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贾璋传(惊鸦)


黛玉是在整理他的书稿,还是在整理她本人的诗稿呢?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贾璋绕过和合二仙琉璃云母屏风,悄悄儿地走到黛玉身旁。
而在瞧见桌案上自己的行草草稿与黛玉被紫竹笔杆压红的手指后,贾璋的好奇心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他心疼地拢住黛玉的手:“回来后怎么不歇歇,就抄录起这些东西了?”
“我这些手稿全都是行草,乱得厉害,看久了,眼睛都要花了。所以还是让府里的清客师爷抄录这些东西吧。好吗,夫人?”
他凑在她耳边说话,梅花的浅淡香气扑面而来,这让黛玉觉得舒适。
她忽然想起了外面还没有尽数败落的晚梅。
转瞬之间,又想到了自己落在素笺上的小小涂鸦。
于是,她从桌上厚厚的一沓书稿中拣出了一张素笺出来,在贾璋面前晃了晃。
然后指着落款处小小的梅花树与懒洋洋的白鹤给贾璋看。
“我的春官大人,您那些清客和师爷抄录的书稿上,可有这样惟妙惟肖的画?”
“好俊俏的梅花,好怠惰的小鹤。”
“让我猜猜,这梅花是我,这小鹤是你,对不对?”
他明明猜到了小鹤是他本人,但却故意说反话逗黛玉。
黛玉睨了贾璋一眼,把那张书稿拍到贾璋胸口:“辰时末梢起来的人,居然还好意思说旁人是怠惰的小鹤吗?”
贾璋笑着把书稿收下,又折起来放进荷包内,珍而重之地揣到衣襟里。
然后笑道:“我记得你和云大妹妹好像联过一句‘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若小鹤像画里那样懒怠,十有八九就不会去寒潭边上了。”
“因为它怕冷,还不懒得飞。”
黛玉看他把带着涂鸦的书稿收进荷包,心里一甜。
嘴上却批驳贾璋道:“三哥哥这话说的,真真儿是焚琴煮鹤!若让外面那些赞你风流名士的人听到了,岂不是会为之一大哭?”
“我要离三哥哥你远一点,省得眼泪化作波涛将我淹了!”
夫妻二人喁喁私语,说了好些玩笑话与家常话。
晚膳前,贾璋又拉着黛玉一起拿银吊子煮梅花茶。
他说要拿这茶来配龙井酥与茯苓糕,黛玉听后说好,还说煮好后要给菱哥儿和葵姐儿送去一点。
贾菱、贾葵兄妹的口味与父母很像。
他们和贾璋一样,喜欢用花茶配细点;还和黛玉一样,喜欢吃龙井酥与茯苓糕。
在父母赌书泼茶、悠闲度日时,陪母亲从皇觉寺回来的贾菱刚回家,就翻开了赵树生的文集与经义,开始苦读起来。
父亲说了,他刚主持陛下六十六岁的万寿节,很是奔波辛苦了一场。
短时间内,陛下是不会给他派太辛苦的差事了。
所以今年会试的主考官,基本上就是还未主持过抡才大典、唯一没当过会试主考官的内阁大学士,赵树生赵阁老了。
现在,时间已经出了正月。
距离会试开考,仅剩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时间如此紧迫,他自然不能松懈,更不能不用功。
虽然父亲和母亲从来都没给过他压力,还和他说考不上就在家里老老实实当世子,只要不惹祸就行,但他还是希望自己能给父亲和母亲争光。
母亲有父亲保护,不虞他多操心。
但妹妹葵儿和未来的妻儿,都需要他铺路撑腰。
父亲再无所不能,也只能与母亲一起走完他们的人生之路,并不能庇护他和妹妹一生一世。
第一次意识到双亲迟早会去世时,贾菱非常难过。
他根本不愿意接受这件事。
但后来,随着年纪的增长,贾菱选择与自己和解。
与其恐惧时间的无情,不如珍惜当下,好好孝顺爹爹与娘亲。
而这,也正是贾菱充满斗志的原因。
他想帮贾璋分担事务,想为黛玉挣来诰命,增添光彩。
至于这一切的起点,都要从科举开始。
没错,他出身高贵,科举不是他唯一的路。
但科举是父亲走过的,是最能证明自己的,也是最清贵的一条路。
在他年岁尚浅时,他不想放弃努力,祈求父亲给他一条终南捷径。
因为,那会让他少看到很多风景,会让他失去很多宝贵的人生经历。
更何况那么做,也太过可耻了!
他们杨门嫡系,就没有连试都不试一下,就直接求爹的混账!
所以,即便贾璋位高权重、与国同休,贾菱也没有摆烂做纨绔子弟的想法。
他依旧在苦读诗书,依旧在拼搏奋进。
时光易逝,转眼间积雪化作春水,涨满池塘溪涧。
杏花初上梢头,随风布散香氛。
在二月末梢,会试主考官的人选定了下来。
如贾璋料想的那样,此科会试的主考官就是赵树生赵阁老。
在礼部会同翰林院、光禄寺等部门筹办会试时,贾璋就以避嫌为由请假在家。
同样请假的人还有官居光禄寺少卿的贾政,因为今年贾兰也要参加会试。
在会试当天,贾璋、黛玉、贾葵三人亲自送贾菱到贡院门口。
考篮里的东西全都是齐的,贾璋和贾琮两人考过很多次科举考试,早就总结出了一大本注意事项出来。
所以,自贾菱参加科举考试起,就没有遇到过因准备不充分而发生问题的情况。
葵姐儿亲手给他做的护膝和香囊,也被贾菱带进了考场。
怀揣着妹妹的祝福,他一定会旗开得胜的!
在目送贾葵走进贡院大门后,葵姐儿担忧地问道:“哥哥会一切顺利吗?”
看着牵肠挂肚的黛玉与葵姐儿,贾璋回答问题的语气非常肯定。
他说:“一定会的。”
贾璋相信菱哥儿,也相信菱哥儿肯定希望自己这样回答葵姐儿的问题。
菱哥儿也不会希望母亲和妹妹为他过于忧虑的。

这一日天高气爽,杏花纷飞,正是会试放榜的良辰。
而在放榜前一天, 贾菱就辗转反侧地没睡好。
翌日醒来用过早膳后,他没在自己屋子里面久待, 而是绕过连廊, 来到鹤鸣苑向贾璋、黛玉处请安。
请安过后, 贾菱并没有离开鹤鸣苑。
他选择留在东大院里,与父母一起等待看榜的小厮青橼归来。
待在父母身边,他总会觉得更安心一些。
瞥到鹤鸣苑白玉观音前的香炉, 贾菱默默祷告了起来。
观音大士, 若您有灵, 一定要让我的排名靠前些!
若不能进二甲,就不要让我中榜了。
考不上贡士不要紧, 三年之后再参考会试就是!
但他一点儿都不想身列三甲, 去当那被世人戏称为“如夫人”的同进士!
父亲贾璋是三元及第的状元, 若他只是一个庸碌寻常的三甲进士,他都不敢想象那样的场景会有多可怕。
他更不愿意贾璋因为他的原因为人所讥。
所以他才这样提心自己的成绩。
不过,不论从哪个方面看,贾菱都考不出来那样糟糕的成绩。
毕竟早在三年前,贾菱就已经是顺天府亚元了。
而在乡试结束后的三年里, 贾菱跟着孟先生读了不少书,写了不少文章。
除此之外, 还接受了贾璋的考前特训。
怎么想,贾菱都能考中二甲。
此时此刻, 他会产生这样的忧虑,纯粹是在杞人忧天。
不过这也正常, 毕竟他与贾璋不一样,并不是生有宿慧的再世之人。
所以,即便他聪明,即便他能调节好情绪,他也做不到在二十来岁的年纪就心性坚韧,就能达到“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境界。
或许,只有经过时间的磨砺,他才能成长到他父亲那样,不为外物所动……
看到贾菱担忧的神情后,贾璋和黛玉也不由自主地悬起了心。
他们也有些紧张了。
这与他们前段时间的悠闲心境截然相反。
前段时间,在贾菱为会试忙忙碌碌时,贾璋的生活却相当悠闲。
除了为儿子进行会试特训外,贾璋就再没有旁的事情需要做了。
毕竟他是礼部尚书,出于避嫌的考量,他也得闭门不出,省得产生瓜田李下的嫌猜。
这也就意味着,贾璋最近这段时间一直都在放假。
在忙完万寿节的事情后,绍治帝给他特批了一段时间的假期;后面为了避嫌,他又得到了闭门居家的机会。
两个假期加起来,将近有一个月的时间。
所以黛玉笑言贾璋好运,而贾璋听到黛玉的话后,回头看向黛玉,笑吟吟道:“我要去陶园折枝插瓶,皎皎要和我一起去院子里葬花吗?”
黛玉没有拒绝贾璋的邀请,拿好锦囊和花锄后,他们就携手前往陶园葬花折枝去了。
不过,在贾菱走进贡院后,他们夫妻二人悠闲消散的心境就消失了。
面对儿子参加会试这样的大事,身为父母,贾璋和黛玉又怎能不紧张呢?
贾菱在考场时,他们担忧贾菱会不会生病;而现在,他们又担忧贾菱的成绩了。
贾璋和黛玉并不希望贾菱得到的结果太糟糕,这些年来,菱哥儿读书时的刻苦与努力,都被他们看到了眼睛里。
所以,他们不希望菱哥儿的努力白费,更不希望菱哥儿因为没考好而伤心难过、失魂落魄,乃至于一蹶不振。
虽说贾璋和黛玉很清楚,他们的菱儿很坚强,不是那种心理脆弱的孩子。
即便考不上,菱哥儿也不会落到那种境地的。
但贾璋和黛玉思考事情时,总爱考虑事情发展的最坏情况。
他们觉得只有考虑到最坏的情况,才能不惧任何风险,应对好各种各样的糟糕局面。
而这,也正是贾璋和黛玉为贾菱提心的原因。
待到天光大亮,出去看榜的小厮青橼跑了回来,口中大喊喜事。
贾璋和黛玉听到后,悬着心才彻底放了下来。
菱哥儿的名次肯定不错,至少也在二甲之列。
否则这小厮就会哭丧着脸回府,而不是大喊喜事了……
贾璋问青橼道:“你们二爷考了第几名贡生?”
青橼喜笑颜开地答复贾璋:“回老爷的话,二爷他中了头名会元!”
“周边的人都说咱们家二爷蟾宫折桂、独占鳌头呢!”
听到这个好消息后,贾璋瞬间笑出了声。
他是状元,菱哥儿也是会元。
父子同为状元,是一桩难得的美谈。
说不定他们菱儿也有大魁天下的机会呢!
黛玉同样想到了这件事情。
喜悦之下,她直接抓了一大把金桂子赏给了青橼,又直接赏了贾菱身边仆役每人半年的月钱。
黛玉出手这般阔绰,显然是很高兴的。
贾璋则起身走到贾菱身边,笑着推了推儿子的肩膀。
“怎么?菱哥儿,你欢喜疯了?怎么还不去外院?”
“一会儿报喜人过来后,你还要给他们发喜钱呢!”
贾菱被父亲的话惊醒,这才连忙起身,前往外院等待。
而在报喜人快马行至荣国府,金花帖传,锣鼓声响,高声呼喊“捷报顺天宛平老爷,贾讳菱,高中绍治二十四年会试第一名会元,金銮殿上面圣”后,贾菱才彻彻底底地把心放到了肚子里。
他脸上瞬间挂起了笑容。
接过金花帖子后,他就和堂兄贾芝一起拿家里提前备好的银锞子赏起了报喜人。
与此同时,贾璋也带着妻女,来到荣庆堂报喜。
听到贾菱夺魁的好消息,贾赦和邢夫人脸上瞬间扬起了灿烂的笑容。
他们家乖孙果真肖父!
在科举之事上,菱儿和他父亲一样厉害!
他们这做祖父、祖母的,心里也欢喜呀!
贾菱高中会元一事,给荣国将军府带来了经久不散的喜庆气氛。
就连隔房的堂嫂芝大奶奶都说,她的孩儿还是有些福气的。
在二叔高中会元时,她这孩儿还在孕育着。
说不定这孩子也能沾上二叔的文气,日后和他二叔一样才高八斗呢!
她说话这样好听,荣国将军府上下听了都高兴。
就连葵姐儿都因为堂嫂夸赞哥哥,爱屋及乌地喜欢起这位堂嫂来了。
只能说柳氏还是很像她五叔的。
贾璋的朋友柳熠——也就是芝大奶奶的五叔,同样是个八面玲珑的人物。
荣国将军府小小地庆祝了一场后,就没再做别的事情。
毕竟殿试还没有开始,他们不想因为过于张扬,招了旁人家的眼,引来没必要的风波。
而居家避嫌的贾璋,则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为贾菱进行了新一阶段的考前培训。
各位阁员的喜好,殿试最稳妥的文风,殿试时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贾璋根据近三十年的殿试试题和时政,押的几道策论题目。
这些贾菱都要一一记下来。
不过比起这些事情,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需要贾菱学习。
那就是绍治帝的喜好。
怎样说话,怎样做事,露出怎样的表情,才能讨得绍治帝的欢心。
这些贾菱都要好好学习。
贾璋对这些事情很有经验,教导起贾菱来完全没有问题。
跟父亲复习到殿试前夕且获益匪浅的贾菱心里彻底有底了。
他的心情,也放松了起来。
普天之下,有几个人能得到父亲这样细致且深入的教导?
至少在这一科里,没有人比得过他。
更何况,他本身就是会元了。
就像父亲说的那样,即便是为了父子双状元或父子双鼎甲的佳话,陛下也会给他一个好名次的。
从一开始,他的期待也只是考中二甲,不要坠入三甲做同进士给父亲丢人而已。
如今考中会元,已是万幸,他又有什么好忧心的?
而在殿试当天,把贾菱送进宫城后,贾璋、黛玉和贾葵他们坐马车回府。
回家途中,外面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听到外面潇潇暮雨的声音,贾璋掀开帘子,看到路边松针凝珠、苔钱叠翠,不禁想起了菱哥儿。
他们有没有走进大殿?
菱哥儿会不会被雨浇到?
贾璋心里默算了一下,照他们那一科考试的时间来算,菱哥儿他们应该已经进入奉天殿了。
思及此处,贾璋才稍稍放心。
然后他第一时间把这件事与黛玉和葵姐儿说了。
省得她们两个为此忧虑。
在这之后,贾璋又不禁联想到,春雨随风入夜,润物无声。
今时今日,这场春雨会在冥冥中滋润、庇佑他们的菱哥儿吗?
而在彼时的奉天殿上,贾菱一走进大殿,就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杨宗祯和叶士高看自家晚辈的眼神非常柔和。
绍治帝看到贾菱这张熟悉的面孔时,也颇有些恍惚。
他听陆英禀告过,今年的会元是贾卿的儿子。
但他没想到,贾卿的儿子,远远看着,居然这样像贾卿。
而在贾菱抬起头时,绍治帝的眼神也柔和起来了。
新会元确实甚肖其父。
只是,不知道这新会元有没有他父亲的本事?
但凡新会元有两三分他父亲的本事,他也就不用担心后辈儿孙无才可用了。
殿试上的种种,与贾璋十七岁参考那年并没有什么区别。
唯一的区别就是,坐在最前面的人变成了贾璋的儿子。
以及,贾璋为儿子押中的题目果然就在考卷上。
贾菱答得很顺遂。
绍治帝也想到了当初答卷答得行云流水的贾璋。
他对贾菱很满意。
绍治元年与绍治二十四年的时光好像交叠在这一刻。
父与子,前与后,两代会元,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传承?
贾菱考完会试后,贾璋依旧要待在家中避嫌。
直到贡院龙门大开,殿试名次也被送到绍治帝御案前,贾璋有生以来最漫长的假期才宣告结束。
在回礼部上衙后,左、右两位侍郎与底下的郎官、吏员纷纷凑过来向贾璋这位主官贺喜。
说的无非是诸如“雏凤清于老凤声”之类的恭维话。
贾璋全都笑着受了。
没错,就是左、右两位侍郎。
因为岳父林如海早在去年秋天时,就已经上疏致仕,正式开始养老了。
时光纷纭,转瞬而逝。
没过多久,就到了新科进士拜谒陛下、会试主考官宣布殿试成绩的日子。
在这一天,黛玉特意为贾璋换了新官帽和新官服。
于是,打扮得格外出色的贾璋在一众上了年纪的阁老、尚书、侍郎中显得格外出众,惹来了一阵善意的哄笑。
而在御驾到来后,中正平和的韶乐响起,贾璋与文武百官、新科进士一起稽首敬祝绍治帝万福。
在这之后,贾璋看着站在他前面的内阁大学士、绍治二十四年会试主考官赵树生出列宣读金榜。
而他宣读的第一个名字,就是新科状元。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