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存折里是六千八。
孟箬点头,道:“六千多块钱,开店够了。”
“你可以先租个门店,买相应的设备,再跑趟批发市场进食材,”她说,“这些东西搞下来六千块钱足够了。”
“我的想法是,我们合伙卖卤味。”
“但是我因为有面包店要管,所以卤味店这边主要还是你来负责。”
“当然,因为我有开店的经验,只要是关于开店的问题你都可以来找我讨论。”
“我出配方,你出钱出力,我占股49%,你占股51%,我作为股东年底要分红。”
“你觉得怎么样?”说出自己的想法后,她问。
卤味店孟箬让罗丽萍负责管理经营,而她则只出配方,她这边忙抽不开身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她不想过多干预罗丽萍的成长。
如何选门店,买什么样的设备,怎么搞定供应链,以及如何管理,如何经营,这些事都需要罗丽萍自己去经历,她才能够吸取经验,并逐步成长。
如果这些事都需要靠她来指导,那么罗丽萍未来也无法成长为原书中的女企业家。
也正是因为怕改变罗丽萍的未来,孟箬选择不过多干预。
人生路是自己的,得要自己摸爬滚打地前行。
罗丽萍听完孟箬的话,想也没多想,立即点头表示同意。
“我同意,孟姐姐。”
她之前卖过卤味,当然知道配方的重要性。
一样的东西,口味一变,换来的是却是数倍增长的利润。
“配方我待会儿就写给你。”
随后,孟箬又建议道:“这段时间你可以试着多跑跑市场,然后没事的话在家试着自己做做卤味,看看做出的口味对不对。”
“等店正式开起来,我们签个股份确认书。”她笑着道。
罗丽萍对这个股份的事,完全没意见,当然也是点头同意。
之前她只听说过有钱的大公司喜欢搞股份制什么的,但她没想到自己这种小店也能搞股份。
“对了,开店的话跟摆摊不一样,得有个店名,你回去也好好想想。”孟箬交代道。
罗丽萍一脸认真地点头,并在心里记下。
事情敲定之后,罗丽萍便辞去了工作,开始忙活起开店的事来。
想店名、看门店、调查市场、买设备、找供应链……
事情多着呢。
这几天罗丽萍几乎天天跟孟箬汇报她的开店进度,比如今天跑了一下批发市场啊,对比了几家鸭货批发店的鸭货质量和价格,决定明天再多看几家,这两天把鸭货货源给定下来。
晚上,孟箬把罗丽萍叫过来吃晚饭。
吃完晚饭,罗丽萍便主动和孟箬讨论起卤味店的店名。
她想了十几个,名字主要集中在“味”“卤”“鸭”等几个关键字上。
罗丽萍让孟箬参谋,孟箬看了一遍,几乎是想也不想直接选出“口福鸭”这个名字。
因为她记得原书中,罗丽萍一手建立的卤味品牌就叫“口福鸭”。
罗丽萍一看她选出“口福鸭”这个名字,顿时觉得两人心有灵犀。
“孟姐姐,你知道吗?我最喜欢的就是这个名字。”她笑着说。
“你看啊,‘鸭’是我们主要卖的产品,鸭掌鸭翅鸭脖鸭头这些。”
“‘口福’呢,是我们日常会经常说到的话,比如吃到好吃的了,会说一句‘有口福咯’,比较容易记住。”
“而且‘口福鸭’里的鸭跟说话的‘呀’一个音,人家一念这个名字也会觉得很顺口。”她笑着解释。
罗丽萍的话虽然都是大白话,但其实都解释到了点子上。
“是的,”孟箬点头道,“品牌名最好就是朗朗上口,这样能让人一眼记住,而且就跟你说的‘口福鸭’带着点谐音梗,更顺口。”
“再者,‘口福’说明好吃,‘鸭’点名了咱们店主要售卖的品类是鸭子鸭货。”
“这个名字确实很好。”她笑着做出最后总结。
孟箬像是把她的心声说了出来,罗丽萍连连点头。
“我就是这个意思,”她道,“但总感觉自己的话没说在点子上。”
“但是被孟姐姐你一解释,立即就清楚明了,”罗丽萍弯起眼睛笑着说,并朝她竖起一个大拇指,“孟姐姐,你不愧是大学生。”
孟箬听见这个夸奖后一顿,像是突然想到什么。
她问:“丽萍妹妹,你是上完初中就不上了吗?”
罗丽萍闻言像是有些不好意思地垂了垂眸,然后低下头,点了点。
“我成绩一般,上到初中我爹妈就不让我上了,要我出来挣钱养家,然后我就进厂打工。”她如实说。
孟箬弯了弯唇,说:“丽萍,你知道夜校吗?”
罗丽萍抬起头,看向孟箬怔了一秒后,点点头:“知道。”
随后,她又问孟箬:“孟姐姐,你是想让我去上夜校?”
孟箬郑重点头。
其实之前她脑子里就冒出过让罗丽萍去夜校学习的想法,但她这边一直忙,这些想法转头就忘,今天正好话到嘴边她就直接说了出来。
罗丽萍以后不仅要管理门店,还要管理上百上千号员工,管理厂子,跟各行各业的人打交道,文化太差肯定是不行的。
原书中对罗丽萍这位女企业家的描写并不多,只提到过她初中毕业,从摆摊开始,白手起家一路打拼,最终将卤制食品店开到全国各地。
但她相信,书中的罗丽萍能爬到那个高度,靠的绝不仅仅是头脑和机遇,一定也有知识和眼界。
所以现在的罗丽萍仅靠初中学历肯定是不行的,如果她没时间重新读书参加高考,夜校倒是很不错的选择。
她记得很多这个年代的能人都去夜校进修学习过。
“可是我现在要跑市场选门店练手艺,哪有时间去夜校学习?”罗丽萍有些苦恼道。
她不是不想学习,她也想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变得和孟姐姐一样优秀,就拿刚刚的店名来说吧。
她解释半天也解释不清楚的事,孟姐姐三两句话就说清了,而且话里面还夹杂了好几个她听都没听过的词汇。
什么品牌、谐音、品类这些。
但她现在也是真的忙得没时间,抽不开身。
孟箬笑着摇头:“学习这事讲究终身性,不着急,但一定要做,不能荒废。”
“你这段时间忙可以先把去夜校的事记在心里,等过段时间店开起来了,经营步入正轨,你可以招个员工,然后抽出时间去夜校学习。”
罗丽萍听后连连点头,觉得这个办法确实不错。
“好,就听孟姐姐的。”
罗丽萍在孟箬这吃完晚饭,就回了自己住处。
一开始孟箬是有让她过去跟他们一块儿住的,孟箬说她和游彻住在三楼,二楼的房间她也不打算租,现在都空着。
但是她这边已经提前交了一个季度的房租,就算她不住,房东也不会退钱给她。
所以还不如先在出租屋里住着。
还有一个原因是,人家小夫妻住一块儿,她突兀地插进去,总感觉怪怪的。
虽说不住在同一层吧,但还是怪。
孟箬听她这么说,就也没强求。
“行,那你暂时在出租屋先住着,等你出租屋那边房租到期,我另一套房子的房租也要到期,然后我就不打算租了。”
“到时候,你就搬过去,我不收你房租,你就当是帮我看房子。”孟箬笑着说。
这时罗丽萍的注意力一下集中在“另一套房子”上。
“孟姐姐,你一下买了两套房子啊?”她一脸惊讶地问道。
前些天她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开店的事,关于孟箬买房子的事她也没细问,只知道这套门面和房子是她买的不是租的。
之前,孟箬在信中提到过她开面包店的事,罗丽萍只当她是开店赚了不少钱,也没多在意。
看她目瞪口呆的样子,孟箬笑着简要地跟她解释了她在丰州市连开两店的事。
“五十万?”
当罗丽萍听到这个数字时,不由再次震惊。
“孟姐姐,开店竟然能这么赚钱啊?”
孟箬勾唇颔首:“开店赚钱的前提是生意好,生意不好的话不仅不赚钱还会亏房租亏成本。”
罗丽萍若有所思地点头,孟姐姐一下就挣了五十万,而她这几个月还一直为被骗的两万块钱耿耿于怀,甚至消沉了很长一段时间。
她瞬间便感觉到两人之间的差距,这差距并没有让她产生嫉妒的情绪,反而大大鼓舞了她,她要向孟姐姐看齐。
随后,罗丽萍信誓旦旦地对孟箬道:“第一家卤味店,我一定要好好经营,争取早日也挣出个五十万。”
“很好,有斗志就是好事。”孟箬微笑道。
其实卤味店要比面包店更好管理,面包要一批一批烤,卤味直接一大锅煮出来就行,这点通过后世相应的行业品牌也能看出,卤制行业比烘焙行业更容易异军突起。
这边游彻的公司正式成立,人员也陆续招聘到位。
游彻给公司取名菱风电器,孟箬一听正是未来家喻户晓的家电制造企业。
电器厂子,游彻是买的现成的,正好有一家国营电器厂因经营不善连年亏损最终倒闭变卖。
他好歹在电器厂工作了五六年,还当了大半年的厂长,对电器厂的情况再了解不过。
游彻重点查看了这家国营厂子的几条生产线,电冰箱、彩电、洗衣机这些都可以生产。
他看完生产线后,当即便花一百二十万买下这个电器厂。
这家国营电器厂的主要问题是,多而不精,换句话说,电冰箱、彩电、洗衣机,它都生产,但是它也都做得不好。
产品质量不行,款式也老旧。
目前,游彻的打算是先从一个品类突破。
菱风电器毕竟是新成立的公司,没有知名度,所以他的首要任务就是凭借一个爆款产品打出菱风电器的知名度,让菱风电器正式步入大众视野。
打出知名度后,他再花钱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线,对厂子原有生产线进行升级。
产品线得到升级,产品自然也就同步升级。
然后再买厂或是建厂,只要是菱风电器的厂子,以后就都是一个厂专攻一个品类,一个厂子争取将单个品类做专做精。
菱风电器只有做出差异化产品,大众才会迅速记住你。
一旦民众对品牌产生联系或感情,以后他买家用电器也就认准你了。
思甜烘焙坊福宁街店,开业大半个月后,每日的销售额基本稳定下来,在两千至三千左右。
但总体来说,蛋糕的订单还是少,可能有没宣传到位的原因在。
之前她在丰州市的时候,是搞了一个照片墙,上面贴满了蛋糕的照片。
大家被照片里的蛋糕造型吸引,因此有不少顾客前来店内定蛋糕。
这回孟箬没有采取丰州市的照片墙,她想安装一个电话,再将订购热线印刷在木质板上,安装到门口作为宣传。
拿定主意后,孟箬便抽时间去了一趟邮局,这个年代安装电话,得先向邮局打申请,先填表交定金,然后等着邮局排号。
这回孟箬运气算好的,排在她前面的人不算多,她只排了一个星期就排到了。
听工作人员说人多的时候,交完定金排号排一两个月都算是少的。
电话安装好接通后,孟箬又补交了剩余的费用,反正装一部电话花了三千块。
电话装好后,她第一时间打到了游彻办公室。
因为业务需要,游彻的公司早就安装了程控电话,时间比她还早两个星期。
电话接通,那头握着话筒的游彻在听到她的声音后发出闷闷的笑声。
“电话装好了?”他问。
“嗯,”她回答,“刚装好的,第一个就给你打电话。”
游彻在忙工作,她也没打扰他太久,两人随便聊了几句后便挂断了。
挂断电话后,孟箬又找出信纸,准备给袁红梅和谢卓然写信。
告诉他们她安装了电话,以后除了写信的方式,打电话也能联系她。
电话安装好的隔天,宣传蛋糕订购热线的牌子也安装在了门头下面,顾客一抬眼就能看见。
订购热线的牌子挂上去之后,还真就立即见效,有不少顾客打电话订购生日蛋糕。
有效果但是效果还不够明显,孟箬觉得要找个宣传途径才行。
她首先就想到了登报,这时候报纸这种纸媒还是大行其道的,很多民众都有订购报纸的习惯。
相应的,有不少企业会选择在报纸上进行宣传。
只不过想登报,并没那么容易,毕竟一张报纸的版面就那么大,广告位也不多,很多企业在排着队呢。
最好是能找个有报社资源的人来帮她解决这事。
“明天晚上抽个时间,我带你去见个人。”晚上吃饭的时候,游彻忽然这样对她说。
孟箬好奇起来:“谁啊?”
这回游彻没卖关子,直接回答:“广告营销公司的一个经理,叫黄苓。”
“是港商那边推荐的一个广告营销公司,目前菱风电器也在跟他们公司合作,很专业,无论是报纸还是电视台,他们都有资源。”
“我感觉你应该也用得上,就准备让你也见见,互相认识一下。”
孟箬听着,眼眸一亮,这是瞌睡来了就有人送枕头啊。
她便当即把她这两日的困扰说出口:“我这刚安装好电话,正想登做个宣传呢,结果找不到合适的渠道。”
游彻抬手揉了揉她的发顶,语气温柔道:“以后,你要是遇到困难可以先跟我说,我说不定能有路子帮你。”
“不要嫌麻烦。”他很了解似的强调一句。
孟箬就是这样,能自己解决的事,绝不会麻烦别人,就算一时解决不了,她也会努力想办法,只有等到实在解决不了,她才会想着寻求其他人的帮助。
跟她相处这么久,这点他还是了解的。
游彻跟她说的那位黄苓黄经理,年纪看着跟游彻差不多。
几人在餐厅见面的时候,黄苓刚下班,穿着一身干练的西装套装,一看就是职场女强人。
大概是因为职业的缘故,黄苓待人很热情,几人在餐桌上,她倒是反客为主,调动气氛。
饭桌上,孟箬向黄苓提出想登报做广告的想法,并问她那边有没有资源。
黄苓点头:“登报倒是没问题。”
“是生日蛋糕的订购热线吗?”她问。
孟箬回答:“对,版面不需要太大,因为我放的信息也不多,一句我们蛋糕店的宣传语,一个订购热线,再就是我们蛋糕店的地址。”
“其中订购热线突出表现。”她补充道。
“好啊,这两天我就帮您敲定下来。”
说着,黄苓掏出自己的一张名片,从包里拿出钢笔。
“我记下您店里的电话,事情确定后,我给您电话。”她道。
孟箬当即报出自己店里的电话号码。
黄苓利落地在名片背面记下孟箬电话,然后又指了指名片正面的电话道。
“这是我们公司的电话,有什么事都可以直接联系我。”
孟箬微微颔首,方才他们初次见面的时候,黄苓就给了她一张名片。
“没想到您是开面包店的,”黄苓收起钢笔和名片,笑着对孟箬说,“不瞒您说,我个人就很喜欢吃这些西式甜点,葡式蛋挞是我的最爱。”
“有时候,我早上的早餐就是一杯咖啡,搭配两个葡式蛋挞。”她道。
孟箬也弯了弯唇,道:“正好我的烘焙坊也卖葡式蛋挞,下次黄经理有空我店里,我请你吃。”
“那可再好不过了。”黄苓微笑道。
订购热线登报的事,两天时间就敲定了,因为申市这边的日报刚好有一个合适的板块空出,用来放思甜烘焙坊的订购热线正正好。
登报时间是一个月。
孟箬觉得一个月的时间也正好,她也在这一个月看看效果如何,如果效果不好她再想别的办法。
订购热线登报的翌日,就有不少人打电话询问。
他们在电话中主要是询问蛋糕价格及样式,如果顾客觉得可以,才会过来店里付钱订蛋糕。
这样一来,就大大提高了进店顾客的订购率。
思甜烘焙坊生日蛋糕的订购火热进行中,孟箬意外地发现她对面空置了许久的门面开始装修了起来。
其实,早在她当初买房的时候,她就注意对门这家门面了。
对门这家门面跟她现在买下的房子结构差不多,一楼是门面,二楼三楼是房间。
不同的是,对门的门面一直关着,门上也没贴招租的告示。
她现在的门面处于交叉路口,对门的门面自然也是一样。
交叉路口的门面不仅关着,也不招租,孟箬不由好奇。
相似小说推荐
-
重生后嫁给亡夫他大哥(藤鹿山) [穿越重生] 《重生后嫁给亡夫他大哥》作者:藤鹿山【完结】晋江VIP2025.02.01完结总书评数:20524当前被收藏数:5...
-
穿成武帝家的崽(冬沙) [BG同人] 《(历史同人)[汉]穿成武帝家的崽》作者:冬沙【完结+番外】晋江VIP2025-01-20完结总书评数:3572 当前被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