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祾有次入宫请安,和舒宁说起了胤祥,舒宁追问了两句:“胤祥如今如何?”
胤祾摇摇头:“很不好。”
舒宁心凉了半截,然后就听胤祾说:“皇上没有封他爵位,他仍旧只是个光头阿哥,我每年都能有亲王的银子,还有额娘的接济,可他没有,偌大的一个阿哥府,要花钱的地方也不少,听元瑾说,兆佳氏为了银子都急病了一场,过年没银子,这年怎么过呢?”
“而且十三弟自从夏日里皇阿玛说他之后就病了一场,腿上生疮,本来他以为没什么事儿的,但断断续续的托了这么久,却依旧没什么起色,阴雨天气更甚,说是疼的整夜睡不着。”
“没有请名医看过吗?用些虎骨怎么样?据说对骨头好?”舒宁问他。
胤祾摇摇头:“皇阿玛厌弃之人,谁有会专门为他跑一趟呢?”
“四阿哥也没有吗?”舒宁记得胤祥可是有个名号,叫做常务副皇帝的。
“没有。”胤祾摇摇头,不明白额娘为什么会问起四哥,“至少据我所知是没有的。”
舒宁猜想,可能是因为胤禛和胤祥最开始还不是很熟?他们是之后才熟悉起来的?
“额娘问起他,可是有什么根由?”胤祾问。
“敏嫔在宫里日日难过,额娘在宫里听说了不少,所以额外多问一句,你若是有心,就私下悄悄帮帮他吧,你皇阿玛大概是对他有所误会的。”舒宁说。
她其实不大相信那个至死都为雍正着想,甚至连墓葬的规格都想好一定要按规制来,去世后家里甚至没多少钱的胤祥会做出什么十恶不赦的事情,以至于皇上厌恶至今。
皇上的厌恶,很多时候就是气上来了,想到什么就随便骂,他是不看后果的,又因为他是皇帝,也不在乎究竟有没有伤害到对方。
胤祾在舒宁多问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这个打算,现在自然要做的更好,只不过事儿得悄悄的做,需要花费一些心思。
胤祾先是派人给胤祥送了一笔银子,不多,但正好能过个年,又托舅舅托合齐找了个名医,还找到了虎骨,混入每日给十三阿哥府送菜的队伍里,进了十三阿哥府。
顺便叫人给他带了封信,里头是他和胤裪写的信,其实他也没说什么,只是说额娘说敏嫔在宫里实在是担心,叫他就算是为了尽孝也要保重身体,不要让敏嫔担心。
胤裪的信就更简单了,其实就几句话,只是说了些从前的日子,说他从前在书房不让他抄作业,十分坚定,说他从前跟在太子身后多么厉害,说他作为哥哥还不如弟弟,最后劝他,只要过下去,日子总会好的。
胤祾和胤裪都没怎么认真,不过是顺手帮了一个小忙,完成额娘心愿,让她开心,但胤祥按着自己的腿,第一次觉得其实他不是只有一个人。
他的额娘在担心他,还有人觉得他不错,这日子好像就一瞬间没那么难捱了一些。
那个名医也的确是有一手的,日日开药,再用上虎骨,过年的时候他的腿上竟然的确好了七七八八,原本他都不抱希望了,病着就让他病着,反正他是个无用之人,也不需要做什么了。
康熙五十一年的时候,皇上大概是高兴,想好好的过个节,重赏了众臣,甚至就连宫中的侍卫也都赏了,唯独没有胤祥。
被这样区别对待,他原本应该是很难受的,可胤祥却感觉还好,他原本无比在乎皇阿玛的,但现在放弃对他的期待,日子反而好过了起来,他终究不是个无能之人,不应该叫福晋为家中之事着急,想要弄钱,总是能弄到的,日子虽然难过,但也还是能过去。
而也就是在同一年的九月,皇上终于审理完了,齐世武被铁钉钉其五体,号呼数日而后死,剩下的人,参与的,斩立决、斩监候、最少也是个流放。
处理完会饮案,九月底,皇上终于郑重在畅春园召集诸皇子并宣布:
“皇太子胤礽复立太子以后,狂疾未除,大失人心,仍旧非可托付祖宗基业之人,故予拘留看守。”
胤祾一点也不意外,太子的结局,只是唏嘘从今往后,他大概是彻底没有可能了。
翻了年,就是康熙五十二年,舒宁总觉得最近这日子过的越来越快,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她越来越老的缘故。
今年是皇上的六十大寿,而她,也已经整整五十二岁了。
年刚刚一过完,皇上从宫里搬到畅春园,然后给诚亲王也就是老三胤祉设立了一个专门的地方叫他编书,据说叫做蒙养斋馆。
虽然舒宁不太明白这个意思吧,但是畅春园里专门划分出来一个地方给老三做事儿,相当于皇上想见他的话,随时都能见到,这就已经是恩宠了。
有次皇上还跟她提到了这事儿:“胤祉这孩子,虽然说口才不好,但别的都没得说,字也好,编书也很好,之前他编的《律例渊源》就很不错,若你想看,可以叫顾问行给你送来一本,如今朕给他了一个更大的任务,叫他修《古今图书集成》这可不是个简单的活,也就只有胤祉这样的人能沉下心干这个了。”
“那自然再乐意不过了,我这人看书杂,什么书都想看一点。胤祉编出来的书自然都是极好的,看了想必大有裨益。”舒宁说。
之后,舒宁还听说其实皇上还时常去诚亲王府吃饭,属实是有些惊讶,谁知道胤祾听到了说:
“皇阿玛不仅去三哥家里吃饭,他还去四哥家里吃饭,去我家里吃饭,其实众皇子里,也就只有十三吧,皇阿玛一次都没去过,剩下的再怎么也都有一两次的,不过皇上去的最多的还是三哥家里。”
“这是谁和你说的?”舒宁好奇他为什么能知道这种事情。
“当然是舅舅,额娘您忘了,他可是步军统领,皇阿玛要出去,他怎么可能不知道呢?”
胤裪在旁边插话:“自从六哥说想争一争,舅舅高兴的跟什么似的,立刻带着万琉哈氏全府投诚了,甚至连二舅舅也从外头寄了信回来表示衷心。”
说起来她的二哥拖津,舒宁怎么记得他一直都在外头任职,就没怎么在京城里呆过呢?
最后舒宁想明白了,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托合齐压了太子,原本的拖津一直在外头,是不会的,即使是原来的托合齐被挫骨扬灰了,万琉哈氏也还是有官员的,家不会倒。
可现在,大概是因为押注的是胤祾吧,毕竟是血亲,自然更加竭尽全力。
二月底,舒宁就听说有许多老人自愿前来为皇上祝寿,但舒宁觉得这个祝寿大概还是谁想出来的法子,让皇上高兴而已。
这个时候的老人,出来一趟,就不一定能回得去了。
但皇上的确很很高兴,他觉得这是盛世的证明,只有盛世才能养活这么多老人,于是他下旨在畅春园正门前宴请赏赐前来为他祝寿的老人。
这个事儿甚至是由他亲自监督的,皇上也不打算交给皇子们,就他亲自来办,才最满意。
内务府简直是铆足了劲儿,想要让皇上满意,最后为了庆祝皇上六十大寿这个活动搭置的彩色棚子,一直从西直门延伸到畅春园,足足有20里,一路过来,都有人守着专门办这件事。
而且皇上还说了,今年从三月初一到三十一号,所有在京官员都要穿着蟒袍、补褂,不按常例来,算是庆祝,也显得更加正式一点。
最后,皇上布告天下耆老,今年年六十五岁以上的老者,不论你是官员还是庶民,都前来京城参加畅春园的聚宴,只要不错过时辰,就都能参加宴会,获得赏钱。
皇上都这样看中了,底下的官员自然也都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只要能赶过来的,那就是政绩啊,万一皇上就注意到自己县的老人呢?自己岂不是发达了?
第一次宴会,是全国各个汉族大臣和平明,甚至都有九十岁以上的三十余人,八十岁以上的五百余人,六十五岁以上的约两千人。
别的不说,舒宁听了都觉得热血澎湃的,大概不管是什么时候,这片土地上的人都喜欢看大场面。
而则就是十足的大场面,皇上看了颇为感动,尤其是此次宴会,皇子、皇孙以及宗室子孙们也都十分乐意参与,毕竟是个在皇上面前露脸的好机会。
平常一年就只能见一面,还是过年时大家一起拜年请安,但现在皇上就乐意弄这个,其他人还不赶紧跟上,将自己家里的孩子都送过来,哪怕是稍微干点什么敬酒,分发食物,哪怕是扶个老人呢?那也是为这个宴会尽心尽力了。
大概是皇上真的极为满意三月十八日的“千叟宴”,三月二十七日,皇上在畅春园正门前再次设宴,这次主要是在旗的老人们,虽然比汉族少了一些,但也有千余人参加。
甚至就在隔天,皇上还安排了在太后宫门前则宴请了七十岁以上的八旗老妇,九十岁以上的在宫内就座,八十岁以上的则在台阶下,其余的则在宫门外。
如此盛大的宴会,一时之间自然是传为嘉话,雍亲王甚至因此上了贺表,洋洋洒洒的写了一大堆,全是夸赞这个千叟宴的。
只有胤祾没写,他想着自己参加千叟宴时的场景,只觉得劳民伤财,实在是没什么必要了,这么多人人的吃食、住宿,以及路上所花的费用,操办这个宴会的时间,原本都可以用来做一些更有益的事情,而不是把这些人都聚集在一起。
民间有一句谚语:“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九十不留坐。”说的就是老人最好还是待在自己最熟悉的家里,不要挪动,这样对大家都好。
他自己出门坐车都觉得不是很舒服,短途基本上都是骑马,会稍微好一点,更何况是九十岁的老人呢?
千里迢迢赶过来,就只是吃一顿饭,拿到一点赏钱,真的是对他们好吗?与其如此,不如直接将这笔银子发下去,这也算是与民同乐了。
虽然肯定会有瞒报,贪污的现象存在,但这并不是不能解决的不是吗?若是年龄算不了,以子推父,以女推母,也不至于出现九十岁的老人儿子女儿只有四十岁的现象。
皇阿玛年纪越大,反倒是更加在乎名声了,甚至就算是作秀,他也是高兴的。
翻年的十一月,后宫里的石氏生产,舒宁叫她宫里的主位去看着,过了一会儿主位回来报说石氏和二十三阿哥一切都好,舒宁放心了,没再说什么。
随后她又去看了看良嫔,她自从今年入冬以来就有些不大好,问了太医也只说是忧思过虑伤身。
舒宁一下子就明白了原因,但这都已经三年了,她话已经说尽了,觉禅氏本身就是个敏感的性子,她就算是对她说不要紧,可回去了之后怎么想舒宁也真的管不了。
这一下子就又病了,这下病的还有些重,院判都过来了,也只是说尽力,但实际上怎么样,不一定,就看觉禅氏能不能挺过去了。
可胤禩得到消息心急如焚,原本他是应该按日子和皇上一起出发前往热河巡视的,母妃病了,生死攸关,他自然更愿意待在京城等待消息。
于是胤禩派了太监向皇上说明情况,表示他将在汤泉附近等候皇阿玛一同回京,为了表示孝心,胤禩还挑选了两只上等的海东青送给皇上,这是万鹰之王,皇上甚至亲自写过诗句赞美海东青。
“羽虫三百有六十,神俊最数海东青。性秉金灵含火德,异材上映瑶光星。”①
可见是相当喜欢的,胤禩选这个作为礼物送给皇上原本是没什么问题的,可坏就坏在这是古代,运送活物是一件需要小心再小心的事情。
更别提舒宁没想到就算是觉禅氏没有走,胤禩也照样留在了京城,这更是大罪了。
果然,由于运输不当,两只海东青到达皇上手中的时候已经奄奄一息,几乎就要死去。
皇上哪里能见这样的场面,他连想一想太子会在他时候继承皇位都难受,看到这两只奄奄一息的鹰,只会觉得这是胤禩对自己的诅咒。
同时,皇上更生气的是,他还活着呢,胤禩就敢擅自行动,不听旨意,留在京城,不听父母的话,有他这样当儿子的吗?不听皇上的话,有他这样当臣子的吗?
擅自更改行动路线,只派个把太监过来说明情况,送来的礼物还是这样不详的鹰,皇上简直气死了。当场召集阿哥们,开始细数胤禩的不好。
阿哥们对这样的场景都很已经习惯了,近几年他们经历了太多这样的请款个,还有人甚至在猜,皇阿玛究竟会说怎么样狠毒的话责骂胤禩。
“八阿哥胤禩,系辛者库贱妇所生,自幼心高阴险。听从道士所言,想要杀害二阿哥,丝毫没有念及朕,朕在病中,大臣推举八阿哥,十分无奈,不得不放了是胤礽,十分郁闷,可胤禩居然到现在还想要结党营私,私下行使阴险小人之事,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
胤祾低着头,听着皇阿玛对胤禩的批评,担心着是否有一天,这批评也会轮到他。
胤裪则是不敢相信,哪怕是皇阿玛那么不喜欢十三,他都没有说出断绝父子关系这样的话,胤禩何至于此?
而胤禩听到这个话的时候,只想笑,他很想放声大笑,原来他和皇阿玛的父子之情,就这么脆弱?皇阿玛终究是疯了,他会把所有人逼疯的,从老大、到太子,再到自己,没有一个人能好。
宫里的觉禅氏本就多疑多思,担心是自己拖累了胤禩,如今听到皇上亲口骂出的那句辛者库贱妇,她彻底清醒了,原来她这三十年,真的都白活了。
还没入冬呢,觉禅氏就已经是进气多出气少了,皇上从热河回来之后倒是过来看了一眼她,但最后还是没说什么就走了,随后,昭仁殿里就传来皇上封觉禅氏为良妃的旨意。
可谁都知道,这不过是冲喜罢了,为了将来办事儿的时候更加好看些,并非真心实意。
舒宁看着屋子里的觉禅氏,她今天像是回光返照一样,醒了好一会儿,舒宁就坐在床边,劝她:
“好死不如赖活着,章佳氏为了自己的儿子尚且苦苦忍耐,皇上对十三阿哥都那样了,她也没放弃希望,等着皇上对十三阿哥哪天消气了,你为什么就想不通呢?”
觉禅氏的病,大部分都是自己的心病,舒宁还记得,最早她的愿望就是希望能靠自己让家里人抬旗,后来她希望让胤禩带领着家里抬旗,可如今明显的,靠她自己是不行了,靠胤禩也是不行了,她心如死灰好像是正常的。
可这这个愿望,真的就非要完成不可吗?人生不是说达不成目标就失败了啊。
“你活着,永远有更进一步的可能,你看皇上这不就封为良妃了,若你再争口气,多撑几年,一口气撑到新皇登基,到时候你就是贵妃了,说不定新皇就能看你的面子给你家抬旗呢?”舒宁尽可能的往好了说,不管是画饼还是什么,总之她得有活着的希望,人才能好啊。
“是我……拖累了……胤禩。”觉禅氏废力的说。
“可你在,胤禩永远有母亲,你走了,胤禩就真的成了孤家寡人了,你真的愿意看到你的儿子沦落到无父无母的境地吗?皇上已经说和他断绝父子关系了,他就剩你这个母亲了,你若是不撑着,他就成没人要的孤儿了。”劝不行的话,舒宁决定来狠点的。
眼见觉禅氏在思考,像是有效,舒宁连忙继续说:“胤禩是为了你才改变行程的,所以他想要的,不是个高贵的母妃,而是你活着,你只有活着,才不辜负胤禩的期望!”
第141章 出征 扣留
自打那日之后, 觉禅氏像是终于醒悟,不再一心求死,甚至也开始喝起药了, 看到她终于愿意喝药,舒宁才放心下来,愿意喝药就愿意活着, 她简直放心多了。
皇上知道觉禅氏一天天好起来之后, 心里也有些欣慰, 觉得觉禅氏因为他升位份才好的,总算是还有些良心, 也并未因此怨怼于她, 他甚至罕见的吩咐顾问行给觉禅氏带了一句话:“胤禩之错非彼之错,朕待你一如从前。”
相似小说推荐
-
觉醒最强异能,但只想种地(意知) [穿越重生] 《觉醒最强异能,但只想种地[星际]》作者:意知【完结】晋江VIP2025-1-12完结总书评数:922 当前被收...
-
农门长姐,养家指南(晚风不醉人) [穿越重生] 《农门长姐,养家指南(美食)》作者:晚风不醉人【完结】晋江VIP2025-01-09正文完结总书评数:324 当前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