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在直播间透剧诸朝历史(近日光)


这也是为何听朱棣造反,朱元璋没立马暴怒的原因,在怎么反还是老朱家的天下。
当然,造反是不对的。
老四这个兔崽子,知道没脸,把自己的名都改了,Judy???什么玩意!
【明太祖朱元璋给自家儿子封王,除了压制功臣和私心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
蒙古还未灭亡,随时可能南下,边境局势动荡,需要信的过的将臣去守。
谁能信的过?自家亲儿子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守的是自家江山。】
乐瑶放出一张地图来,地图上标注着镇守藩王的位置和名字。
【咱们来看看明太祖朱元璋的战略部署。
从东到西,驻守的藩王依次为,辽王、宁王,燕王、谷王、代王、晋王、秦王、庆王、肃王,这九王被称为九大塞王。
九大藩王建立起了坚固的关内的屏障。
因燕王和宁王驻守要塞,因此他们手中的兵马比其他几位要多。
明太祖朱元璋虽然给了九大藩王兵权,但是对他们的制约也很多。】
乐瑶讲,李世民、秦始皇、赵匡胤三人在认真的记。
李渊不屑,他不信这是乞丐能想出来的,往自己脸上贴金!
还有他儿子记什么,有啥可记的!后朝有何能借鉴的?浪费笔墨罢了。
【第一,朱元璋限定了藩王的领地范围,并规定没有中央的命令,藩王不得随意离开自己的领地。
第二,限定他们的兵权,藩王不可以招募新兵,护卫军的数量也不能超出中央要求的数量,也就是最多不准超过6万,虽可调动兵力但用兵之前必须上报兵部。
如此主动权仍旧在中央,就算有藩王心存不轨,区区几万人也闹不出什么事来。
第三,经济上控制,藩王只拥有兵权,封地里其他权利如税收、民生、刑法等还由中央掌控。
最后,藩王的藩地也不是固定的,所以经营藩地也没用,说不定就不是自己的藩地了。
这些条条框框把藩王的权力限制的很死,名义上是王,实际上就是待遇好的将领罢了。】
听神迹把九大藩王的权利制约说的如此直白,特别最后一句……直戳众藩王的心口窝。
“有谁不想当,和咱说说。”朱元璋看向众皇子,但看不清殿外三人的反应。
“你三,滚回来。”朱元璋道。
朱棣三人又老老实实的进来了,看出这家朱元璋说了算。
【这么看,藩王的权利好似也没那么大。
相比汉景帝时期,那时候的吴王刘濞不但有自己的军队,还能自己铸造钱,而朱棣他们
就只有个兵权罢了,还得听中央指挥。】
【李渊】:削藩有什么难度?
李渊的心声发到了神迹上,削藩不是分分钟的事么?
【没错,明惠帝朱允炆也是这样想的。】
李渊…怎么觉得自己被骂孙子了?
明殿,明惠帝。
方孝孺、齐泰、黄子澄一并站开,今日他们被朱允炆叫来商量大事。
自打上次听神迹说汉景帝削藩之事,朱允炆心底削藩的火苗就越烧越旺。
他昨天一晚上没睡好,分析了当下局面,得出的答案是他那些当藩王的叔叔要什么没什么,优势全在他这边。
不过,问题来了,到底先从那个叔叔下手,朱允炆有点拿不定主意,于是他让自己的心腹大臣方孝孺、齐泰、黄子澄一同来商量。
有如此智囊团,朱允炆觉得自己就是第二个唐太宗,而方孝孺、齐泰、黄子澄则是房玄龄和杜如晦。
“优势在咱们,先削哪个藩王。”朱允炆开门见山的问。

第109章
“臣以为陛下应从燕王朱棣开始。”兵部尚书齐泰立马道, 早在他提议他们陛下削藩时便想好这个问题。
擒贼先擒王,燕王朱棣作为顺位的长子,且又是手中兵权最大的,自然要先抓他。
群龙无首, 就如无头苍蝇。
朱允炆点头, 他昨晚上也是这么想的, 几位叔叔里, 燕王朱棣的战功最大,战功越大野心越大。
先斩了藩王之首, 其他几位就不攻而破,就像汉朝的汉景帝,直接弄死吴王刘濞,其他六王立马溃散。
“好…”朱允炆还没来得及说完,被黄子韬打断了。
“臣认为不应先对燕王动手, 应先从周王下手, 周王乃是燕王一乃同胞的胞弟, 先削周王就等于先断了燕王手足。”黄子澄分析道, “如此徐徐渐进才不是莽夫所谓,亦是先礼后兵。”
朱允炆一听, 觉的黄子澄说的更有道理, 若上去就直接从燕王朱棣下手, 那自己和汉景帝那个鲁莽之君又有何区别。
朱允炆是相当不屑汉景帝削藩的手段, 什么准备都没有就敢削藩, 当真莽夫。
而他就不同,看看各位藩王手上有多少兵马, 再看看他,不是自己吹牛, 他一声令下,五十万大军随自己指挥。
且自己身边还有智囊团,文臣天团。
方孝孺!齐泰!黄子澄!
汉景帝身边有谁?那个被斩杀的晁错,亦是个没能力的。
论大将,更不必说,汉景帝就有一个周亚夫可用,而自己就不同了,可用的将领真是太多了。
“好,那便从周王开始。”朱允炆听从了黄子澄的意见,他觉得这样更加稳妥。
想必他的削藩之路,定是一马平川。
明殿,朱元璋。
听到朱允炆要削藩,朱元璋先看众藩王表情,而后才到他大孙子旁边坐下。
“和皇爷爷说说,你咋想的?”朱元璋对朱允炆的态度可比对朱棣他们好的多。
朱允炆虽不是嫡长孙而是庶长孙,但是朱允炆的相貌真的和朱标很像。
正是如此,朱元璋把之前对朱标所有的爱对双倍加在他孙子朱允炆身上。
“允炆怎会如此对待叔叔们,咱们都是一家人。”朱允炆道。
【其实朱允炆削藩的种子早就在心里埋下了,不然怎么朱元璋一死,不过一年他就开始削藩,他皇爷爷的尸体恐怕还没凉透。】
朱樉他们震惊了 ,这剧本特别熟悉,汉朝的汉景帝??
【李渊】:是怕老乞丐的棺材板盖不严实,跳出来么?!
李渊见缝插针,立马讽刺。
朱元璋看着他一向仁厚贤良的大孙子,不敢相信自己死后不过一年他便削藩。
难道是有奸臣挑拨?
【朱元璋】:是谁挑拨!
【我觉的这事不是谁挑拨,若朱允炆不想削藩,谁挑拨都没有。
别说他岁数小,又不是七八岁的孩子,朱允炆都二十好几,早就有判断能力。
再说,当时朝堂内反对声绝对大过支持声,有臣子提出可以效仿汉武帝时期的推恩令来瓦解藩王之势,毕竟前朝成功了。
但是朱允炆根本不听,他觉得他能直接解决,为什么绕圈子。】
听神迹拆穿他的心事,朱允炆神色变的相当不自然,毕竟现在的朱允炆才十六岁而已,不会情绪内敛。
他的表情没逃过朱元璋的眼神,“你当真以为他们一个个试好惹的?”
朱元璋压着火气,换做他任何一个儿子,朱元璋早就破口大骂了
朱允炆都不敢抬头看朱棣他们,他自然知道他们不好惹,不然也不会决心削藩。
晋王朱棢的拳头硬了,小兔崽子,他怎么敢?!真以为他们吃素的?!
见叔叔们凶神恶煞,朱允炆面上顺从,但是心底愈发坚定了要削藩的念头。
【朱允炆】:削藩,势在必行!
明晃晃的一行大字飘在朱棣他们眼前。
“爹,这你都不揍!小兔崽子得削我们,儿子肯定是他给弄死的,他打不过我就弄死我呀!”朱樉开始阴谋论了。
朱允炆没想到自己的想法会被神迹所窥,有些慌了,但如此依然暴露心思,怕再辩解也无用。
“自古以来,分封必亡,允炆是为了大明江山!”朱允炆一副为了家国天下要牺牲自己的模样。
朱允炆这句话算是把他皇爷爷朱元璋原来的政策给否了。
不过,敢于说出来,朱元璋觉得自己这个孙子不错,有血性。
对于朱允炆,朱元璋不知带了多少滤镜。
【在朱允炆还是太孙时,他就问过智囊团之一的大臣黄子澄,藩王叔都很强大,日后该怎么制约他们。
黄子澄答,藩王的实力并不强大,若是叛变,只要把六师调过去,什么造反平定不了。
并以汉景帝为例子,看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多么容易。】
乐瑶放出小动画,只见一个年轻的小皇帝掐着腰,头上写着几个大字,“他行我也行!”
【之前咱们也说过凉薄之君汉景帝,不知黄子澄哪里来的自信,把朱允炆比做汉景帝。把朱棣他们比做吴王刘濞。
大家可以回头看看咱们上期的直播回放,汉景帝削藩成功绝对是一场赌局,但凡错一步,就全军覆灭。】
听神迹说自己不配和汉景帝相比,朱允炆心底不服,自己或许不如汉文帝,但怎么还比不过汉景帝。
【首先,对比的前提就不对。
汉景帝是削藩,但只是开始,直到汉武帝实行推恩令,才瓦解了藩王实力。
可以说汉朝的削藩经历了足足三代帝王,而朱允炆则想一口吃个胖子 。
既然朱允炆那么喜欢和汉景帝比,咱们就把汉朝和明朝的两次削藩好好的对比对比。】
听到神迹把朱允炆和汉景帝放在一起比,朱棣第一反应,侮辱汉景帝了。
【从削藩力度上来看,人家汉景帝开始只是减少了藩王的封地,七王之乱后,他只夺了造反藩王的封地,其他藩王的封地不动。
而咱们大聪明朱允炆呢,直接从根上段,他这种不该叫削藩,应该叫灭藩。
昨天还是藩王,今天直接成庶人了,好似从百万富翁变穷光蛋,这种刺激谁能受的了。】
“庶民?!”朱樉大呼,这也太狠了吧。
好在自己死的早呀,还能去皇陵,若死的晚了是不是乱葬岗随便一扔?
殿内藩王们眼神齐刷刷的看向朱元璋,一副爹你要为儿子们做主的表情。
见过恨得没见过这么狠的。
【在从汉景帝应对吴王他们以清君侧之名造时的应急反应。
直接拉臣子出来背锅,看,奸臣我都弄死了,你们还怎么师出有名?
但朱允炆不同,他根本不当回事,他不需要背锅侠,他觉得大义于他!优势于他!】
【朱允炆】:削藩无错,大义在我!
朱允炆心里在偷偷呐喊着,但神迹偏把他心中所想展现出来…这下大家都知道了…
“父皇,这么多年,我们没功劳还没苦老,我们违背了什么大义!”湘王朱柏这暴脾气,“边境的风餐露宿,你小子可曾体会过?!!”
朱柏想揍朱允炆,朱允炆就在朱元璋身边,一动不动,让人无从下手。
“咱有多委屈你。”朱元璋问朱启。
朱启……“不委屈,爹”
朱元璋一开口,朱启的气势就被压下来了。
“按照之前的经验,这小子后续肯定有神操作!”赵匡美开始预判了。
“哥,幸好你儿子不多,弄不了分封。”赵匡美觉得分封制是历史的倒退。
“虽然最后一个不剩。”赵匡美这个嘴,张口如飞刀,扎心。
赵匡胤…
【接下来,咱们先顺序说说被削藩的五个倒霉蛋到底是谁。
第一个倒霉蛋,周王朱橚,朱棣的亲弟弟。】
朱橚一愣,没想到第一个会是他自己。

不光朱橚, 其他人也没想到第一个被削藩的是他,这是光找软柿子捏??
有本事怎么不从老四Judy下手,留着他干嘛,等他造反么?
朱橚轻叹一口气, 他大概知道朱允炆是如何想的, 他先削自己该是因为自己是四哥的胞弟。
朱元璋也没想到第一个被削藩的是老五朱橚, 不从朱棣开始, 起码也要从十七宁王开始。
连朱棣自己都纳闷,竟然不是从自己开始的。
【汉景帝刘启进入直播间】
刘启没想事隔多年神迹再次出现, 这次讲的却不是他们大汉的事。
对于突然进入直播间的粉丝,直播间会简要总结给出一句话,“明惠帝削藩”。
“后世也削藩。”汉景帝眯着眼睛。
颇有一种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之感。
【也不知朱允炆是怎么的想的,先从朱橚开始削藩, 觉的削了朱橚就是断了朱棣的手足。
虽然朱橚是朱棣的弟弟, 但真谈不上朱棣的羽翼。
若是朱元璋削藩, 他定会选择威胁最大的朱棣, 要么不出手,要出手就一击毙命, 要么不做, 要做就做绝。
从乞丐到皇帝, 朱元璋靠的可不是幸运, 该狠的时候就必须狠。
这点, 朱允炆半点没遗传到朱元璋,倒不是说狠劲没遗传, 刚继位就削藩,狠劲是有的。
但却是那种透露出清澈愚蠢的狠厉。】
见神迹再次把自己的心声说出来了, 朱元璋倒也不遮掩,若是他,自然会先对老四朱棣下手,这个最勇猛的儿子。
他这个皇孙终究还是心太软,为君太仁则为蠢。
【咱们详细说说周王朱橚是怎么被削藩的,朱橚这人并没有什么野心。
或许大家都念不出他的名字,但他的贡献却是巨大的。
早年因私自出藩地被流放云南,朱橚看到云南人民的疾苦,从那时起,朱橚就对各种药草上心,放在现在,妥妥的科研人才,中医大佬。】
朱樉瞅了朱橚一眼,他知道老五喜欢倒腾草根,就这,有啥?
【朱橚一生编制了四本科技巨作,《保生余录》、《救荒本草》、《袖珍方》、《普济方》。
其中以《救荒本草》最为流传,作为一种记载食用野生植物,划分之精细至哪种叶可食,哪种是根可食。
为了编纂这本书,朱橚亲自把植物带回来种植,甚至亲自尝试。】
天幕中再次出现一个小人,只见他把草药扔到锅里煮,头上几个大字,“能不能吃?”
说道这,朱元璋想起来了,“老五,你上次腹痛,吃草吃的?”
朱橚摸摸鼻子,事实证明那草会让人轻微中毒,不能吃。
【救荒本草这本书不知在荒年救了多少百姓的命,后世一直被流传。
这么说大家或许还体会不到朱橚的厉害,李时珍大家都应该知道吧,就连李时珍这样的人物,后期编写本草纲目时都把救荒本草作为参考。】
“救荒本草,救荒本草。”朱橚和魔怔了一样重复了好几遍,他心底一直有这个想法。
他自小就对药草十分感兴趣,他的梦想不是什么江山,而且神农百草!
“饥荒年,咱连要饭都要不到,树皮都没得吃。”朱元璋想起当年,“老五,没忘本,不错。”
【这样的人,怎么出师有名的削藩呢?
正在朱允炆苦恼的时候,朱橚坑爹的儿子把刀给朱允炆递上了。
朱橚的次子朱有爋是个混账东西,一直觊觎他爹的王位,但作为次子怎么也轮不到他。
于是他就告发他爹周王要谋反。
朱允炆一下师出有名,派人抓了朱橚,凭着他次子的一面之词,也不调查,直接将朱橚贬为庶人,流放云南。】
“老五,你这生的什么儿子,来报仇的吧!”朱樉没想到朱橚是被如此削藩的。
【有这么儿子,周王朱橚也是倒霉。
朱有爋还不止告发一次,在明宣帝的时候他仍旧坚持告发他兄长,这是得有多恨。
所以这样的儿子,不如早早断绝关系。
好朱橚之前被流放到云南,加上他自己又知药理,还知道什么草能吃,即便朱允炆对他一家苛责以待,朱橚仍得以保命。
要换成其他人,怕就命丧云南了。】
建文年。
朱棣仔细听着神迹所述,听到朱有爋这个畜生竟然诬告自己的父亲兄长,朱棣直接硬了拳头。
“要有这样的弟弟,我直接打死他。”朱棣的次子朱高煦道。
幼子朱高燧赶紧道,“我才不是那样的人。”
只有长子朱高炽没有说话。
别看朱高炽年纪小,人又长的圆润憨厚,但却是少年老成,平日里谨言慎行,性子和朱棣完全不似。
“大哥,你怎么不说话?”朱高煦问朱高炽,朱高煦特烦朱高炽这沉默寡言的样子,虽然他不屑于朱有爋的行为,但不耽误他感同身受,他也不喜欢他大哥。
“爹,咱们得赶紧告诉五叔,好好防备才是。”朱高煦道。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朱高炽道。
“大哥,你什么意思?那可是咱亲叔叔,你怎么凉薄如此?!”朱高煦斥责朱高炽,“你若不去,我去!”
“谁也不准去。”朱棣道。
朱高煦???
此时离朱允炆动手已经没有多少时日,若朱棣此时派人前去,不说朱橚到底会不会狠下人处置那孽障,怕不是也要连累朱棣自己。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