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硬核系统让我当大佬(醉鱼仔)


她还是不太擅长安慰人,尤其还是这种关系,总感觉自己说什么都有点伤口上撒盐。
“不用管她。”季屿伸手解开扣子,脱下外套,将袖子卷到手肘,去做饭,“今晚吃炸酱面怎么样?”
“好。”
季屿往厨房走,一转头,发现孟秋亦步亦趋地跟在后面,似乎有话说,便问道:“怎么了?项目上遇到事了?”
“不是……”孟秋转着手指头,“二哥,杭同志……好像真的挺喜欢你的。”要不然也不会哭得那么伤心吧?
季屿不明所以,所以?
孟秋说:“当初咱们说了要是遇到喜欢的人……二哥,你有没有什么想法?”
“没有!”季屿斩钉截铁地说,又强调道,“随随便便就说喜欢,这种喜欢也太肤浅了。小蝉,要是有人这么对你说,没有五年十年,你别相信。”
“五年十年,也太久了吧?”
“不久,时间才能检验真心。”季屿一本正经道。
孟秋“噗嗤”一声笑了:“二哥你说的话好有哲理哦……”
杭同志似乎是真的想跟她交朋友,短短几天就找了她两次,一次是跟她吐槽那些盗墓贼太可恶,把墓炸得乱七八糟,害得他们现在的工作不好做。
还有一次带了他们新发的肉罐头来。
孟秋挺不好意思的,肉罐头在供销社都不好买,他们就算发,估计也不会太多。
她就说:“那我请你吃食堂吧?”
“好啊。”杭雪芝一口答应。
孟秋带她去了驻地的食堂,驻地食堂的饭菜不太好,她让杭同志在这里等会儿,自己又跑去研究所食堂打了个菜。
“好了,咱们吃吧!”孟秋擦了擦额头上的汗。
“这是在研究所打的吗?哇,比这个食堂的好多了欸!研究所里竟然还有单独的食堂啊?”
“嗯,因为距离有点远,作息也不一样,过来吃饭不方便。”
“哦,那你们平时都在研究所吃饭吗?是不是都不怎么出来……”
两人正说着话,孟秋的肩膀被人拍了一下,她回头:“玉茹!”
宋玉茹双手搭在孟秋的肩膀上,下巴朝对面点了点:“这是?”
孟秋介绍道:“这位是杭雪芝杭同志,是考古团队的人。杭同志,这是我的好朋友宋玉茹,文工团的。”
“哦——”
两人礼貌地握了一下手,宋玉茹打量了一下杭雪芝,拍拍孟秋道:“我忘了带粮票了,你有吗?先借我点,走,陪我打饭去……杭同志,不好意思,稍等一下。”
杭雪芝微笑:“没关系。”
宋玉茹拉着孟秋去打饭,小声问:“你怎么跟她在一起?”
孟秋道:“你认识她?”
“本来不认识……”
一说考古队的她就想起来了,当时听说有人黏上了季营长,她还气来着,都打算好了,姓季的要是敢对不起小秋,就让小秋把他踹了!
可惜详细了解了一下,姓季的似乎没做什么让人误会的事。
那就是另一个当事人的问题了。
宋玉茹对那位杭同志没什么好感,即使她装得人模狗样的,但当时那么多战士,偏看上一个已婚的,是因为人家救你呢?还是看中季营长这个营长的身份呢?
现在又找上小秋,到底打的什么主意?
孟秋就把她们认识的事告诉了她,稍微有些苦恼:“……杭同志太热情了。”
宋玉茹戳了戳她的额头:“你可长点心吧!”
就这还敢让人去家里,就不怕人家曲线救国,不怀好意?
“等着,让我来会会她!”
宋玉茹打好饭菜,撸起袖子,做好战斗准备,坐过去,微笑:“杭同志不介意我一起坐吧?”
杭雪芝道:“不介意。”
宋玉茹打开饭盒:“来,别客气,一起尝尝。杭同志来我们这儿,我们是东道主,本来应该好好招待杭同志的,可惜今儿食堂没什么好菜,杭同志将就将就。”
杭雪芝夹起一筷子菜:“宋同志客气了,孟秋同志刚才还特地去研究所食堂打了菜,已经让我很不好意思了。”
“小秋就是这样,对待别人太真诚。”宋玉茹感叹了一句,又问,“杭同志是哪儿的人啊?”
“我就是省城本地人……”
“省城的?我家也是省城的,杭同志家在哪儿,以前一直在省城生活吗?竟然都没听过杭同志。”
杭雪芝说:“我住政府大院,我父亲是革委会主任……”
宋玉茹疑惑,革委会主任不是姓马吗?
杭雪芝脸上适时地流露出一丝难为情:“我是……跟着我母亲改嫁过来的,我跟我生父姓。”
哦,原来是这样。
宋亚茹重新打量了一下她,很难得,有个革委会主任的继父,她身上竟然没有骄矜之气,甚至还从事考古工作。
孟秋也惊了一下,杭同志竟然是革委会主任的女儿?
她在脑海里翻出来一个名字:“马鸿飞是你……”
“是我继兄,孟秋同志认识他?”
孟秋摇摇头:“不认识,之前听人说过。”
还是她第一次做收音机时候的事,当时想到了集成电路,余国庆就带她去了趟省城无线电厂找他在技术科的叔叔,回来的路上,目睹了一场批斗,被批斗的那人还是家属院里高嫂子的父亲。
当时高老爷子的凄惨和马路对面,那个青年脸上的玩味,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余国庆那时就和她说过,那个青年是革委会主任的儿子,马鸿飞。
“我哥他性格比较……”杭雪芝面露为难,“我继父只有我哥一个儿子,所以……因为是我妈带过来的,所以我哥也不太待见我,我们来往得不多。”
孟秋和宋玉茹点点头,默契地跳过人家的伤心事。
宋玉茹换了个话题:“考古工作经常要像这样到野地里吧?杭同志一个女同志,怎么会想到从事这个工作?”
“我亲生父亲从事的工作跟这方面有关,从小耳濡目染,对这方面很感兴趣。当年文物局招人,那一批只有两个人考了进去,其中一个就是我。”
说到这个时,杭雪芝的神情有些骄傲,看得出来,她确实喜欢这份工作。
三人边吃边聊,杭雪芝也问了问宋玉茹的情况,但注意力更多还是放在孟秋身上。
宋玉茹听着听着,随口道:“杭同志,你怎么总问小秋研究所的事,不问问我文工团的事?”
杭雪芝笑了笑道:“大概是因为我对研究所太好奇了,文工团省城也有,不像研究所,只听过没见过,孟秋同志是我身边第一个在研究所工作的人。”
她说得这么直白,宋玉茹反而没有多想,确实,一般碰到身边人在保密单位的,都会好奇。
不过她还是半真半假地提醒道:“小秋他们有保密条例,很多事不能往外说。”
杭雪芝看向孟秋:“真的吗?”
孟秋道:“是的。”
杭雪芝顿时道:“真不好意思,那我不问了。”
孟秋之后便忙了起来,杭雪芝再找她,她也直接道最近有工作,杭雪芝很体贴地表示:“那我暂时就不打扰你了,等你忙完再找我。”
她的态度太好,孟秋都有点觉得对不住这个新朋友了。
实际上,杭雪芝在驻地里出现得频率却并没有降低。
某天,孟秋要进系统查资料,便提前回来了,惊讶地发现,杭同志和二哥他们营里的郭虎走在一起。
“你们这是……”
杭雪芝害羞道:“郭同志这段时间,帮了我们不少忙。”
原来墓葬太大,考古团队人手不够,便从驻地借人,郭虎他们就被派过去帮忙。一来二去,两人接触得就多了,相互之间就有了一些意向。
孟秋道:“恭ῳ*Ɩ 喜恭喜。”
她记得郭虎的年纪好像不小了,之前好像还听他说,他姐写信来,催他回家相亲。
郭虎摸摸后脑勺,羞涩道:“还没、没呢……”
老实说,杭同志能看上他,他还挺意外的。
之前杭同志给营长送鞋,他还吐槽,说明明他鞋也坏了,怎么没人给他送鞋,战友们哈哈笑,说:“你跟营长站一块儿,是人都知道选谁吧?”
虽然他气愤地跟战友们决斗,但也得承认,确实,他长相长相比不上营长,职位职位更差得远,人家女同志一眼看上营长,也很正常。
没想到,他跟杭同志还有这样的后续。
杭雪芝脸色绯红,看了孟秋一眼:“孟秋同志……”
孟秋揶揄地笑笑:“说不定以后咱们就是邻居了。”
杭雪芝跺脚,更害羞了。
郭虎压力山大,要想和小孟嫂子他们成为邻居,他至少要当上连长。郭虎看了一眼旁边的杭同志,暗暗握拳,要想娶人家女同志,就得给人家好日子过!
聊了几句,杭雪芝突然提出一个请求:“孟秋同志,我能不能暂时在你家借住几天?”
“这几天下雨,我们营地积水严重,我住的房子漏雨,昨晚上接水的盆不小心翻了,床铺都湿透了。随便哪间房让我住几天就行,等天晴了我就搬回去。”
杭雪芝说得很恳切,孟秋却有些为难。
他们家确实有两个房间,但真的不太方便。
她跟二哥勉强可以住一间,但是她那儿有不少书籍资料,她最近还在忙无人机的事,有时候想起什么,就会顺手在草稿纸上写写画画。
二哥给她配了钥匙,出门她都会把房间锁上。
郭虎是知道一点小孟嫂子的身份的,他对杭雪芝道:“之前怎么没听你说过?我去给你修吧?铺盖……你要是不嫌弃,先用我的?我再想办法给你借一套新的?”
杭雪芝嗔了他一眼:“下雨呢,现在怎么修?”
“没事的,我去看看——”
杭雪芝打断他的话:“哎呀,万一你再生病了怎么办?”
原来是关心他,郭虎脸上露出一抹傻笑:“但小孟嫂子家是真的不方便,要不然,我给你问问其他嫂子家?”
孟秋也道:“杭同志,不好意思哈。”实在不行,她把东西都搬研究所去?就是有点太麻烦了。
杭雪芝见状,只好道:“好吧。”
郭虎找了一下他们连长,连长家有长辈在,杭同志一个单身女同志过去借宿也合适一点。
而他自己,一等到雨停,就带了几个人过去给考古队的人排水、修房子。
没两天,郭虎便说要给她一个惊喜,领着杭雪芝回了考古队的营地,说道:“杭同志,漏雨的地方都修补好了,你看看还有哪儿有问题?我一起给你修了。”
杭雪芝站在她的宿舍里,微笑:“真是太谢谢你了,郭同志。”
郭虎摸了摸后脑勺,嘿嘿笑道:“不客气!”
作者有话要说:
小剧场:
别人:巴拉巴拉破坏家庭巴拉巴拉……
季屿不耐烦:别说的跟你能破坏似的!

第60章 飞鹰系列
无人机项目逐渐走上正轨,有了装甲车项目的经验,主导一个项目组,孟秋也算是驾轻就熟了。
项目组之前没有和她共事过的人本来还想像不出来她当组长的样子,经过这段时间,对她这个组长心悦诚服。
有些人,或许天生就具有领导力,也天生就能给人带来信心。
刚开始了解过这个项目,他们心里还认为难度太大。但现在却觉得,在组长的带领下,未必不能实现。
无人机项目按照重要组成部分分为四大组:动力、控制、机体以及信息采集。
首先是机体,包括两部分,结构设计以及机体材料,由顾鹤年和林亦寒负责,两人一个动手能力超强,一个是学材料的,刚好。
其次是控制部分,孟秋自己负责,这一部分涉及到无线电遥控、计算机处理,人数最多,除了如陈绍英这样研究无线电的,还有胡晓梅等人。
然后就是动力和信息采集组了,也都按照各自所擅长的来分配。
项目正式开始的第一件事不是设计图纸,也不是计算数据,而是培训。
无他,孟秋发现大家对无人机的认识还是太少了。大概是因为他们所没有过飞机相关项目。
孟秋觉得这样不太好,都不清楚无人机,那不是盲人摸象吗?先对项目有个整体的认识,知道他们要做的是什么,才能知道要做到什么程度,以及怎么做。
所以,来培训吧,磨刀不误砍柴工。
“一共三部分内容,分别讲无人机的构成、飞行原理以及系统组成。首先是无人机的基本构成……”
这场培训一开始只是他们本组的人听,后来沈教授听说小徒弟在给组里的人上课,拎着茶杯,背着手,慢悠悠地晃过去。
“不用管我。”沈教授在会议室挑了个后面的位置坐下,“我是来旁听的。”
结果研究所里的其他教授听说了,也跑过来了。他们起先凑热闹的心思居多,可听着听着吧,嘿,认真了。
这个培训里面讲到的有些东西很新颖,用一句话来说就是,都是干货!
无人机项目组的人本来听得还很欢乐,一回头,看到后面坐了一排教授,自家老师/主任就在其中,龇着的大牙瞬间收了回去。
教授们听就听吧,还时常提问,然后,他们就看到,教授们和组长就某个问题深入探讨起来。
唉,头皮发麻,如坐针毡,所以……教授、组长,你们能不能说慢一点?
教授们的到来引发了一波听课热潮,一部分是教授们听完课,觉得值得一听,回去后叫自己的学生们下次记得去听;还有一部分则是其他人看到这个状况,心里好奇,那么多教授都去听,这个培训到底讲了什么。
于是乎,再一次上课,孟秋简直怀疑自己走错了场地。
她瞪着眼睛,看着这挤得满满当当的会议室,不敢相信地退了两步,扭头看向门框上的门牌号。
没错啊,是这个会议室啊?
可是……谁能告诉她,怎么会有这么多人?!
孟秋擦了擦汗,走进去,会议室里的大家喊道:“孟组长,我们都是来听课的!”
那也太多人了吧?
沈教授悠哉游哉地走过来,一看,嚯,都坐满了,连他都没位置了。
沈教授大手一挥:“走,换个更大的场地去!”
片刻之后,大家移步大厅。
研究所当初建造时工期比较赶,除了必须的实验室、办公室,会议室并不多,其他的也大不到哪儿去。
只有一楼大厅最宽敞了,大家自己带个凳子,往一块一坐得了。就跟他们以往所里开大会似的。
大家还有闲心说笑,当事人孟秋紧张得直扣手:“老师,是不是太夸张了?”
沈教授捧着茶杯,说:“哪里夸张了?这说明你讲得好,大家都对你讲的内容感兴趣!”
这事让他产生了一个想法,类似的活动完全可以常规化,一周一次不行,那就半个月或者一个月一次。
搞研究也不能一直埋头苦做,还是要多交流。各个学科,各个人,不同的想法,在一块碰撞,才能产生火花,保持思维的活跃性。
孟秋一开始很紧张,尤其是面对下面乌压压的人头,压力山大。本来只是打算简单讲一讲,现在不行了,总感觉不讲点干货是浪费大家宝贵的时间。
一个人一分钟,这么多人,岂不是浪费了研究所几百分钟?
孟秋把肚子里的那点东西都掏出来了,为了有东西可讲,晚上回去就进系统里抱佛脚。讲到最后,都从无人机不知道引申到哪儿去了。
就这么,原定三天的培训,讲着讲着,变成了一周。
第七天大家还意犹未尽,孟秋摊手:“没了,真没了,我也是现学现卖……”
有人就起哄:“孟组长,要不然你再临时学一学我们化学吧!”
孟组长讲课由浅入深,提到的很多东西都特别有意思,还特有启发性。只可惜她讲的以无人机为主,涉及他们本专业的比较少,没听过瘾。
无人机项目组的组员们顿时怒目而视,我们有好东西和大家分享,你竟然还想连盆端走?
说话的这人“哎呦”一声,谁啊?谁踹了他一脚?
孟秋婉拒了他的热情邀请,化学,暂时还是算了,她现在都有点忙不过来了。
感受到了大家强烈的求知欲望,孟秋不由想到系统里一资料库的书,要是能把书拿出来给他们看就好了。
“不可以。”系统的声音在她的脑海中响起,“系统中的所有书,只有宿主本人能看到。”
晚上回去孟秋试了试,发现书只能在系统空间里看,一拿出来就变成了空白。
而且抄写或者默写下来也不行,在这方面,系统的规则意外的严格,只有宿主自己学会,再教给别人,才不算违反系统规则。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