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北伐兵分两路,有晋王朱棡和燕王朱棣领兵。】
晋王朱棡没想到神迹会提到自己,还是自己当年事,脸色瞬间不好看,那次北伐是他最不想提起的。
【出征前,明太祖对晋王更赋予众望,为了给晋王鼓舞士气,朱元璋让给提前给了朱棡一百万的锭宝钞。
但是朱棣却没有,由此可见,其实朱棣并不是那么受待见。】
“这点不如吾,吾对吾儿可大方的很。”李渊又觉的自己比朱元璋好,哪能又让马儿跑有又不给马儿吃草。
【可是晋王却让朱元璋失望了,他去了草原,可根本找不到敌人,于是打了个酱油,晋王无功而返。
而燕王朱棣也面临同样的处境,但他没有放弃,他派人先寻找敌人的踪迹,没有贸然出兵。
皇天不负有人心,终于让朱棣找到了敌人乃儿不花驻扎的大营。
在朱棣要进军之际,却天降大雪,草原的大雪可不是咱们这雪,遇到这种恶劣天气,众将建议等雪停后再行军。
但朱棣却不同意,越是下雪越要进军,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从这咱们就能看出燕王朱棣是懂心里战术的。】
李世民不住点头,若换做他,亦然会如此。
对于后朝这个藩王,李世民又生出英雄惜英雄之感。
【乃儿不花怎么也想不到会有人冒着大雪突击,等着他意识到后,已经被朱棣的大军包围。
不过朱棣并没有出击,而是找乃儿不花谈判,招降。
对于朱棣来说,全歼敌人并不是难事,但兵不血刃让敌人招降却是难上加难,这就如同当年李世民对待长安舞王一般。
对于来投降的乃儿不花,朱棣以礼相待,最终收买人心,乃儿不花率全部落投降,这场胜利,兵不血刃。】
“不明白,如此优秀的儿子,明朝皇帝为何不选他当新皇。”赵匡美吐槽,“难道当太宗的就非得造反?”
【这便是为何朱允炆会如此忌惮他四叔朱棣的原因,要功绩有功绩,要仁义有仁义,要身份有身份呢。
怎么看都比自己适合当皇帝。
也不知道朱元璋为何如此执着,非要他的好大孙当新帝。】
朱元璋再次被扎心,让神迹如此质问,一瞬间他也想不明白自己为何如此执着。
【朱棣的演技本来是完美无瑕的,但总没有不透风的墙,朱允炆抓住了朱棣身边亲信邓庸,对他严刑拷打,最终得知朱棣是装疯。
朱允炆又气又担心,差一点就被骗了。
于是朱允炆一道秘旨让之前派到北平的谢贵、张信三人把朱棣抓起来。
此时的燕王府已经被架空,于朱允炆来说,此时的燕王朱棣已是插翅难逃。】
【此时的朱允炆担心的不是会抓不到朱棣,他更担心朱棣会自焚。
如此他的杀叔的名分就做实了,不怪朱允炆如此自信,他之前已经做了万全的准备,燕王府最多不过几百亲信。
北平都是朝堂的人,优势完全在他。】
优势在我!
几个大字从天幕上飘过。
【但让朱允炆万万没想到,中间又出了变数,他派出的大将张信,叛变了。】
第116章
【张信的父亲张兴原本是燕王朱棣的手下, 有种说法是张信之父说朱棣有帝王之气,张信迷信不想逆天命,所以投奔朱棣。
总之,朱棣信了张信之言, 于是决定起兵造反, 确切的说不得不反。
朱棣假装投降, 张昺、谢贵大喜, 没想到朱棣是诈降,成了第一波送人头的。
而张昺、谢贵带来的人马也大多数投靠了朱棣。】
人马+3000
乐瑶做了个实力对比表, 朱允炆那边的血条高高的,而朱棣这边基本都看不见血条。
【之前咱们说过,朱棣爱民如子,得民心者得天下,朱棣迅速拿下来被朝堂控制的北平九门。
之前被调离北平的朱棣部下, 听闻燕王朱棣造反, 义无反顾的回来投奔朱棣。
明明知道如今的朱棣是死局, 但他们还愿意跟随朱棣, 可见朱棣在军中的威望。】
人马+5万
朱棣那边的血条高了一点点。
【朱允炆没想到他的四叔真的敢造反,朱棣也想不通为何朱允炆要逼他造反。
于是朱允炆这边直接下令, 把燕王朱棣贬为庶人。
并且派兵开始讨伐朱棣大军。
现在网上有这么一种说法, 也是朱允炆的神操作这一, 他说任何人不能伤害朕的叔叔, 所以朱棣在战场上怎么冲, 都没有敢杀他。】
朱樉???
朱桂???
众藩王都理解不了朱允炆这操作了,忽然又变仁厚之君了?
怎么之前削藩的时候没见他如此心慈手软。
【但是主播觉的这种说法有点…要是朱允炆真那么仁善, 之前就不会那么狠厉的削藩,把他的叔叔们都逼上绝路。
明明有汉朝的削藩先例在前, 也不知他为何不用,估计是对自己实力的绝对自信。
朱允炆的原话是不能燕王朱棣死在他手,但朱允炆可没说不能死在别人手上,比如让朱棣死在战场上。】
【汉景帝刘启】:都逼死一个了,有何可装的。
汉景帝刘启无情吐槽,他最瞧不起装仁义之君的帝王,讲真,能坐上皇位的君王有几个善良的。
君王善良,百姓遭殃。
朱允炆听神迹如此说自己,嘴唇颤抖,神迹怎会误会他到如此地步。
他怎么会忍心杀自己的叔叔。
“允炆绝不会杀自家人。”朱允炆忍不住开口替自己辩解,他自小读圣贤书长大,仁字已经刻在他心头。
听到朱允炆的辩解,湘王朱柏冷哼一声,“你若真仁慈,我何必自焚。”
“叔叔,你为何误会我如此。”朱允炆痛心疾首。
朱柏冷漠的别过头去,不想听朱允炆辩解,假仁慈的人最恶心。
【对待朱棣的造反,朱允炆相当的重视,他派出了老将耿炳文。】
听到朱允炆派耿炳文,朱元璋楞了,朱棣也楞了。
耿炳文虽战功累累,但是他是守城的大将,并不善于进攻。
不过朱元璋一想,派耿炳文也不是不可,四子朱棣不过五万人马,除去留守北平的,机动人马也就三万。
只要耿炳文死守住,就是耗也能把四子朱棣给耗死。
【众所周知,耿炳文是守城大将,朱允炆为何要派他呢?
现在比较认可的一种说法是朱元璋末年为了让自家皇长孙稳坐帝王之位,屠杀了大量武将,其中以蓝玉一派为代表。
蓝玉本是朱元璋给太子朱标留下的班底,但是朱标一走,朱元璋怕朱允炆压不住蓝玉他们,遂杀之。】
殿内鸦雀无声,安静的呼吸声都听的一清二楚。
【路人甲】:真是想不明白,从朱元璋杀功臣这就能看出来他知道朱允炆不行。
【路人甲】:明知道不行还让他登基,朱元璋是到底怎么想的?血统第一??
【路人甲】:还是帝王老了都会糊涂。
粉丝路人甲忍不住吐槽,他不否认朱元璋是明君,重振了华夏,但后期的操作真…
就好似知道自己继承人不行,但宁愿把公司的骨干给开除,也得让无能的继承人上。
若朱元璋当初直接把皇位传给朱棣,说不定明朝会是第二个大唐。
“这老皇帝是疯了吧,还不如皇兄的杯酒释兵权呢,直接杀呀,那将领们该多心寒。”赵匡美震惊了。
“哥,他比你狠。”赵匡美再看赵匡胤,怎么看他哥怎么和善。
赵匡胤嘴角抽了抽,这样的夸奖不要也罢。
听神迹说自己会诛杀大将蓝玉,朱元璋心里咯噔一声,自己最终还是走了这一步棋。
朱元璋叹气,他看朱允炆,为了自己这个孙子,自己真是操碎了心,可当真值得?
【虽然朱元璋为了朱允炆的帝王之位杀了蓝玉,但明朝并不是没大将可用。
朱元璋不至于糊涂如此,把大将都杀了,只给朱允炆留下兵。
武定侯郭英,洪武开国大将之一,曾经搭档蓝玉,是捕鱼儿海战发的副统帅,平定云南。
镇远侯顾城,洪武年的大将,其武力值绝对不在蓝玉和郭英之下。
辽东总兵梁文、大将徐凯等人,这都是可用大将。
这么看朱元璋只是杀了他认为朱允炆控制不住的将领。】
优势在我!
几个明晃晃的大字再次出现在神迹上,每出现一次,朱允炆都觉的是神迹在骂他。
但事实是,的确优势在朱允炆。
【咱就说,朱允炆这边可谓是布下天罗地网,他让大将耿炳文带领了号称三十万大军,虽然三十万有些夸大,但十六万绝对是有了。
除了耿炳文带领的大军,大将徐凯在河间作为先锋,而辽东大将杨文也派人南下。
如此对朱棣三面夹击。
此时的朱允炆信心百倍,以三十万对三万,就是不打也能赢吧。】
李世民听此并不赞同,虽然行军打仗兵马是绝对也优势,但不是绝对。
“不是,明朝不是在咱们大唐后面么?”窦建德最有发言权,当年他可是被还是秦王的圣人,以三千打败自己十万大军。
俗话说,人不能过度自信,谁知道对面是什么样天降猛人。
窦建德觉的这个燕王朱棣是个猛人。
【朱允炆最担心的是朱棣会逃到草原,和外族联合。
但是朱棣却不按照套路出牌,他燕王怎么会和外族联合。
虽然手上只有区区三万人,但是朱棣却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直接用这三万人硬刚大将耿炳文的十三万大军。】
听到此处,殿中的藩王们不禁倒吸一口凉气,这老四不是假疯,是真的疯了吧?!
唯一稳坐的就是朱元璋,他淡定的问朱允炆,“允炆,你觉的谁输谁赢?”
朱允炆想说自然是他赢,但却没敢说出口。
【燕王朱棣此举看上去是赌徒般的拼死一搏, 但实际上却是当时唯一正确的选择。
毕竟对方人数占优势,一旦战线拉长,朱棣这三万人耗都能耗死。
当然,朱棣不是直接硬碰硬, 从朱棣之前北征招降乃儿不花便知朱棣在心理战上的厉害。
出其不意, 攻其不备, 我预判了你的预判。
按照常理, 朱棣首先应该用自己的兵力去攻打河间徐凯的先锋队。】
乐瑶怕自己说不明白,还放出一张地图, 把河间大将徐凯的位置标注出来。
只见朱棣此时被三面包围,南下就是朝堂派来的大军,怎么看都是死路一条。
【之前也说了,朱允炆最害怕的就是朱棣直接北上,联合外族, 所以辽东大军加紧防范。
朱允炆是把他叔叔当做了唐朝的刘黑闼。
咱们再看这个位置, 就是徐凯先锋的河间位置。】
乐瑶指向三角区域的右下角。
【要是朱棣攻破徐凯先锋, 从这打破出口, 这一块区域就是朱棣的地盘。
耿炳文也担心如此,因此又派出一万大军去援助徐凯。】
朱棣兵力:3万
耿炳文兵力:12万
【这时, 又有一名大将张保投靠了朱棣。
没错, 又一个, 咱后面会详细说说为何又有人投靠燕王朱棣, 凡事有因必有果。
张保把大将耿炳文那边的情况全告知朱棣。】
听到又有人投降, 朱允炆心底一沉,他不明白为何朝堂有如此多小人。
【按理说知道对方有十二万大军, 一般人就退了吧,但是朱棣仍旧坚持原来的计划, 用三万大军硬碰硬。
他还让张保把自己的计划全部告诉耿炳文。
若大家是耿炳文会信张保么?一般人都不会信不,朱棣这招可是把兵家大忌全犯了。
耿炳文还是按照之前的计划,让六万大军渡河,继续援助徐凯。】
李世民听的聚精会神,脑中已在做沙盘,想象若是自己该如何行军破局。
赵匡胤也听的热血沸腾起来,甚至开始着手画简略的行军图。
秦始皇嬴政也聚精会神的听着。
他手下的大将蒙毅他们跟着激动起来,仿佛眼前有千军万马奔腾而来。
耿炳文大军:6万+6万
【随后朱棣又干了一件事,他自己带领三千兵马先去了耿炳文的东北方向,抓了几个运送粮道的民兵,让他们回去告诉耿炳文,自己遇到燕军。
这下耿炳文他们被迷惑了,什么意思,这是要在东北方向断了粮道么?
于是耿炳文又派兵渡河,以防朱棣断粮道。
到此为止,朱棣成功得把耿炳文的十二万大军一分为三。
如此朱棣大败了耿炳文的十三万大军!
首战失败,这下朱允炆彻底懵了。】
“天降之才。”李世民满眼赞赏。
“干的漂亮!”赵匡胤也大为夸赞。
不同平行世界的帝王同时为燕王朱棣喝彩。
而殿中的重藩王一个个惊讶的嘴巴里都能塞进去一个鸡蛋。
恐怖如斯,恐怖如斯,以三万打败了十三万,老四朱棣是什么怪物。
朱元璋意味深长的看向朱棣,他之前就知道自己这四子的军事才能,但没想到竟然强悍如此。
朱元璋之所有如此坚定的立朱允炆为帝,除了对长子一脉的偏爱外,还有一个原因,他怕废长立幼,后面的藩王会不服造反。
如今看,四子朱棣手段如此,谁敢反?
【其实此时的大将耿炳文还不算战败,别忘了他可是守城大将,朱棣虽然破局,但是根本攻不下耿炳文。
就在这时,朱棣的好侄儿朱允炆的神操作又来了,他觉的耿炳文之所以失败是因为耿炳文不行,换将!立马换!】
朱允炆的卡通小人再次出现,直接他气恼的直蹦高,头上几个大字,换人!换人!
【到目前为止,朱允炆还没意识到不是耿炳文不行,而是他自己不行,而对手的四叔朱棣太强。
于是朱允炆把领军大将换成了他的心腹,李景隆!没错就是大明一代战神,李景隆!】
恢宏的音乐再次想起来。
作为直播间的老观众,一听熟悉的音乐响起,嬴政他们便知这个李景隆怕是不“简单”。
李景隆???
朱元璋看向朱允炆,自己给他留了那么多大将,他偏偏选了李景隆?
李景隆虽然不弱,但绝对没有率领三十万大军的能力。
建文年。
朱棣仔细听着神迹所述,一字一字的全数记下,在神迹提到李景隆的时候,朱棣头一次楞住了。
李景隆???为何是李景隆???
【史书上怎么评价李景隆这个人呢,纨绔子弟,寡谋而骄,色厉内荏。
总结一下,就是个草包。
但是史册毕竟是胜利者书写的,历史上的李景隆到底是不是如此废物呢?
主播是觉的朱允炆就是再傻,也不知至于派一个废物出征,只能说李景隆有能力,但是绝对不是燕王朱棣对手。
这么贬低李景隆其实也是在贬低朱棣,赢了草包算什么英雄。】
听神迹如此形容李景隆,朱允炆还想为李景隆打抱不平,但是却不敢开口。
【李景隆上线,朱棣率军去了宁王朱权封地,北平由自己的长子朱高炽和战败被俘的大将顾成驻守。
没错,大将顾成投靠朱棣了,确切的说他只帮助朱棣守城,但后续的攻城却没有参加。
李景隆一看,朱棣这是怕了,竟然连老窝北平都不管了,于是他大举进军北平。
朱高炽先在让城中灯火通明,以迷惑李景隆以此拖延时间。
随后又让全北平老百姓都上,百姓们去城墙那丢石头,李景隆愣是没有把北平攻下来。
但是朱棣却带着从宁王朱权那借的兵回来救援北平。
最后李景隆大败而归,这是朝堂吃的第二次败仗。】
宁王没想到自己竟然会出兵帮助朱棣,他心里纳闷,若按照自己的性格,肯定会中立。
他肯定不会帮助中央朝堂,毕竟朱允炆做事做的这么绝,帮助朱允炆就等于自寻死路。
但是自己也不至于帮助朱棣,眼看朱棣造反是死局,胜利的几率太少,若是失败定会连累自己。
自己怎么就站队了呢?
宁王想不明白,怎么都想不明白。
听到李景隆就这么败了,赵匡胤他们半点没惊讶,毕竟音乐响起,战神加身,这一看就是个怂包。
【但是朱允炆却没有换将领,毕竟之前是他主张把耿炳文换成李景隆的。
李景隆是败了,那也是耿炳文的打的底子不好,朱允炆还是十分相信李景隆。】
朱元璋看向朱允炆,只见朱允炆的脸已经白了,他能感受到他家皇爷爷对他的失望。
可是,错根本不在他,错全在耿炳文和李景隆身上。
【此时的朱允炆已经急眼了,他想不明白他的四叔怎么从原本区区八百人发展到如今的十万人。
于是朱允炆继续加大兵力,这次可以说把家底都拿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