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穿进九零嫁给年代文大佬(荔枝雨)


见葛爱珍犹豫,她决定趁热打铁,再加一把火。
“葛大姐,你另外一套房,三层全都租出去了吧?”孟箬道。
昨天葛爱珍带她去看房的时候,她就发现了,二楼三楼所有的房间都住满了,一楼的门面虽然没租出去,但是一楼的房间租出去了。
这些个租客加起来租金应该不少,如果葛爱珍是按季度收房租,那她已经把未来三个月的房租都拿到了手。
到时候房子卖给她,按道理,这些租金是要给她的。
她笑盈盈道:“这样,咱们各退一步,房子卖给我后,这些你提前收的房租我就不找你要了,你还收着。”
光砍价,不给人一点甜头也是不行的。
见葛爱珍不说话,孟箬便猜测她说的不错。
现在是八月,一般房东都是提前收取租客下一个季度的租金。
葛爱珍犹豫了半晌,才开口道:“你等会儿,我出去打个电话,问问我男人。”
孟箬点头。
十分钟后,葛爱珍打完电话回来。
她男人的意思呢,能多要点自然是更好,如果孟箬这边实在不松口,那就十二万卖掉。
最终,两人以十二万的价格达成交易。
“妹子,那我去准备合同,你这边去取钱。”
大概是压在心中的一件大事终于解决,葛爱珍脸上泛起激动的红晕。
“葛大姐,合同我已经找律师提前准备好了,我们直接你看一下,没问题的话,咱们就签约。”
“另外,葛大姐你还需要跟我去一趟房产局,办理一下过户手续。”孟箬说。
房产证一定要拿到,有了房产证做保障,也就不用担心后期拆迁会出现扯皮的情况。
葛爱珍很配合地点头:“没问题。”
反正房子已经卖掉,这些事她还是会尽量配合。
“葛大姐,你最好是带上存折,咱们一起去信用社,我把钱取出来后,你可以直接存进存折。”
“十二万的现金,无论是你还是我估计都不敢抱着上大街招摇。”孟箬道。
葛爱珍觉得孟箬不仅说得有理,她考虑得周全,便点头表示同意。
十二万的现金,就这么抱着在街上走一圈,不招人眼红那是不可能的。
“对了,还有一件事,我要提前跟你商量一下,”孟箬像是想起什么,说道,“我找了一名律师做中间人,等会儿见面的时候,他会向你出示他的工作证。”
“待会儿我们签完合同,我先取出九万块给你,然后你和律师再陪我一趟房产局办理过户,过户手续办理完了,我们再去信用社,我把剩余的三万块取给你。”
说完,她询问了一句:“你看怎么样?”
防人之心不可无,尤其她还是刚来申市,人生地不熟的,要是签完合同,葛爱珍收到全款后,不陪她一起去房产局办理过户,那她才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葛爱珍一听孟箬还要压三万块钱,心里当然不太乐意。
她当然知道孟箬的顾虑,可是孟箬这么一压钱,她也担心过户完,孟箬耍赖不给剩余的三万块钱啊。
“妹子,你还怕我收了钱,不给你过户嘛,不会的。”葛爱珍笑着说。
孟箬却还是坚持:“葛大姐,其实你也不用担心过户完,我会耍赖不给剩余的钱。”
“正因为双方都有顾虑,所以我才去律师事务所找律师做中间人。这样,不管哪方不遵守合约,都能找中间人律师作证。”
“那名律师虽然是我找的,但他是申市本地人,事务所离这也不远,而且他外婆还是福宁镇的,说不定你们还认识。”
孟箬一再坚持,葛爱珍也没办法,只能点头答应。
都到这个地步了,她总不能不卖了。
而且她是本地人,孟箬是外地人,她还怕孟箬坑她不成。
孟箬出去后,就去电话亭给律师事务所那边打了个电话,让何律师直接去信用社。
等葛爱珍见到何律师,心便瞬间放进肚子里。
她还真认识何律师,她外婆也住在福宁街,两家属于那种见面会打招呼,但又不算很熟的关系。
不管怎么说,碰见熟人,她便更放心了。
两人签约房屋买卖合同,孟箬按照约定取出九万块钱给葛爱珍。
然后三人又跑了一趟房产局,花了快一个下午的时间办理完房屋过户手续。
办完手续后,孟箬问房产局工作人员,房产证大概多久能办下来。
工作人员态度敷衍道:“这个时间不一定啊,半个月到一个月,你要是怕跑空,就直接一个月后再过来取房产证。”
孟箬点头,她倒是不急,就是房产证没拿到手,心理总感觉不踏实。
办理完过户手续,葛爱珍就开始催促孟箬去信用社取剩余的三万块钱。
“放心,葛大姐不会少了你的。”孟箬笑着道。
等剩余三万块钱也到手,葛爱珍便将两栋房子里的所有钥匙都交接给孟箬。
回到宾馆后,游彻已经回来了。
孟箬翻开手里的存折,存折里虽然少了十二万钱,但是她多了两套房。
一进门,她便将手里的钥匙扬给游彻看。
“房子买好了,”孟箬红着脸,有些兴奋道,“十二万换两套房子。”
然后,她又将房东开价十三万五,她如何一点一点砍价,砍到十二万的事告诉游彻。
说完她房子的事,她很自然地问起港商投资的事。
“你呢,投资拉得怎么样了?”
游彻同样有些激动地点头:“谈好了,港商那边答应投资两百万。”
投资的方式有很多,比较常见的是股权投资和债券投资。
港商那边选择是债券投资,有点类似银行贷款的那种,换句话说,港商投的这两百万,相当于用债券的方式借给游彻,等一定时间后,再回收利息和本金。
其实游彻心里也清楚,港商那边选择债券投资,而不是股权投资,大概是并不看好他的电器公司。
港商之所以答应,其实就是看在程志礼的面子上。
因为港商看中了申安区的几块地,想拿下那几块地,开发写字楼和住宅区。因此,他自然要巴结巴结程志礼。
孟箬一听港商竟然放着到嘴的大肥肉不吃。
游彻未来的电器公司可是要上市的,他竟然不要股权投资,选择债券投资。
这不,机会就让给她了么。
孟箬勾唇一笑:“那我也投点钱,我跟他不一样,我选择股权投资。”
游彻以为孟箬这么说是为了安慰他,嘴角不禁溢出笑意。
“我投三十万。”孟箬道。
她的存折里有五十万,买房花掉十二万,再留个几万块当做开面包店的资金,应该差不多。
一听这个数字,游彻便知道孟箬不是说好话安慰他,而是来真的。
他眼中透出几分惊讶:“你认真的?”
“当然。”孟箬笑。
“我投三十万,你打算给我多少股权?”她又问。
游彻同样笑:“你想要多少?”
他的言外之意就是你想要多少股权还不是你一句话的事。
“我也不占你便宜,”孟箬说着,用手指比出一个三,“三十万,就要你公司30%的股权吧。”
她虽然嘴上说不占游彻便宜,但内心却因为占了他大便宜,而心潮澎湃。
三十万换未来上市公司30%的股权,这便宜赚大发了好嘛。
游彻被她逗得忍俊不禁。
“好,听你的。”他点头道。
隔天,他们便从宾馆搬到刚买的房子中。
彻底安顿下来后,孟箬在第一时间给袁红梅和谢卓然分别写了一封信。
信的内容大致介绍了一下她的近况,当然写信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告诉她现在居住的地址。
休息了一天,孟箬便又开始忙活起来,准备开店。
购买食材、购买设备、装修,一件一件事稳步进行着。
一回生二回熟,她好歹也是开过一回店的人了,这些事做起来都显得得心应手。
游彻那边也同样忙碌起来,忙着注册电器公司,忙着招人,忙着找合适的电器厂。
但游彻这边即使再忙,孟箬面包店开业这天,他还是过来帮忙了。
开业前,孟箬就在店门口贴了招工启事,并顺利招到一个合适的小姑娘。
小姑娘也是外地来的,学东西快,看着也很机灵。
有他们三个一起在店里,开业办得还算是顺顺利利。
新店开业,孟箬也搞了一个为期三天的全场八八折的活动。
海报提前一天画好,张贴在门店两边。
申市经济发展快,消费也要,因此在丰州市那边民众觉得并不便宜的小面包,在这边的人看来却算得上是平价。
再加上福宁街这边西式甜点的市场空缺,思甜烘焙坊一开业就引起不少人上前围观,大家一拥而入,在看见不仅平价还漂亮精致的小面包、小蛋糕后,纷纷掏钱购买。
生意可以说是异常火爆。
开业第一天,思甜烘焙坊福宁街店就入账将近三千块。
今天是罗丽萍的生日,中午她独自一个人去面馆吃了一碗长寿面。
然后就漫无目的地在周围闲逛起来。
逛着逛着,她注意到一家面包店——思甜烘焙坊。
其实这家店刚开业那几天,她就知道了,生意火爆,排队买面包的人都排出店外了。
只是,这种面包店里的东西一般都不便宜,她消费不起。
其实硬要消费,也能消费得起,就是她舍不得花这个冤枉钱。
自从被骗了钱后,她便格外节俭起来。
她站在路边,朝店里看了一眼,店内也挤满了顾客。
思甜烘焙坊,这家面包店刚开业那几天,她就注意到这个名字。
孟箬给她写的信中,就提到过她在丰州市开的面包店,也叫思甜烘焙坊。
因此,当她第一次见到这家店的招牌时,就想这家店会不会是孟姐姐开的?
但转念一想,她又觉得不太可能。
孟姐姐前段时间才给她写信说,她会来申市,但具体时间未定。
而面前这家店都开业几天了,孟姐姐的动作应该没这么快吧。
再者,“思甜”这个名字其实挺常见的,她之前就看到过一家饭馆叫“思甜饭馆”。
孟姐姐在信中也跟她说过,“思甜”来自于“忆苦思甜”,很多没读过书的人都知道这个词。
那时候,她虽然有点好奇,但最终还是没进去。
但是今天,站在思甜烘焙坊前,她却突然想要进去看看。
可能是今天恰好是她生日,她想买个小蛋糕犒劳犒劳自己吧。
罗丽萍走进店内,站在柜台前收钱的是个跟她年纪差不多的小姑娘。
她盯着玻璃橱柜内精致漂亮的小蛋糕,忍不住咽口水。
罗丽萍正想买下这个小蛋糕时,旁边忽地响起一道声音:“罗妹妹?”
她听到有人喊她名字,下意识抬头,然后就看见了端着面包出来的孟箬。
罗丽萍也是一愣,一脸惊讶地看向孟箬。
还是孟箬反应快些,立即便消化了两人重逢的消息。
她将烤好的面包交给店里的小姑娘,然后将罗丽萍拉到里面的房间。
“快快,咱们进去说话。”
孟箬将她拉到一张小桌子前坐下,问道:“信里,你不是说你在粤州,怎么跑来申市了?”
罗丽萍一听孟箬的问话,像是强装了这么久的坚强一下子被击溃,泣不成声地哭起来。
孟箬一看她哭着这样,连忙凑近她,轻轻拍着她的背安抚她。
“这是怎么了?”她低声问。
但罗丽萍只是趴着哭,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孟箬一脸心疼地看着她,心中大概猜出了点什么。
她从丰州市出来的这段时间,大概是遭受了不少挫折。
罗丽萍放纵地哭完之后,才抽噎地跟孟箬说起她这大半年来的遭遇。

罗丽萍到粤州,遇到一个年龄比她大不了几岁的姐姐——陶娜。
陶娜是搞服装批发的,为人热情好客,罗丽萍刚到粤州人生地不熟,碰上这么热情的姐姐难免就有点交心。
相处了一段时间后,陶娜知道罗丽萍身上带着几千块钱,准备来粤州做生意。
其实,那时陶娜就起了骗罗丽萍身上钱的意思。
陶娜问罗丽萍想做什么生意,罗丽萍那时候没想好,也就如实说了。
陶娜一听便提议拉罗丽萍入伙,跟她一起做服装批发生意。
“妹子,要我看,你不如就跟我一起搞服装批发生意,我这生意还挺赚钱的,一个月少说也能赚个千把块钱。”陶娜表情夸张道。
为了能顺利拉罗丽萍入伙,陶娜特意夸大了她这个生意的利润。
真实情况是,陶娜没什么本钱,搞的服装批发也不是什么正经服装批发,而是批发一些质量极差的垃圾衣服。
比如垃圾牛仔裤、垃圾西装、垃圾衬衫,那些衣服不仅没什么版型,皱巴巴,有的衣服上面还有洗不掉的污渍,像是别人穿旧丢垃圾堆,然后被人回收回来重新卖的。
这种衣服都是按斤批发,几块钱一斤。陶娜一般都是一次批发个十几二十几斤,然后卖一个星期。
这样的垃圾衣服,只要不是穷到连饭都吃不起的人,都看不上,因此这些衣服不仅卖得便宜还不好卖。
因此,陶娜卖一个月的垃圾衣服也就赚个房租费和生活费。
陶娜跟罗丽萍介绍自己的生意时,罗丽萍并不感兴趣,但陶娜却给了她一个方向。
她要做正规服装批发。
而恰好陶娜也认识搞正规服装批发的,陶娜没本钱,只能批发垃圾衣服来卖,罗丽萍有本钱,可以批发正规服装来卖。
罗丽萍花几百块钱,进了一些女装,搞了个地摊卖衣服。
罗丽萍也算是有点经商的天赋,头一个星期,这些女装就都被她卖完了,整整赚了一千多块。
这也是之前罗丽萍在信中跟孟箬提到过的事。
陶娜见罗丽萍一个星期就能赚一千多块,立即丢下自己手里的垃圾衣服,说要帮罗丽萍卖货,而罗丽萍只需要付给她一个月一百块的工钱就行。
正好罗丽萍感觉自己一个人忙不过来,就答应了。毕竟,当初她能入服装批发的行,陶娜也算是引路人。
当时的罗丽萍并不知道,她其实从那时起就掉进了陶娜给她设的圈套之中。
陶娜是个懂得潜伏的猎手,她并没有在一开始就露出自己的爪子。
就这样,她在罗丽萍身边勤勤恳恳干了三四个月,罗丽萍也越来越信任她的时候,陶娜开始给罗丽萍下套了。
这三四个月,陶娜陪着罗丽萍一起进货卖货,罗丽萍花多少钱进了多少货,又卖出去多少钱,她心里门清。
她推算罗丽萍身上少说有两万块。
于是,陶娜开始怂恿罗丽萍搞个大的。
“丽萍妹子,你难道就不想赚大钱?”
“怎么不想?”罗丽萍说。
谁不想赚大钱呢,当初她孤身一个人来南方就是想赚大钱的。
现在一个月四五千地赚着,虽说也不少吧,但跟她之前在丰州市摆摊卖卤味也没什么太大的区别。
“丽萍妹子,你要想赚大钱,光靠现在这样摆摊肯定是不行的。”陶娜说。
“怎么说?”罗丽萍做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
然后,陶娜便跟她描绘了一下自己的“宏图大计”。
“咱们要搞就搞个大的,跟服装批发的老板一样,租个仓库,进一货车的服装,挣源头上的钱。”
“我认识不少开服装店的老板,这一货车的衣服可以全都卖给服装店,全部卖完后钱至少是翻三倍。”
罗丽萍一听至少翻三倍,在心里算了个账,她身上现在有两万多块,翻三倍那就是六万。
她累死累活,起早贪黑摆摊,一个月挣四五千,如果她自己搞批发那一个月至少是挣四万。
这其中的差距,罗丽萍当然心动。
“可是我也不知道进货渠道啊?”罗丽萍道。
一般这种进货渠道,老板都是秘而不宣,要不然谁都能分一杯羹。
陶娜笑:“我知道啊,我跟服装批发店老板手底下的司机认识,平时进货都是司机去,他知道在哪里进货,我去给他一点好处,让他告诉我们地点在哪。”
陶娜说的那个司机,罗丽萍也知道一点,和他们一样是外地来的打工人员,老婆孩子在家里。
罗丽萍一听还真觉得这事有谱。
她一拍大腿,决定说干就干。
“那我去找仓库。”她说。
陶娜连忙出声阻拦:“不用,正好我认识几个租仓库的,仓库不仅能按天来租,我去的话还能跟他们砍砍价。”
罗丽萍闻言,看向陶娜。
当时,罗丽萍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盯着陶娜看什么,就是觉得哪里怪怪的,但一时又说不上来。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