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令的目光一一从她们脸上扫过。从没有看得这么仔细过。
今日她出山,阖宫嫔妃都要来给她请安。
以前总是不齐全,现在倒是很齐全。
乌雅氏、钮祜禄氏、小郭络罗氏等,她们都来了。
满满当当坐了长春宫一主殿。
瑶令看着她们,从上而下的目光审视令人无从躲避,她们的脸上都是笑意,可瑶令却从她们的眼中看到了恐惧。
是的,就是恐惧。
瑶令微微勾唇,她们怕什么呢?皇贵妃又不吃人。
第115章 托付
“早年的时候,似是上次选秀的时候,本宫那会儿还是妃位,便协同主持了那次的选秀。”
瑶令含笑道,“当时本宫就说过,宫里的嫔妃们是应当晋位册封的。但最终也未成行。”
瑶令说到这里顿了顿,就见人人眼中的目光都跟着亮了亮。
说起那年选秀,那还是太皇太后还在的时候。瑶令当时提议说皇上要给嫔妃们晋封位分,也是权宜之计。后头太皇太后做主,将这件事压下去了。
宫里的嫔妃们不可谓不失望的。比起上一次大封后宫,这也将近有小十年的光阴了。
人人都只能守着自己不动的位分,看着瑶令节节高升,小十年的光阴,人家都从嫔位到了皇贵妃了,她们还是一动不动的。
从一开始的满心期待,后来都有点绝望了,想着大概也就这样了。
皇上一心一意只想着皇贵妃,又哪里顾得上她们的死活呢?
再者说了,现在人家都成了皇贵妃了,位分和宠爱都是一等一的最好的,怎么还会容许有底下的人出头呢?
这么想的人可不在少数。
因此瑶令一提及这话,惊讶自然是有的。但更多的是心动。
现如今皇贵妃主理六宫,不能向以前似的信口开河,所以现在提起来这件事,绝对不是在同她们闲聊。
瑶令面含微笑道:“本宫这里有一个好消息告诉你们。”
“皇上想着,宫中许久没有大封过一次了,也该有一次大封。本宫的脾气你们也是知道的。最不会说些锦绣话语惹得你们牵肠挂肚的。本宫就直说了。”
瑶令道,“皇上不日便会下旨,册封惠嫔为惠妃,荣嫔为荣妃,戴佳贵人为成嫔。郭络罗贵人为嫔位。”
余下还有几个庶妃册封为答应贵人的,瑶令也都说了。
被点到名的,惠妃荣妃成嫔还稳得住。别的人就都立刻是一副笑意吟吟的模样了。
瑶令道:“既是大封,有了喜事自然是要高兴的。”
这话一说,众人才想起来今日还是六公主的满月,还是皇贵妃的好日子,她们这样板着脸甚是不妥当,哪怕笑不出来也得笑。
惠妃自大阿哥的事情后,这心气儿就没有从前那么高了,她也曾经怨怼自己的位分怎么就是升不上去,还以为一辈子就这样了。
没想到峰回路转,竟还能晋封为妃。
这个妃位,惠妃心里很清楚,都是看在大阿哥的面子上才有的。而若非皇贵妃肯抬手,只怕她也是不能封妃的。
荣妃与成嫔,那自然是心里高兴的。她们是与皇贵妃交好的人,自然有她们的好处。而成嫔也能跟着一起协理宫务了,两个人当然是笑得真心实意的。
在座的人人都清楚,不和皇贵妃一起的,那指定就是没戏的。没瞧见贵妃和宜嫔一点儿动静都没有么。
当时公主的生母,宜嫔的姐姐郭络罗贵人还封嫔了,成了一宫主位不说,还和自己的妹妹平起平坐了。
宜嫔都生育有两个皇子了,偏偏与皇贵妃关系不睦,到底也是没有封妃的。
宜嫔心里是个什么滋味,可想而知了。
剩下的几个庶妃能封贵人答应的,都是老老实实的为人,在宫中安安静静的过日子,果然就有晋封的时候。
这是皇贵妃在告诉众人,要么能有资格跟皇贵妃交好的,那便交好,总是有机会晋封的;要么在这宫里老老实实的过日子,安安静静的不吵不闹的人,也能有晋封的机会。
只是如今的皇贵妃不比从前的嘉妃,现如今有资格同皇贵妃说话交好的,又有几个人呢?
她们是错失了好时候了。
可是比起贵妃来说,这都不算什么了。
宫里如今最大的笑话,那便是贵妃钮祜禄氏了。
贵妃当然没有晋封的余地,可眼瞅着惠妃荣妃一个个的起来了,说不定将来还会有贵妃的呢?
钮祜禄氏的这个贵妃,迟早也是不值钱的。
谁都能有希望,钮祜禄氏是彻底的没什么希望了。
这一大封六宫,几位娘娘和小妃嫔的册封典礼,也都交给礼部来办了。
所幸皇上下旨,惠妃荣妃成嫔郭络罗嫔的册封典礼是两位两位一起办的。妃位一起办,嫔位一起办,否则礼部真的是焦头烂额了。
但即便是这样,这一整年后宫的喜事也是没断过的。
上半年的喜事落在皇贵妃和六公主这里,下半年的喜事就落在这几位的头上。宫里也着实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了。
对于去岁在乌珠穆沁的惨胜,康熙心里还是耿耿于怀的。
裕亲王没能漂亮的完成任务,还让几个康熙的心腹之臣和儿子都受了伤,这显然成了康熙心头的一根刺。
不是针对裕亲王,是针对狡猾的噶尔丹。
如若放任噶尔丹继续增长势力,和沙俄勾勾搭搭的,那么将来的战事不会少,甚至等噶尔丹恢复好了还会卷土重来,那战事将是没完没了的。
康熙想要一劳永逸。将漠西蒙古的问题给解决了。如此,就不会让沙俄有机可乘,更可以消除噶尔丹的有生力量,最后还能加强与漠西蒙古各部的联系。
甚至可以将漠西蒙古各部变成第二个‘漠南蒙古’。
如果将漠西蒙古各部也如漠南蒙古各部一样设盟旗制度,那么等于是大清又多了盟友,并且慢慢的可以将控制力伸到西北来。
漠北蒙古又何愁拿不下呢?
至少,会让那些蠢蠢欲动的漠北蒙古各部掂量着,不能随意袭扰大清,如此方能令这里休养生息。
之后才能更好的划定界限,与沙俄分庭抗礼,而不是要分心应付。
这边的问题暂且稳定下来,康熙才能着手继续发展海事。否则财政国库吃紧,这些事就得留到几十年后才能解决了。
那样太慢了。会耽误大清的发展。
康熙在收复台湾后,想的就是发展海事的同时,定下西北的安定。
西北定下,东北边境的沙俄接壤之地,就会跟着稳定下来。
如此,就还是要御驾亲征。
康熙自幼时起,就有一种一往无前的冲劲和拼劲。
到了现在这个年纪,被岁月磨砺的更加成熟稳重了,这股冲劲依然没有消解磨平。
祖宗马背上得天下,子孙们当然也要在马背上守住天下。
别人都不行,那就他自己上。
他能行。
皇上要御驾亲征,秣兵历马,没人能拦得住。
瑶令如今是皇贵妃了,就总有些人记挂着,想着皇上疼爱皇贵妃,看看皇贵妃那里能不能说说话,拦上一拦。
现在是谁都不管用了,他们将希望都寄托在皇贵妃而身上了。
时值隆冬,屋里却如暖春一般,六公主身上穿着喜庆的红袄子,飞快的在床榻上爬来爬去的。
她快一岁了,长得也快,明明早就会走了,就一定要这样爬来爬去的,边爬还边笑,也不知道在高兴个什么劲儿。
大概是快要过生辰了,又能收到很多的礼物了,所以这丫头高兴。
康熙进来就脱了身上的披风,瑶令迎上去送了手炉,结果手一摸,康熙的手热乎乎的,瑶令干脆就把手炉自己抱着了。
六公主看见康熙来了,嘴一撇,也不要人牵着抱着,自己蹬蹬蹬的站起来,手脚利索的下了坐榻,一扭身躲开康熙的怀抱,蹬蹬蹬的就跑走了。
不一会儿,隔壁就传来六公主和十一阿哥兄妹俩的笑声。
康熙:“???”闺女这么不待见他吗?
瑶令忍俊不禁:“如今正给她断奶。她不高兴。可过些时日又要过生日了,能收很多很多的礼物。她又很高兴。”
百般宠爱长起来的六公主脾气大,也爱闹别扭。亲爹的面子也不会给的。
康熙就笑了:“倒是难为她了。一会儿高兴一会儿不高兴的。”
瑶令就望着隔壁笑:“再怎么不高兴,瞧见她哥哥,也就高兴了。”
康熙也跟着笑:“有了亲哥哥,连阿玛额娘也不要了。”
瑶令道:“可真瞧不见万岁爷,这丫头也是想的。她就是嘴上不肯说。”
哪一日不被康熙逗一回,六公主还总想去乾清宫找她阿玛去的。
说完了孩子们的闲话,康熙牵着瑶令的手,熟练地将人揽在怀里。
康熙道:“年后古北口阅兵。你同朕一起去。太子,阿哥们,公主们,也都去。”
阅兵之后,康熙就要带着大军开拔,去往乌珠穆沁,之后再往北去。
瑶令点头,先应了好,之后又问:“臣妾也去,是不是不好?”
康熙道:“这样的场面,孩子们是该去看一看的。嫔妃们不去。你是皇贵妃,朕私心想让你去。再者,朕也希望你陪同朕一起去。你哥哥也要随朕出征。”
康熙是想,小丫头之于他来说,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皇贵妃。
早年他在外头行走的时候,无论什么样的地方,她都跟着他去过了。
没道理现在成了皇贵妃,反而这样的场景去不成。
此番带着这丫头去了,朝野上下都会知道,皇后之位不会空悬太久,他属意的究竟是谁。
他这些年看着瑶令成长,他原本就不是要将她当成一个仅仅执掌后宫的皇后的。而是她的品行,她的性情,是能够成为母仪天下的女人。
太皇太后和他,所看重的也是这个。
大清需要一个德威并重的皇后。否则这些八旗勋贵们,就都要翻天了。
瑶令也说好。
康熙说她好乖:“还以为你也会同他们一样,劝朕不要亲征。”
瑶令正色道:“万岁爷乾刚独断,哪一次又做错了?臣妾向来都是最支持万岁爷的。不会听他们的话。万岁爷总说臣妾是最知心的,臣妾既然知心,怎么能不顾皇上的心意去满足旁人的心愿呢?”
康熙由衷地感叹,他真是得了个好宝贝。
只是——
“朕曾承诺你,不会再与你分开。可朕要去亲征,便要将京城与六宫,托付给爱妃了。”
瑶令轻轻亲了亲康熙,柔声道:“万岁爷是为了更好的与臣妾在一起。臣妾又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女子。臣妾知道轻重缓急。请万岁爷放心,臣妾能保护好自己。也会守护好万岁爷在意的一切。”
康熙加重了语气:“最终的还是你。还有福煊与福华。朕要你们都平安。”
瑶令目光柔软如水:“好。臣妾保证。”
五万人马静立此处,康熙一声号令一动,果然是十分震撼的。
大阿哥是随军过的人,看到此情此景实在是没有忍住,牵着马就上去了。
康熙倒也没有训斥他,直接让他入列了。
这次亲征,康熙已决意带着大阿哥一起去。
瑶令带着一双儿女站在高处城楼之上。
六公主披着小小的披风牵着十一阿哥的手,她已经一岁多了,长得比同龄的孩子高上一些。
她看着底下的阅兵,能辨认出来那个威风凛凛的明黄身影是她的阿玛。
六公主看得特别认真,瑶令和十一阿哥都以为她会兴奋的大叫,但是她没有。
这孩子从生下来就力气大,活泼好动的性子,一开始的时候年幼不懂,后来长大了一点,会叫阿玛额娘了,就能听得懂康熙和瑶令说什么了。
她自己喜欢动弹,闲是闲不住的,比十一阿哥当初小时候还喜欢往外跑。
她本来就喜欢动,对拳打脚踢很感兴趣,康熙有时候还教她,尽管六公主做起来完全不像个样子,但是六公主还是要做,康熙也愿意教,父女俩乐此不疲的。
六公主抓周的时候还抓了个小马鞭,一天到晚的带在身边。
便是将康熙说的,以后教她骑马射箭的话给听进去了,天天盼着长大。
——因为瑶令说的,她现在还小,哪怕是小木剑也会有受伤的危险,不许六公主碰。
六公主就连说话的声音都特别小,生怕惊扰了底下的阅兵。
她用很小很小的声音说话,那双肖似康熙的眼睛却特别亮。
六公主说:“阿玛好神气!”
“那些人也好厉害!”
六公主说的是八旗将士,蒙古骑兵。
她当然还不懂打仗是什么,但是在她看来,打仗就是一件很严肃但是很酷的事情。
因为阿玛和她说过,咱们老祖宗骑射射箭打仗是一等一的好,打仗不是作乱,是为了争取更好的地位,是为了更好的和平。
打仗就是为了不打仗。她记得额娘是这么说的。
额娘还说了很多别的话,不过太过高深了,那些关于所谓的打仗的理论,六公主年纪小记不住。但是额娘说了,这是个复杂的问题,说她长大了就会懂的。
六公主也觉得自己再大一点就会懂。
十一阿哥已经搬去阿哥所,开始读书启蒙了。
他年纪小,自然进度是最慢的。但是与他授课的师傅跟康熙说过了,十一阿哥天资聪颖,领悟能力超绝,旁的阿哥要半年才能学完的课程,十一阿哥几乎三个月就能学完。
康熙是硬性要求阿哥们背书一定要一百二十遍的。十一阿哥背足了一百二十遍,甚至都能倒背如流了。
十一阿哥这才学了没几个月,外头就都在说,十一阿哥太聪明了,比当初的太子还要聪明。太子读书的时候,都没有十一阿哥反应这么快的。
这显然不是什么好话。
知道的人听见了也只当没听见。
太子只当没有这回事,还是一如既往的疼爱幼弟。
旁的阿哥大的都知道什么都不说。也就是九阿哥十阿哥不知道听了谁说的闲话,当着人议论了几句,被四阿哥给骂了一顿,隐隐约约牵扯出六阿哥的影子来。
四阿哥私底下解决了这件事,没几个人知道内情。
阿哥们公主们都在城楼上一字排开,人人都想亲眼看一看这壮阔的景象。
康熙的心腹重臣并没有上城楼来的权力。
只是大阿哥入列后,太子就没在城楼上站着了。
他往下走了些,想要离得更近看得更清楚些。
太子所在的地方离一段废弃不用的长城口很近,这里的城墙没有那么高,但安全性还是可以的,因此底下的侍卫们没有动,只是注意保护太子的安全。
索额图在底下看见了,身边就这么几个人,人人的注意力都在阅兵之上,他瞅准机会,走到太子身边来站着。
侍卫们也并没有阻止。
在这样众目睽睽之下说话还是很危险的,但此时人人注意力都在底下的阅兵身上,倒是不会有人过来在这么开阔的地方偷听他和太子说话。
小人和君子,都能一并防住。
索额图说:“皇上亲征准噶尔,令太子殿下留守京城。殿下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太子面色淡然:“意味什么?”
他近两年不说和索额图,和常泰的联系与见面都少了许多。
太子从毓庆宫搬出去,搬到太子府后,就一直有个问题想不明白。
皇贵妃当初为什么手段强硬的肯帮助他把住处给换了。却不能同汗阿玛商量,把他的课业乃至标准稍微减少一点点的。
又或者说,皇贵妃既看见了他住处的艰难,也一定看到了汗阿玛对他近乎苛刻的要求,为什么不能顺手说一句。
那会儿太子尚且不懂,成婚之后,在某一个时刻,他忽然想明白了。
住处不关乎其他,皇贵妃的能力可以办到这一点。
但是其他的,针对他的课业,或者说汗阿玛一丝一毫都不让他办差的行为,这是不能被违背的。
这是汗阿玛培养太子的基准。
哪怕不是他胤礽,换一个别的什么阿哥来做这个皇太子,也一样是这样的章程。
在那样的时刻被一言定立的太子,中宫皇后留下的嫡子,被立为太子后,就得到了所有汉大臣默认的支持,证明了大清的后继有人,而且是名正言顺中宫嫡子。
这是绝无仅有的身份和契机。
这样的皇太子,就只能朝着先前的路子走,努力培养学问,练习骑射,但是不能再顶着太子的光环做别的什么事情了。
太子立身处世的根本,就是这一点。
索额图和常泰得到重用,可以成为拥护他的势力,但是他不可以过于亲近他们,否则一定会招致不好的结果。
相似小说推荐
-
皇贵妃又在装深情(文景和) [BG同人] 《(清穿同人)[清]皇贵妃又在装深情》作者:文景和【完结】晋江VIP2024-12-18完结总书评数:384 当前被收藏...
-
今日新婚(金华殊) [现代情感] 《今日新婚[先孕后爱]》作者:金华殊【完结】晋江VIP2025-1-4正文完结总书评数:455当前被收藏数: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