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一组,同样也有技术限制成本限制之类的。
曾经WRC有过没有技术限制无限改装的组别,那个组别叫做WRC B组,也被称为死亡B组。
死亡B组是以数条生命为代价才被叫停的。一旦不作限制,永远都猜不到为了达到最极端的成绩,可以做出什么样的改装。
吴知眷那变秀气的老战友,主要是马力变成了285匹,尾翼也改小了不少。
外面属于脱兔的车壳倒是没怎么改变。
还好在达喀尔的时候用脱兔就是两厢车,如果是三厢车那就得换车壳或者就真的得用原定的车。
与之能作为对比的是一组的马力基本是380匹,相差接近100匹的马力,注定两个组别的成绩是会有一条线作为划分,这是性能决定不是人的技术能够决定的。
故而来到二组的吴知眷也没想着开着二组的车可以干掉一组的车手。
……做个梦比较快一点。
她还是少了一个赛段的成绩,所以她刚来的目标也定得不高。
今年总分进个前三,试试站上WRC领奖台的滋味。
来到瑞典的第一天,是在赛事文件登记提交巴拉巴拉这些东西里面度过的,还有参会了解一下相关的信息和行程安排等。
事实证明,就算是跑到北欧也是避免不了开会的。
来到瑞典的第一天就在无聊又不得不做的文书中度过。
第二天才是车手们可以出去的勘路日。
勘路当然不是开赛车出去的,是一辆普通车,没有涂装,没有改装,就正正常常的家用车,底下另外加上防滑链那种,用来给每个车手开出去勘路等级做路书。
去勘路也得由组委会安排,也是间隔发车,以免堵车。
开普通的家用车,就没必要穿赛车服。
吴知和吴眷穿着的都是常服,那个做运动服装的赞助商提供的,上面还印着车队图标。
上身穿着的是灰白色过膝长度羽绒服,穿着那么不耐脏羽绒服的一看就是南方人。
她们的身高要弄来女装过膝羽绒服难度还不小,这还是厂商定制的。
之前听说北欧的人都长得特别高,感觉衣服应该在这买才对,那就不至于让厂商还要另外做了,成本贼大。
算了,这是赞助商打广告的东西,应该付出的成本。
下身是一条黑色长裤,里面还加了一条秋裤,鞋子也是厚实的雪地靴。
最引人注目的是她们头上戴着的保暖耳罩,看着就很好rua的毛茸茸质感,颜色还是特别可爱的粉红色。
这一大片的色系里面冒出了粉红色,不显眼不行,一眼扫过去就发现了这段时间风头正劲的姐妹俩。
这着装怎么看着像是跑错了片场。
而且她们感觉……好怕冷啊,瑞典站真的没问题吗?
吴知眷是只能说:大问题!
即使穿着雪地靴,一踏在外面渗着寒意的地面上,就觉得脚在一点点变凉变麻木,让她们出去之后冻得直跺脚。
脚太冰了。
吴知抱怨:“我想念加热鞋垫。”
“忍着吧,难道你上了驾驶座还能用加热鞋垫吗?赶紧趁现在习惯。我倒是可以用。”
“你别说风凉话,还有说这话时能不能不要缩着脖子?”
吴眷理直气壮地说:“我冷啊。”说着,人贴近了吴知,企图来个凑近一点可以抱团取暖。
但一靠近只会被吴知身上羽绒服带着的寒意给劝退。
太特么冷了。
吴眷又缩了回去,吐槽:“你现在是一具尸体吗?活像在太平间冻了一晚上那样。”
“我还没嫌弃你这坨冰凑过来呢。”-
听到她们俩的争执,闻燕无语地问:“你们不都甚至去爬过珠峰,怎么还怕冷?在珠峰上面不是更冷吗?”
刚刚在针锋相对互相拌嘴,现在开始一致对外一唱一和。
“首先,我们直到24岁之前都没看过雪,怕冷是很正常的!”
“其次怕冷和爬珠峰不矛盾,而且那会我们穿的装备可比现在保暖多了,我觉得是衣服的问题。”
再看那些来自芬兰的车手,一个个都淡定得要死,怪不得说瑞典是北欧车手的天下,一个个都是在雪道上长大的。-
看来这个“沙漠女王”说不定要在雪乡遭殃。
虽然还没上车的时候,一个个嘴巴不得闲嘚吧嘚吧地拌嘴,一上到车上都老实下来。
吴知不抱怨脚快要失去知觉,吴眷也不抱怨拿手出来记笔记手要冻死。
不,她们安静下来不是因为开暖气了,她们没把暖气打开。
53号赛车上面减重把空调早就拆了,到时候比赛也不会有暖气,现在得适应适应,不然等到比赛再适应就迟了。
WRC这一类房车拉力赛和越野拉力赛的差别之一就是会提前勘路,车手和领航员会提前把路走两遍,制作自己的路书(主办方不会发路书的),特别要标注好每一段路的关键点,危险处。
但现在做好的路书并不是百分百有用,赛道情况千变万化。
一旦忽然下雨了,下雪了,甚至前面先发的车在赛道上发生了什么事情,以至于改变了赛道情况,这些都会对后面的车造成影响。
不会有人觉得主办方会安排人去把赛道重新收拾一遍吗?想得倒美。
拉力赛就是充满了各种的不确定性,这种前车造成的麻烦,天气的变更,统统都是比赛的一部分。
吴知眷确实也有一段时间没做过勘路的事情了。
在去年的环塔开始,参加都是越野的拉力赛,久违地在现实中回到了房车拉力赛上面。回想起上一次的勘路,还得追溯到去年上半年在欧洲一些小拉力赛中比赛时的事情了。
久违的勘路,对吴知和吴眷来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一般来说,勘路是一个赛段两次勘路,一次是车手开,告诉领航员要怎么按照车手的习惯去记路书,第二次是领航员读,车手照着开,修改前面领航员没记录好的部分。
对于她们来说,事情并没有那么麻烦。
车手的路书习惯就是领航员的路书习惯,通过一个弯道,记录下来的东西,想到的东西都是一样的。
顶多就是可能视野不同,得补充一点细节。
所以吴知开着车第一遍通过赛段的时候,吴眷手中的路书就已经做好了。
等到走第二遍,吴知的速度开快了许多,根据吴眷手里的路书一页页报数,补充一下第一趟路没注意到的东西,那就完全搞定。
效率十分快,和其他人走走停停修修改改比起来,她们的速度显得真的特别快,一个赛段迅速结束,然后就前往下一个赛段重复勘路动作。
还好勘路而已,不是开赛车出来,不然工作人员都该怀疑她们是开车在赛道上提前实战一遍了。
一个上午过去就结束了差不多三分之一的勘路流程,中午时分她们把车开回来,哆哆嗦嗦进行震动发热回到了自家车队搭的帐篷开始解决自己的午餐问题。
在各个分站的比赛之中,组委会不包饭,车队自己解决。
有的吃自助餐,有的去外面吃,反正就是带动小镇消费了。
勘路途中,不一定是回去营地的,可能会就近找个停车场搭棚,摆个桌子椅子直接开餐,反正各人自己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
吴知开回来的也是就近一个停车场搭棚,好歹弄来了个电暖气,让棚内温柔起来,可以好好坐下来吃饭,让吴知眷进入棚内开始回血。
今天的菜是中餐,一口吃下去就知道是松鼠那小子做的菜肴。
他们不是没有厨师,就是嘛……不合胃口。
能吃,也就是能吃,人生太艰难了!
吴知眷会做饭,但不会有人那么浪费让车手领航员来做饭。
在这种情况下,伟大的松鼠站了出来!做出了特别好吃的饭菜!这小子厨艺好得像是从英国留学回来一样。
他本职还是机械师,但看样子他差不多快要成为车队御用加餐厨师啦!
一看就知道又是系统这个喜欢一人多用的资本家干的好事!
看到吴知和吴眷回来,都招呼她坐下吃饭,原紫娟车队的人是从早期过来的,早就习惯了吴知和吴眷这种神奇的速度所以没什么感觉,反倒是其他人看着她们那么快回来,而且还说已经搞定了四个赛段,脑子出现了问号,不得不有了怀疑的态度。
没记错的话她们以前都是越野那边的,头一回(他们自以为)跑房车,这个路书真的会制作吗?做得没问题吗?
怀疑怀疑,怀疑又能怎么办?这都是他们车队的车手了!
只能叹口气,打算在接下来对着录像看拍摄下来的路线时,再对应她们做的路书做修改了。
这么想着的人遗忘了最重要的一件事情:那就是人家的路书是用中文写的,他们看不懂啊!
第73章 73、熟悉的陌生人(抓虫)
晚上ZJ-SPORT全员的住所是一间独栋小房子,在营地附近租下来的,看着就类似国内那种民宿类型。
众人围在客厅汇总今天勘路得到的数据,拟定对车辆的调试,吴知和吴眷则是在对着车载录像再次研究路书。
车载录像能够拍摄下来的内容当然比直接上去赛道上跑差得远了,能做的最大一个好处是让她们可以再次熟悉一下那条路,加深印象,起码在正赛的时候还能留下点模糊的概念。
此刻在这个开着充足暖气的房间里面,先前还在外面被冻得哆哆嗦嗦的人,现在是穿着普通的短袖和薄长裤,着实是被热到的。
还好她还记得有暖气这回事,在行李箱里面放着夏装,不然只能选择裸奔。
这暖气,开得是否有点猛啊?
王鹤打开了厨房的冰箱,发出了一声芜湖的声音:“房东居然在这放了冰棍,我看看保质期到什么时候。”
拿出来看了半晌,王鹤果断表示:“看不懂!”
上面写的都是瑞典语,啥都看不明白。
他们车队并没有瑞典人,在一众的“看不懂”声音中,这条冰棍最后是来到了吴知的手上,吴知借助“外挂”看了两眼,果断撕开咬了一口:“没事,去年7月份产的,没过期。”
车队负责关注车手健康和饮食的体能师看到这一幕没有多说什么,车手尽管也是运动员,在实际比赛的时候也会被累得要死,和其他运动员不一样的在于,他们的饮食要求还没那么严格。
吃一根热量多多的冰棍而已,没事。
众人瓜分了冰箱里的冰棍,这房子的暖气真的好猛,就像是房东生怕这群来自意大利不耐寒的家伙会被冻死在他房子一样。
即使这个房子的暖气冷热程度,其实房东没有控制调节的权利。
第二天依旧是要出去勘路,昨天勘路得多,今天应该是上午就可以搞定全部比赛路段。
其实吴知眷的勘路速度还不是最快的,因为瑞典有些赛道比较经典,有些车手直接拿起老路书就能用,都不用太多修改,第一趟检查和老路书的对比,第二趟直接快速开跑了,这些都是老人家的优势啊。
吴知眷头一回来WRC,总要付出点学费的。
可能是成绩,可能是时间,谁知道呢。
来到瑞典的第三天,吴知眷也总算是慢慢适应了瑞典的天气和温度——主要是在车上适应了。
冷还是会感到冷的,但不至于刚来的时候,冻得都不想动那样,人的适应力是真的强。
车来那个没有空调,但是有发动机在做功的时候疯狂发热散发出来的热量,这些热量会从车辆自带的空调口输送过来,反而让车内的温度比外面要暖和一些。
这就够了。-
自己冷死都好,成绩不能冷死,在车上能尽量保持好自己的状态就足够了。
第二天勘路完毕,勘路车交还回去,她的老战友也已经被技师机械师们调试得差不多,和瑞典的赛道更加匹配,一切都是为了在雪道上进行。
搞定后通知吴知眷,她现在终于可以开上路好好体会一番。
这几天开着勘路车在瑞典的赛道上走,多多少少都对瑞典的赛道有点了解。
首先重要的一点是,路并没有很滑。
还是因为少雪的缘故,导致路面没被雪覆盖,更达不到在路面结成冰面的程度。
再经过一辆辆车在路上碾压,只有路中间还有一点点雪痕,两边车轮走过的部分都露出了底下的沙土砂石路,路面并不会滑。
乍一听外行人说不定觉得这是个好事,但内行人都知道一点都不好。
在瑞典站和其他站不同的是,他们要统一用提供的,加上了胎钉的轮胎,这种轮胎可以在雪山和冰面上提供更强的抓地力,而在砂土路上跑?只能说完球了。
而且轮胎也不是每一个赛段结束之后就可以更换,轮胎使用策略在这里就变得很特别重要。
换成了动力比勘路车更强的赛车,为了安全着想,也为了避免被罚时(不遵守各项安全规则,组委会都有权利对车手的成绩做出罚时的判决),两个人都老实穿上了赛车服,里面是保暖又隔热的背心,在上车前耳朵依旧是戴着那个粉嫩的耳罩。-
“冻掉耳朵”这个北方恐怖故事让吴知眷无比坚信在那么冷的天气不保护好耳朵,不然耳朵会被冻掉的!
上了车后再换回头盔。
开着赛车在附近可供行驶的路段跑了几下,适应一下再次进行过调试的爱车。
车子的动力小了,对于吴知而言其实反而好开了一点,大马力的车不是所有人都能容易驾驭的,之前在梦境中练车还不觉得,回到现实中练,如果不是戴着手套,吴知都怀疑手掌要被磨出泡。方向不好控制,得花费很大的力气才能驾驭起来,速度飞快,身体要对抗加速度。这都是大马力的车辆带来的困扰。
虽然那么多困扰,吴知依然会时不时想念大马力的达喀尔时期赛车。
马力大就是好!快就足够了!
车子动力小了,尾翼同样也不需要那么大了,尾翼的一个作用是利用空气动力学,在车辆飞快行驶阶段可以牢牢吸住地面,以免太快导致飞出去,现在的尾翼大小匹配这个动力倒也还好。
就是看着真的不够霸气,没办法呢。
测试数据同样是传导回去车队里面,或许还会再进行一些微调,但估计和现在的对比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吴知和吴眷开了几圈后,把车停在不干扰别人的地方,站了出来,和瑞典的寒冷空气进行“脱敏训练”,嘴上讨论的东西比车和比赛没什么相关。
在讨论今晚吃什么。
民以食为天,今晚吃什么这个问题多重要啊。
在讨论中,吴眷忽然发现有一个人一直看着她们这一边。
说实话被看着其实很正常,自从来到了瑞典,被目光注视的次数真的不少,反正一旦有人意识到她们是达喀尔的冠军,意识到她们突然冒出来参加二组比赛,意识到难得在“成年人”比赛中,有女性组合,就忍不住看看她们,就想知道她们到底是几斤几两,到底是强还是弱。
吴知眷都已经适应这种目光了。
现在会主动在目光中捕捉到对方,意味着对方实在不同寻常。
主要是,那个人的年龄看着应该不小了,头发是金色,有点发白,大约有个五六十岁,身上穿着的同样是一件赛车服。她并不是工作人员,而是参赛选手,这个年龄当车手可能性不大,那应该就是领航员了。
对的,是“她”。
一个约莫五六十岁的女性领航员。
这不得不让吴知眷同样关注到对方。
吴眷看了两眼,距离不近,看得不太清楚,她只能戳戳吴知问道:“看到那位金色头发的女士没有?”
吴知没反应过来:“哪呢?”
“那!”
“哪?”
吴眷无语了:“……你这眼神这么不好使,明天不会带我扎进雪堆里吧。”
“现在这天气,扎进树林倒是有可能。哦,看到了,怎么了?”
“总觉得有那么一点点的眼熟,但好像又没有见过,难道在达喀尔见过不记得了?”
相似小说推荐
-
迹部同学恨我是根木头(曌爪爪) [BG同人] 《(网王同人)迹部同学恨我是根木头》作者:曌爪爪【完结】晋江VIP2023-08-07完结总书评数:7091当前被收藏...
-
救我于世间水火(简梨) [穿越重生] 《救我于世间水火[快穿]》作者:简梨【完结+番外】晋江VIP2023-07-01完结总书评数:1119 当前被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