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开国皇后升职记(黄柏山人)


徐廷君不知道这事儿,此刻听说,不禁愣在那里,眼眶都有些发热,反应过来后,才难掩哽咽的应下。
“谢谢慧姨告诉我这些,我记住了,我一定不会辜负祖母的厚望。”
冯含慧笑着拍拍他的手道,“不仅慧姨相信你,陛下也相信你可以,你的勤勉和努力,陛下都有看在眼里,也很心疼你,陛下主动提出让你出来游历,固然是为让您出来增长见闻,但是同时也有不愿看到您将自己绷得太紧,让您出来放松一下的目的。”
哪怕徐廷君小小年纪就被带离东宫,与他父亲没什么接触,但在懂事后,知道他父亲的经历与结局后,多少还是受到了一些影响。
为免重踏父亲的覆辙,他不仅一直表现得非常勤奋努力,还很听话,只为不想让自己的皇祖母与母亲失望。
倒不是因为担心让她们失望后,会影响到他的身份地位,最关键的是,他早早的就知道了自己身上被寄予厚望的责任与重担。
【作者有话说】

接下来的游历途中,徐廷君完全可以明显察觉到民间丧葬之风的改变。
受他皇祖母对身后事的态度影响,不需要朝廷特意下令,也不必让地方官吏大力宣扬,或是采取什么强制措施,百姓们就能主动改变思想观念与行为。
这让徐廷君深刻感受到了上位者以身作则,所能带来的巨大影响,并牢记在心。
柳明月得知相关消息,也感到十分欣慰,身为考古学者,她非常期待能在一座座古墓中,发掘出更多的陪葬物品,找到更多能反应墓主所在时代文化习俗与特征的历史证据和线索。
但是身份的转变,也让她的思想立场发生了改变,不愿看到大量的陪葬物被深埋地下,绝大多数都难见天日,造成巨大资源浪费。
不过柳明月自己也清楚,厚葬之风不可能被彻底杜绝,但是只要能在整体上有所改善,就能节省许多资源,尤其是那些在炎黄大地上本就不富足的金银铜。
承中十一年,北方边境再起战事,郭锦昭率部分西北军前去支援,这一战足足打了半年之久,从春末一直打到冬初。
战事刚起时,徐廷君一行正好游历到了北方边境。
在那里,他亲自体会到了战争能给国家和百姓带来的巨大影响,也亲眼见证了战争的残酷,甚至还不顾崔太傅等人的阻止,坚持与他舅舅一起上战场杀敌。
这一经历,给徐廷君的思想与认知,所带来的影响十分大,本就沉稳不少的少年,在历经战争的洗礼后,明显变得更为成熟与理智。
远在京中的柳明月和郭锦秋,都能从他寄回去的家书中,看出少年的心态所发生的变化。
郭锦秋对此既觉欣慰,又难免感到有些担忧。
“母后,廷君在外游历的这三年期间,经历不少,变化也不小,我们要不要将他召回来?”
柳明月知道她在担心什么,笑着安抚道。
“孩子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认知,是件好事,我们要学着相信他,而不是担心他会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失控。”
听出婆婆的提点,郭锦秋有些羞愧。
“是儿臣有些多虑,让母后见笑了,虽说能从廷君的字里行间中,看出他的成长与正向的改变,但是三年没见,儿臣这心里,始终有些不放心。”
柳明月能够理解对方的心理,“嗯,你会担心,乃是人之常情,他在外游历的时间也不短了,也是时候该让他展现一下过去三年所取得的成果了。”
郭锦秋好奇的问道,“母后有何打算?”
柳明月拿出一份奏表递给对方,“这长岭县的县令出缺,朕打算让廷君接任这长岭县,练练手。”
郭锦秋先看了看奏表中的内容,这份由当地知府上奏的奏表中,有简单的介绍长岭县的情况,如其所在地理方位、县域面积、人口数据、所辖乡村数量等。
“母后这是早有打算?”
若非早有打算,像这种偏远区域的县令任免事宜,若没有特殊原因,根本没有机会被放在她婆婆的御案上,顶多也就是由吏部官员拟定好相关人选后,呈入宫中走个过场。
“算是早有想法,正想跟你商量一下,就说到这个上面了,你对此意下如何?”
郭锦秋知道婆婆真正想’商量‘的是什么,赶紧表态道。
“母后英明,儿臣觉得这个安排很好,也是廷君目前正需要的,他读了那么多书,又在外游历数年,在理论方面肯定积累不少,却缺乏实践经验,您的这个安排,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
这是郭锦秋的真心话,她担心儿子,想让儿子回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不放心儿子如今的真实情况,是否真的达成预期目标。
她婆婆显然也存在类似的想法,才会做出这一安排,而个安排,确实是徐廷君目前最需要的机会。
柳明月欣慰的点头道,“就是这么一来,廷君可能至少还要在外个两三年,让你们母子一别这么多年,我这心里,实在有些过意不去啊。”
说到底,还是这个时代的交通太过不发达,大安这一再扩充的疆域,又太过辽阔,来回京中实在不便。
说起儿子一离京就是数年的事,郭锦秋确实有些失落与伤感,不过她更清楚儿子需要什么,怎样对其更好。
“母后言重了,儿臣若因心疼与不舍儿子,就自私的将他困在宫中,不仅对不起他,也对不起这江山社稷和黎民百姓,不管是儿臣,还是廷君,都不是那不知好歹的人,也都能体会到您的苦心。”
郭锦秋不仅没有因为婆婆只给她儿子安排个县令之位,感到生气与不满,还很理解婆婆此举背后的深层含义。
知道婆婆可能是因培养她丈夫做继承人的失败经历,从中吸取了教训,才会用这种方式培养她的儿子,处处都很细心谨慎,她只会对此感激不尽,怎么可能会有异议。
柳明月真心觉得,与三观相契合的郭锦秋谈话,实在是件很舒心的事,因为她所做的这些旁人可能会感到难以理解的决定,对方总能及时领会到她的苦心,并给予正面反馈。
“你能理解就好,就是委屈你了。”
郭锦秋却正色道,“儿臣不委屈,是母后太辛苦了,不仅为国为民殚思竭虑,还要为儿臣等后辈处处操心,都怪儿臣无能,不仅没有能力为母后分忧,还总为您增加负担。”
柳明月闻言,不禁愣了一下,她是真没想到,对方竟是这么想的,惊讶之余,还感到窝心不已,忍不住再次感慨,这个由原主老公纯粹出于政治目的选的儿媳,实在比原主的那对儿女贴心多了。
“有你们这全心全意的支持朕,辅助朕,朕也不觉得辛苦,能看到你们这些晚辈的成长和进步,我只会感到欣慰,纵然是负担,那也是甜蜜的负担。”
听到婆婆的话,郭锦秋只觉身心都如泡在温水中,十分舒畅和感动。

承中十五年,大安彻底将周边所有小国全都纳入大安疆域,连周边那些群岛,以及北方那辽阔的草原在内。
草原上的异族,不是继续北下,去了后世的欧洲大陆,就是只能选择臣服,接受炎黄文化的教化。
大安的疆域,在柳明月的手上,整整番了两倍,远超之前的历朝历代,国力之强盛,更是达到了史无前例的地步。
随着距离相近的异邦,都被大安吞并,使得大安威名远扬,距离遥远的那些异邦他国,陆续通过商船,或是一条条商道,前来大安朝贡,表达期待能与大安结为友邦的意愿。
在柳明月的态度影响下,如今的大安早就不再像之前的那些朝代,会为了图个好名望,展现所谓的大国风范,大方的给钱给物,毫不吝啬的向那些异国之人传授各种先进生产技术。
而是用大安的律法一视同仁的对待所有异邦之人,鼓励那些异邦之人学习炎黄文学艺术,却提防那些异邦之人学习大安的先进工业及农业生产技术,禁止离境之人带离大安的各类物种。
这也就使得那些异邦之人来了大安,再也无法像他们先祖那样,得到高规格的接待,在这片热情好客的炎黄大地上,享受超国民待遇。
受此风气影响,大安的百姓在异邦之人面前,虽然不会持高高在上的态度,但也绝对不会卑躬屈膝,而是展现出了强大的民族自信。
承中十六年,大安的第一条长达一百公里的铁路,正式完工,首辆蒸汽火车正式亮相在世人面前。
这种可以载运更多人与货物,行驶速度更快的蒸汽火车的出现,立刻引起朝野上下所有臣民的高度重视。
蒸汽船的出现,能为朝廷与百姓带去的巨大好处,早已是世人皆知的事,无数人都曾暗自感慨,若陆运也能达到那么高效的行驶速度,将会带来的巨大好处。
如今这蒸汽船的出现,算是满足了无数人期待已久的愿望,没等柳明月提出来,朝中大臣们就纷纷主动上奏,希望宫中能批次各地多修几条铁路,多造些蒸汽火车。
“有了这蒸汽火车,往边关运送各种物资的损耗就少多了,我大安,实在太需要这宝贝了。”
现在让朝中这些大臣们感到最头疼的事,就是随着大安的疆域一再扩充,使得边境距离京中越来越来远,不仅传递边境信息不便,为边境驻军运送各种军资,也成了令人头痛的难题。
即便走水路可以提升不少效率,但因距离实在太过遥远,而且大多边境军队所驻扎的区域,都无法直通水路,依然要面临信息与物资传递效率低下的困境。
柳明月也满意的点头,“是啊,有了这蒸汽火车,就能加强朝廷与地方之间联系,信息传输速度得到大幅提升,这是个大好事,我们要尽快做好相关铁路的建设。”
韩相难掩激动与振奋的回道,“陛下所言甚是,老臣这就拟文,令北江那边加大煤矿与铁矿的采掘力度,不管是造火车,还是修铁路,都特别费铁。”
与此同时,煤炭的消耗量,也将得到大幅增加,都有必要增加储备。
柳明月却回道,“仅凭东江那边的那点儿煤矿与铁矿储量,可支撑不了多少年,我们要将目光放长远些,多发掘些相关矿藏资源更为丰富的地方。”
左子兴闻言,顿时双眼一亮,知道陛下这是又有了新的目标与方向,而且极有可能与海外有关。
“还请陛下示下,我大安的将士,绝对不会让陛下失望。”
左子兴已经猜到,陛下应该是又相中了海外的哪座岛屿,或是哪块陆地。
虽然谁都想不通,陛下是如何知道海外哪个方位,有着一座怎样的岛屿或陆地,但是多年以来的无数事实,都已证明,陛下从无虚言。
不过这话殿内一些文臣听在耳中,多少都有些心中不爽,可他们也不得不承认,大安的军队,确实是让他们与百姓都感到很安心,很信任的存在。
在承中朝之前,他们众未想过,军队将士除了可以通过守卫边疆和剿匪来建功立业,竟然还能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甚至还能在危急关头,被调去应对各种抗灾抢险事件上。
如今的大安采取的是义务征兵制,若无战事需求,服役三到五年后,绝大多数普通士兵就会带着一笔军饷和补贴退役。
在军中服役期间,不仅可以学习各种技能,发掘自身的特长潜力,还能接受普及教育。
所以对如今的大安百姓而言,能有机会将自家子女送去服役,真可称得上是件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好事,从中退役归家的人,在婚嫁市场上都变得更为抢手。
在场众人都是朝堂上最有话语权的一小撮人,柳明月直接当众讲出自己的打算,寻找位处大安东南方向的那一块大陆的重任,还是要交给海军负责。
左子兴毫不犹豫的一口应下,说是代海军当场立下军令状也不为过。
海军为大军攻取附近海域的大量岛国后,除了承接护航任务,主职成了驻守那些岛省,很需要一些更有挑战的任务目标,用来调动海军上下的积极性。
初步商定好相关事宜后,众人才意气风发的散去,柳明月当然也是高兴不已。
随着大批的船舶与一些需要强大动力的器械,都相继装上了蒸汽机,使得蒸汽机的运用得以推广,大安现有多家得到相关技术授权的冶金作坊,都能生产蒸汽机。
蒸汽机的体积和功率,都一再得到更新迭代,想要造火车并不难,倒是规划与修建铁路要更耗时耗力一些。
柳明月又何尝不对当前的一些现实情况感到担忧,如今是她坐在这个皇位上,威望足够强,能够震慑得住大安这个超级大国。
若是换个人来当这个皇帝,威望不足的话,她好不容易才开创出的当前这大好局面,怕是就要面临各种威胁了。
这蒸汽火车的出现,算是极大的缓解了大安因幅员辽阔而出现的种种不便。
柳明月作为这件事的主导者,也没想到那冶金作坊竟能这么能干,竟然能在她的有生之年,真的按照她的提点,研究出了蒸汽火车。
毕竟蒸汽机的提前问世,是因有她开挂作弊,给提供相关结构图纸,才使得冶金作坊能在只花费短短几年时间的情况下,就成功给制造了出来。
而这蒸汽火车,她是真的只提供了一下大概方向,拿不出具体的图纸。
冶金作坊能在耗费十余年时间后,成功将蒸汽火车给研究出来,也给柳明月带来了极大的震撼与惊喜。

凡事欲速则不达,柳明月的许多想法和目标,是早在她开始掌权后,就开已经有了的。
可她一直努力按捺住心中的冲动,耐心从打基础开始,一步步的逐步推进,花了二三十年的时间,才让这个国家能够发展到如今的程度。
换个人,肯定会对此感到骄傲自满,认为自己所取得文治武功,已达到史无前例,后难有来者的地步。
可是面对大安臣民的各种称颂与赞誉,柳明月不仅丝毫没有放松懈怠,还带着手下一大批得力干将,继续努力拼博,没因已取得的这些巨大成就而停下脚步。
这种态度,也极大的影响到了朝野上下的重臣,毕竟连皇上都在继续努力,他们有什么资格懈怠呢。
已用不到六年时间,从县令晋升为知府的徐廷君,更不敢有丝毫的放松,收到朝廷将要规划与修建数条通往边境的主干道铁路时,迅速赶回京中斡旋此事。
“皇祖母、母妃,规划京原铁道时,能不能途经秀源府?”
柳明月挑眉看向这个已成熟了许多的孙子,“怎么,你想走后门?”
徐廷君闻言,不禁有些心虚,随后却又理直气壮的回道。
“孙儿这不过是在利用自身资源,为自己治下百姓谋利而已,算不得走后门。”
坐在一旁的郭锦秋闻言,不禁掩唇而笑,本不打算开口,徐廷君却没打算放过她这个人脉’资源‘。
“母妃应该也会支持儿臣吧,毕竟秀源府位于从京中通往北蒙草原的交通要塞上,让京原铁道途经秀源府,本就是相关规划的选择之一。”
他不过是想凭借身份优势,将这件事尽早落实下来,而不是让秀源府继续当候选之一罢了。
毕竟这个路线一日没有落实,就有可能存在变数,如今大安各地所有能跟铁路沾得上边的地方官府,都在想方设法的争取。
徐廷君身为大安所有官员中的最大关系户,当然也不例外。
他如今只想凭借自己是皇帝的孙子,是主管这个项目的储政院掌使安王妃亲儿子的身份,尽早拿下这一项目。
面对儿子的恳求,安王妃很想直接一口答应下来,不过关键时刻,她还是端住了身份。
“身为你的母亲,我当然支持你,不过这是事关国家大计的公事,我们可不能在这论母子情,想要让京原铁道穿过他们秀源府,你得拿出足够的优势说服我。”
面对自家母亲这公事公办的态度,徐廷君不仅没有因此而生出什么不满与愤慨,还迅速拿出提前准备好的文书。
里面如实列出了秀源府的种种优势,都极具说服力的那种,毕竟他打小就长在皇祖父与皇祖母身边,深知这二位做事风格与态度,进京之前,就已尽量做好万全准备。
看完文书中的内容,郭锦秋心中欣慰,表面上却不动声色。
“嗯,看来你确实做了不少调查准备,不过这也不能表明,你们秀源府,就是最优选择,像这种关系到国家大计的主干道,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到底结果如何,还需要与相关各部的大人一起商讨才行。”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