了他的。
谁家从小教养的贵女不是想着庇护娘家,求着他施恩母族。
只有瑾华,一开始就以一颗赤诚之心待他,将珍贵的玻璃,酒精,羊毛线等等都毫无保留交给他。
他更加知道遏必隆后来心甘情愿给他当钱袋子,行事也愈发谨慎合他的心意,便是钮祜禄一族的男丁也愈发上进,都是瑾华不断叮嘱劝诫的缘故。
可以说,瑾华虽不是他的妻子,但给他的帮助远不是元后与先皇后能比拟的。
这也是他痛快立她为后的重要原因,当然了,给继承人一个名正言顺的身份也是另一重因由。
但他心中也一直忌惮着瑾华的身份,亦防备着遏必隆与一种勋贵重臣,因为,他知道,遏必隆手中有顺治帝的遗诏!
这是他当年去五台山上替顺治帝办理后事时,一直照顾顺治帝的小沙弥给他的。
他还清楚记得当年小沙弥的话:禅师说:若施主没来,就让贫僧将此信销毁,若您来了,说明您对他还有一丝父子情分,这封信就当是他送您的最后一份礼物。
信中便写了他为何要诱导孝庄对付瑾华的原因,遏必隆手中有一份足以颠覆朝纲的先帝遗诏!
这封信证实了他一直以来的猜测,这也是钮祜禄·琅华失子抑郁,香消玉殒的根本原因。
瑾华不知道,自己这么多年来一直在钢丝上行走,若她行差踏错一步,这前朝后宫的格局,就不是如今的模样了。
也是因为瑾华一直以来的行事,加上她丝毫不恋权,又有遏必隆深夜入宫奉上的这份先帝遗诏,康熙才会销毁了自己准备的,让瑾华殉葬的遗诏。
康熙对瑾华的情感极其复杂,他知道自己心中有瑾华,但他对瑾华的忌惮也一直不能放下,导致,他与瑾华蹉跎半生。
同游江南的时候,他想着,此生有瑾华足矣,想给她尊荣,给她地位,给她孩子,给她,他能给的一切。
但,他终究还是那个理智到近乎冷漠的帝王,一时的沉沦过后,便是无比的清醒。
他知道,自己不能那样做,甚至要放下对瑾华特殊的感情,作为帝王的他,感情用事,极有可能会重蹈顺治帝的覆辙。
只是,后来,对瑾华到底是宽容了许多,也愿意稍稍纵容她偶尔的放肆。
其实,塞外巡幸之前,他对瑾华承诺要陪她在畅春园终老的话是认真的,那时候,他没有对瑾华明说,他会将其他的妃嫔都留在宫中,只与她二人同住畅春园。
只是,发生了太多意外,他失约了。
他知道,随着自己年岁渐长,对瑾华的忌惮又慢慢冒了出来。
为何瑾华不显老?为何遏必隆年迈,还能身强体壮?为何纳兰·性德获救,明珠健朗?为何胤祀能拿出救命的药丸?
他想彻查,但看着胤祀对政务从生涩到游刃有余,对自己还是一如既往的尊重维护,又有些犹豫。
正当他犹豫不决的时候,纳兰府传来了明珠逝世的消息。
明珠是含笑而逝的,他是故意没有服用荣养丸的。
在瑾华封后,胤祀立储之后,还是按时给他送来荣养丸的时候,他就知道,自己此生做的最对的事情,便是改弦易辙,重投明主。
他知道帝王疑心重,怕自己与遏必隆的长寿会引起康熙深究的心思,便将近几年所得的荣养丸给了纳兰·性德保命。
他知道,他逝世后,除非必要,胤祀不会再往他府上送荣养丸了。
对此,他毫无怨言,他想,就让他用自己的性命为瑾华母子做最后一件事情吧,也算报答了瑾华当初对纳兰·性德的救命之恩,更是为自己的后人留一份香火情。
他相信遏必隆,瑾华与胤祀定然知道他这么做的原因。
听到明珠逝世的消息后,瑾华枯坐良久,对纳兰·明珠很是钦佩,心中自是感念他的一份心意。
遏必隆与胤祀亲自到纳兰府上送了纳兰·明珠最后一程。
康熙听到消息后,不自觉松了口气,放下了彻查的念头,并加恩纳兰·明珠,让他风光大葬。
只是心中到底有些不甘心,便也写下了让瑾华殉葬的遗诏。
康熙叹气,遏必隆这个老狐狸,这份先帝遗诏送的时间刚刚好啊,还赌上了自己对瑾华的最后一丝怜惜。
遗诏换遗诏!
康熙将手中的丝帛点燃,看着它成为灰烬。
胤祀被立为太子后,并不像胤礽那样急于揽权,而是如同从前一般,万事遵循康熙的旨意行事,又会适当提出些疑议,让康熙细细指点教导。
康熙很满意胤祀的通透,也很满意他对君父的臣服,他其实不想放权,但他如今老态尽显,不得不慢慢将手中的权力过渡。
毕竟,他也希望大清江山永固,希望胤祀能平稳地接过自己手中的政权,而不是在新旧帝王交替的时候,引起动乱。
因此,胤祀这几年过得很是忙碌,他不仅要把已经烂熟在心的东西再从头学一遍,还得控制着进度,不让康熙觉出异常。
总是,胤祀是痛并快乐着度过了两代帝王权力的交接。
六十一年冬,康熙弥留之际将身边所有的人遣出去,只留下瑾华。
康熙伸出布满老人斑的手,瑾华轻轻握了上去。
“皇后,你怨朕吗?”苍老嘶哑的声音在内室响起。
瑾华摇摇头:“皇上,臣妾从未怨恨过您。”但也从未原谅过您。
康熙原来还想问她,你手上有没有起死回生的神药?遏必隆与明珠的长寿与你有没有关系?你为何不给朕这种奇药?
看着瑾华哀伤的面容,他忽然就不想问了,就这样吧,就让他们之间留下点念想吧。
相似小说推荐
-
谁是白月光(柚鸟) [BG同人] 《(柯南同人)[柯南]谁是白月光》作者:柚鸟【完结+番外】晋江2023-06-16完结总书评数:160 当前被收藏数:14...
-
侯府在逃小妾(也望) [穿越重生] 《侯府在逃小妾》作者:也望【完结+番外】晋江VIP2024-04-19完结非v章节章均点击数:42412 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