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吕不韦还活着的时候,曾经去邯郸查过姜珂的身世,被郑媪给糊弄过去了,并用了另外一个更大更劲爆的消息来掩盖此事。
她装神弄鬼搞了个占卜,占卜结果为:亡秦者胡,秦王十八子矣!
吕不韦这个人吧,他虽然是个商人,但毕竟当了那么多年丞相,也很爱惜自己的死后名声,万一秦朝真的亡了,那后面的国家指不定怎么往自己的名声上泼脏水呢,于是他便在临时之前将这个预言告诉了李斯。
随着时间的推移本来李斯已经逐渐淡忘此事了,可没想到陛下的第十八位皇子居然真的叫胡!
李斯:“您能否再占卜一次,看看该如何解决此次危难?”
不愧是师姐弟,他们俩都心不在焉地不想让嬴政知道这件事。
可姜珂她……根本就不会占卜啊!
她脑袋一转,灵机一动,突然想到一个好主意。
“李廷尉莫急,此事我来解决。”
看到姜珂那胸有成竹的模样,李斯这才稍微松了口气。
他以为姜珂口中的“我来解决”是这件事完全交给她来解决,自己坐享其成,不用担心,可没想到实行起来却是“我来交给你解决”
三天后,李斯收到嬴政让自己当胡亥的启蒙先生的命令时,整个人都懵了。
徒不教,师之过。
姜珂:嘿嘿,沙丘事变你也有份,你们两个彼此之间就相互折磨吧。
第143章 巡游
如果世界上只有一个难搞的人或物件, 姜珂也许会很头疼,可一但难搞的人变成了两位或者多位,那就好办多了, 只需要将他们俩凑到一起不就好啦,就如同当年的赵高和嫪毐。
姜·聪明·珂:这样我和陛下都能轻松不少。
至于结局,大概会像歌词里唱的那样:就这样互相折磨到白头~
接到陛下的命令后,李斯表面恭恭敬敬地回了声“诺”, 谢恩并说了一堆诸如多谢陛下看中, 将十八皇子的启蒙重任托付给臣,这是臣的荣幸, 臣定当尽心竭力之类的官场话。
实际确是刚从咸阳宫离开就坐上马车来丞相府找姜珂了。
他如今还不到六十, 正是奋斗事业的年纪,平时忙得连自己孙子都不管教, 哪里有时间给别人的孩子启蒙?
更何况这孩子还不是普通人,是预言中会使大秦亡国的罪魁祸首, 一旦处理不好,自己可能会被这个巨大的烫手山芋给烫死。
可又实在没有办法, 毕竟这可是陛下的皇子, 他根本没有办法拒绝。
面对这件事,即使是拥有上下五千年天选打工人体质的李斯, 也会产生职场怨气。
因为这件事,李斯一路上气得咬牙切齿,心里大骂姜珂坑害自己,幸亏马车上有能遮挡视线的帘幕, 否则恐怕沿途遇到的黔首都能看到李廷尉表情管理失败的破防现场。
后面还有更让他崩溃的事呢。
见到姜珂后, 李斯开门见山询问姜珂为何要这样做。
却被姜珂反问:“你也不想给胡亥启蒙吗?”
李斯抓住姜珂话中的这个“也”字:“你还向陛下建议过让别人来当十八皇子的启蒙先生?”
姜珂:“……这倒没有。”
她口中的这个“也”字并非是指其他人不想教胡亥,而是胡姬也不想将胡亥交给李斯教。
胡姬是西域女子, 根本不了解秦国官场,她只知道姜珂是陛下的二把手,看起来很厉害,胡姬先是询问姜珂能不能当胡亥的启蒙先生,为了避免自己在教育界名声扫地,姜珂毫不留情地拒绝了胡姬这个请求。
胡姬被拒之后又说了其他几个别的人选,姜珂依旧无情地拒绝了,并且只给了她李斯一个选项。
胡姬只好同意。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李斯如今的面相真的很凶,胡姬在西域时曾听路过的中原人说,在中原,弟子的脾气秉性会和先生的脾气秉性很相似。
于是胡姬脑袋里升起了一个很惊世骇俗的假设:我的亥儿长大后不会和李廷尉一样凶吧?
如果姜珂知道她的疑惑后一定会回答:当然不会啦,你的亥儿可比李廷尉牛逼多了,他可不仅仅是面相凶,更把他的二十多个兄弟姐妹们全都给杀了呢。
而此时,看着面前来向自己讨要说法的李斯,姜珂假装唏嘘道:“师弟啊,珂这几天夜不成眠,无时无刻不再想此事的破局之法。”
李斯气道:“这就是你想出来的破局之法!?”
公事公办时叫李廷尉,有求于我时叫李兄,现在又改口叫上师弟了,跟随场景改变称谓,这一招可算是被姜珂给拿捏明白了。
对于他的质问,姜珂毫不心虚,分析道:“师弟啊,你说这十八皇子能否劈天踏地,抬手间使十万秦军灰飞烟灭?”
李斯见过的最勇猛的勇士也最多只能对付上百秦军,至于姜珂口中的十万秦军,那恐怕只有云梦泽中的仙人才能做到吧?
很显然,胡亥他不是个神仙。
而是个神金。
他摇了摇头:“不能。”
姜珂继续忽悠:“既然他做不到用武力值灭掉大秦,那就只可能是因为在成长的路上被人怂恿,走了歪路。”
她开始说自己记下来的那些今日头条语录:“每个刚出生的孩子都是一张白纸,如果有人在上面乱涂乱画,那他日后就会成长为一团脏污,但如果有人在上面认真书写,那他一定会成为一份优美的文章。于是我就想要找咱们大秦最正直,最博学,最聪明的人来做他的启蒙先生,我思来想去,一朝顿悟,这个人不就是师弟你吗!?”
“我相信在师弟的教导下,十八皇子一定会成为咱们大秦的栋梁之材。”姜珂鼓励道,“加油,师弟!”
胡亥,栋梁之才,这俩词搭在一起,查重率几乎为零。
法家讲究实用,李斯直接问道:“那你怎么不去教十八皇子?”
姜珂多精明一人啊,这要真是件好事,还能轮得到我?
世界上又多了一个不吃姜珂画饼的人。
前两位分别是韩非,刘季。
其中法家占了三分之二。
姜珂:“因为我不博学,不聪慧,不正直啊。
李斯还是无动于衷。
法家人真是一个赛一个地精明,猴子手里还能抢过来个枣呢,但是没有利益,从法家人手里连个枣核都拿不出来。
但问题不大,一个猴有一个猴的拴法,这个大饼不行就换另一个饼。
姜珂道:“王绾年事已高,你先暂时教十八皇子一年半载的,日后我定向陛下举荐你为大秦的右丞相。”
听到“丞相”俩字,李斯略微一怔,动作很轻幅度很小,但却依旧被姜珂收在眼底。
姜珂:“姜珂说话一言九鼎,再者说了,整个大秦没人比你更适合右丞相这个职位。”
虽然李斯心里认为他未来是凭自己实力当上丞相的,但场面话还是要说:“多谢师姊提携。”
此时的李斯还不知道自己未来的生活会是多么的“多姿多彩”。
每天都在生动地诠释什么叫师贤徒孝。
姜珂心里感叹,李斯你就知足吧,只不过让你给胡亥当个启蒙先生而已,至少你在往后的几十年里还有自由啊,更不会在灯光昏暗的牢房里上演铁窗泪,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着写《狱中上书》。
这样四舍五入算下来,姜珂还算救了李斯一条命呢。
姜珂:今日份功德+1
想想他们俩日后鸡飞狗跳的师徒生活,姜珂都觉得有趣。
平静的日子还没过上几天,就迎来了嬴政统一六国之后的第二次巡游。
这次巡游先是往西去往陇西郡,陇西是秦国故土,尤其是雍城,嬴政当年的加冠礼就是在这里举行的。这里有老秦人列祖列宗的寝陵和宗庙,如今六国已定,天下已平,自然要去雍城祭祀祖宗仙人,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他们。
第二次游行,相比上次,诸位大臣都有了些经验,也更加分工明确。
李斯字迹漂亮,自然负责为嬴政刻石颂功,弘扬秦德,而关于祭祀这方面的大小事宜则全部交给蒙毅来办。
姜珂这次主要担当先行官的角色,她早于嬴政两天时间到达雍城。
尽管已经不是第一次迎接陛下,但当雍城县令得知嬴政要来此地祭祀祖先时心里还是免不了紧张忐忑,提前数月开始为这次祭祀作准备,力求不出任何纰漏。如今见到姜珂,就跟见到了自己救命恩人似的,询问她可还有什么不妥之处。
县令是个细致的人,倒还真没什么不妥之处,只是……
姜珂远远观察祠堂中那块至少两丈高,一丈宽,奇形怪状的石头,陷入沉思。
雍城一开始的名字并不叫雍城,它叫陈仓。
这个名字的由来就和这块石头有关。
相传五百年前秦文公时,陈仓城内来了两名童子,一男一女,脸色红润,年纪不大,性格却很沉稳。
有人告诉秦文公,这两名童子名为陈宝,乃大吉之物,无论是谁得到他们,得雌着可称霸,得雄者可称王。秦文公闻言大喜,十分激动,于是派人去追捕这两名童子,追捕中,女童逐渐体力不支跑不动了,变成一只野鸡飞走了,飞了一段时间后又落到地上变成一块石头,最终这块石头被秦文公所得,他便派人建造祠堂,将这块石头供了起来,并为它取名宝鸡。
姜珂觉得这件事应该是秦文公的政治炒作,这块石头大概率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陨石,甚至可能还有辐射,想到这里,姜珂情不自禁往后挪了挪脚。
既然从秦文公时期就已经开始政治炒作了,那自己也要一下继承他的炒作水平,且青出于蓝胜于蓝,炒出一个更劲爆的新闻。
她决定在鸡身上下手。
剧本指导:陈胜吴广。
姜珂私下暗示她带来的那几名方术士:“从前有个人,他为了装神弄鬼,用朱砂在一块白帛布上写字,然后将这张写好字的帛布塞到别人用网捕回来的鱼的肚子里,并将鱼重新放回,等待将鱼买回家吃的人吃出里面的帛书。”
方术士听懂了她的话,一拍胸口,信誓旦旦地保证道:“丞相,小的明白了,小的这就去办,您放心,我们绝对办得稳妥。”
姜珂又加一句:“好,现在把这个故事里的鱼换成鸡。”
方术士们:?
那鸡嘴的大小和鱼嘴的大小能一样吗?这不是为难人吗?
太难了,干不了。
“事成后,每人五块金饼。”
但话又说回来了……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小的这就去办。”
方术士们眼睛一转,脑袋一动,立刻想出了一个好主意。
《史记·始皇帝本纪》记载:秋,始皇帝祭祀于雍城,有使者从远方来,持雉鸡立于宝鸡前,曰:“为吾遗滈池君。”问使者从何来,因忽不见,置其雉鸡去。使者奉鸡具以闻,雉鸡吐珠,刻字曰:受命于天,始皇观之,默然良久。
历史上送信的人手里拿着的是一块玉璧,还说了一句:“今年祖龙死。”
嬴·迷信·政听完这句预言后真的有些害怕,只能勉强将“祖”解释称祖先,祖先是早已死去的人,所以这个预言和他无关。为了证明这句话是假的,并不可信,还特地找人占卜了此事,一直到占卜的结果为吉才停止。
现在则不一定了,现在他挺高兴。
使者毕竟不是仙人,不可能平白无故地消失,所以嬴政知道这是在装神弄鬼,但无论祥瑞到底是真是假,它都是祥瑞,都能向天下证明自己统治的合理性,所以其实嬴政挺开心的。
除此之外,雍城处于关东地区,这里的富商都一个比一个有钱。
姜珂估计嬴政应该又想建行宫了,而且等巡游结束,回到咸阳后自己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做,这件事会很费钱,与其找范增从国库里掏钱,不如顺手利用这份吉召就金从这里的富商们身上薅些羊毛。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每个人手里薅点,叠加到一起也是一笔不小的数额,姜珂粗略地算了一下,大概在好几百万钱。
嘶……真有钱。
结束雍城的祭祀后,巡游的队伍继续往北走,去往北地。
在北地,陛下和他的许久不见的蒙恬爱卿好一番许久,同乘一车,同席而餐,关系好的不得了。
趁着这个机会,姜珂得了空闲,去了一个地方。
为了和正常刑徒分开,朝廷会把受过肉刑身体有残缺的残障人士们送到隐宫劳作。
这些刑徒身上都穿着赭红色的刑徒制服。为了防止他们逃跑,有些刑徒的脖子上带着枸椟,也就是禁锢他们的木珈,身上困着粗大的黑色绳索,就连脚都被大铁钳给夹住了。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会着这些刑具,那样就太影响劳动效率了,只有那些之前不听话,试图逃跑过的刑徒身上才会带这些。
放眼望去一片褐红色,这些刑徒里有被人割了鼻子的,有被斩去脚趾的,或者脸上被
刺了字的,这些刑徒中一部分是触犯秦律被抓的,还有一部分是原先秦灭六国时抵抗地很激烈的六国余孽。
刑徒的子女还是刑徒,所以隐宫里也有很多小孩,但有一位小孩格外与众不同。
他年龄不大,也就八九岁的模样,身上却带着和那些成年人重量差不多的沉重刑具,看起来有些骇人。
他身上的刑服很新,头发却是一片蓬乱,脸上表情阴沉地吓人,看起来似乎给他一把机关枪,他能把全世界给突突了。
未成年(身高不足六尺)的小城旦不用干活,很显然这小童就在这一行列中,司空站在姜珂身边,态度恭敬,近乎谄媚道:“丞相,这位就是你要找的人。”
他是历史上著名的西楚霸王项羽。
可如今,攻楚之战项燕战败,楚国灭亡,姜珂带兵围了项燕,她深知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的道理,所以姜珂直接将项氏一族一网打尽,上到九旬老人,下到襁褓中的婴儿一个也没放过,全都送来当刑徒了。
听起来似乎很残忍,可是万一对他们心软之后让他们有卷土重来反扑的机会,可能届时来隐宫劳作的人就会变成她姜珂了。
九旬老人,襁褓婴儿根本没有劳动的能力,甚至连站起身都颤颤巍巍的,即使这样,姜珂也不放心,就当是养一群废物也要把他们养在隐宫里,反正大秦供应得起这些刑徒们的口粮和衣服。
在隐宫给项氏的九旬老人养老,这姜珂最后的温柔。
至于项羽,楚霸王的确很勇猛,四面楚歌英雄末路的故事更加悲壮,但他活埋章邯二十万部下也是事实。
和李泊不同,项羽是楚国的贵族,对于秦,他只有无尽的恨意,就连身体里的基因序列捋直了上面都密密麻麻地刻着“反秦”俩字,根本不可能投降秦国。
所以他现在是隐宫中的一名小城旦。
甚至姜珂都不敢把他流放到西域或罗马那边,毕竟项羽莽虽莽,但也的确勇猛,从起兵反秦到乌江自刎,多少人一辈子都完不成的事情,他仅用八年世间就做到了。姜珂都怕他到了欧洲那片地区之后招兵买马壮大队伍后和罗马,迦太基成三足鼎立之势。
或者再大胆一点,直接干掉他们俩,在欧洲那片儿区域上建立出来一个大楚帝国,就凭他那“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的张扬性格,估计都能从欧洲那边直接开船打过来,还是把他留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放心。
对于项羽身上的枷锁,司空解释道:“丞相,并非是下吏无辜虐待形徒,实在是这小童太过顽劣刁钻,总是趁人不注意后偷偷逃跑,偏偏还天生神力,力气大的出奇,就连普通的成年男人都打不过他,无奈只好出此下策,给他套上枷锁。”
姜珂:力气大好啊,力气大干活有劲儿,力气大修得长城最牢固。
司空再次询问:“丞相,是否需要下吏将他叫到您面前?”
姜珂摆手,拒绝道:“不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