掰碎后变成了好多碎渣子,妞子和虎子趁她娘不注意,偷偷捏了小把,忙不迭塞进嘴里。
宋大花平时管得特别严,尤其是迁徙的路上,压根不让他们拿别人的东西。偷着吃一小搓糖渣子就够让两人心惊肉跳的,剩下的说什么也不肯再吃了。
因着糖渣子,两个七八岁的娃,跟个三岁出头的也能聊到一块去。
姜青禾要回去之前,他们已经聊到了自己是从哪里来的。
蔓蔓说:“我是娘生出来的。”
妞子和虎子都摇头,异口同声说:“俺们都是娘从乌水河里捞起来的伢伢子。”
“乌水也会生小孩吗?”蔓蔓老好奇了。
“会啊,不然俺们从哪来的,”妞子对自己是从乌水河捞上来的事深信不疑。
谁叫她娘总说,伢伢子都是从河里飘来,她在岸上一捞就捞到两个不省心的。
蔓蔓被忽悠住了,她啃着手指头,咋她是娘肚子里生出来的呢。
回去的路上,她再也忍不住啦,她问:“娘,我是从河里捞起来的不?”
姜青禾被她问得一愣,有点想说对啊。
但想起自己小时候,因为大人会逗小孩,一度相信自己是垃圾桶里捡来的。
想了想还是认真回答,“不是啊,你在妈妈肚子里待了十个月,才生下来的。”
“可妞子姐和虎子哥都是从河里捞出来的,河也会生小宝宝吗?”蔓蔓一口气说了好长一段话。
“可能他们在河里,娘在岸上挑,挑到了就进娘的肚子里,伢伢子都是娘生下来的。”
蔓蔓不说话,等夜里她翻来覆去不睡觉,趴到姜青禾怀里,用头拱了拱姜青禾的肚子。
她想,那么多娃娃,妈妈就挑到了她。
明天要跟虎子哥哥跟妞子姐姐说,他们说的是对的。
秋天里早晨的白雾浓得像干挤出的羊奶,要等日头爬到山岗才会散去。
每每这时候,巴图尔总能把肥和草料送来,那些草料都叠了好几个草垛子,姜青禾今天推开门,终于没有肥料和草。
昨天才见到巴图尔,让他别送了,估摸听进去了。
她撸起袖子,把昨天没晒透的萝卜缨又倒挂晒出去。
挑了篮洗干净的萝卜,她又去拿了把礤子,专门擦丝的,这玩意很锋利的,她从小就怕,被削去过好几次拇指上的肉。
现在用起来也是小心翼翼的,不敢擦到底,擦出来的萝卜,她要晾在编的竹箩里,晒成萝卜丝。
晒成细细短短微黄的萝卜丝,到时候抓一把,热水注开,萝卜丝就从干巴变得特别有韧劲,剁碎做萝卜丝饼。
小小一个,面团糊着萝卜丝,到油锅里炸一炸,表皮金黄酥脆,萝卜丝韧而爽口。南边好多人卖这个,有的会加肉,有的还会加虾。
但她觉得就放点小葱末,配萝卜丝那股自带的甜味,就足够了。
擦完萝卜丝,还剩下那么多没擦的萝卜根部,扔掉是绝对做不到的。
她要晒成萝卜条。
萝卜丝跟萝卜条很不相同,一个细细的,另一个就是粗,嚼起来脆脆的。
晒萝卜条得先切,切成小拇指粗细,撒把盐腌上一个半时辰,她不知道时间,就等竿子的影子变短撒盐腌萝卜,等到影子渐渐拉长后,再攥紧晒干。
这个时候她的院子吊着萝卜缨子,叶子总是最先干的,风一吹就摇,有的晒得太干了,碎渣子就飘到了蜷缩的萝卜丝里。
蔓蔓一嗅,她说:“都是萝卜味了。”
可不是,要是在往湾里走,那股萝卜味就像在这扎根了似的,小半个月都难以消散。
这会儿正是腌萝卜,晒干菜的好时候。
当然也是收割稻谷的时候。
等拔完最后一茬稗子,放掉稻田里的水,饱满而沉甸的谷穗,栓在细杆子稻秸上,满山遍野的黄。
今年又是个丰实年。
姜青禾比谁都盼望着收稻子,她想念米饭的味道很久了。
收稻子要用镰刀割, 而不是手拔水稻。
稻谷这一茬能抵春冬两季小麦,大伙指着稻子换更多的粗粮过冬,不能有丁点抖落在地里。
这时他们会拿出专门的镰刀,叫禾镰, 形状像弯月, 镰头宽而镰尾窄, 并且刀刃上有一排细密的锯齿。
禾镰是从南边传进来的,早些年找打铁匠打一把还得多加点钱,当然现在也不便宜,二十个钱一把。
贵是真贵,而且年年只用这一季, 不像条镰那么实用,虽说直刃粗重, 可砍柳条子、酸枣枝、芨芨草特利索;也不像草镰一年四季都能用上, 割山草、芦苇、茅草贼好使。
但姜青禾还是掏了钱, 买了两把, 总不能用笨方法, 比如用手掰下稻子上结下的谷穗。
收稻子得趁早,等四婆家的鸡叫第二声时, 两人翻身起床, 徐祯去装馍馍, 姜青禾打着哈欠给蔓蔓穿上衣裳, 今天可没人能带她。
等把拌桶也给搬到板车上, 车轱辘压过石头子,夜里听着刺啦炸响。
“割稻去阿, 捎俺几个帮你去,俺跟你说, 一天不下地浑身不舒坦,”宋大花打开门,麻溜地缠上布包,后头虎子跟二妞子垂着头,时不时哈几声气。
“就种了一亩地,也没出多少稻子,姐你还是带着孩子回去再眯会儿,”姜青禾说。
宋大花跟她并排走着,一甩头巾说:“俺瞅你有眼缘,乐意给你干活。”
二妞子撇嘴,人家给东西没处还,她娘心里不得劲嘞。
姜青禾咋说得过她那一张嘴,也就随她去了,越往湾里走,火光越盛,家家户户门前插了根火把。
人多嘈杂,拿桶的,还没蒸好馍馍的在那嚷,小娃夜哭,驾车的长长吁一声。
姜青禾也就认出几个熟的,招呼声,宋大花压根不认识都凑过去唠嗑,“叔你这拌桶好,又敞又深,料子还不孬嘞。”
“可不是,俺这是枣木…”
宋大花又起手喊路过的,“婶,这裙袱子挺别致哈,捡稻粒是不,捡了就往兜里装,半点漏不出去。”
“妹啊还是你懂,俺跟你唠会儿…”
徐祯打小就腼腆,看见熟人都说不出啥,他叹为观止,问姜青禾,“从东北那地来的?”
“啥呀,贺旗镇人,到关中闯闯,遭灾了又回来,”姜青禾语气飘忽,一路上就瞅着宋大花跟那些婆姨处得跟自家亲戚似的。
她来湾里那么久,人还认不全乎哩。
水稻田前几天挖了条排水沟,水田变旱地,偶尔有几处还软塌塌的,靠田内侧茂密的杂草在开镰收割前,全部扯光殆尽,田里只留着一簇簇稻子。
姜青禾让蔓蔓趴拌桶里,底下垫了层草垫,自己摸出禾镰下地,宋大花也有把,她也不急着先割,掂了几株稻穗,又摸了摸有没有秕子,“挺沉手,这一亩估摸能收个一石。”
徐婆子也这么说过,但水稻本来就精耕细作,水田肥力又挺好,一石还是少了点,一石半才差不多。
湾里水稻有最多出过三石多的,舍得下饼肥,就是炸过油的枯饼,用胡麻、萝卜、油菜籽饼,要不山里乌桕籽炸出的枯饼,粪肥也不能少,一层层肥力叠上去,才能出一亩三石多。
可在后世一亩千斤稻,都已经无人在意。
而姜青禾还在计较到底能出一石还是一石半,多五斗省着能吃好几个月。
眼下要紧的是割稻,禾镰要贴着稻子底割,宋大花说:“别割那么老高,扎脚。”
她跟头牛犊似的,哪怕雾气蒙蒙,在田里都能自如穿行,姜青禾才刚起个头,人家割到了底。
宋大花正在那用草根捆稻子,交叉拧转,绾在一块稻子就不会散架。
拎着捆稻子跟拎棉花似的,走过来半点不喘,跟虎妞是一个道上的人。
宋大花拉开羊皮水囊上的塞,怼着嘴灌了几口,她听着四周禾镰割过稻子的声说:“等稻子晒完,粮客就来了。”
“你咋晓得的,”姜青禾纳了闷了,她也没比别人多长张嘴啊。
“这不唠唠大伙说的,嫩咋混滴,”宋大花手起刀落割稻子,边割边说:“都给支湾边缘头了,不去活络,啥好事都轮不上。”
“还能有啥好事,”姜青禾这一排稻子终于割到了头,坐在田垄上呼哧呼哧喘气。
宋大花哼一声,问她,“那官田收红花你去了没?”
姜青禾都不知道有这事,宋大花把镰刀一别腰上,两手拍的直响,“喏俺就知道,你等着。”
“我等着啥?”
“等着入冬烟叶撕筋的活阿,俺可得把这个活给俺们俩撕下来,一天挣十来个钱,俺都给攒着。”
“那土房俺迟早给它换成青砖大瓦房,盖上好的炕,磊一屋的柴。等晚些俺还要去拉沙改土,那一大片地都得种上,来年俺要种出两石多的稻子,”宋大花整个人活络得不行,冲着钱奔着粮食,她特别有兴头,浑身的劲压根使不完。
姜青禾楞楞点头,割稻子的手速慢了下来,她内心萦绕着说不出来的滋味。
其实说实话,姜青禾自从穿越到这里后,虽然看似忙里忙外,手拿把掐,试图让自己的生活变好。
但她压根没融入湾里的生活,哪怕说着方言,她也从来不说俺,不愿意总是裹着头巾。也不太愿意跟湾里人打交道,跟谁都挺热情挺来劲,但交情也就这样,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她无比怀念现代的生活,嘴上不说,心里总是忍不住做点对比,她习惯不了旱厕,她不喜欢用粗砺的草纸,更不愿意总是睡土炕,她习惯了睡床。
她怀念柔软的被子,怀念只要拧开就会流出来的水,而不是用点水都特省,洗澡成了奢侈。
更不喜欢总是吃馍馍,吃粗粮,和顿顿少油少盐少糖的饭,她喜欢吃米饭,□□细粮,也不想娃吃一顿肉都觉得像是过年。
她没那么热爱土地,什么开荒种田,其实她只喜欢便利的生活下,那片别人耕种着,充满生机的农田。
到了这里,天干风吹日晒,她已经都有很久没从镜子里看过自己的脸,皮肤一天黑似一天,手指更是充满大大小小的伤口,粗糙得像树皮。
说白了,到这里的半年,她压根没振作起来过,有种面向太阳内里腐烂的感觉。
做什么都像赶鸭子上架,被荒地赶着,要上肥要深耕要上种,被时令赶着,这个节气种什么,那个节气种什么。
连挣钱也是啊,草帽不适合就不再做,别人说请她去当歇家,她下意识地想先拒绝。
姜青禾觉得自己只是把这里当做落脚地,而不是家乡,她更像背井离乡打工的人,每天做着数不完的活,可深夜里想回到魂牵梦萦的故乡。
可是,回不去了。
她垂下头,用故作轻松的语气问,“那姐,你们在关中住了那么久,想想也有啥割舍不下的,咋就回到这了呢?”
“咋没割舍不下的,哭都哭过,争都争过,人这命不就这样。
当初俺在镇上支了个铺子,真是老赚钱了,街坊邻里哪哪都好,俺还能给虎子和妞子三天吃一顿肉,喝一碗奶。”
宋大花语气释然,“可老天爷的事俺们哪晓得,发了场大水,那淹的,俺的铺子房子,钱全都没了。”
“妹子也不怕你笑话,当时恨不得一头扎进水里,叫老天爷把俺的东西都还给俺。”
“可后头也想明白了,俺还有条命,岁数又轻,咬着牙肯干,到哪不能再把日子把体面给挣回来。”
人呐,有时就缺乏从头再来的勇气。
此时日头穿破了雾气,姜青禾背着光,她看了眼面朝日头的宋大花,那样横生皱纹的脸上,有着年轻蓬勃的朝气。
“人到哪不是过日子,俺刚到关中的时候,啥话也听不懂,别人也不搭理你。没地方住,就窝那墙根底下。”
“怕包袱被别人抢了,整夜整夜不睡觉,俺跟俺男人真是吃足了苦头,可到这里还能听得懂话,还有田地分给你,水田能种稻,就算是荒地咋了,只要肯上肥,俺啥不能种。”
宋大花说话干活两不误,一大片稻田割完,扭头一看三个娃蹲在那里玩癞呱子,她掐着腰喊:“虎子,妞子,领着妹娃子来拾稻粒子,也不怕自个儿变成癞呱子。”
姜青禾抹了把脸,强打起精神,“姐,他们拾的稻粒你全给拿回去,到时候再给你拿一斗的稻子,你觉得成不?”
“这可不兴说玩话,俺当着了,”宋大花傻的才会把粮食往外推,但她也说:“给五升吧,一斗太多了,地里的俺是真捡阿,保证给捡的一点不掉。”
“捡吧捡吧。”
宋大花喊:“你俩捡仔细着点,捡满一袋就有你们一口饭吃,捡不完还吃灰面馍馍。”
虎子:“不想吃。”
妞子说:“啥灰面馍馍,干死噎活的。”
蔓蔓跪在地上,麦粒子太小了,她趴着捡的,脸都快贴到地面了,她扭头问:“啥是干死噎活?”
妞子没说话,给她做了个砰砰拍自己胸脯,往上翻白眼的表情,然后说:“懂了不?”
“噢,”蔓蔓点头,还是没懂。
她捡着捡着,就不想捡了,跑过去趴在别人家的田垄边,看别人割稻子,突然问:“伯伯,你家咋没有娃来捡嘞?”
“还没收完哩,等收完就有娃来捡了,”大伯擦着汗笑眯眯回她。
“我们能捡不?”
“你捡了,那俺孙娃来,没得捡能去你家捡不?”
蔓蔓摇头,“我家有人捡了。”
她拍拍胸脯,跑回去跟二妞子说:“好险。”
“好险啥?”二妞子捡的正起劲。
“忘了,”蔓蔓说的理直气壮。
二妞子跟虎子悄悄说:“娘让俺们多让着点妹妹,是该多让着点。”
“她是只小糊涂虫。”
虎子嘎嘎乐,稻粒子都抖了好几颗。
蔓蔓闲不住,又跑去看徐祯拎着把稻谷,对着拌桶左一下,右一下打谷,飞扬出的谷粒大半进了桶里,还有不少溅了出去。
麦子得拉到专门的打谷场去,可稻子一是水田沟多,高高低低不平坦,车拉不进来,不好运。
二是耗损多,路上运的时候,太熟的稻粒子落进草里,想拾都拾不起来。
各家基本是把拌桶拎进来,在自家田场打完谷,毛口袋一袋袋背出去,运到戈壁滩那的晒场晒谷。
水田少,每家每户也只有一亩,不像荒地只要愿意开荒,哪里都能种。
全家齐上阵,一天也就收完了,剩下的稻粒明天再来拾个半天。
等日头渐渐西斜,姜青禾牵着毛口袋,徐祯拿着三角斜面的畚箕往里倒稻子,扬起一层灰。
这时虎妮从另一片田拎着镰刀过来,两颊通红,离得老远就喊:“割完了不?俺家收利索了,俺娘催着让俺过来瞧瞧。”
“收完了,”姜青禾喊,“晚上我这吃饭。”
她又跟宋大花说:“姐你也来吃。”
宋大花跟虎妮异口同声地问,“吃啥?”
“吃面疙瘩。”
面糊姜青禾是回去后现搅的,她学过很多种方法,有直接和成面糊,烧一锅滚水,倒进锅里快速搅拌,面糊在滚水中分开又聚拢,凝结成块后大大小小都有。
大的跟枣似的,小的能缩到黄豆那样,放一把嫩菜,吃到肚子里囫囵一碗汤。
她不喜欢这种,太大的面疙瘩极有可能没熟,一嚼有股粉芯子感。
也有和成光滑的面团,一点点揪到面汤里,姜青禾就直接用勺子刮,一小团散在锅里,萝卜丝、肉沫子再加把菜,烫到面皮光滑就能捞起。
宋大花没喊她男人来,哪有拖家带口上人家吃白面的,从她口中剩下点匀给他就得了。
“白面,还是头茬面,哎呦,俺这嘴还能吃得上这口,”宋大花没吃就开夸。
四婆哈哈笑,“谁叫她亏啥都亏不了自个儿的嘴。”
虎妮吸溜着,“好吃不就得了,娘,你明儿也做一回。”
“吃吃吃,就知道吃,败家玩意,”四婆挤兑她。
小草偷偷跟蔓蔓说:“俺婆老是这样骂俺娘,憨货,败家玩意,个倒灶的东西。”
相似小说推荐
-
嫁双骄(双瞳烟华) [古装迷情] 《嫁双骄》全集 作者:双瞳烟华【完结】晋江VIP2024.07.30完结总书评数:613 当前被收藏数:1138 营养...
-
哥谭新王(铅川) [BG同人] 《(综英美同人)[综英美]哥谭新王》作者:铅川【完结】晋江VIP2024.08.11完结总书评数:1132 当前被收藏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