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太夫人的荣华富贵(莫非小妖)


府里众人第二关心的是詹木舒,因为詹木舒马上要下场考试了。朝中新出一条政策,所有在国子监求学的读书人可以直接在京城参加县试、府试,不需要回到原籍去考。当然如果考生个人更喜欢回原籍考,那也可以回原籍。詹木舒打算在京城考。
这么着的,詹木宝出孝就算不上是什么大事了。
不过万商最擅长的就是一碗水端平,不会真就忽略了詹木宝,抽了空还是把他叫到跟前,好好说了一会儿话。万商道:“你出孝这个事情,咱们府上就不大办了。不过你放心,我给你保证,等你和江姑娘成亲时,那绝对办得漂漂亮亮热热闹闹!”
万商的便宜亲家江大人在之前的江府疫病中不幸病逝。家主都没了,江姑娘的外祖一家索性找了江家族人来,叫他们主持着帮几个孩子把江家分了,江姑娘只拿了生母的嫁妆,其他的东西一概不要。江家族人过意不去,非要给江姑娘备一份嫁妆。
江姑娘的外祖一家做主把这份江家给的嫁妆捐给江家族里,给他们置办族田、族学。如今整个江家谁不念一句大姑娘好?之后,江姑娘回到外祖家守了一年父孝。
江姑娘现在也出孝了。
所以她和詹木宝的婚事真的可以操办起来了。
詹木宝红着脸说:“娘,世人常说成家立业,可见成家和立业是该放在一块儿说的。我虽然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哪怕什么事都不干,也照样有俸禄。但我不能真的什么事都不干吧?等江……江姑娘嫁过来,她还要出门交际,总不能叫人看她不起。”
万商哈哈大笑。
詹木宝的脸越发红了。
万商问:“那你想过要做什么了不?”
詹木宝说:“就是没想好,所以需要娘帮着参谋参谋。”
府里的这些个男丁,不算年纪尚小的只知道傻吃傻乐的小四,老二正在战场上拼杀,老三马上要下场一试,就他这个老大没有正经事干。哦,连表哥万平安现在也不得了啦!表哥弄的那个石子田,已经有所成效,所以表哥去了西北那边出公差了!
表哥这也算是吃上公家饭了。詹木宝清楚地记得,朝廷的任命下达时,舅舅舅母跑到侯府来叫表哥给母亲磕头,说是没有母亲的提携,表哥万万不会这么有出息。
表哥没有独占功劳,对外总说石子田是母亲想出来的,他不过帮着母亲把这个想法实现了而已。所以哪怕安信侯府已经就活字印刷术澄清过好多回,权贵都清楚母亲并无仙缘,但还是有不少百姓觉得母亲是神仙转世,要不然石子里怎么能长庄稼?
想到这些,詹木宝忍不住笑了出来。
万商不知道傻大儿又在乐呵什么,笑道:“行!那我帮你好好想一想。”
……不需要万商使力气了。
詹木宝出孝的这一日清晨,朝廷来了圣旨,皇上直接提了詹木宝为都察院佥都御史。按照詹木宝身上的爵位来说,皇上赐他正四品实职,这一点都不离谱。要知道《红楼梦》里的贾政,还是次子呢,身上什么功名都没有,就因为老父亲一封遗折,都能做一个六品京官。但想想詹木宝在乡下长大……一出孝竟然直接就是四品官了。
多少人嫉妒得眼珠子都要红了。
凭什么啊!安信侯府到底是怎么入了皇上的眼,怎么就荣宠不断呢?

詹木宝被皇上安排着有了前程, 这对于万商来说确实是个意外之喜。
在这个讲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时代里,只有下一辈都有出息,万商这个老封君才能平平顺顺地享受她的幸福退休生活。又因为万商的权力欲不是特别重, 她甚至还畅想了一番等到詹木宝迎了江姑娘过门, 一些外出交际之类的事就都能推出去了。
不过,虽然詹木宝有官做是好事, 但为了避免好事变坏事,万商还要对他进行紧急岗前培训。万商的很多经验都来自于她以前的职场,虽然后世职场和现在的官场不一样, 但一些涉及了人性的东西是一样的,故而她确实有一些经验灌输给詹木宝。
“……你是侯爷,和那种纯粹的官场小新人不一样, 应该没有人敢在明面上欺负你, 所以你不用表现得太圆滑。有一说一就很好。愣头青反而是种很好的保护色。”
詹木宝点着头:“我问过三弟了,三弟说都察院主要的职责有三。其一是涉及重大案件时, 都察院需要和刑部、大理寺等衙门一起公审;其二是稽察各个官员办事优劣, 遇大臣奸邪、小人构党、作威福乱政等事, 要上书弹劾他们;其三,外派监察各省份的乡试、各营房的军务等具体情况……我觉得我可以盯着第一点使劲地钻研。”
都察院的职务当然不止这三点,不过这三点显得非常重要。
詹木宝身负爵位, 只要把本职工作做好, 哪怕是熬资历呢,熬个五年十年的,肯定能升到三品;再熬个五年十年的, 说不得还能升到二品。只要始终兢兢业业、不犯大错, 退休之前说不得能混来个一品的荣誉头衔。这对于他来说已经非常够用了。
所以詹木宝不需要剑走偏锋。
他之前听万商的话,守孝的三年一直都在钻研律法, 在这方面确实有了不少心得。等去了都察院,詹木宝只要继续在律法方面使劲,遇到公审时能顶住各方面的压力根据法律条文做出最为合理的判罚,那就算是把本职工作做好了,没有尸位素餐。
从这一点也能看出,皇上把詹木宝放到都察院,确实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
万商非常欣慰地说:“你能这么快就找准自己未来的定位,我真是再没有什么不放心的了。不过,防人之心不可无,和别人进行公务交接时,切记要留好证据……”
万商又说了不少话,詹木宝全都用心记住了。
詹木宝说:“娘,我肯定会谨慎行事的。”
万商笑着点头,其实心里并不怎么替傻大儿担心。
不说皇上现在确实看重安信侯府,哪怕詹木宝真在差事上出了岔子,只要闹到皇上面前,皇上肯定会给詹木宝一个机会叫他仔细分辩是怎么回事。这样明摆着的偏心反倒叫一些人不敢暗算詹木宝。就是没有皇上的这份看重,在世家不复昔日风光的现在——说不复昔日风光都是客气的,真说起来世家现在全部老老实实地夹着尾巴做人——安信侯府又不曾树过别的厉害的敌人,谁会平白无故地去陷害现侯爷詹木宝?
迎着詹木宝濡慕的眼神,哪怕万商并没有什么当妈的自觉,还是伸出手帮傻大儿整理了一下衣襟,然后说:“前两天你还说成家立业呢,现在算是立业了吧?本来呢,我是想叫你出孝后立刻去帮你祖父祖母、姑父姑母迁坟的,但既然朝廷的任命来了,那不如再等等。索性等到江姑娘过门,然后你们夫妻一起去把长辈们迎回来。”
这个时代原本没有蜜月旅行这一说,但没关系,万商给长子长媳安排上了!
而且别人不知道真相,万商是知道的,如果詹水香和周富泉下有知,比起单独只见一个亲儿子,肯定是亲儿子带着儿媳妇一起上门拜见,这更让他们觉得欣慰吧?
事情就这么定了。
目送詹木宝离开后,思玉从屏风后头绕出来,颇为感慨地说:“皇恩浩荡,都察院确实是最适合小侯爷的一个去处。”只要小侯爷在都察院里经营好了,因为都察院管着官吏考察、举劾等事,拥有“大事奏裁、小事立断”的权利,安信侯府就更稳固了。
又因为都察院权利如此之大,所以反而不需要小侯爷修炼得八面玲珑。他越是做事一板一眼的,皇上越觉得他这个人没有私心,这样才能在都察院长久地干下去。
万商说:“皇恩确实浩荡,这个没得说。但老大能有这样的前途,这里头还不是有你的功劳!要我说,老大来时,你很不用避开,就该叫他恭恭敬敬给你行个礼。”
思玉有些不好意思:“其实我也没做什么。”
她觉得功劳最大的还是太夫人本人。
若不是太夫人,血月之危何解?皇上又如何能步步为营地利用天狗食日把北堂坑进去?但太夫人从不在这方面夸耀自己,反倒是替思玉高兴,说她献上策论有功。
思玉献上的就是之前下决心来万商面前自荐时给出的那篇策论的最终修改版。
这篇策论里凝聚了她过去十多年的心血。
经过万商的指点后,思玉又花了不少时间去逐字逐句地修改,使得策论中提出的那些政策具备了更多的可行性。哪怕万商总说自己能力不足、没法指点思玉,但在思玉看来,太夫人偶尔的灵机妙动总能带给她丰沛的灵感。
思玉生于世家,却想亲眼看到世家的覆灭。她的策论就和这个有关。
天狗吞日后,司马陷于流言,北堂直接被判谋逆,其他的世家不敢多言。
那时候,无论皇上提出什么要求,只要司马不想跟着北堂一块儿被判谋逆,落得一个抄家灭族的下场,都得带头响应,口称皇恩浩荡。其他世家也不敢强烈反对。
万商觉得这个时机最适合让思玉献出策论。
之后皇上下旨叫申屠把全族迁到京城,又在全国开辟几条全新的商道,打算用这种间接的方式慢慢消除世家的影响力,这里头可能多少受了思玉这篇策论的影响。
当时,皇后还请万商和思玉入宫,大概是想问问思玉的志向。
但思玉不想做官。她依然不喜欢和外人接触。要是周围的男性多了,她依然会犯恶心。再加上她本质也不是一个权力欲特别重的人,她觉得守在万商身边挺好的。
万商就做主帮思玉讨了一个赏赐:“等到以后活字印刷升级了,可以低成本地印刷报纸了,还请皇上允许思玉在报纸上畅所欲言!让她能把自己的学说传播开来。”
反正思玉也不至于想不开去写什么反动言论。
思玉在报纸上发表策论、政见之类的,最大的阻碍就是她身为女性,肯定会被男人批判、攻讦,觉得女人不应该对着政事指手画脚。但要是皇上允许了思玉畅所欲言,那其他人……无论他们说什么,都可以当作是狗叫。哦,他们还不敢大声叫了。
万商这话是对皇后说的。
皇后心里知道司马虽然碍于流言,不得不暂时退出权利层,但心甘情愿地退和不甘不愿地退差了好多。那怎么才能叫司马心甘情愿地退呢?当然是要给他们一个希望了。司马的男人确实不太方便出仕,但女人是不是可以悄无声息地占据一些位置?
比如这个报纸的审核……
是不是能从司马氏中找出几位能担大任的学识渊博的女人来?
叫她们为朝廷做事?
想到这里,皇后又不免在心里觉得庆幸。
幸好那个狗屁的女则闺训是最近这么几十年慢慢弄出来的,且刚弄出来时还没有那么流行,所以在世家的女人里面,年轻一些的虽然有不少已经被养歪了,但那些上了年纪的,比如五十岁左右的,还能找出不少正经读过书的并通晓四书五经的来。
这些女人大多已经外嫁,有那种日子过得好的、儿孙满堂的,怕是不一定愿意出山。但总有日子过得不怎样的,明面上看着衣食无忧,其实心里的苦闷无人知道。
皇后就做主替皇上同意了。
之后不知道皇后在皇上面前是怎么说的,皇上果然赐下口谕,等到日后报纸成行,准思玉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思玉也算是奉旨写文啦!但光一个奉旨写文显然不能抵消掉她的功劳,所以最终的好处都落在了詹木宝身上。又有几位四五十岁左右的司马氏领了印书坊的差事,先进坊忙着活字印刷的改良一事,日后再负责审核报纸等。
又因为这些司马氏基本上都已经外嫁了,她们都拥有自己的嫁妆,而嫁妆里大量的都是地产,比如某位司马氏就在一个叫逢顺的小地方有一个大庄子。这个司马氏就按照那个地名给自己取了一个号,自称冯山野,在外就用“冯山野”这个名字走动。
皇上自然不会拦着别人给自己取号。
然后,又在皇上的默认之下,司马家族挑了三个年纪各异但学问不错的男丁,过继到了这个冯山野的名下,并且直接改姓氏为“冯”。他们的籍贯也被迁去了逢顺。
皇上之所以会默认此事,是为了给司马一条活路。
如此,司马才会痛痛快快地放弃他们现在手里的一切。因为他们知道只要这些改姓的子侄后辈出息了,他们就还有未来可言。若不然,顶着乱伦这个污遭名声,哪怕不放弃手里的这点权利,看上去似乎还能撑一阵子,但迟早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而对皇上来说,随便你是姓冯,姓丁,还是姓孙,只要你们不再姓司马,等你日后靠着科举做官后,你觉得自己是清流,还是世家?至少不敢再当自己是世家了,因为如果你说自己是世家,别人会问,世家里可没有“冯”这个姓啊,你究竟姓什么?
你敢说自己姓司马?
皇上甚至还更愿意看到他们改姓。因为改了姓,朕就能大大方方用你们了。
人才都到朕的碗里来!
“不知吸纳了那么多世家的工匠后,报纸研发得怎么样了,成本有没有降下来。”思玉问。不知不觉中她竟然觉得未来是值得期待的了,生活不再是如死水那般沉寂。
万商笑着说:“我听说油墨已经改良到第四版了,纸张已经改良到第十一版。最难的还是活字部分,不过也改良到第六版了……我估摸着朝廷肯定是想挑个好日子去正式地推出第一份报纸?”在报纸上印个夺人眼目的头版头条,更有利于它的推广。
至于哪天会是好日子?
彻底灭了北堂的那一天算不算得上呢?

照样是陈平小哥的馄饨摊。
新朝的宵禁规定一更三点后禁止出行, 五更三点后开禁通行。换成叫万商觉得更为方便的话来说,就是晚上八点禁止出行,凌晨四点开禁通行。说是晚上八点, 但因为平民百姓舍不得点灯, 一般天擦黑就准备上床睡觉了,不会真的拖到晚上八点。
所以每天傍晚六点半左右, 陈家的馄饨摊就准备收了。
一般这时候也不会再有客人来了。
哪怕馄饨摊早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一个集新闻播报和说书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便民服务点,但百姓们大多自觉,只要是有宵禁的日子, 该散开的时候也就散开了。
今儿难得来了一个晚客。
陈平已经在收拾桌椅,眼睛余光看到有人落座,连忙道歉说:“不好意思啊这位客人, 今儿我这馄饨已经售罄了……明天您赶早, 到时候我定给您多放几粒馄……”
陈平的话忽然止住了。
客人笑眯眯地看着他。
陈平惊呼一声:“哎呦!真是有好些日子没有瞧见您了!我上回见你,还是状元游街那时候……我还以为你外放去了……”说着说着, 他忽然意识到自己和客人现如今的巨大差异, 哪怕客人还是当初那副和气的好模样, 但陈平却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宋钰点着头说:“确实是外放了……这不,赶上紧急要务,所以这时候进京了。”
陈平讷讷地点头。在京城里住得时间长了, 他也不是那种没见识的, 知道在正常情况下,外放的官员不会在这个月份进京。能在这时候进京的肯定都有重要的事。
既然是重要的事,只怕一路上都在奋力赶路, 肯定吃不上什么热乎的。
陈平就说:“好巧炉子还没有彻底熄灭, 要不然我按老样子给你下碗馄饨?”
宋钰不为难人,只说:“既然馄饨卖完了, 直接用馄饨皮给我下碗面片汤得了。”
见宋钰还如以前一样好说话,陈平在不知不觉中就找回了当年和宋钰相处的氛围,笑着说:“各种馅儿的馄饨都还剩了几粒,只是都不够一碗的。不然我给你一锅儿煮了,这碗就不收你钱了。”说着话的功夫,他家里人已经把炉子里火挑旺了些。
馄饨很快就成了。
才端上来,宋钰就不顾烫嘴吃了一个,对着陈平连连点头:“果然馄饨还是要吃你家的!”这话其实说得夸张了,馄饨再是好吃,也不过是馄饨而已,外地自然也有其他的好吃的面点 。
与其说宋钰是贪恋这碗馄饨,不如说是贪恋那些散落在时间里的过往。
人的记忆不仅存在于脑海中,也存在于肠胃里。
馄饨一入口,宋钰就清晰地想起和舅舅舅母一块儿生活在这条街上的日子。热气氤氲中,他仿佛看到了舅舅舅母当初的那份小心翼翼,她们总觉得自己亏欠了他。
其实,哪里是她们亏欠了他?分明是他拖累了她们。在乱世中小心地隐藏身份把他养大,这不知道要耗去她们多少心血。她们最初爱着他的母亲,后来也爱着他。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