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开国皇后升职记(黄柏山人)


“殿下应该知道,父皇与母后在军事学院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父皇甚至不惜亲自出任院长和教席,由此可见父皇与母后对军事学院的重视,您这么做,是犯忌讳的。”
太子不以为意的回道,“你太多虑了,孤是储君,上一批通过大招募的人在御林卫接受训练时,母后还曾主动建议孤多去,如今不过是换了军事学院的人,孤如何就去不得了?”
太子妃难掩焦虑的回道,“若是母后让殿下去的,臣妾当然不会这么劝您,可您这次去,没有得到父皇与母后的指示,纵然您想去,也该是在请示过父皇与母后,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直接去。”
太子妃毫不怀疑,她的公公与婆婆,肯定都已经知道了这件事,太子主动去请示一下,双方面子上都能过得去,太子现的的行径,实在很难不让人多想。
设身处地的想一下,就算皇上、皇后不介意太子的行为,也难免不会对他心存芥蒂,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讲究的是一心换一心,纵然是亲父子亲母子之间的感情,也经不起一而再,再而三的消耗。
【作者有话说】

面对太子妃的劝诫,太子不耐烦的冷着脸回道。
“你放心,父皇与母后都很喜欢你,就算孤做得有不到的地方,也连累不到你身上。”
听到这话,太子妃惊愕的愣在原地,只觉无比寒心,她当然也有发现,即便太子惹恼公公和婆婆,也连累不到她身上的事。
可她在这种情况下,没有选择袖手旁观,而是苦心劝诫对方,还不是出于夫妻情义,想要让他不要一错再错。
“殿下何出此言?你我夫妻一体,臣妾就算多嘴了些,也是为殿下考虑,臣妾是儿媳,父皇与母后才多宽容客气了一些,殿下是父皇与母后的亲生子,他们才会待殿下严格一些而已。”
太子冷哼一声道,“你既知道孤是父皇与母后的亲生儿子,就该知道孤与别人不同,这种事别人做犯忌讳,孤做能犯什么忌讳?”
太子妃犹虑了一下,终于还是忍不住道。
“陛下应该知道刘少保的那番谋划,若非母后侥幸逃过一劫,咱们东宫被其算计成功,怕是在劫难逃,陛下做事若不谨慎些,怕是又有可能被人趁机生事。”
听到太子妃提起他最不愿意面对和回想的那些人与事,太子顿时恼羞成怒。
“你一介妇道人家,莫要失了本份,只管做好自己的份内之事即可,其它的,还轮不到你操心!”
说完,太子便转身去了某个侍妾那里,留下太子妃呆立在原地。
她隐隐明白太子为何对皇后越来越疏远,也听不进去皇后的教诲了,原来太子真实想法是这样的,他看不起女子。
所以对于皇后临朝这件事,他其实是打心里反感和排斥的,只是他在此前一直不敢真正表现出来而已。
太子妃实在难以理解丈夫的想法,皇后能够临朝,相当于是给他的太子之位添加了一份最大的保障,他可以说是皇后临朝的最大受益者,他有什么资格反感与排斥?
近几个月来,皇上与皇后对太子明显疏离与淡漠了许多的态度,早让太子妃看在眼里,暗自心惊和担忧。
所以她才会在得知太子去御林卫,有意想要拉拢御林卫和军事学院的人时,出声劝诫。
她也知道皇上和皇后可能不会因此而*责罚太子,可她更担心的是,那两位会因此而对太子更加失望,对其更加疏离和冷漠。
表达失望的方式,除了教导和训诫,还有无视与疏远。
太子显然是仗持着他是皇后唯一的亲生儿子,皇上唯一的嫡子,才敢这么有恃无恐
可是他不知道,当他这个太子实在让人失望到放弃后,以那两位的谋略和魄力,肯定有的是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想到这些,太子妃担忧之余,还感到有些可笑,一边要依赖皇后来维护他的身份地位,一边却又看不上皇后的作为,真不知道太子到底是凭什么。
柳明月若知道太子妃的这个疑问,就会告诉她,这是被宠坏了的孩子,在感到生活不如意时,很容易出现的一种常见心理现象。
虽然她在前两次发脾气时,没有收敛自己越来越失望的态度,在当时也曾吓到了太子,但因事后并没有给出足够严重的惩处,或者说是他没察觉到有什么严重后果,就放松了。
这会让太子更加觉得,不管他这个儿子如何,她这个母亲依旧会跟原主一样,继续无条件的宠爱他,为他筹谋一切。
而她与皇上在查出洪少师等人是受刘少保的利用,才会制造那场重阳宫宴刺杀案后,仍坚持要将洪少师等人都按谋逆重罪给处罚的决定,则让太子十分伤心不满。
可他不满,也不敢说出来,甚至在人前表现出来,因为这里面还牵涉到孝道,所以他才想到要用拉拢人,组建属于自己的势力的方式,来跟父母对抗。
说到底,不过是一个少年的天真而又可笑的叛逆心理与行径而已。
若柳明月和皇上还对他寄予厚望,他在私下里搞这种小动作,的确有可能会让他们当父母的感到受伤。
可是当柳明月和皇上已为将来做好了另外的准备时,他做这些,不过是如跳梁小丑般好笑罢了,根本产生不了什么影响。
正月十五元宵节刚过,就传出一名东宫侍妾有喜的消息,柳明月对此毫无反应,皇上也没有多高兴。
两人都只是按例送了份不怎么重的赏赐,然后按照柳明月制定宫规条例,要求那位侍妾要严格按照宫规执行,若有违背,后果自负。
柳明月特意抽出时间,想要安抚一下太子妃。
“……人心复杂,才要求李侍妾与她身边的人,要严格遵守宫规,好好的养胎,既是为了那李侍妾,同时也是为了你,要不然,难保不会出什么意外,还将你给牵扯了进去。”
太子妃难掩感动的回道,“母后放心,儿臣明白您这么安排的苦心,儿臣还特别佩服您所做这些安排,能考虑得如此周全。”
听得出来,太子妃是真心这么想这么认为的,柳明月些欣慰,这儿媳确实是个思想通透的,配她那便宜儿子,有些亏了。
“你能明白就好,本宫一直担心,你们夫妻之间多了外人,如今那人还有了孩子,会让你伤心,看到你能想得开,本宫就放心多了。”
太子妃更觉感动了,她想说她因为有着这么好的婆婆的关照和教导着,不仅不会在意那些‘外人’,她连太子这个丈夫都没那么在意。
不过她还是忍住了,心中暗喜的同时,恭敬的回道。
“能得到母后的这般关照,已经是儿臣三生有幸,儿臣很惜福,不敢太贪心,太子高兴就好。”
柳明月觉得最后一句有些多余,不过她当然不会说出来,欣慰的点头道。
“本宫早些年,为了当个人人称颂的贤妻良母,受了不少委屈,本宫可不希望你再吃那些苦头,所以你只管用宫规来约束她们,一切都按例来,不必多操心,世人对咱们女子的要求,是要打理好内务,教养好子女,可是那些不是咱们生的子女,与咱们有何关系?让他们自己操心就好。”
听到这番相当于是交心的话,太子妃更是感动到差点当场失态落泪。
她知道,在这个世上,也就亲生母亲才会像这样,纯粹的站在她的立场,为她考虑,教她做人做事的经验与方式。
而她虽然不幸的早早没了亲生母亲,但她却有位胜似亲生母亲的婆婆。
“儿臣一定会牢记母后的教诲,只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不让自己伤着、累着。”
柳明月欣慰的点头,这才是真正知道好歹的好孩子,她很喜欢,像原主给她生的那两个,就太糟心了。
太子多少还能说句本性不坏,主要是因先被宠溺过度,后又被人给蓄意教歪,二公主则属生性就很凉薄,知道捧高踩低,利益至上的那种人。
叶兰过去后,二公主不仅会在逢年过节,以及她与皇上生辰时,按时派人送回请安信与礼物,也不再像从前,动辄就提要求,事后还要各种挑剔不满。
看上去仿佛改变了不少,叶兰的信中,也有替二公主说好话,说她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有诚心悔改。
可惜柳明月一个字都不信,像这种从根子上就歪了的人,就属于那江山难移、本性难改之辈,不可能真正悔改,愿意表现出别人想要看到的模样,不过是因有所求而已。
像太子这种属于因后天的成长与教育环境而移了性子的人,纵然有她与皇上那么努力的教导与纠正,都没能让其真正改过来,二公主怎么可能改得了。
所以当二公主夫妻在年后的请安折中,再次暗戳戳的表示,很思念她与皇上,很想回京在他们身边尽孝,也就是挪挪位置,最好能回京的意图时,柳明月再次给直接拒了。
皇上对此深感意外,“朕是真没想到,你竟然还真狠得下心,这都四年了,还坚持不让乐怡一家回京。”
柳明月当然知道她的这个坚持,与原主的人设有些不符,不过现在的她,也没那个必要的非得维护原主人设了。
所以她对此丝毫不虚,“因为臣妾了解乐怡,知道若让她回来,臣妾肯定又要耳根子不得清静,时常为她收拾烂摊子了,以前也就罢了,臣妾现在可没那个时间与精力。”
听她这么一说,皇上迅速表示认可,而且他想得更多。
“不错,你能这么想是对的,乐怡那孩子被咱们娇养得太过任性,离得远了,她的底气没那么足,做事还能有些收敛,重要的是,若准她回京,不仅她本身就是个容易惹事生非的性子,还很容易受人挑唆、被人利用,一定不能让她回来。”
关键是那个二女儿本就与她母后关系疏离,皇后在近几年,不仅没有再像以往那般,任她予取予求,而且他们夫妻都不理会他们想要回京的意愿,一直将他们一家摁在江城的决定,肯定让她生了一肚子的埋怨。
在这种情况下,他那个生得蠢不自知,还自诩聪明的二女儿,被人算计和利用,从而对他与皇后不利的可能,实在太高了。
发现皇上已经根据她的说法,结合刘少保的谋划,自行脑补出了一大堆威胁论,柳明月十分欣慰。
“陛下所言甚是,所以在这件事情上,我们绝对不能心软,以免我们又好心办坏事,最后又闹出我们谁都不愿看到的局面。”
【作者有话说】

少了一批颇具份重的重臣,对朝堂氛围的影响还是颇大的,在某些政务的争执,也不再像过去那么激烈,而且明显少了一些为反对而反对,时刻不忘彰显存在感的声音。
这当然是柳明月和皇上更乐于见到的场面,只有大家都将精力放在具体的政务上,群策群力,一起商讨才如何做,才能有利于国家和民生发展,才能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好。
总像之前,总有许多人在发表自己的观点时,仅从自身所处阶层的利益考虑,总想为自身所代表的利益阶层谋更多利益与话语权,这样只损坏国家和更多百姓的利益。
当然,目前的朝堂氛围得以改善,并不代表着万事大吉,也不意味着以后会一直如此。
就像洪少师等人及其所在的家族,虽然处置了,但这并不代表着他们所在的派系,自此就会从朝堂上消亡般,不过是一代新人替旧人罢了。
只是洪少师等人所落得的下场,让其他人都得以看清宫中对这些生出谋逆之心,有谋逆之举的人,动辄就是抄家灭族,半点都不会容忍的狠决,短时间内都不敢再冒头,深恐会让宫中怀疑他们也有不臣之心而已。
不过即便如此,这些人的消停,还是给柳明月减轻不少困扰,尤其是一年之计在于春,在年初这个关键时期内。
各军与各部的各种预算,各项工事的规划与支出等,虽然依旧需要与相关人员进行各种商讨与落实,但是在制定某些惠民工事的规划时,受到的阻力明显要小很多,相互推诿、扯皮、打压之类的纷争,也明显少了许多。
不用面对那么多的反对与糟心事,皇上这段时间的心情都很不错,身体状态也维持得很少错。
“能看到他们都变得如此乖觉的场面,实属难得啊,事实证明,他们也怕死嘛,远不像此前所表现出来的那么铁骨铮铮,朕已经在考虑,以后要不要定期纠出一些人,给他们来个杀鸡儆猴了。”
柳明月对此,当然是深有同感。
“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反正臣妾要把握好这个时机,尽快落实和完善好咱们商定好的那些新政和律令,新朝本该有新气象才对,真不知道有些人是怎么想的,一味坚持要固陈守旧,遵循前朝旧制,若前朝处处都好,如何会落得让无数百姓遭殃,最后国破人亡的下场?”
皇上对这些真是太有体会了,点头附和道。
“不错,依朕看,分明那些人无能,拿不出更好的举措,又不愿给真正有能耐的人让位,才拿那些说词敷衍我们,一个个的还说得义正严辞,都打量着朕好糊弄呢。”
说起这件事,皇上就来气,他早发现了,开国立朝时的形势,与朝纲稳定后的情况大不相同,对相应位置上的官员们的能力素养的要求,也截然不同。
可是真正有话语权的位置,都在开国立朝时,被给安排出去了,如今再想换人,那些已经在朝堂上坐稳位置的人,如何愿意让位?
听到皇上说起这些时,透着毫不掩饰的不满,柳明月不由得心中一动,想要顺势提出她一直在盘算着的建议。
“陛下想说的,是那些在开朝之初,为了尽快让朝廷稳定下来,迫于形势不得不任用的那些德高望重的贤者吧,据臣妾观察,他们中的不少人都在朝中占据高位,或是占据着重要位置,如今却因年迈体衰,根本没有精力再为朝廷效力。”
皇上点头道,“对,就是那些人,如今七八年过去,有不少人老得连走路都费劲了,遇事就请假休养,就是不主动提告老请辞,朕还拿他们无可奈何,只能尽量尊着敬着。”
当年借助那些人的影响力,才成功让大安在较短的时间内,得以稳定下来,也是借他们制约住了洪少师等人所在的世家派系。
皇上一直承认,也念他们的功劳,可是请神容易送神难,如今他们的存在,已经有拖后腿之嫌,他也只能尽量容忍,做不出随意将他们打发掉的举动。
柳明月若有所思的回道,“陛下,在那些人没有犯下什么大错的情况下,我们的肯定不能主动将他们打发了,您看,我们能不能采取一种,嗯,应该说是制定一项不是仅针对他们,而是针对所有官吏的政令,让他们都能风风光光的安心回家养老,同时也全了您与他们之间的君臣情分?”
皇上顿时双眼一亮,迫不及待的问道。
“你且说说看,什么样的政令可以解决这个难题?”
柳明月倒也没有故意拖延时间,而是一边做思考状,一边道。
“能让所有官吏都在到了一年龄后,强制告老请辞的政令,我们可以限制一个年龄界限,到了那个年龄后,所有人都需强制告老请辞,对于那些曾为朝廷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咱们还可以给些荣誉职位,以作安抚。”
皇上先是一喜,随后又觉有些不妥。
“这个年龄界限该如何设置?设低了的话,那些官吏可能会心生不满,他们都担负着一家子的生计,肯定担心自己被迫告老后,没了收入后的生计问题,设高了,还是解决不了问题。”
在这个人均寿命不过三十四的时代,设低了,且不管他们自己能不能活到那个年龄,都会让那些官吏对未来感到不安。
柳明月对此早有想法,只是为免让皇上看出来,她才跟挤牙膏似的一点点的往外说,而不是全盘托出。
“设在五十到六十之间,有些职位对体力要求更大的设在五十左右,像丞相这种需经验和脑力的职位,咱给设到六十左右,到年限致仕后,咱们朝廷给他们发养老钱,不比他们在职时低,发到他们死,让他们晚年能有保障,大多数人肯定都不会反对。”
这样的政令,堪称是惠政,底层官吏基本都不会反对,就是对那些大权在握的官员而言,可能有些不算友好。
他们努力奋斗个大半辈子,眼看好不容易将资历与经验都熬上来了,就等着能百尽竿头能更进一步,突然来个强制退休制,谁能甘心,谁愿接受?
皇上先是一喜,接着就想到了其中的弊端。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