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摇头。
小姑娘说,“我是在陶家遇上他的,当时在陶家老太爷的灵堂前,他带着人闯了进去,不仅想要当众扒了人家姑娘的衣裳,他的人还恐吓其他的邻居,谁敢看不惯上前见义勇为的话,那么谁就会成为第二个陶大。”
“我知道汉律规定了,见义勇为没有错,没有见义勇为反而得受罚,然而现在却有人逼得百姓宁可受罚也不敢见义勇为,而这个人是谁?”
“这个人他不是你,也不是我,甚至不是长安城中任何一位王孙贵族,他只是一个无权无势,靠着自己的姐姐进了三姊夫他弟弟的后院而勉强跟所谓的权贵子弟攀上一点点关系的普通人而已。”
“这样的一个人竟然就可以在天子脚下如此肆无忌惮,践踏法度了,你说这是不是很好笑?”
刘彻的脸色沉了沉。
“强抢民女不成,活活把人家家中年逾七十的老太爷给打死,事后只需要花点钱就能够不接受任何的处罚,还能倒打一耙污蔑死者亲属诬告,判他死刑,甚至到死者的灵堂前耀武扬威……”
刘彻听着有没有生气暂且不说,反正小九是说着说着就把自己说生气了,她一边说着一边拍桌子,“而这一切是谁的错?(嘭!)”
“是孙蛮的错(嘭!),是包庇孙蛮的王向的错(嘭!),是收受贿赂,制造冤狱的王温舒的错(嘭!),甚至是你这个教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刘野猪的错(嘭!)!”
“你自己说说,但凡是个人,遇到这种事情了谁能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啊(嘭嘭嘭!)?”
看了看被小九拍散架的桌子,再看了看重新趴回地上一动不动的花花姨和小黄,刘彻:“……???”
有点过于区别对待了啊。
不过听完小九说的话,刘彻也理解了她为什么这么生气了,他原本以为小九那天劈断孙蛮的手臂是事后知道了去为民除害的,结果没想到她是亲眼目睹了孙蛮的恶行。
刘彻道:“照你这么说的话,王温舒的处理方式造成的影响确实恶劣。”
“只是恶劣吗?”小九说,“那是相当恶劣。”
“我知道你对王温舒挺满意的,也知道你为什么对王温舒这么满意,不仅是因为他治理豪强盗贼有功吗?”
小姑娘也想过了为什么刘彻会启用酷吏,确实是因为很多地方的盗贼和豪强实在是多如牛毛,他们不守法度,沆瀣一气,甚至很多时候连官府都拿他们没办法。
那能怎么办?
作为一个想要加强中央集权的皇帝来说,刘彻是万万不可能任由他们发展壮大的,只能够在非常时期使用非常手段,那就是启用酷吏。
事实证明启用酷吏对打击盗贼豪强不是没有效果,甚至效果显著,但是小九很清楚,这件事是有弊端的,而且弊端很大。
“但是他的做法治标不治本不说,日后还会让大汉遭到反噬。”
小姑娘的话让刘彻皱起了眉头。
“王温舒手段残忍,为了功绩,他甚至可以滥杀无辜,以杀立威,而这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因为王温舒的成功,日后大汉会有数不清的‘王温舒’。”
小九说,“他们效仿王温舒的手段,企图成为第二个名利双收的‘王温舒’,于是他们在自己的境内开始大开杀戒,无数无辜百姓惨死不说,他们的暴行直接逼得百姓们不得不起义反抗。”
“南阳、楚地、齐地、燕赵之地,各地百姓纷纷组建了起义军,少则数百人,多则近万人。”
小九看着脸色已经凝重起来的刘彻,她道,“事实证明,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小姑娘很清楚,单单只是拿陶灵雨一家的惨剧作为案例是没有办法说服刘彻的,不仅仅因为他是一个皇帝,是一个典型的、冷血的政治机器,更因为他仍然没有看到重用酷吏的害处,或者说他已经预见到了,但是他自认为自己能够控制得住。
但是历史告诉了她,刘彻日后根本控制不住。
刘彻知道小九能够知道未来,所以听完她说的话后,他沉默了许久,然后问道:“严刑峻法无法大治?”
“治乱世,才要用重典。”小九看着刘彻道,“我们大汉现在是乱世吗?”
“再说了,打击盗贼豪强就专心打击盗贼豪强,天底下那么多盗贼豪强还不够他们立功吗?非得滥杀无辜,只为了让他们的治绩看起来更漂亮?”
“这样的人连做人都不配了,还配做 官?”
“我呸!”
刚刚还因为小九的一番话而心情都变得沉重的刘彻在小姑娘“呸”完之后伸手抹了一把脸:“你是故意的是不是?”
小九飞快否认:“我不是嗷,你别冤枉我。”
刘彻气道:“我都看到你故意凑过来再‘呸’了!”
小九当然不会承认自己刚刚是借机报复了,她还振振有词地表示:“你是不是还不想处置王温舒所以故意转移话题?”
刘彻都要被小姑娘给气笑了,他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有人敢倒打他一耙的:“你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我还能不处置王温舒?”
“芜湖~”小九闻言立马欢呼了一声,“爹啊,以后你就会知道在我的悉心引导下你做了一个多么英明的决定了!”
刘彻被小姑娘的话给逗笑了。
刘彻当然不会因为小九的几句话就轻易改变自己的想法和决定了,但是他不得不承认,小九说的那几句话确实是引起了他的重视了。
正如小姑娘猜测的那样,刘彻确实是预见了自己重用酷吏的后果,毕竟很多事情都是物极必反的,但是他有这个自信自己能够把后果控制好。
至少在此之前刘彻是有这个自信的,但是经过小九刚刚跟他说的那一番话之后,刘彻意识到了,原来在日后他并没有控制好。
想到为非作歹但是却因为花钱消灾就能够逃过法律制裁的孙蛮,再想到日后各地被逼得起义反抗的平民百姓,摆在面前的事实和小九言犹在耳的警示让刘彻不得不改变策略了。
孙蛮被判弃市,王向被判徒刑,而陶大因为复审确定是被冤枉的而被无罪释放。
这天,得知消息的陶灵雨带着陶母前来接陶大回家,看到浑身是伤的陶大,陶母和陶灵雨的眼泪都要下来了。
陶大之前还是个健壮的汉子,结果经过一次牢狱之灾之后,整个人看起来消瘦了许多不说,模样看起来也像是老了好几岁。
看到这样的丈夫/父亲,陶母和陶灵雨怎么可能不心疼?
“都怪我,爹。”陶灵雨面对孙蛮的强抢和欺凌的时候并没有哭,然而此时看到遭了大罪的陶大时眼泪却扑簌簌地往下掉,“要不是因为我,高祖父就不会死,你也不会差点就没了小命。”
“瞎说,这件事跟你有什么关系?”陶大虽然痛失至亲,同时也遭受了牢狱之灾,但是他并没有把责任和过错都推到自己女儿的头上,他道,“爹不在的这段时间,灵雨你吓坏了吧?”
陶灵雨听到父亲的温声宽慰,眼泪更是止不住了,直接扑到陶大的怀里大哭了起来。
其实从陶灵雨的名字就可以看得出来陶大和陶母对她这个独女有多疼爱,毕竟他们一家都目不识丁,按理来说哪怕生了孩子也是随便起个名字就算了,但是当年陶大和陶母却花钱请人帮他们的女儿取名,由此可见他们夫妻两人有多珍爱这个女儿。
所以陶大也好,陶母也罢,夫妻两人都没有把他们家经历的这场灾难怪到陶灵雨的头上,同时他们也不会让她这么想。
一想到出事这段时间,她的身体不争气,就连陶家老太爷的丧事都是陶灵雨一手操办的,陶母的心中就充满了对女儿的怜惜和心疼,看着她哭到停不下来,陶母忍不住伸手轻轻抚拍着她的后背。
等小九来到的时候,陶灵雨已经在陶大和陶母的安抚下渐渐平复了心情,看到小姑娘,她眼睛一亮,连忙跟陶大介绍道:“爹,那就是教我上书救你出来的洛阳公主。”
陶大虽然一直在狱中,但是他也从狱卒的口中得知自己能够翻案的原因,原本他想着等回去后再好好询问妻女,毕竟连赵禹一个外人都猜得到陶灵雨背后有人,作为陶灵雨的父亲,陶大又怎么会不知道依照自己妻女的见识,她们不可能想到帮他乞鞫的?
只是陶大没想到还没等他询问,他就知道了帮他们一家的贵人是谁了。
陶大在妻女的搀扶下,上前给小九行礼道:“草民/民妇/民女见过洛阳公主。”
“多谢洛阳公主的大恩大德。”
虽然他们一家子行礼都行得不伦不类的,但是小姑娘并不在意,见陶大身上还有伤,她就道:“不必多礼,我已经让人给你们准备了马车送你们回去。”
“这……这怎么好意思呢?”陶大这辈子都没有想到他们竟然有机会这么近距离地接触像小九这样的贵人,更没想到小贵人还这么平易近人。
小九道:“没什么不好意思的,况且我也有一件事想跟你们商量一下,征求你们的同意。”
陶大他们闻言后面面相觑,因为他们实在是想不到有什么事情小九需要跟他们商量,甚至得征求他们的同意。
小姑娘让他们都先上马车,然后再跟他们说明来意。
其实小九要跟他们商量,以及想要征求他们同意的事情就是想把陶灵雨上书救父的事情立为典型案例宣扬出去。
“这么做的目的呢,其实就是想让更多的黎民百姓知道如果遇到了和你们类似的事情之后他们还可以通过这样的途径为自己和亲朋好友伸冤和申诉,同时也可以警示其他办案的官吏,让他们别以为自己真的能一手遮天……”
小姑娘的话还没有说完,陶灵雨就先表态道:“我愿意!公主,之前要不是因为有你的帮忙,我们一家说不定就没活路了,你当日帮了我,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也希望自己能够帮到别人。”
这是陶灵雨的真心话,“只是……只是我们有公主你的帮忙,所以才能那么顺利地上诉,但是换做其他人就不一定了。”
“而且说不定他们和我一样,也大字都不认得两个。”
这样的话怎么能上书呢?
“所以我跟我爹建议在衙门前设立登闻鼓。”小九说,“但凡是有冤屈,要申诉的人只要站在登闻鼓前就可以击鼓鸣冤。”
“那太好了。”陶灵雨眼睛一亮,陶大和陶母也觉得小九想的这个办法更适合他们这些目不识丁的平民百姓。
“只是如果将你们的事迹立为典型案例宣扬出去的话,你们一家,尤其是你说不定会遭受一些非议。”小九对陶灵雨道。
“我不怕。”陶灵雨听懂了小九的暗示,其实出事之后,她不是没有听到有人在背后议论是她害死了她高祖父和连累了她爹,但是经过陶大和陶母刚刚的安慰,陶灵雨已经意识到真正有错的人是孙蛮,是包庇他的帮凶,而不是她。
“灵雨……”陶大和陶母两人看向陶灵雨,比起外人,作为父母的他们当然更关心自己的孩子了。
“没事的,爹,娘。”陶灵雨知道她父母的顾虑,但是她还是道,“如果可以帮到别人的话,哪怕只有一个,我也觉得是值得的。”
“爹,娘,你们以前经常说嘴巴长在别人身上,他们爱说什么就让他们说去,我们不管就是了,以后也一样,我们不管就是了。”
小九闻言,看了陶灵雨一眼,见她秀丽的小脸上满满的都是坚定,她突然开口问她:“你想读书识字吗?”
陶灵雨一愣,反应过来后连忙点头道:“我想!”
此时的陶灵雨并不知道因为这个点头,她日后将会拥有一个精彩而又跌宕起伏的人生。
作为主犯的孙蛮和为了包庇孙蛮而贿赂王温舒的王向都被判刑了, 但是王温舒的处置却迟迟都没有下来。
这倒不是因为刘彻说话不算话,而是因为既然刘彻决心要办王温舒,小九当然是建议他派人去查查王温舒从前“治绩有功”的内情了。
这一查, 刘彻昔日知道的、不知道的内情全部暴露出来了, 原来在河内郡王温舒确实是杀了一批当地的豪强盗贼,但是这些豪强盗贼里面有一部分确实是真·豪强盗贼,然而也有一部分是被王温舒手下的那些爪牙经过严刑拷打冤枉的假·豪强盗贼。
除此之外,王温舒还巨贪,除了贪污之外他还纳贿, 其中贪污的是原本从那些豪强盗贼家中抄出来的、应该籍没入官的财物,而纳贿的则是允许豪强盗贼花钱买命。
正是因为王温舒允许豪强盗贼花钱买命,所以王温舒在广平郡担任都尉,在河内郡担任太守期间,确实是做到了“道不拾遗”的程度, 但是在王温舒升迁离开之后, 当地的豪强之家又在一夜之间死灰复燃了,盗贼也如同野草一般, 春风吹又生。
刘彻拿到王温舒枉法卖狱, 贪污受贿的确凿证据之后,当机立断地按照律法判处了王温舒死刑,除此之外就连他的家眷亲属也难逃一劫。
王温舒以及家眷亲属被判死刑的那一天,别说是王温舒他们一家觉得难以置信了, 就连近日来帮王温舒走关系, 甚至在刘彻面前帮王温舒说好话的权贵们都忍不住在震惊之余,还感到后怕。
没有人想过王温舒竟然会倒台, 或者说没有人想过王温舒竟然会这么快倒台,要知道刘彻如果不是看中王温舒的本事决定重用他的话, 也不会特意把他从河内郡给调来长安担任执金吾。
在王温舒担任执金吾期间,虽然有义纵的掣肘,但是他愣是借助秦有臻一事抓住了机会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不仅打杀了一批盗铸者讨得刘彻的欢心——要不然入狱之前不是让刘彻那么满意——而且还与长安城中的不少权贵们都攀上了关系——要不然入狱之后也不会有人帮王温舒说话求情。
那些为王温舒说话求情的权贵们并不知道刘彻已经派人去调查王温舒在广平郡和河内郡担任官吏期间的所作所为,就连王温舒也一样,毕竟谁能够想到刘彻竟然会怀疑起王温舒从前的治绩呢?
他们都以为王温舒这次栽跟头单纯是因为陶大一案,此案虽然经过赵禹及其下属廷尉史杜周等人追查之后确定有确实的证据证明王温舒收受贿赂,制造冤狱,但是受害者不过是区区一个无权无势的平民百姓而已,想要帮王温舒脱身也不是没有办法和可能的。
王温舒和那些权贵们其实就是抱着这样的想法,直到刘彻当众公布王温舒昔日所犯罪行以及宣布对王温舒的处置后,心里有鬼的权贵们直接被惊出了一身冷汗。
要是……要是他们早知道陛下盯上了王温舒甚至决心要处置他的话,那么他们何必费那个唇舌跑到陛下面前帮一个将死之前说好话?
因为此举他们简直是捡了芝麻,丢了东陵瓜。
不对,芝麻他们也没捡着啊,毕竟王温舒被判处死刑,就连他的家眷亲属都得跟着他一块到地底下报道了,所以他们帮他说好话不仅起不到半点作用,还一点好处都没有。
“这下你知道王温舒多有本事了吧?”小九在“本事”这两个字上面咬重了音,“他才来长安多久啊?这么快就跟那么多权贵攀上了关系,一出事了就有那么多人为他喊冤说情,啧啧啧……不愧是能让你夷五族的人。”
“我什么时候……”夷王温舒的五族了?
刘彻下意识地反问,结果话还没有说出口,他就反应过来小九的话是什么意思了,“我如果现在没有处置王温舒的话,日后我会夷了他五族?”
“昂。”小九点头道,“连他两个弟弟的岳父家也因为王温舒犯的罪而全族被灭啦。”
虽然后世的人都知道有所谓的“诛九族”,但是事实上纵观整个华夏历史,被判处诛九族的人一只手都数得过来,而且那都是隋朝之后的事情了。
在隋朝之前只有夷三族之刑,结果王温舒居然能够被汉武帝下令夷五族,由此可以预想得到如果没有小九的话,越发猖狂的王温舒日后会做出多少丧尽天良,骇人听闻之事。
好在没有如果,想到已经落网的王温舒,小九的心情好得很,顺嘴就问了刘彻一句:“对了,王温舒被判刑的话,那么执金吾一职不就悬空了吗?你打算提拔谁啊?”
刘彻也顺口回答了一句:“关都尉尹齐。”
“哦。”小九应了一声,然后反应过来,“啊?”
又来一个酷吏?
小九看向刘彻:“爹啊,你咋就对酷吏那么情有独钟呢?”
被质疑了,刘彻也没有生气,他对小九道:“虽然说治乱世才得用重典,但是对付长安城里那些盗铸者,还真的是非酷吏不可。”
相似小说推荐
-
嫁掌印(笙落落) [穿越重生] 《嫁掌印》作者:笙落落【完结+番外】晋江VIP2023-11-06完结总书评数:336 当前被收藏数:2804 营养液...
-
快穿之爽文人生(等等了) [无CP向] 《快穿之爽文人生》作者:等等了【完结】番茄网2023-09-04完结简介:【快穿,无cp,主角无暧昧】系统235在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