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椿也不遑多让,她这下不担心受冻着凉了,见邬常安要下去,她拉住他,试探着抬腿去触碰它。
“它是喜欢的,我也喜欢,你感受到了吗?”她握着他的手去触碰,两人都在抖,那处也在颤。
陶椿不急,她徐徐图之,不让他入巷,只在巷口打转,像迷途的驴一样闷头在巷口横冲直撞。
不知过了多久,卧房的门打开了。
锅里还有热水,邬常安舀半盆水端进屋,他拧条布巾子递给她,陶椿在被窝里擦拭后又还给他。
一切归于平静,夫妻俩又躺在床上,陶椿不问他难不难受,而是问他舒不舒服。
“嗯。”邬常安坦诚地回答。
“你怎么不问我?”陶椿问。
“不用问,我晓得。”邬常安笑,他凑她耳边说:“泥龙入水差点呛死。”
陶椿乐得咯咯笑,不得了,有长进,敢说荤话了。
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低低细语,陶椿睡前还在想,这种望梅止渴的法子似乎更让她舒服,可能是吃不到,舔一口就让她很满足。
新的一天又来了,陶椿精神抖擞地出门,邬常安在仓房做鞋,她拿弓箭出去射鸟,不晓得是真有长进还是歪打正着,半天下来也让她射下来两只鸟,一只老鸹一只斑鸠。
两只鸟不够狗吃,陶椿拿出竹筛子用棍支着,雪地撒一把米,她按着两只狗藏在牛棚,等鸟雀走进竹筛子下面,她扯动绳子,一举扣住五只鸟。
远处传来说话声,是邬二叔家来人了,黑狼和黑豹多管闲事,站在自家门口汪汪叫。
“你家的人都在?没有巡山是吧?”胡家全问。
邬二叔点头,“是要洗番薯磨浆了?”
“对,这次番薯多,光是定远侯陵的陵户就送来一万三千多斤番薯,用陶器和粉条换米粮和番薯的人陆陆续续也回来了,她们从娘家换来的番薯合起来又有五六千斤,我爹娘说这些番薯都做成粉条。”胡家全详细解释,“要做的量大,所以就不按之前一家出两个人的规矩了,现在除了巡山的男人和怀娃奶娃的妇人,以及干不了事的老人和伤寒的病人,其他人都去演武场帮忙。你们也不用担心吹风受寒,洗番薯是用热水,除了磨浆的,其他人都坐在棚子里。棚子是你们一手搭的,有顶有卷帘,坐里面不算冷。”
邬二叔没二话,“行,明天留我两个儿媳妇在家,我们老两口带两个儿子一起过去。”
胡家全得到准话,他又赶往下一家,路过另一个邬家,他看见陶椿在逮鸟。一只麻雀从竹筛里逃了出来,两只大黑狗急急忙忙去撵,还分出心思防着他这个上门的,最后鸟没撵上,它俩还一头撞进雪窝里啃了一嘴的雪。
陶椿把鸟都塞麻袋里,她转过身问:“有事啊?”
“有事,但跟你们没事,我去通知陵里的人明天去演武场洗番薯。”胡家全看了场好戏,他冲两只大笨狗吹个口哨,在愤怒的狗吠声中跑了。
陶椿扛着麻袋提着竹筛回屋做饭,一共逮了十七只鸟,她先宰了再丢火上烧毛,烧秃了毛,乌漆麻黑的鸟肉扔给狗,它俩狼吞虎咽吃了个饱。
做饭前,陶椿去仓房一趟,邬常安忙着涂骨胶,听见声也只是抬了下头,又垂首忙他的了。
陶椿看一只鞋已经粘好了,压在石头下面。
“锤子递给我。”邬常安说。
“这个石锤子?”
“嗯。”邬常安捏紧刚粘合的地方,他接过石锤砸上去,让皮子更严实地粘合在梨木鞋底上。
连捶二十下,他丢下石锤继续沾骨胶往鞋底上刷,陶椿凑近才发现粘合的地方,皮子上的貂毛都刮掉了。
“这样粘起来就行了吗?”陶椿问。
“不是,用骨胶把皮子粘在鞋底是防止鞋进水,粘合好了要用石头压一夜,明天我还要用针线缝两圈。”邬常安翻过鞋底让她看,“木板上钻的眼就是为了缝线的,缝上两圈,走路才不会拽掉鞋底子。”
“真是个费事的活儿,你真有耐心,坐的住,真能干。”不要钱的话,陶椿一个劲往他头上砸,“晌午想吃啥?炖鹅?我去给你做。”
“行,炖半只,只有我俩吃,炖多了吃不完。”
“不不不,要炖一只,万一大哥大嫂傍晚回来了,剩菜热一热就能吃。”陶椿去隔壁仓房
取下一只熏鹅,出来了问:“你吃过卤鸟吗?”
“没有。”
“我这两天多逮点鸟,明晚卤一罐鸟,泡一夜,早上起来了再吃。”陶椿心想山里的鸟雀多的数不胜数,平时射鸟有难度,恰好遇到大雪天,一把米一个竹筛就能逮十来只鸟,费点事卤一罐能吃好几顿。恰好天冷,肉不会坏,可以多放几天,下粉条的时候没空闲时间折腾饭,正好可以吃。
烟熏的鹅是棕黑色,用热水洗掉鹅皮上黏的烟灰,鹅皮呈淡淡的红褐色,还没熏到时候,要是火候熏到了,鹅皮能红的透亮。
鹅肉斩块儿用猪油爆炒,煸出残留的油脂,就加水大火开炖。熏过的鹅肉还有淡淡的松木和烟火味,为了不遮掩这个味道,陶椿只丢了三片姜,其他香料一概不用。
灶里塞着木桩子,陶椿拎桶雪堵在灶眼下面,防止柴掉下来把灶房烧了。她往兜里装两把米,拿上竹筛又去抓鸟了。
陶椿院里院外来来回回地跑,两只大黑狗也忙得乱转。邬常安听着响亮的脚步声一会儿近一会儿远,他坐不住了,把鞋粘合好压在石头下,他出门去看她在忙活啥。
陶椿又抓了十只鸟,都装在麻袋里丢在仓房里,死前还喂它们一顿好的,用苞谷面让它们吃个饱。
邬常安拿来弓箭射天上的鸟,吓得鸟不敢下来,陶椿守了个空,她打发他去烧火。
“你要多练箭,多好的机会。”他执着于让她拿箭射鸟。
“练了练了,我上午射下来两只鸟呢。”陶椿赶他,“快去灶房看火。”
邬常安无奈走了。
等鹅肉炖好,陶椿又逮了四只鸟,一只野鸽一只斑鸠两只麻雀。
邬常安盛一半鹅肉放食柜里,剩下的盛砂锅里放炉子上用炭火炙着,他还煮了半罐山楂水,酸酸的,开胃又解腻。
鹅头还是陶椿的,烟熏的鹅皮更香,鹅冠嚼着有点弹性,皮下的肉是淡淡的红,就连骨头都有种莹润的光泽。
“我们明年养鹅吧。”邬常安吃着鹅肉,养鹅的念头更甚了,“要不养在老陶匠住的山谷里,让他给我们看着。”
陶椿呛了一声,她咳了两声,忙说:“不行,山谷里还有两只狗,你养鹅就是给狗养的。”
“把狗绑回来,我二叔他们没狗,看他们养不养。”邬常安出主意,“明年开春了我过去看看,带上黑狼黑豹,看它们跟不跟我们走。”
陶椿不接话,她又挟个鹅脯吃,熏过的鹅肉好有风味,跟新鲜的鹅肉是不同的味道。
痛快吃一顿,邬常安刷锅洗碗,陶椿把吃饱的鸟雀提出来宰了,像烫鸡一样烫鸟毛,她耐着心一点点拔鸟毛,鸟的绒毛太多,又密又细又短,比鸡毛难拔多了。
正忙着,守在盆边的狗嗖的一下冲出去了,陶椿怕它们咬人,也赶忙追出去。
“弟妹,你们已经回来了?”邬常顺赶着牛到家门口了。
“我们回来好几天了,你们快进屋,灶房烧着火,看把我嫂子冻的,快进屋暖暖。”陶椿手是脏的,也不好靠近,她回头看邬常安出来了,忙说:“大哥大嫂回来了,你把鹅肉热一热。”
“可算到家了,这一路又冷又累又饿还担惊受怕,折腾死人。”姜红玉丢掉拐棍,一路在雪地疾走,差点把她累死。
“小核桃呢?”陶椿发现少了个人。
“留她姥娘家了,唉,回去一趟她还冻病了,不敢再带她回来,就让她在我娘家过年,明年天暖和了再去接她。”姜红玉看一圈,说:“还没做粉条吧?还行,赶上了,我们就怕回来晚了,再误了事。”
第84章 情敌见面分外眼红 送走兄嫂
四人两狗都进了灶房,屋里挤得绊脚,陶椿把狗赶出去,盆里的鸟端柴房里放着,免得没人看着又被狗偷吃了。
邬常顺和姜红玉都坐在灶前烤火,二人捧着热水一口接一口地喝,腿上、鞋上附的雪很快融化成水滴落在地上,地上洇湿的水痕一点点扩大。
“靴子里面湿没湿?要不泡个脚换双鞋,我把你们的洗脚盆拿过来?”陶椿站门口说。
姜红玉立马摆手,靴子里面进没进水她不确定,但她确定走了一路,脚上的足袜汗湿了,这会儿脱下来指定有味,到时候灶房里弄出一股酸臭味忒恶心人。要让她端水回屋泡脚她又懒得动,也没劲了,坐下来就不想站起来了,还是算了。
“不差这一会儿,吃饱肚子再说旁的。”她说。
“幸亏听了陶椿的,晌午我还说只炖半只熏鹅,免得我俩吃不完,她执意要炖一整只,想着你们回来了热菜方便。”邬常安看锅里冒烟了,他揭开锅盖,凝固的肉汤炖咕噜了,肉也能戳穿,他把锅里的鹅肉盛砂锅里,说:“洗洗手就能吃了,你们尝尝我丈母娘做的熏鹅。”
邬常顺瞥他一眼,前脚炫媳妇,后脚炫丈母娘,这小子过得挺顺心啊。
炉子里的炭还没烧完,陶椿端走烧水的罐子,方便邬常安放砂锅。
姜红玉扶着灶台站起来,腿都是软的,她挺过酸麻的劲,拎着椅子过去洗手吃肉。
邬常安把锅刷了,跟着出去扒两桶雪倒锅里,陶椿思及家里还有熏蚊的艾草,她去仓房找出一撮,连叶子带杆一起丢锅里煮着。
邬常顺和姜红玉忙着啃鹅肉,压根腾不出空说话,两人一路急赶,晌午也没停下吃饭,一直饿到现在。
陶椿惦记着烫鸟毛的水要是冷了就不好拔毛了,她就不再等老大夫妻俩吃饭,反正都是一家人又不是远道而来的客人,也不用做面子活儿一直作陪。
“大哥大嫂,你们吃饱了就打水洗洗,身上暖和了回屋里睡一觉,晚饭好了我们喊你们。”陶椿说,“你们带回来的东西先放外面,明天歇过劲了再收拾,正好陵里明天要着手洗番薯磨浆,到时候拉过去直接倒水里,也免得他们搬进粮仓还要往外搬。”
“明天洗番薯磨浆?我们回来的巧。”姜红玉喝口水,说:“雪橇上有一袋菜,老三去搬下来,免得搁一夜冻坏了,其他的不拿,我明天收拾。”
邬常安应一声。
“牛要喂。”邬常顺提醒。
邬常安从后锅舀半桶热水提出去饮牛,刀疤脸不在,他把牛牵到牛棚让它歇一歇。
柴房面朝北,屋里又暗又冷,陶椿端着水盆去仓房拔鸟毛。一只鸟还没拔干净,邬常安扛个麻袋进来了,看形状,里面装了半袋的萝卜,解开绳子,一颗大白菜掉了出来。
邬常安把白菜摞在墙根,半袋带土的萝卜倒筐里,上面用麻袋盖着,免得冻坏了。
“之后别再提我们从我娘家带了多少熏鹅熏鸡回来,免得大嫂面子上不好看。”陶椿提醒他。
“晓得了。”邬常安拍掉手上的泥,坐下继续缝靴子。
仓房跟灶房正对着,陶椿看姜红玉端一盆热水进屋,不一会儿,院子里泼出来一盆水,之后院里就安静下来了。
“我大哥大嫂刚成亲的时候,也不晓得嫌不嫌家里的人碍眼。”邬常安低声说,他哥嫂回来了,他莫名有种束手束脚的感觉。
“肯定嫌弃,是我我也嫌弃。”陶椿斜他一眼,调侃说:“新婚丈夫巡山回来还要陪怕鬼的兄弟睡觉,大嫂要是婚前知道这个事,指定不愿意嫁过来。”
“那你可猜错了,没有我,大哥估计娶不到大嫂。”邬常安还有点得意,“他俩在山外念书的时候认识的,我大哥在学堂里念叨他有个怕鬼的弟弟,大嫂这才对他有印象。”
“那估计是大嫂觉得你们家兄友弟恭,认为大哥人品不错,才嫁了过来。”陶椿推测。
“可能吧。”邬常安握着铁针在头发缝里戳一戳,他循着鞋底上钻的眼扎进去,针头费力地刺破貂皮,绳子拉出的声音欻欻响。
陶椿把鸟在水里涮一
涮,她偏头看他的动作,说:“做靴子还是个费力的活儿,手上的力气小一点,针头就刺不破皮子。”
“我做,不叫你做。”
被勘破言外之意,陶椿绷不住笑出声。
屋外的天色渐渐暗淡下来,仓房里哪怕开着门也看不清了,陶椿和邬常安放下手上的活儿去灶房做饭。
陶椿做饭的时候,邬常安坐灶下烧火,对着火光,他把剩下的两只鸟收拾了,毛拔干净,两只麻雀一手可握。他嘀咕说:“不划算,费了老鼻子的劲,这两坨肉还不够打个牙祭。”
“鸟肉好吃,等我做好了你看划不划算。”在吃鸟一事上,陶椿极有经验,她指挥他把鸟腹剖开,鸟内脏扔给狗,骨架泡出血水埋雪堆里冻着。
等邬常安忙活完了,他去喊哥嫂起来吃饭,听到有人应声,他去灶房等着。等了好一会儿不见人,出门一看,卧房的门还关着,里面也没动静。
“算了,不喊他们了,让他们睡,饭留一半搁炉子上,他们夜里饿醒了再吃。”邬常安进屋说,“累狠了,这会儿醒了也是难受,少吃顿饭不会饿坏,让他们睡。”
陶椿跟邬常安简单地吃过晚饭,喂过狗,把剩下的饭都放火炉子上温着,两人回屋睡觉了。
隔天,邬常安和陶椿醒来时,早饭已经做好了,老大两口子天还没亮就爬起来了,二人把昨晚的剩饭吃了,又给他们做了早饭,疙瘩汤配醋溜白菜梆。
“可算吃到新鲜的叶子菜了,大嫂,我们明年也种半亩白菜。”陶椿说。
“她家那边有个山洞,洞口歪斜着向下,里面通风又暖和,陵里的白菜萝卜都放在洞里,所以搁得久,我们这边种白菜冻坏的多。”邬常顺说。
“冻坏就冻坏,十棵能吃到两棵也行,坏的剁了喂鸡,鸡不嫌弃。”陶椿指邬常安一下,“他还惦记着养鹅,鹅吃菜叶子厉害,多少都能吃完。”
“鹅肉是香。”邬常顺说。
说着话,饭也吃完了,邬家兄弟俩赶着牛把换回来的番薯和米面送去演武场。
陶椿跟姜红玉留家里没出门,姜红玉把脏衣裳脏鞋拿出来洗,陶椿站在家门前挽弓射箭,目标是寒风里晃动的杂树枝、扔着鸡毛鸟毛的雪堆、从屋顶路过的孤鸟……
“大嫂,你们回来的时候,小核桃的病好没好?”陶椿问。
“好了,我们就是等她病好了才回来。”
“你们走的时候她哭没哭?”
“哪会不哭,哭也不行,路上太冷了,不敢带她回来。下一年下雪天再回娘家,我把她留在她姑姑家,不带她去了。”孩子没跟回来,姜红玉总有点不踏实,心还是悬着的。
“要不等粉条做完了,让大哥再送你回去?你们一家在康陵过年,年后天暖和了再回来。”陶椿出主意,“小核桃才三岁,又离家又离爹娘,她可能要哭好一阵子。”
姜红玉搓衣裳的手顿住了,她突然抹一把眼泪,说:“我不怕她哭,就怕她生病,天冷,她要是吃不好睡不好,再受个寒,八成要生病。”
陶椿顿时手脚无措,像邬家兄妹三个哭了,她还能憋着笑偷乐,因为他们是性情中人,心思浅,情绪来的快走的也快。而姜红玉是情绪内敛的人,她这会掉眼泪估计已经憋好几天了。
“该让我大哥一个人回来的,你跟小核桃留在娘家,等他回来我批评他。”陶椿说。
“他也是这样说的,但我不放心他一个人在山里走,万一出事了,连个帮忙的人都没有。”姜红玉深吸一口气,把眼泪憋了下去,“弟妹你可别笑话我,小核桃从出生到现在就没离开过我,我舍不得她。”
相似小说推荐
-
该死的剧情快走开(被揉碎的白云) [穿越重生] 《该死的剧情快走开》作者:被揉碎的白云【完结+番外】晋江VIP2024-12-19完结总书评数:204 当前被...
-
奶绿小冰糕(霂安) [现代情感] 《奶绿小冰糕》作者:霂安【完结+番外】晋江VIP2024-10-27完结总书评数:133 当前被收藏数:1919 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