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此事, 李渊的叹了一口气,当时他也是迫于无奈, 不得不为。
不过,的确是一条好计谋,事实证明自己乃是有战略眼光,高瞻远瞩。
【后面李渊和李建成对东突厥的态度大家都知道,先是割让了河套之地, 又要迁都南下。
那时候的大唐还有天策上将李世民在。
可想而知, 若玄武门之变失败, 大唐没了李世民, 李渊和李建成会如何,迁都是必然的。】
李渊……
虽然他想否认, 但事实的确如此, 没办法, 谁让大唐根本打不过东突厥, 何必硬碰硬。
不如南下迁都, 你好我好大家好。
【李渊】:万一东突厥不南下呢?
【咱们现在说说玄武门之变后,突厥对大唐发起了怎样的攻势。
东突厥得知大唐内乱刚定, 正是最薄弱的时候,他们要就觊觎中原的地广物博, 还有长安城数不清的金银珠宝。
在梁师都的建议下,东突厥的颉利可汗决定南下,直捣长安。】
听东突厥来袭,李渊的心跟着提到嗓子眼,第一反应就是看向李世民。
危难之时,李渊想的只有李世民,可见大事面前他对这个儿子有多依赖。
这个家,还是不能没有李世民呀。
【等李世民得到消息,颉利可汗已经带大军到了渭水河畔。】
李建成冷笑,“不是天策上将?被人打到家门口都不自知。”
【首先,造成这样的局面,李渊和李建城有脱不开的责任。
其一,619年他们割让了河套之地,让大唐失去了缓冲带并让东突厥觉得大唐软弱可欺。
其二,太子余孽罗艺的背叛造反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此刻,正在煽动将领们造反的罗艺顿了一下,“若没有玄武门之变,大唐如何会被东突厥突击!”
听神迹说自己将会造反,怕李世民报复自己,罗艺直接反了。
但他手下的将领士兵好似在犹豫。
罗艺正好趁着东突厥之事煽动士兵造反。
【罗艺,原来隋朝大将,武德三年投靠大唐,也算的上一员猛将。
因立下功劳,被李渊赐姓李,改名为李艺。
在玄武门之变后,罗艺本来投降于李世民,但是他这人猜忌心里很重。
因战功赫赫,罗艺本人张扬跋扈,为人不善,不知是不是拜于太子门下,李世民的亲信去罗艺大营,被莫名其妙的爆打一顿。
如此罗艺和李世民的梁子就接下来。】
“本将军如何会乱下军令,怕不是秦王亲信做了什么偷鸡摸狗之事。”罗艺立马反驳。
“他秦王李世民都能干出谋反之事,他手下人能好到哪里。”罗艺高喊,“这样的人,如何为帝!”
让罗艺这么一煽动,他手下的将领士兵犹豫了,听神迹所言,秦王造反是迫不得已。
且秦王宽宏大量,对冯立将军尚能原谅…相比而言,他们将军的确有些目中无人,不听劝解。
【但是唐太宗李世民根本不是记仇之人,对大将冯立他照样启用,更不必说罗艺。
唐朝正是用人之际,李世民绝不会乱杀将臣,李世民上位后,封罗艺为开府仪同三司,待罗艺不薄。
可是罗艺不这样想,他就觉的李世民迟早要对自己下手,与其坐以待毙,不如直接造反算了!】
“秦王只是用到本将军才如此,日后定会卸磨杀驴。”罗艺满脸不屑,仿佛李世民是多么不堪的小人。
【于是罗艺竟然假造圣旨,率军入朝,可见其胆子之大。】
“我本无心投靠逆贼,不过权宜之计罢了,太子乃是正统。”罗艺还一副站在道德最高点的模样,谁让李世民谋反篡位。
【他途中一路攻占,消息传到长安,李世民命令长孙无忌与尉迟敬德率兵讨伐罗艺。
可李世民派出的大军还没到,罗艺那就遇到了麻烦。
显然,罗艺低估了其他将领对李世民的忠心,都是跟着秦王一起打江山的,如何会被罗艺蒙骗。
罗艺驻守要塞,唐太宗李世民怎会让他班师回朝?且在没有任何接应的情况下?】
【罗艺的谎言被赵慈皓和杨岌识破,于是二人书信谋划如何擒拿反贼罗艺。
不想消息被透露出去,赵慈皓被抓,但是好在杨岌当时城外,立马带兵攻打罗艺。
怎么说,都不用尉迟敬德亲自下场,光是杨岌就把罗艺给打败了。
可见罗艺是多么不得人心,罗艺见大势已去,连妻子儿女都不要了,带了数白亲信一路投奔突厥。】
投奔东突厥?
听到罗艺竟然投奔突厥,军营里的气压瞬间低了,之前罗艺说的那些壮志豪言立马被粉碎。
这样的逆贼罗艺,有什么资格瞧不起秦王李世民!
罗艺看军中气氛不对,立马反驳,“我怎会投奔突厥。”
“将军是在说神迹胡说八道?”有将领质问。
“神迹所述不一定为事实。”罗艺为自己辩解。
“既然将军如此说,那玄武门之变未必由秦王发起,说不准是太子李建成先动的手。”
罗艺被怼的无话可说,眼见手下的将士士兵有反了他的架势,罗艺生出逃跑之心。
【跟随罗艺的将领见罗艺竟然要投奔突厥,于是在路上直接把罗艺杀了,将他的首级送回长安,悬首示众,并废掉了他的李姓,恢复本姓罗艺。】
听着自己被手下的将领杀害,罗艺脸色苍白,他也不鼓动手下将士造反了,转身就要逃。
但营中的将领如何会让罗艺逃走,“将军,神迹还未说完,听完再走也不迟。”
【介绍完反贼罗艺,咱们再来说说罗艺和突厥这次南下攻唐有什么联系。
咱们先捋顺一下时间线,
话说626六月发生的玄武门之变,两个月后李渊让位于李世民,也就是626年的八月。
好巧不巧 ,东突厥在626年8月进攻长安。
不得不说,李渊退位的时间很巧妙。】
【路人甲】:就是怕了呗。
粉丝路人甲说的特别直白,难得他到这个时候还没走,看来粉丝路人甲对大唐的历史很感兴趣。
也是,谁能不喜欢盛唐呢。
殿下众臣看向李渊,齐刷刷的叹了一口气,幸好是秦王上位,若玄武门之变失败再遇突厥南下,到那时怕不是真要火烧长安。
李渊的面上挂不住了,可他也没脸辩解。
他打骨子里惧怕突厥,想到突厥就想退退退。
【突厥如此攻势,显然是拿准了大唐内部政权不稳定,短短两个月李世民也来不及部署大唐防线。】
“他李世民不是很能打么?怎么不打了?”李建成的心里又以弹幕的形式发到了天幕上。
魏征皱起眉头,他头一次觉的抬杠着实让人恼怒,怪不得自己阴阳怪气抬杠的时候,旁人想揍自己。
如今他也想揍李建成,半点本事没有,哪有脸抬杠?有本事江山自己打呀!什么东西。
魏征觉的自己当初是瞎了眼,才投靠了太子李建成。
【那咱们分析分析,东突厥怎么在短短两个月内直捣长安,仿佛一路无阻般,半点不给李世民准备时间。
先看看东突厥的进攻路线,东突厥南下,有三条路线可选。
一条路线是经过延州沿着洛水南下,但是这条路离长安着实太远,怕不是走到一半长安便能得到消息。
只要给李世民足够布防的时间,不一定谁胜谁负,颉利可汗知李世民的厉害,定不会铤而走险。
令一条路线就是离长安很近的渭水,但是渭水难下,且有柴绍驻守,东突厥选这个路线也占不了什么便宜。
如此就只剩下一条路线,也是就是在624年东突厥南下,差点打到长安门口,吓的李渊要迁都的路线。】
【这个路线咱们之前也说过,该路线经过原州、宜州最后直捣长安。
而驻守宜州的正是大将罗艺,且这一条关键路线上的将领,全都是李渊的人。
而李世民的人则多分布在其他两个路线上,这也是李渊在位的时候,听李建成之言,特意安排如此。
最关键的路线,自然要有他们自己人驻守。】
【明明624年已经被打到城门口,也不知李渊哪里来的自信,觉的他的人能守的住。
于是历史再次上演,东突厥如当年一样,一路南下,甚至比当年更加一马平川。
这不禁让人怀疑,这一路上难道就没人拦着?大将罗艺此刻在作甚?
这点史书上没有记载,只是主播个人观点,想他罗艺在627年投奔东突厥,这时间点是不是有点微妙。
难道罗艺当真只是因为忌惮当年与李世民的恩怨才造反?冯立还杀了李世民手上大将,也没见冯立造反。
是不是做了什么更加亏心的事?不若有赫赫战功的罗艺,怎么就败的那么干脆,还被自己亲信给杀了?】
乐瑶连连发问,问的罗艺面色煞白,“本将军如何会勾结突厥,害我大唐。”
【这些只是主播的疑问,和大家探讨探讨,历史上没有什么证据,言归正传,咱们继续说东突厥南下之事,等到长安接到消息后,李世民已经退无可退。
于是李世民派尉迟敬德前去应战,战役小捷,东突厥暂时止步渭水。
在这不得不感叹一句,上来就接手如此烂摊子的唐太宗李世民是有多倒霉。】
【如此局势,才促成了唐太宗李世民执政中唯一一次憋屈的渭水之耻。】
听到之耻二字,李建成的眼神都亮了,虽然此时的他已无反击之力,但是听到李世民倒霉他就开心。
那些臣子将士不是誓死跟随李世民么?看他们一个个觉的自己找了明君,如何,不是还跟着受辱,呵。
【不过,唐太宗李世民的认为的耻辱,放在李渊或者李建成身上,说不定他们就会当成自己的功绩。
而换别的朝代,比如宋朝,那真是大大的功绩,可以封禅泰山那种。】
赵匡胤没想到神迹又扯上了他们大宋,唉…
“神迹说的是不是壇渊之盟,就是咱们打了胜仗,最后还赔给辽国岁银,然后宋真宋那个畜生还觉的自己功劳甚大,去泰山封禅。”赵匡美一口气把之前的壇渊之盟简单概述。
又在赵匡胤心口撒了一把盐。
【接下来咱们详细说说让唐太宗李世民作为耻辱的渭水之耻。】
【颉利可汗带着十万大军, 但是他停在渭水没有再一步进攻。
说白了,李世民的威慑在颉利可汗不敢贸然进攻,624年那次进军就是被李世民击退。
于是颉利可汗先派了使者去大唐,看似谈和, 其实是派使者去探探大唐的虚实。
虽之前得细作消息, 但毕竟登基的可是天策上将李世民, 以三千五打败窦建德十万大军的李世民。】
乐瑶当出一个可汗打扮的卡通人物, 只见他坐在小河边,头上几个大字, “再等等叭。”
“看看人家,再看看咱。”赵匡美叹了一声气,什么时候辽军一听他们大宋,能忌惮如此就好了。
“总会有那么一天。”赵匡胤握紧拳头,如今大宋又开始重武, 赵匡胤不会让大宋变成大怂!
“等什么等, 如何不打, 灭了李世民的大唐!”李建成心里怒道。
他得不到的也不想让李世民得到, 他恨不得让突厥直接灭了大唐,他李世民的大唐。
李建成的心声再次被发到了天幕上, 红彤彤的几个大字, 尤为显眼。
“你个孽障!”李渊都看不下去了, 什么李世民的大唐, 不都是李家基业, 分什么你的我的。
“我是孽障,您又是什么, 如今这个局面又是谁造成的?!”李建成歇斯底里,到现在李建成觉得自己做的一点没错。
他本就是太子, 可李渊这个偏心的却把兵权全部交给李世民,让他这个太子空有虚名,活生生的被架空!
甚至身为手无缚鸡之力的李秀宁也占了李世民的光,女将军?!劳什子的女将军?!
没有李唐背景她算个什么东西!!
死,全都该死!!包括李渊在内,都该死!!!
“废太子,朕要废太子!!!”李渊被李建成气的跳脚,他真是看错了李建成,亏他之前还如此向着这个孽障。
李建成大笑,“废我?您都自身难保了,如何废我?”
乐瑶还不知道直播间那头已经混乱成如此德行,对于这种大吵大闹,直播间会屏蔽,省的主播分神。
毕竟吃瓜是人的本性。
李建成的话乐瑶看不见,但是赵匡胤那却能看见。
“李建成,我知道,玄武门之变被杀的太子。”赵匡美道。
此时,赵德昭前来殿中汇报军中之事。
“德昭,过来过来。”赵匡美招手,“看看唐朝太子。”
“你们一个被杀,一个自杀,谁更惨一点。”赵匡美这嘴,愈发的损。
赵德昭……
【此时大唐的形式很严峻,李世民手下是有大将,但是大将李靖和李道宗选在灵州,即便立即调令,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柴绍则驻守在渭水,亦无法调令。
如今李世民手上的王牌除了他自己就只有尉迟敬德,还有身体不怎么好的秦叔宝。
李世民可以孤注一掷,可别忘了,李渊还活着朝中仍旧有李渊和李建成的旧党,万一他们趁机叛乱…
李世民不得不防。】
李渊叹气,他们父子是怎么到今天这步的,他儿子竟然如此不信自己。
【是鱼死网破,还是忍辱负重?
最后李世民选择了后者,这是李世民的第一次妥协,也是他最后一次。
能屈能伸才是大丈夫。】
“凭什么?”李建成不服,“他妥协就是能屈能伸,我建议迁都就是千古罪人!!”
“公平么!这对我公平么!!”李建成再次歇斯底里,连神迹都向着李世民,自己到底做出了什么,明明他才是大唐的嫡长子,他才是大唐的太子,他才是大唐名正言顺的继承者。
“何为公平。”李世民质问李建成,“火烧长安,对长安的百姓公平?抛弃京都,你可苟活,天下苍生如何躲如何活?对他们公平?”
“你我身为王侯,从出生起,注定对他人不公平。”李世民叹气。
正因为王侯将相的身份,才会比平头百姓担负更多的责任,李世民看过太多因为战争流离失所的百姓。
国泰才能民安。
王朝的强大才是百姓的富裕的底气,他也不想跟李建成争,可如此懦弱退让的大哥,如何能担负起一个王朝的责任。
“你不是也退了么?”李建成觉得李世民太能装了,为了收买人心,装出一副心疼百姓的样子。
【当然,李世民的妥协和李建成及李渊的迁都不同,只是不与东突厥开战而已,并不是退让。
李世民深深知道,但凡有一丝退让,对方就会得寸进尺。】
【咱们来说说为何李世民决定隐忍。
首先,唐朝刚经过玄武门之变,朝纲不稳,此时贸然开战容易后方失手,让敌军坐收渔翁之利。
其次,隋炀帝的暴政让人口骤降,特别是三征高句丽,百姓再禁不住折腾,当务之急是修养生息,而不是举国之力全民迎战。
最后,若一旦应战,主战场是在大唐,必然会连累百姓流离失所,这不是李世民想看见的。】
乐瑶当初恢宏的音乐,虽然接下来的渭水之盟被唐太宗李世民当做耻辱,但乐瑶觉得就算是耻辱,二凤也做的相当霸气。
若放在宋朝,宋真宗怕不是要封禅两次。
赵匡胤他们一听恢宏的音乐就浑浑身起鸡皮,之前讲那几个败家子的时候就是这个音乐。
“神迹还真是公平公正,连唐太宗都不放过。”赵匡美感叹,以他的角度看,渭水之盟算不上什么污点。
【接下来咱们就一起唠唠唐太宗李世民如何解了眼前的困局。
首先东突厥派使者前来大唐,从这一点就能看出东突厥对大唐还有所忌惮,处于试探阶段。
不是派人来试探么,那就让东突厥试探不得,李世民直接扣押了东突厥的使者,如此硬气,一下让东突厥拿不准。
随后李世民仅仅带了六位臣子,到渭水颉利可汗对峙。】
“六个人!”窦建德大呼一声!秦王殿下不会想以六人打突厥十万大军吧?!
但一想天策上将李世民,窦建德又觉得也不是不可能。
殿上的李渊被惊的说不出话了,他倒不认为李世民能以六人打十万,可仅仅带六人去谈判,他这儿子当真是不怕死么?
若是自己,怕是带上三万禁军都不敢如此。
【据旧唐史,李世民带的六个人之有高士廉、房玄龄。
大家发现没有,除了唐太宗本人,其余都是文臣,带着文臣就来了。
颉利可汗更加拿捏不准,他开始怀疑自己的消息是不是不对,竟带着几个文臣来谈判,唐朝皇帝为何不怕,他有何底气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