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后我带孩子找到他们早死的爹/首长,你媳妇带着孩子找来了(燕三月)
 
 苏来宝一家今早的饭吃的晚了些,听见这话也没多想,“吃着呢,早起往地里去了一趟,你吃过了?”
 社员故意问:“你大姐出远门你们咋也不去送送?”
 “出啥远门?”苏来宝疑惑。
 许大妞喝了一口稀饭,“她能出啥远门啊?怕是去镇上卖鸡蛋吧。”
 社员见他们啥都不知道,就笑:“我还以为你们知道呢,打算来问一问的,敢情你们啥都不知道啊!”
 这话说的奇怪,“我们该知道啥?”
 “啧!”社员拍手,“苏招娣的男人没死,找到了,人家还是战斗英雄,上了报纸的,在部队当军官呢!她带着两个娃探亲去了!”
 许大妞瞪眼:“麻鬼吧!”她是一万个不信的!就苏招娣那命,咋个可能?
 “骗你干啥?人家亲口说的,村部还给开了介绍信,全村都知道了,就你俩不知道,还亲戚呢,啧啧……”留下这个不易于炸弹的消息后,社员背着手走了。
 徒留许大妞和苏来宝面面相觑。
 “我说苏招娣前两天咋变了一副性子呢,敢情是有靠山了啊!”
 许大妞先是震惊后又生气,“你说说,有她这么当姐的吗?这么大个事儿一声不吭就瞒着我们,咋地?怕我们巴上她呀……”
 苏来宝不想听她啰嗦,放下碗就往村口追,可惜等他到时人已经走的老远……
 村里离镇上说远不远,说近也不算近,对苏昭昭来说远,对郭大娘他们来说,提脚走一个小时而已,近着呢!
 等到了镇上,苏昭昭已经双腿发软,到了供销社门口也不管形象不形象的,扶着墙就坐了下去。
 “还成不?”郭大娘问道。
 苏昭昭点头,微微喘息,“坐一会儿歇歇。”
 “你呀,身体还是不成,没养好,等到了部队上,可得让小念爹买点好的给你补补。”
 说完又嘱咐顾想顾念,“见到你们爹,得好好的和他说说你们娘的身体,还有你们这些年过的苦日子,别像个拘嘴的葫芦啥都闷在心里,得说出来让他心疼心疼,知道你们娘的好。”
 兄妹俩点头,表示学着了,他俩肯定好好说。
 苏昭昭心里发笑,她本来就没想在男主面前当个拘嘴的葫芦,原身带着孩子受的苦本来就该让他知道,要是由孩子们说出来就更好了。
 苏昭昭没忘还欠着郭大娘白糖的事儿,站起身进了供销社。
 “同志,麻烦给我称一斤白糖。”
 “七毛八一斤。”
 “成。”看到玻璃罐里一颗颗被透明糖纸包裹着的亮晶晶的糖果,指着道:“这个也来半斤。”
 售货员抬头看了她一眼,一身补丁,倒是挺舍得。
 “水果糖一块二一斤,半斤六毛,一共一块三毛八。”
 郭大娘跟着进来,她也没多想,见货架上摆着的花布,眼睛一亮,“哟!这花布可真好看!”
 售货员一边称糖一边道:“昨天才回来的新货,咱们供销社好不容易才抢到的,这还没到赶集日,到了赶集日那天肯定当天就能卖光,你要买点儿不?”
 郭大娘倒是想买,“要布票不?”
 “要啊!这可是纯棉的。”指着一旁的布料道,“喏,那边的土布才不要布票呢。”
 郭大娘今天过来本来就是打算买土布的。
 这土布本就是农家自己织的,织好了卖给收购站换点儿钱,土布收上去加一两道工序,染色或印花,再由供销社往下销。
 “我可没布票,算了,还是买土布吧,给我量两尺蓝底白花的……”
 苏昭昭给了钱,又兴致勃勃的看着售货员给郭大娘量布。
 她上大学那会儿因为论文需要还查了票证时代的发展史。
 从1955年始到1993年止,长达近四十年的时间老百姓的生活都离不开各式各样的票证。
 并不是从一开始任何商品都要票的,正确的说来,粮票邮票这两大类应该是从1953年就开始了,到了1955年需要票证的商品种类增加,正真的开始进入票证时代。
 但这个时候副食品类是不要票的,比如她刚刚买的糖。
 但后面的三年自然灾害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更加的困难,物资极度匮乏,肉类、豆制品、调味品、蛋糕、糖类等副食品也开始限量凭票证供应。
 到了六十七年代到达顶峰,一针一线都需要票,城镇居民无票寸步难行。
 郭大娘买好布,出了供销社,苏昭昭便把白糖塞她怀里。
 郭大娘吓了一跳,“干啥呢这是?”
 “还你的白糖呀。”
 郭大娘连忙往她怀里塞,“不要不要!都说了不用还,一点子白糖,哪里用得着你还一斤。”
 见苏昭昭不接,她又把糖往两个孩子怀里塞,两个孩子小手往后一背,躲了。
第11章 白得的粮票
 郭大娘又怕把糖给撒了可惜,塞也不是不塞也不是,“这可真是……我真不能要,赶紧接着。”
 苏昭昭笑道:“嫂子,你拿着吧,不值什么,这些年多亏了你们照顾,这几天又忙前忙后帮着找孩子爸,我都不知道该如何感激。”
 “感激啥呀?一个村子的,咱们还是本家,帮把手不算什么。”
 “话是这么说,可这些年除了你们也没见着别人帮把手,恩情招娣都记着呢,我们走了,后头还有一堆的事儿麻烦你们呢,你要是还推辞,我都不好意思让你帮忙了。”
 郭大娘拿着白糖发愁,“这话说的……唉!那我就厚着脸皮接了,以后可不兴这些了。”
 苏昭昭笑着点头,又从兜里掏出家里的钥匙递给她,“麻烦你了。”
 郭大娘接过,“你放心,家里我一定给你看好了,保管不丢一粒粮食。”
 离开前还有一件事要干,就是得去一趟卫生所,把这段时间顾想他们捡的知了猴卖了。
 卫生所并不远,提脚走两分钟就到了,一大袋的知了猴也就卖了六毛七分钱,半斤水果糖的价。
 顾想把钱递给苏昭昭,苏昭昭让他自己揣着,“放你自己身上。”
 郭大娘:“对,得揣点儿钱,要是在外面走散了,还能搭个车。”
 顾想想了想,分了三毛四分给顾念揣着。
 郭大娘笑赞,“有个当哥哥的样!”
 卫生所旁边就是乡镇办,郭大娘路过时往大门口瞅了一眼,“等你走了,我得进去一趟说一声,好让镇上给部队打电话。”
 苏昭昭神色一动,“镇上的干部还不知道我们今天就走吧?”
 “不知道,你走得太急了。”
 苏昭昭一笑,“来都来了,要不我进去感谢一下他们吧。”
 郭大娘眼睛一亮,“当然可以呀!”
 说完招呼着苏昭昭母子三人往乡镇办大门去。
 郭大娘有些见识,她虽然没有正经的职位,但也算苏家沟村的妇女代表,在村里说得上话,来乡镇办也不怵,熟门熟路的带着苏昭昭他们就进了大门。
 “小王干事。”
 干事小王就坐在离大门最近的办公室里,听见有人叫抬起了头,“是你呀,郭大嫂,你来是要办什么事儿吗?”
 郭大娘脸上带笑,一把拉过门后的苏昭昭,“是这么回事……”
 三言两语的介绍了苏昭昭,又把来这儿的原因说了。
 小王干事对苏昭昭很好奇,打量了好几眼,“这么着急啊?来得不巧,镇长和干部们一大早就去县里开会去了,你们要是早些到,顺道还能搭着拖拉机一起去县里。”
 郭大娘一脸可惜,“早知道我们就早些出发了。”
 没蹭上车苏昭昭也觉着可惜,镇子小,连个去县里的客车都没有,对于没自行车的人,要想去趟县里,除了靠两条腿就只有花钱搭老乡的骡车。
 拖拉机可比骡车快多了。
 “那我们就先走了,还得往县里走呢。”
 “哎!等等。”
 小王干事招手叫住了他们,“我还说着什么时候送去苏家村呢,刚好你来了,就给你吧。”
 一边说一边拉开抽屉,从里面拿出了两张一市斤的全国粮票递给苏昭昭,“这是镇里专门批给你的,镇长说了,外面不比村里,粮油都是要票的,粮票不多,带上应应急。”
 这可真是意外之喜!
 镇里的干部想得真周到!
 人真好!
 苏昭昭连忙接了,“谢谢,王干事,麻烦你替我谢谢镇长还有镇里的干部。”
 小王干事点头表示知道,“行了,别耽搁了,快出发吧。”
 几人欢欢喜喜的出了门,郭大娘道:“来着了,要是没进去直接走了,这粮票就到不了你们手里了。”
 苏昭昭揣好粮票,换了个手提藤箱,“镇里的干部真不错。”
 “那当然了!现在是新社会,可不像旧社会那些当官的不为老百姓干事儿。”郭大娘往镇口一望,赶紧招呼,“快点!老李头的骡车好像要走了。”
 一边跑一边挥手叫喊赶车的李老头,“老师傅等一下,还有人!”
 苏昭昭带着两个孩子跟在后面跑。
 赶车的老李头大概六十多岁,穿着一身老式的斜襟短衫,扎着腰带,腰间还别着一根烟杆。
 “甭急,人不够我不走。”李老头乐呵呵的,他这样一个孤老头,一年到头靠着赶车的进项,日子过得比当干部还潇洒。
 骡车上就一块车板子,连个凳子也没有,车上已经有一大一小两个人,苏昭昭先让两个孩子上了车,自己再爬上去。
 有心想要把行李垫屁股下面,可他们带的行李也就一个藤箱一个布包,布包里装的是这几天路上要吃的干粮,藤箱里倒是衣服,只是她怕一坐下去,藤箱就得散架。
 只得席地而坐,“嫂子,你回吧,我们这就走了。”
 李老头已经开始扬鞭驾车。
 郭大嫂跟着往前走了几步,“路上注意安全啊!小想小念跟紧你们娘,可别丢了。”
 “知道嘞,郭大娘再见!”
 “到了写信……”
 一直到骡车转了弯再也看不见人,母子三人才放下挥舞的手。
 苏昭昭深吸了一口气,“咱们这就出发了,怕不怕?”
 顾想顾念都摇头,他们不怕,就是忐忑,爸爸……会喜欢他们吗?
 骡车一摇一摆的往县里走,走到半道,见到有人骑着自行车越过他们飞快的远去,苏昭昭艳羡不已,她脑袋都快被摇成浆糊了。
 等他们到了县里,已经是中午一点多钟,另外两位乘客在县城下了车,苏昭昭让骡车把他们拉到火车站。
 到了地方,“多少钱?”
 “五毛,大人两毛,小孩一毛。”
 苏昭昭掏钱的手一顿,“应该是四毛吧?”
 李老头瞥了她一眼,“多行了一段路,加一毛。”
 这可真是……苏昭昭笑了笑,“成,五毛就五毛。”
 她包里刚好有五毛零钱,递了过去。
 李老头接了钱,也不走,掏出烟袋,嘴里还在吆喝,“县城走不走嘞,凤凰镇马上出发咯……”
 “同志,买最近去海城的票,一个大人,两个小孩。”
 售票员从高高的售票窗口往下瞄了一眼,“介绍信。”
 苏昭昭把早就准备好的介绍信递了过去。
 看完介绍信,售票员啪啪的打算盘,“到海城成人一张七块三毛,两个小孩半价两张,一共十四块六毛钱。”
 一听这票价,苏昭昭差点吐血!
 刚来时她全部的家当换成新币也就十八块五毛六分,家里的鸡便宜卖了两块钱,刚才在镇上买糖花掉一块三毛八,坐车花掉五毛,全身上下就剩十八块六毛八分,票价一出,还剩四块八分钱,等到了地方,怕是一分不不剩了。
 难怪这年头大家都不爱出远门,就问这远门谁出得起?
 见她面无血色,售票员就问:“票还要不?”
 苏昭昭心累,“要。”
 赶紧数了钱递过去。
 售票员把钱一接,“你怎么还在用旧钱啊?”
 苏昭昭挑眉,“不能用了吗?”
 “那倒不是,咱们这还好,听说大城市都已经停止使用了,有旧钱的都得去银行换了才能用,我瞧着你去的地方就是大城市,你身上要是还有旧钱,就赶紧去换了吧,免得出门不方便。”
 哦豁!那她想要收集旧币不是很麻烦?
 看着手里的四万八分钱,苏昭昭扬起笑脸,“同志,你看我马上就得走了,没时间去银行,要不你帮帮忙,帮我换一下成不?”
 说着便把四万面额的纸币递了进去。
 售票员原本是不想同意的,见她只递了这么点儿钱,便同意了,换了四块的零钱给她,“我给你换零一点儿,你用着方便。”
 一块钱在这个年代都是大额币了,买东西吃饭,用得多了是毛和分。
 苏昭昭感谢不已,接了票和钱,看了看票上的时间下午五点半,还有好几个小时。
 “妈妈,票好贵呀!”不说苏昭昭,兄妹俩也吓了一跳,比上学的学费都贵。
 苏昭昭带着他们在候车区的木椅子上坐下,“没办法呀,咱们去的地方太远了。”
 兄妹俩的小脸都愁成了包子,太贵了,他们都没钱了,要是找不到爸爸咋办呀?
 苏昭昭不知道孩子的心事,从包里掏出昨晚烙的饼,给两个孩子一人递了一个,“赶紧吃点吧,都饿了一路了。”
 不止饿,他们还渴,苏昭昭拿出带着的碗,打算去哪儿接碗水来喝。
 问为什么要用碗?
 那是因为家里穷得没杯子,搪瓷缸都没一个,不用碗一路上他们连个喝水的容器都没有。
 候车区的人不多,倒是有个工作人员坐在桌子后面,苏昭昭让孩子们看着行李,拿着碗找了过去,没一会便打了一碗开水回来。
 吃了干粮喝了水,苏昭昭把之前买的水果糖掏了三颗出来,“吃吧。”
 “妈妈留着吃。”兄妹俩知道她身体虚,要吃糖补补,所以在供销社买糖的时候他们没有一点儿不舍得和心疼花钱。
 苏昭昭直接剥了糖纸一人一颗塞嘴里,拍了拍包,“还有呢,够咱们这几天每天吃一颗了。”
 也剥了一颗自个儿吃,带着果香的糖一入口,心情都变好了,是幸福的感觉啊!
 没穿书之前要是谁告诉她吃颗糖能让她幸福,她高低得给他一掌。
 现在嘛,真香!
 顾想顾念嘴里含着甜丝丝的糖,眼睛还盯着苏昭昭手里拿着的糖纸。
 苏昭昭笑着给了他们。
 在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糖纸都成了孩子们爱不释手的玩具。
 外面的阳光正烈,顾念拿起糖纸放在眼前,透过窗户往外看外面的天空,阳光和蓝天在她眼前变成了不一样的色彩。
 好美呀!
 火车晚点,六点才开始检票上车,顾想提着包,一手拉着妹妹,紧紧的跟在妈妈身后。
 小站上车的人不多,上了车,苏昭昭拿着票找位子,“这里。”
 三个连着的座位,让两个孩子坐在里面,她本想把藤箱放行李架子上的,想了想还是放在了脚边。
 而放着干粮的布包则被顾想抱在胸前。
 他们对面坐着两个穿着布拉吉的洋气女同志,见他们在对面对下,下意识的掩了掩鼻子,可能觉得不好又很快放下了。
 苏昭昭瞥了一眼。
 顾念踮着脚尖缩着腿,生怕一不小心碰到了对面女同志脚上干净好看的皮鞋。
 苏昭昭拍了拍她的腿,“放松,这样多累啊。”
 顾念抬眼看了看对面的人,小心翼翼的把脚垂直摆正。
 火车开动,没一会儿便有列车员推着餐车过来卖吃食,种类不多,三合面馒头包子和粗粮熬的粥。
 “馒头三分,包子四分,粗粮粥两分不要票嘞!”
 对面的两位女同志拿钱一人买了两个包子。
 对比这物价,车票真贵,骡车也不便宜啊。
 苏昭昭没买吃食,拿出碗让列车员倒了碗水,晚餐便就着水一人吃了半块饼和炒米。
 到了晚上,睡觉成了难题,苏昭昭坐得腰酸背疼,也只能忍着,倒是让两个孩子轮换着枕着她的腿躺着睡了睡。
 就这么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才在这天中午到达海城车站。
 车站人不少,娘仨随着人群出了站,在这个完全陌生的地方,顾念紧紧的拉着苏昭昭的手不松,“妈妈,爸爸会来接我们吗?”
 “不知道。”男主这会儿还不知道回没回部队呢,苏昭昭目光扫了一圈,“没人接也没关系,咱们有地址,到时候叫车过去。”看来想要部队了来接的愿望落空了。
 一说到车兄妹俩都抿起了嘴巴,坐车太贵了!
 大城市和偏远的小地方差别巨大,别看这会儿还在困难时期,一出了车站路上穿布拉吉小皮鞋白衬衫的人真不少,服装的颜色并不像六七十年代那样沉闷,蓝的黄的碎花的,以二十一世纪的眼光看有的人的穿着都不能说土。
相似小说推荐
				- 
				我靠反内卷拯救宗门(可乐姜汤)				[穿越重生] 《我靠反内卷拯救宗门》作者:可乐姜汤【完结+番外】晋江VIP2024-05-18完结总书评数:6856 当前被收...
				
 
				- 
				被反派鳏夫盯上了(海大人)				[穿越重生] 《被反派鳏夫盯上了(女尊)》作者:海大人【完结+番外】晋江VIP2024.7.16完结章均点击数:73572总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