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赵破奴是哪里人?
霍去病光听他的名字就觉得他有志向。
【赵破奴的身世不详,少时在匈奴流浪,是个没有任何背景的普通人, 后从汉军, 归入霍去病麾下。】
也不知道为什么, 乐瑶看到霍去病提问就想马上回答。
【赵破奴此战之后, 楼兰彻底臣服汉朝,还把楼兰王子送到汉朝做质子。
乌孙等国也臣服于汉朝, 汉朝的国威再次震慑西域众国, 原本被打断的丝绸之路再次开启!】
汉武帝刘彻上挑眉头, 一副手握乾坤的模样, 他就说还得打!武力才是硬道理。
【当然了还有些没有被震慑的西域国家, 比如说大宛。】
“大宛。”汉武帝刘彻记下了这个西域小国,所有不臣服于汉朝的小国, 他都要派兵打服!
【公元前106年,大将卫青病逝, 汉武帝刘彻再次失去了一位将才,也正是从这里开始,汉朝的军事开始走下坡路。
首先是大宛之战,此战的起因是因为“战马”,汉武帝刘彻通过张骞了解到大宛有好多马种,于是派使臣去买马。
在古代战场上,马可是相当重要,特别汉朝经历了这么多的大战,战马着实捉襟见肘。
但是大宛并不想把马卖给汉朝,于是汉朝的使者就和大宛发生了冲突,于是大宛就把汉朝的使者遣送出去,并且在汉朝使者刚出了大宛就找人杀了他们。】
“卫青之死,下坡路。”汉武帝刘彻的注意力全在神迹这句话上,汉武帝刘彻不由的看向卫青。
【大宛如此,汉武帝刘彻自然不能放过大宛,于是他任命大将李广利为贰师将军,率领六千精兵和几万恶少年出征。】
李广利?
公孙傲和公孙贺一听李广利,下意识的认为这个李广利是李广家的什么人。
连李广也觉得李广利和自己有什么关系。
【公孙傲】:李广利是李广的什么人?
公孙傲的心声再次出现在天幕上。
【李广利和李广没有任何关系,他是汉武帝刘彻后宫嫔妃的哥哥,是一名外戚。】
李广听李广利不是他老李家的人,反倒松了一口气,他不求李家后代为朝堂建功立业,只望李家后人不拖朝堂后腿。
【因为之前赵破奴的胜利,汉武帝刘彻显然低估了大宛,同时也高估了大将李广利的能力,不是每个外戚都是卫青和霍去病。
李广利带领大军攻打大宛,首先要穿越罗布泊地区的盐泽地,这里都是盐水沼泽地势十分险恶。
这也是为何大宛敢对汉朝如此硬气,因为他们离汉朝足够的远,要渡过这样的险恶地势,起码要损伤一半的战力。】
天幕中出西域等地的地形,卫青和霍去病他们两人赶紧记下来。
【李广利此去的这条路线所经的小国都不想得罪匈奴,但同时他们也不想和汉朝作对。
因此这些小国一不做二不休紧闭大门,不和汉军作对也不给汉军补给。
方才说了这一路都是盐地沼泽,光凭着从汉朝带来的补给根本不够,没有办法李广利只能向这些小国伸手,他们不给,李广利就打。
但是李广利还打不下来这些小国,眼见打了几日没有攻下,大将李广利就不打了,饿着肚子行军。】
“不打了!?”霍去病对李广利这种行径无法理解,既然打了就要破城,不然饿着肚子行军迟早也是死!
【等李广利他们来到与大宛交好的盟国郁城的时候,原本浩浩荡荡的大军就剩下了几千人。
即便如此,李广利还继续攻城,结果可想而知。
贰师将军李广利眼见自己连这样的小邦国都打不过,更何况大宛呢。
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于是贰师将军李广利就班师回朝了,整整两年的时间,李广利竟然带着寥寥几人回来了。
战没打,但是兵没了……】
李广错愕,这是个什么玩意?都这样了,他还有脸活着回来?
公孙贺和公孙傲不语,他俩等着他家陛下赐死这个无能之辈。
神迹说的真对,不是所有的外戚都是卫青和霍去病。
【汉武帝刘彻听此大怒,他下令不让李广利他们回长安,若他们赶越过玉门关,格杀勿论!
贰师将军李广利听此,只能在敦煌休整。
公元前101年,汉武帝刘彻再次让贰师将军李广利带兵讨伐大宛,吸取了第一次教训,这次汉武帝刘彻给了李广利六万大军。】
卫青一愣,他没想到他家陛下还会再次重用李广利,在卫青看来李广利的能力着实一般,不如之前神迹所述的赵破奴。
难不成是赵破奴出现了什么问题,才导致他家陛下没有重用?
【霍去病】:赵破奴呢?
霍去病的想法和卫青一模一样,只是他的心声出现在天幕上。
【公元前103年,匈奴的新单于,儿单于继位。
这位新的单于比较残暴,因此惹众人不满,匈奴左大都尉想要杀了这个儿单于,于是他联合汉朝,希望汉朝祝自己一臂之力,随后自己会投降汉朝。
汉武帝刘彻随后派大将赵破奴带两万大军去接应匈奴左大都尉,但是万万没想到匈奴左大都尉的计谋被识破,他没杀的了儿单于,反而被对方所杀。
随后儿单于又以八万匈奴大军围剿赵破奴,而大将赵破奴竟因出去寻找水源被俘。
眼见大军没了主帅,为了保命赵破奴的手下全部投降…】
汉武帝刘彻听此大为震惊,不为汉军投降震惊,而是为自己的决策震惊,他如何就轻易相信了匈奴左大都尉的话,以至于失去一员大将。
汉武帝刘彻一直认为自己这样的帝王是不可能晚年昏庸的,如今事实却在眼前…
卫青的关注点则和汉武帝不同,他惊讶于短短几年,匈奴的势力竟然又增强了。
一旁的李广开始自责,若不是自己迷路,匈奴怎会东山再起…
【话题说远了,咱们继续贰师将军李广利的二征大宛。】
第357章
【除了大军, 汉武帝刘彻这次还给贰师将军李广利准备了粮草,光是牛就带了十万,马三万。
并且还带着能工巧匠,若大宛继续抵抗, 那汉军就挖断他们的水源!
西域沿途的那些小国, 看到此次大汉王朝盛世浩大, 再也不敢和之前那般怠慢。
但是也有硬骨头, 轮台国,轮台国死活不给汉军供给, 但这次李广利硬气了他手中有兵,汉军大败轮台国!
攻破了轮台国,汉军下一个目标就是大宛,大宛以守代攻,李广利就按照之前的计划直接让能工巧匠断了大宛的水源。】
卫青这么一听, 感觉李广利也是有些能力, 只是能力不是那么突出罢了
这种大将需要提前做好战略, 不会随机应变。
【大宛一下急眼了, 于是发生了政变,大宛国王被杀。
随后大宛派人与汉朝议和, 并将宝马奉上, 贰师将军李广利眼看任务完成, 扶持一位亲汉的大臣为大宛新帝, 然后带着三千战马班师回朝。
因为汉朝大胜, 沿途的那些西域小国都跟着李广利一起去长安觐见汉武帝刘彻。
汉宛之战最终以汉朝的胜利而告终,虽然此战耗费了不少国力, 但是战略意义还是很大的,此战让汉朝在西域树立了威严, 】
汉武帝刘彻听汉宛之战最终胜利,心里松了一口气,自打听神迹预示了卫青之死,汉武帝刘彻就觉的自己这心空落落的。
虽然汉武帝刘彻对自己的策略相当自信,但是再英明的君王也需左膀右臂。
【汉武帝刘彻收拾了西域后,终于腾出手来继续收拾匈奴。
此时的匈奴已经换了好几个单于,新上任的鞮侯单于假意与汉朝谈和,实际上是缓兵之计罢了,于是汉武帝刘彻决心再次发动战争,把匈奴给打服!】
听到汉武帝刘彻再次发动战争,公子扶苏不由的为汉朝担忧,汉朝刚刚经历了汉宛之战,战线如此之长的大战,应该消耗了汉朝不少人力物力。
汉朝还有能力再对匈奴发动大战么?
不光是财力的问题,如今的大汉也没有能够主持大局的将军。
【阿斗】:先祖威武!
阿斗激动的不得了,但是一旁的诸葛亮却叹了一声气。
“相父,为何叹气?”阿斗问诸葛亮。
“少主可读过汉史。”诸葛亮问。
阿斗点点头,他自然是读过的,身为大汉后人怎能不读汉史的。
“那少主便自己想想天汉后期这次大战的结果。”诸葛亮道。
阿斗光顾着兴奋去了,完全忘了此次大战汉朝输了……
一时间宛如一盆凉水从头浇到脚。
“战争是能带来国威,但同时会消耗大量国力,这也是为每朝每代都需要休养生息的守城之君。”诸葛亮继续道。
阿斗似乎明白了什么。
【阿斗】:先祖,别打了。
汉武帝刘彻皱起眉头,但随后又松开,他总觉的以大汉的国力可以再进一步。
只要自己再进一步,后朝君主的压力就会小很多。
后朝君主…
汉武帝刘彻忽然想到一个很严峻的问题,他的子孙后代是不是败家子?
若遇到隋炀帝或者秦二世那样的败家子,自己留再大的基业也无用。
【公元前99年,汉武帝刘彻派大将李广利为主力大军,这次仍旧采用声东击西的战术。
汉武帝刘彻派大将公孙敖、路博德率军北上,让他们假装功绩单于和左贤王,如此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好让大将李广利成功攻打匈奴右贤王。】
公孙傲听神迹再次提到自己的名字,不由错愕,他万万没想都到公元前99年,自己竟然还有机会带兵出征。
公孙傲的第一反应不是激动,而是觉的大汉果真没人了,竟然又让自己上了……公孙傲自己有几斤几两心里清楚的很。
李广听到公孙傲又上战场了,心中竟也没有羡慕,而是为朝堂担忧……
【李广】:朝堂倒是无人可用么?
李广担忧的心声出现在天幕上,这就有些尴尬了,毕竟公孙傲本人还在呢,虽然他自己也觉的他自己没啥能力。
“我不是那个意思。”李广尴尬的解释。
公孙傲同样尴尬的笑了笑,“知道知道。”
【除了这两路大军,汉武帝刘彻又安排骑都尉李陵作为后勤部队,为大将李广利供应粮草。
这个李陵就是大将李广的孙子,李陵从小就善骑射,大有他爷爷李广当年的风采。
因此汉武帝刘彻很是看好李广的这个孙子。】
李广没有想到陛下还会重用他们李家后人,于是同时又担心起来,毕竟他们老李家骨子里执拗又冲动。
虽然李陵这孩子听起来能打,但是到了战场上就不好说。
李广担心自己的孙子会拖贰师将军李广利的后腿。
“这孩子不会迷路吧。”李广不由担心起来,若是后勤供给不上便会拖整个大军的后腿。
【但是李陵一心想要建功立业,驰骋沙场,他不甘心只当一个小小的后勤队长。
何况他要伺候的前军大队是贰师将军李广利,一个资质平平的将军。
于是李陵请命作为先锋部队去兰干山南分散单于部队。
可汉武帝刘彻已经把所有大军派给了李广利,再也没有多余的骑兵给李陵。
但是李陵表示没有马匹也行,他率领步兵也可!】
李广的眉头愈发紧锁,心提到了嗓子眼,他这孙子未免太自负了些。
如此自负的小子,陛下肯定不会相信他,李广在心里默默祈祷。
【随后汉武帝刘彻同意了李陵的请缨,并且改变了战略,原本他让路博德作为副战场的主帅,如今改为让路博德作为李陵的接应部队。
作为战功赫赫的老将,路博德对汉武帝刘彻如此安排自然有些不满,于是他上书说现在是秋天,不如留李陵到春天再和出兵。
看着路博德的上书,汉武帝刘彻以为是李陵临阵脱逃不敢应战,于是下来九月必须出征!】
“人是会变的。”汉武帝刘彻忽然感叹,不光是大将会变,自己也会变。
汉武帝刘彻觉的晚年的自己有些糊涂了……
【还是按照之前的计划,大将李广利为主力大军,攻打匈奴右贤王。
李陵率领的五千士兵作为诱饵,打游击战来吸引单于和左贤王的注意力,而公孙傲和路博德作为接应的阻拦部队,断了王庭和匈奴右贤王的部队。
汉武帝刘彻的这次部署其实和之前的对抗匈奴的几次大战一样,声东击西。
若是一切按照计划行事,李陵只做诱饵吸引单于王庭的注意力,主力军李广利便可突击右贤王。
倘若单于王庭没有上当,也有公孙傲他们挡在中间,足以阻断匈奴大军汇合,给主力军李广利留出足够的时间。】
卫青不住点头,心道不愧是他们陛下,战略战术还是如此高超。
霍去病也带着崇拜的眼神看向汉武帝刘彻,如此部署定会万无一失。
【李广】:这小子不会迷路吧?
李广的担忧再次出现在天幕上,公孙熬和公孙贺齐刷刷的看向李广,这是迷路出阴影来了?
【倒是没有迷路,但是李陵却没有按照事先的计划行事,并且他还完美的继承了他爷爷李广的运气。】
李广心里咯噔一声,脸上瞬间惨白,这小子到底要做甚!为何不按计划行事!难不成他以为自己是第二个霍去病,可以以五千步兵攻破匈奴大军么?!
“陛下。”李广扑通一下又跪下了,他觉的他们李家愧对大汉。
【李陵先是顺利的到达了浚稽山, 并且把这里的山川地图绘制给了朝堂。
按照计划,他只要露个脸,吸引下匈奴单于大军的注意力就行。
但是李陵却遇到了匈奴大军,这样运气真的和他爷爷李广一模一样。】
李广……
李广知道自己运气不好, 但是他没想到坏运气还能遗传的给后人。
就带了五千步兵就遇到了匈奴大军, 李广觉的自家孙子要凶多吉少, 不过能够战死沙场也是为朝堂效力了, 怎么说也吧山川的地图送到了朝堂。
【当然,李陵除了继承了他爷爷李广的坏运气外, 同样也继承了李家的冲动和骁勇善战,虽然李陵只有五千步兵,但是他并不惧怕眼前的三万大军。
李陵竟然以五千敌三万,还把对方匈奴大军打的落花流水!】
这个结果是汉武帝刘彻没有想到的,这么看李家还是出人才, 虽然李广带兵出征不行, 但是守城的确是一把好手。
还有那个李敢, 虽然为人冲动了些, 但是根据神迹所述,李敢在漠北大战中也立下战功封候。
如今这个李陵竟然可以用五千的步兵对阵匈奴三万大军, 如此战斗能力堪比卫青。
汉武帝记下李家后人的名字, 作为日后培养的对象, 虽然李家人冲动但是能打。
【匈奴眼见打不过李陵, 匈奴单于召集匈奴的左右贤王, 共计八万大军一起攻打李陵,李陵就算再能打, 五千的步兵也打不过匈奴的八万大军。】
“这小子,为何贪功恋战!”李广怒其不争, 看看人家卫青和霍去病,见好就收,哪有如此贪战的!
李广觉的李陵真的是他们李家后人,虽有勇但是无谋,究根结底,李广觉的是自己给他的后人做了坏榜样。
按照神迹所述,之前自己的几次出征都把游击战打成了正面战斗,看似英勇到那时却破坏了他家陛下整体的战略……
【眼见匈奴大军来袭,李陵只能带着汉军撤退,但即便如此李陵还拼死抵抗,匈奴单见此开始担心李陵是不是引诱他们南征,后面有汉朝的大军等着他们。
就在匈奴单于纠结的时候,李陵手下一个叫做管敢的军侯投奔匈奴,并把李陵已经弹尽粮绝的情况如实相报。
于是匈奴的单于再无顾忌,发起全面进攻,眼看抵挡不住,如今李陵只有两条路,要么战死要么投降。】
李广攥起拳头,他们李家儿郎就没有投降的!!
“李将军,你切莫激动。”公孙贺劝道,他怕一会有反转。
“我李家儿郎没有逃兵!”李广语气十分肯定,他李家的家教一向如此。
公孙傲给公孙贺一个眼神,让他不要多说话,多说多错。
霍去病看向他家舅舅,讲真,他拿不准李陵会不会投降,霍去病觉的神迹特意讲述李陵之事,定是有原因的。
【此时李陵手下的将士劝他投降,他们拿当年赵破奴作为例子,大将军赵破奴都投降了,生死关头没什么丢人的,但是李陵不肯!】
听到这,李广的情绪再次激动起来,他们李家的好儿郎啊,虽然冲动但是不失一个将士的气节!
【李陵率军开始突击,李陵和校尉冲锋再前,最后校尉韩延年战死沙场,而李陵则向匈奴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