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的环境渐渐变得清晰,她意识到自己在病房里,耳边传来心电监护仪规律的“滴滴”声。
她的目光游移到一旁的手,发现指尖依旧透着轻微的青紫,连同嘴唇也是如此。她轻轻舔了一下干裂的唇,尝到一丝苦涩的药味。
她动了动手指,发现右手手腕被轻轻包裹着,一只温暖而有力的手正握着她。
而且她对自己的苏醒没有感到太多意外,她坚信江述月有这个能力让她苏醒。
她转动目光,视线逐渐清晰,那张熟悉的面孔便映入眼帘——江述月坐在床边,身姿笔直,黑色衬衫微微有些褶皱,袖口挽到手肘处,露出线条流畅的小臂。
他的眉头微蹙,目光专注地看着她,似乎正在等待她醒来。
“你醒了。”他的声音低沉,像一支缓缓流动的溪流,带着一抹难以察觉的松动。
陶栀子试着开口,却发现嗓子干涩,发出的声音微弱得几乎听不见:“……我成功了吗?”
江述月的眼神微微一动,像是心底某处柔软被触碰了一下。他伸手端起床头的水杯,将吸管小心翼翼地递到她唇边,低声说:“别急,先喝点水。”
她听话地抿了两口温水,水润过喉间,感受到干涸的喉咙稍稍舒缓,这才再次开口,这一次嗓子的疼痛缓和很多:“陈友维……他……”
江述月帮她端着水杯,顿了一顿,声音微微放缓:“他已经被控制住了,现在在警察局。你的布置很成功,所有证据都已经提交,但是那个男孩的下落他还没有交代。”
陶栀子眼神露出了一些黯然,似乎也意识到那个失踪多日的男孩凶多吉少了,而且极有可能会像小鱼一样,下落不明。
但是陈友维被控制住,至少不会再有作案的机会。
“还有……姐……呢?”她仔细斟酌着用词,似乎不知道该如何称呼那个老人了。
“也在病房里修养,受了点轻伤。”江述月伸手轻轻按住她的肩膀,安抚着她。
第101章 空白 我已经,不算医生了。
陶栀子苏醒后的急性期刚过, 她就去看望位于同一医院的拾荒老人了。
她从未知晓老人的名字,以前知道老人爱美,所以叫他姐, 但是那天之后,她也不知道该如何称呼了。
尽管, 她仍然认为拾荒老人还是想当“姐”,这是他最爱的称呼。
后来陶栀子才知道, 根本不是像传言中那样, 他被家人接走过好日子去了,而是那几天彻底流落了街头,也没有得到任何救助。
老人没有任何亲人和熟人,江述月为他请了专业的护工,将老人的生活照料得极好。
陶栀子隔着病房门能从缝隙中窥见老人的面色不错, 手臂上打上石膏, 脸上的妆被卸下,头上的银白色长发被人梳理整齐, 但是能从面貌上看出的男相。
他的右手被打上了石膏,脸侧有些擦伤, 但是做完了全面检查后倒是没有大碍。
只是……陶栀子分明感觉他有些闷闷不乐。
哪怕此刻没有风餐露宿, 更没有被人打扰,可他反而不快乐了。
他最快乐的时光大概是那些拾荒的日子, 穿上那件在旁人看来有些艳俗的玫红色的大衣,脚踩脱皮高跟鞋, 去体面地又不顾他人眼光地做自己, 做一个被城市以往的哑巴。
等护工出来之后,陶栀子才无声地示意江述月在门口等她,自己操纵着自动轮椅悄然在病房敲了几声。
虽然急性期已经过去, 但是不进行大量行走才是比较保险的。
老人抬起浑浊的眼看她,似乎也觉得惭愧,翕动了嘴唇,但是却不知道说什么,只是最后说了声“请进”。
陶栀子坐着轮椅进去了,他们面面相觑,似乎都没有见过对方这么落魄的模样。
“你恢复得怎么样?教授。”陶栀子面带和善的微笑,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是这句。
“你怎么……”老人开口,便是男声,他似乎极讨厌自己的声音,并没有说过多的话,但是将心中的惊讶倒是表达得准确。
陶栀子没有刻意隐瞒的意思,她更没有决定聪明,能凭一己之力识别出全网都在寻找的人,但是她的判断有十足的依据。
“我是唯一可以经常见你字迹的人,网上有一份你当年的日记,我发现字迹有些相似,直到最近才想清楚前因后果。”
她心平气和地解释着,但是老人始终低垂着目光。
李爱华,这分明是一个最为体面的名字,可是他似乎有些
“我不当李爱华很久了……”
他提及李爱华的瞬间,李爱华的灵魂才重新回到他的身体里,那个久远的极有才学的灵魂。
“成为李爱华,有关爱你的家人,而且衣食无忧,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桃李满天下……”
陶栀子现有的想象力完全都想不出那样的场面,似乎想象出来的场景也是发干的,说着说着,她停住了,也不继续往下说了。
这和贫民想象皇帝用金锄头锄地的道理类似。
她也逃离不了自己固有认知。
李爱华颇有耐心地注视着她,听她如何想象“李爱华”的真实生活的。
隔了半晌,李爱华才慢慢说道:
“是啊,但是并非每个人都会把这些看成生命中最重的。”
陶栀子轻轻调整了一下坐在轮椅上的姿势,抬起头,看着眼前的这个神情洒脱的老人——或者说,李爱华。
“我……不是很明白,也想不出来原因,或许只因为我在意这些吧。”她的声音低缓,像是怕惊动什么脆弱的情绪,不想触及到对方抵触的部分。
李爱华的目光依旧低垂着,发皱发黄的手指在被子外面飞快地划着什么,像是没适应自己会说话的事实,还是在下意识想写些什么。
他没有立刻回答,只是似乎在酝酿什么。
良久,他忽然看向陶栀子,低声问道:“李爱华……你说人们是更在意李爱华的成就和光环,还是更在意李爱华本人。”
陶栀子心里早已有了答案,但是不好说出口。
“我过去活在一个密不透风的玻璃罩里,很多人仰望、期待,但也没有人真正看到我想要什么。”
李爱华抬起头,眸色带着灰棕色,但是最中心的黑色部分总在光下显得极为有神,唯独藏着复杂的情绪,夹杂着痛苦与困惑。
“后来,我只能选择离开,撕碎了所有曾经的证明,放弃了所谓的光环,去一个谁都不认识的地方成为自己。”
“我无法和整个舆论环境抗争,所以我认输,并逃离。”
陶栀子点了点头,虽然她知道李爱华的这份表达还是偏含蓄,但是她还是洞悉出很多信息,并试着去理解他:
“所以哪怕拾荒度日、生活清贫,穿着玫红色的大衣,踩着高跟鞋。即便是别人眼中的‘怪人’,也比那个玻璃罩里的李爱华更加真实。”
李爱华的嘴角微微翘起一抹淡淡的笑意,那是一种苦涩的自嘲,也是一种淡然的承认:“你第一次见的我,就是真实的我。”
所以他不能回归,哪怕流落街头也不能回归。
因为大家只愿意接受体面和符合大众认知的李爱华,而不是拾荒的李爱华。
“那现在呢?”陶栀子追问,目光清澈且毫不躲闪,“现在的你,躺在病房里,换上了整洁的衣服,被照料得无微不至……您觉得,自己还是自己吗?”
李爱华的手微微攥紧了,又松开,沉默了许久,给了让陶栀子有些失望的结论:“我现在好像谁也不是。”
这天从病房里离开的时候,陶栀子脑海中多了一个新的概念——跨性别。
跨性别者的性别认同可能与他们出生时根据生理特征被分配的性别不同。
在那个极为保守的年代,这将会给他,带来无尽的痛苦。
不久,当寻找李爱华的行动渐渐沉寂了之后,一张炸裂的照片被传上了网络,瞬间掀翻了网络舆论。
一张多年前,一个打扮怪异的老人正穿着高跟鞋翻找垃圾箱。
“油彩老太”的名称在多年前的贴吧里已经火过一次,但是也不过是一阵短暂的风浪,没有掀起轩然大波,更多网友都是吃瓜和嘲讽的心态。
但是如今,这些旧照被人上传,眼尖的网友对比出了和李爱华当年的证件照面部相似的特征,一石激起千层浪,“油彩老太”所有照片都被翻了出来,伴随无数的讥讽,甚至有人直言,这样的人竟然是国内上世纪的科学家简直是件恶心事。
【“他是不是疯了?一个科学家居然会这样?”】
【“可笑又恶心,这种人以前能为国家做贡献?”】
【“不就是一个不想正常活的人么?活该这样下场。”】
但也有少数声音在夹缝中为李爱华辩解:
【“他只是想成为自己,这有错吗?”】
【“有谁真正理解过他的痛苦?你们只会站在道德制高点评头论足。”】
【“哪怕他是这样的人,他的成就都不该被抹杀。”】
一夜之间,李爱华是个拾荒的疯女人的故事热度直线走高,几乎已经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
陶栀子看着网上激烈的讨论,拿着手机的手越来越颤抖。
这个世界究竟是怎么了?
还是说世界一直都是这样,直到今天才被她意识到的。
她立刻跳下病床,去病房里找李爱华。
护工说老人已经休息了,她再三确认李爱华是否注意到新闻报道,护工说老人不喜欢接触多媒体。
她这才安心回去。
可是第二天一早,她带着早餐再去找李爱华的时候,病房彻底空了。
这一次,他没有留下任何一封信。
真正将李爱华的热度压下去的另一条重磅新闻是,陈友维的案件也被重新放到纸面上。
但是他真正要被审判的罪行并非杀人,而是因为这些年在教会有非法收入,涉及到的人员众多,属于一个经济纠纷的案子。
他的伪善面目被揭开,甚至牵扯出多年前安州的绑架案。
无数人也怀疑近来的儿童失踪案和他有关,但是没有掌握实际证据。
那张挂毯上检测出了四个人DNA,但是在数据库中没有找到相关信息。
尽管外界对陈友维有诸多猜测,但是目前为止,没有一样和杀人相关的有效证据。
陶栀子是凶杀案唯一的人证,但是没有物证,并且认为当年年仅十岁的陶栀子极有可能在惊吓中记忆错乱。
当挂毯上的DNA被检测出来的时候,有很大一部分网民认为陶栀子十二年前的证词为案件重新调查提供了契机。
最危险的时期过去了,陶栀子暂时先回到七号公馆修养,每天好吃好喝地照顾着。
这一次江述月也不藏着掖着了,一切私人医生的任务都被他接过,冉飞站在一旁沉默地看着,仿佛成了面会呼吸的壁纸。
“江医生,你还是当医生的时候最好看。”
她不经意的一句话,却让江述月身形微僵,继续动作行云流水地收拾着检测设备。
“我已经,不算医生了。”
他回过神,走到她跟前,语气平静地抬手轻轻碰了碰她的头发,平静地说出一个事实。
沉默了一阵,陶栀子才有些理解地点点头,模样很是乖巧,望着他的目光很清透:“嗯……我看过你的资料,20xx年之后就是一片空白。”
第102章 遗书 因为,她是幸存者……
江述月闻言, 手上的动作微微一顿,但很快恢复如常。他将检测设备收好,抬头看了陶栀子一眼, 眸色宁静,却隐隐透着意外之色。
“你早就知道我的信息了?”他的声线听上去像是
随口问的一句, 并没有什么太多的惊讶,只是有很短暂的一瞬沉思, 像是忆起往昔。
“也没多久, 我去找陈友维的头一天晚上才知道的,因为……”
陶栀子深切地看向他,仿佛明眸中早已雨过天晴,续道:
“我不想带着关于你的谜团死去。”
江述月正转身将测量仪器递给旁边的冉飞,记录数据的笔尖停了一瞬, 然后将手中的一切放下, 重新走到窗前,倾身看向她的眼睛, 问道:“为什么不向我求助,要一个人行动。”
陶栀子感受到那眸光中的一丝严肃, 瞬间也正了神色, 认真地说道:“不想连累任何人,而且……这是我的心结, 也许更像一种仪式,哪怕就此病发而亡, 我至少做出过最大的努力了, 了无遗憾。”
“最坏的结果难道就是病发而亡吗?你没有想过更严重的后果?”江述月的声音又清沉了几分,但是他绝不是秋后算账的人,因为他完全明白她的行为逻辑。
陶栀子坦荡地看着他, 脸上露出了一抹笑,格外安心的笑,藏着绝对的信任:“因为我安排你进入小木屋,述月你这么聪明,你一定会知道我想做什么的,你看,警察来得那么及时……”
她的乐观并没有缓解江述月此刻周围的气压,反而带出了另外的一个事实:“我那天提前进入了小木屋,没有等待五点之后。”
陶栀子大概在下午四点从七号公馆出发的,公馆外摄像头,可以看到她那日沉重的步伐,还有她在公馆门口驻留的怅然模样。
从她突然说晚上想吃腌笃鲜开始,江述月心中就升起不好的预感。
因为她几乎从未主动对自己提出如此具体的要求,而且精准到时间点,就好像一个刻意放置的障眼法。
他看到陶栀子出门场景后,便立刻起身前往小木屋,提前打开了那扇承载着她所有秘密的地方。
她胸前的监控设备将实时影像传输到屏幕上,并且很有先见之明地使用了自动的云端保存,确保每一段录像都会被完整保存。
她总说自己在受教育的路上走了很多弯路,但是她却比很多人都要缜密。
在屏幕下方有一个半开的抽屉,像是离开匆忙忘记关上的,里面静静躺着几张纸,上面是陶栀子用墨蓝色钢笔一笔一划写下的信。
充当着遗书的作用。
开头第一句话是一句英文:「Take her to sea, Mr. Bodine. Let's stretch her legs.(带她下海,博丁先生,让她活动活动筋骨。)」
这是电影《泰坦尼克号》开篇台词,探险家布罗克·洛维特在深海探测器探索泰坦尼克号沉船残骸时的旁白。
江述月几乎是立刻识别出来,紧接着看下一句:
「"It's been 84 years..."(“已经过去84年了……”)
"And I can still smell the fresh paint. The china had never been used. The sheets had never been slept in."
(“我仍然能闻到那新鲜的油漆味。瓷器从未被使用过,床单也从未有人睡过。”)
"Titanic was called the Ship of Dreams, and it was. It really was."
(“泰坦尼克号被称为‘梦想之船’,它确实是,真的。”)」
陶栀子写下这么几句台词,才开始她的遗书开篇。
「我叫陶栀子,不要试图在我死后寻找我的家人,因为,我是孤儿。」
「这是我最喜欢的电影《泰坦尼克号》的开篇,Rose的自述,因为,她是幸存者……」
「我不是一个幸存者,但是我仍然想成为幸存者。乌托邦不存在,但是仍然值得向往。尽管我放弃治疗,也不妨碍我从始至终,都心怀希望。」
「这故事应该从哪里开始讲起,诸位,这将是一个贫瘠到极点的小人物的故事,如果您并没有耐心看下去,烦请直接跳到结尾处,以免浪费您宝贵的时间。」
江述月看到这有些陌生的口吻,怔了怔,发现这语气才是陶栀子最深沉的弥留之言。
「我是一个小人物,死后也不会被记住,这封信,将是我能在世界上除了一抔骨灰以外留下的唯一痕迹。」
「海边是我出生的地方,我经过生理学父母的跋山涉水,被“幸运地”送到了安州的游乐园里,后来辗转被安州的“儿童之家”接收,那是安州最早的制度健全的福利院,我是哪里最早的一批儿童。」
相似小说推荐
-
有羽倾舟(破折号一一) [古装迷情] 《有羽倾舟》作者:破折号一一【完结】晋江VIP2025-1-17完结总书评数:4024 当前被收藏数:14132 营养...
-
礼物(钦点废柴) [现代情感] 《礼物》全集 作者:钦点废柴【完结】晋江VIP2025-01-16完结总书评数:2288 当前被收藏数:7060 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