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硬核系统让我当大佬(醉鱼仔)


“那小叔小婶也会有自己的孩子啊,对吧,小婶?”
听到这话,孟秋突然有点不自在,她拿起床头柜上的糖罐子塞给他们:“吃糖,吃糖……”
季明远剥开糖纸,递给季明月,季明月塞进嘴里,两人动作自然。糖罐里的糖果不止一种,牛轧糖只剩一个了,两人似乎都喜欢,季明月拿过去,咬了一口,剩下的一半直接塞季明远嘴里了。
季明远毫无意见,头也没抬,还在那儿翻其他的糖。
孟秋看着他们俩默契的动作,若有所思。
二哥好像没说错,明月和明远确实很亲密,她和二哥还没到这种程度呢。
果然是她想多了。
楼下,季屿在厨房洗碗,洗着洗着,动作停了下来,吐出一口气,幸好。
养伤的日子很清闲,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没什么事了。这样的日子过了一天两天还好,第三天孟秋就忍不住翻开书了。
季屿就说:“我和几个朋友约了喝茶,要不要一起去见见?有个朋友你应该知道,就是之前给他寄收音机图纸的那个,他一直想谢谢你。”
孟秋想起来了,当时那份收音机图纸还给她带来几百块钱,一下子解决了她的燃眉之急。
叶女士瞥了自家儿子一眼,笑眯眯道:“去吧,小秋,天天在家里也闷得慌。你看你来京城这么些天,还没出去玩过,难得这几天休息,就出去转转吧。顺便去看看电影,跳跳舞,晚上再去老莫吃个西餐,不用急着回来。”
孟秋想想,对这个时代的京城还挺好奇的,就答应了。
六义春茶楼,二楼临窗的一个雅间里,几个人或坐或站,其中一个年轻人趴在窗户上,嘴里哼着曲子,手上有一茬没一茬的打着拍子。
突然,他直起身体:“哎,来了,来了!”
旁边正在聊天的两个青年不约而同地走了过来,三个人挤在窗前,眼睛跟探照灯似的,上下打量。
年轻人“嘶”了一声:“那人真的是二哥吗?怎么笑得那么瘆人哪?咦,不习惯,真的不习惯。”
张道南将手搭在眼睛上:“是挺吓人的,二哥啥时候这么笑过?结了婚的男人变化都这么大吗?”
说着,他看了看身边的已婚青年,试图从他那儿得到答案,罗玄毫无形象地翻了个白眼:“等你结婚,你就知道了。”
张道南抖了抖:“还是算了吧,我不想知道。”
方平安撞了撞他俩,神神秘秘地问:“哎,你俩听说了那个传闻吗?”
“什么传闻?”
“就是那个啊……二哥连洗脚水都亲自给人倒!”
说起这个,张道南特别来劲:“知道啊,大院里谁不知道?这事都传南边去了,那天程磊给我打电话,还问起这事呢,说听说二哥找了个媳妇,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倒个洗脚水都怕人累着!问我是不是真的。”
方平安和张道南对视一眼,“噗嗤”一声笑出来,两人见罗玄不笑,说:“怎么,老罗你不信啊?”
罗玄单手撑在窗户上,指指远方,两人顺着他指的方向看过去,就见身后一辆自行车过来,二哥头也没回,下意识地伸手护住了身边人。
三人默默看着,直到那辆自行车驶离,方平安道:“我现在信那个传闻了。”
张道南道:“我也信了。”
方平安夸张地叹道:“真不知道这位二嫂是何方神圣哪!”
作者有话要说:
小剧场:
孟秋:好险,差点就开窍了!
季屿:好险,差点窗户纸就破了!

“二哥,这儿!”
孟秋抬头看去,就见楼梯口站着一个打扮颇为时髦的年轻人,娃娃脸,笑起来,右边脸颊有一个酒窝,看起来很是亲切。
方平安哒哒哒跑下楼,看了看他们,朝孟秋伸出手,自来熟道:“二嫂你好,我叫方平安,是二哥的好哥们儿!”
“你好,我叫孟秋。”
方平安领着几人上楼,一边走,一边道:“早就听说二哥结婚了,可惜一直没有机会,今天总算是见到二嫂您的庐山真面目了,真是名不虚传啊。”
这话怎么听起来怪怪的?孟秋很想问,我在外面究竟是什么形象。
方平安嘿嘿笑,又跟季屿道:“道南跟老罗都到了,就我们几个,还有海燕姐和我对象,磊子还没回来,其他人都没叫。”
二哥打招呼说别叫外人,他就知道了,带他对象来,是考虑到二嫂是女同志,万一跟他们说不来,女同志跟女同志之间也好交流。
老罗把海燕姐带来,肯定也是这个想法。
一行人上了楼,走进雅间,里面只有四个人,两男两女。
两名男同志,一个五官端正,浓眉大眼,长得很正派,另一个相貌平平,气质却卓尔不凡,他起身时,扶了一把身边个子高挑的女同志。
屋里的另一名女同志相貌十分出色,她脸上挂着淡淡的笑迎上来,走到方平安的身边,应该就是他所说的对象。
季屿给孟秋介绍,指了指长得很正派的男同志:“这是张道南。”
又指了指另一个:“罗玄,罗叔家儿子。岳海燕,也是大院里的。”
方平安揽着自己对象,主动介绍:“二嫂,这是潘丽娜,我对象。”
介绍完他们,季屿道:“我爱人,孟秋。”
罗玄和张道南对视一眼,明白了他的意思,纷纷打招呼。
“二嫂。”
“二嫂。”
岳海燕笑着喊道:“二嫂。”
潘丽娜见大家都喊了,也跟着叫了一声。
孟秋脸色微红:“你们好。”
岳海燕说:“咱们就别杵在门口了,过来坐吧。”
方平安看看跟在他二哥二嫂身后的人,他刚才就挺疑惑,就问道:“二哥二嫂,这位是?”
孟秋将小莹姐拉上,说:“这是我表姐许小莹。”
方平安纳闷了一下,二哥说要聚一下,怎么还把二嫂表姐带来了?难道是打算……说媒?
他的眼神在许表姐和道南身上移动了一下,不不,应该不会,二哥就算结了婚有变化,也不至于连说媒的事都开始管吧?
大家心里疑惑,但没有多问,只以为她是陪孟秋来的。
一行人落座,只有方平安跟有多动症似的,坐不住,一会儿跑出去叫人上茶,一会儿又说这家的茶点味道不错。
张道南跟他换了个位置,让他边上去,想怎么动怎么动。
他坐在椅子上,心里实在是好奇,偷偷打量对面的人,才多看了两眼,二哥的眼神就扫过来了。
张道南耸肩,主动找话题。
“之前真是多亏了二嫂那份收音机图纸……”
方平安把新要的茶点放在桌上,问:“什么收音机图纸?”
张道南推开他:“没你什么事。”
他对孟秋道:“首都收音机厂根据图纸制造出来的新款收音机,一经面市,就广受欢迎,去年还给我们换回来不少外汇。”
“能用上就好,我可是收了钱的。”
张道南笑道:“应该的,应该的,只是几百块钱,说起来还是我们占了便宜。”
孟秋问:“张同志是……首都收音机厂的吗?”
“不是,我在外贸部工作。”
说到外贸,孟秋就有了兴趣,她很好奇华国当前的外贸政策。
张道南说:“总体还是积极的。目前我们已经与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与贸易关系,西方国家虽然在一些重要物资上还是对我们实行封锁政策,但是一些常规的慢慢有所放宽。除此以外,我们也积极地寻求和第三世界国家的经贸往来。”
“不过目前的对外贸易还是以进口为主,出口也有,多是粮食、煤炭这样的商品。”
对他们来说挺吃亏的,他们需要的都是些诸如工业生产线、大型的技术设备、重要的工业项目等等耗资巨大的物品,但出口的东西价值却比较低。
所以他们的外汇缺口一直很大。
以往也不是没有想过其他办法,但国外的技术比他们先进许多,就他们有的一些工业产品,国外还真看不上。
收音机算是一次意外的尝试,最开始生产出来是在国内售卖的,后来外交部门的同志带出国,被其他国家的人看见,问了一句,得知是他们国家自己生产的,很是诧异。
外交部门的同志就留意了一下,发现国外市面上的收音机在某些方面似乎并不比他们的优秀。
外交部门的同志将这个情报带回来,他们商讨了一下,决定试一试,在成功卖出之后,便将这款收音机纳入了出口商品名单中。
虽然相对于他们的缺口,一款收音机挣来的外汇只是杯水车薪,但也是一个进步。
“这款名为“飞鸽”牌的收音机目前在国内售卖的数量不多,生产出来的主要销往国外。”
孟秋没有想到那款收音机还有这个后续发展。
“如果这样的话,是不是还可以做一些其他东西?”
张道南问:“什么东西?”
“比如……”孟秋张开手,比划了一下,“一种巴掌大小,可随身携带的音乐播放器。”
“音乐播放器?”
“嗯。”
收音机能卖出去,随身听应该更能吧?
在这个时期,还是唱片流行的时代。唱片有两个缺点,一是价格贵,二是不方便,谁还能随时随地带着个唱片机呀?
随身听就可以。
价格更加低廉,门槛更低,在流行音乐盛行时,拥有更加广阔的市场。
一代可以用磁带,二代CD机,三代可以搞MP3,再往后还有MP4,如果真要做的话,音乐播放器这方面,前景以及“钱”景还是很远大的。
“还有这种机器?”
“理论上是可以有的。”
事实上,在她的前世,世界上第一款随身听也是七十年代出现的,不过是在七十年代末而已。
其中涉及的核心技术,当下还需要再研究研究的就是电池了,如果能提前把锂离子电池搞出来,随身听还能再次升级。
孟秋把这事记在了备忘录上,回头翻翻系统里有没有涉及到锂离子电池的书。
她又问了一句:“这款收音机在国外的售价是多少?”
“一百!”
“美元吗?”
张道南被自己的口水呛了一下:“咳咳……华国币。”
“这么便宜吗?”
“便宜?”张道南惊讶,“这还便宜?”
“可是咱们和国外不是还有汇率吗?现在的汇率是1:3左右吗?”
“差不多,目前是1:3.74。”
“哦,也就是说换算成M元,大概27美元一台我之前在一些资料中了解到,M国一个普通人的月工资平均都在2000美元左右。”
一个月工资两千,一台收音机才二十七,还不便宜吗?同时期的华国,一个普通工人的月工资大概在四十左右,收音机却要一百左右。
张道南无奈道:“不是我们不想定更高的价格……”
主要是人家一听是华国生产的,第一反应就是压价,要不是他们软磨硬泡,连这个价格都不一定能有。
“那我们的收音机在性能上面,和他们的相差得多吗?”
这个张道南他们当初研究过:“不多,确切地说,我们的收音机并不差,相比较,也是处于中上水平。”
孟秋就问:“那他们的收音机多少钱一台?”
“少则七八十,多则上百。”
孟秋咬了咬牙,这不就是欺负人吗?同样的商品却比他们的翻了好几倍。
欺负人也没办法啊,谁叫现在是他们想挣外汇?张道南叹气。
孟秋想了想:“话说……我们能不能换种方法出口?”
张道南看向她,孟秋说:“比如找个第三方公司,最好挂在其他国家的名下,包装以及风格也往其他国家的商品靠。”
“按照市场均价,即使一台卖七八十,相对于我们现在的售价来说,也翻了近两倍。这个钱扣除这种操作的各种投入,对我们来说,应该也比现在赚得多吧?”
管它对外是哪国货,他们挣到外汇再说呗。
要不然按照现在这种情况,就算有随身听或者其他高科技产品出来,估计还是会被压价。
谁叫人家就是看不起他们呢?
还有一种危险就是,当前他们还处于猥琐发育的阶段,如果冒出来多种技术含量高商品,会不会引起不必要的注意?
比如某个国家,会看着他们发展吗?最大的可能就是封锁打压,说不定见其中有利可图,还顺带着把他们的技术弄过去。
那他们可就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张道南手指无意识地摩挲桌上的茶杯,若有所思。
方平安顺势挤过来:“二嫂你连外贸上的事也知道啊?”
孟秋微笑:“只是从各种资料中了解过一点点。”
这可不像一点点,方平安问:“二嫂,那你猜猜我是从事什么工作的呗?”
孟秋观察了一下他:“嗯……宣传类的工作?”
他的穿着打扮在这个时代可以用时髦两个字来形容,在一众寸头、短发中,只有他,连头发都是特意打理过的。
而且他很注意形象,刚才和服务员撞了一下,一进来就忙不迭梳理头发,一边梳理一边问:“乱了没?乱了没?”
或者是,“电影电视节目相关工作人员?”
“二嫂你真聪明!”方平安起身,做了一个夸张的动作,“容我重新介绍一下自己,方平安,首都电影制片厂的一名导演。”
“导演?”
“没错!”
“竟然是导演,真厉害。”
“真的吗?”方平安摸摸后脑勺,嘿嘿一笑,“二嫂,我们单位之前有一部电影,讲述的一对姐妹智斗土匪解放村寨的故事,你看过吗?”
孟秋摇头:“我看过的电影很少。”
方平安表情有些失望,他清了清嗓子:“咳咳……那部电影就是我拍的?”
孟秋竖起大拇指,“电影叫什么名字?现在电影院还能看到吗?”
“能!”
“那我可得看看。”
“二嫂你看完记得给我提提意见。”
“好啊。”孟秋喝了一口茶,方平安将一盘茶点推到她那边,说:“二嫂你尝尝这个,这是他们家特色,满京城只有他们家做的最好吃。”
孟秋拿了一块点心,一边吃,一边问他们现在拍电影是怎么拍的。
说到自己喜欢的事,方平安兴致高涨,手舞足蹈地介绍。
“……胶片很贵吧?”
“可不是嘛,我们每次拍,一点儿都不能浪费。所以新人很难有上手的机会,除非带你的师傅手把手教,要不然也申请不到胶卷。”
他不一样,他是属于自个儿手里宽裕,他爸妈只有他一个孩子,他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各个都给他塞钱,他又是真喜欢拍电影,所以自个儿掏钱想办法弄到胶卷练。
孟秋想到前世随时随地都能拍视频的各种设备,要是现在能有摄像机就好了,胶卷时代,拍摄的影片时长都有限制,要是有摄像机,想怎么拍就怎么拍。
多多锻炼,才有成长的机会。
孟秋想起一件事,又问:“我们现在拍摄的影片国外会有人看嘛?”
方平安挠挠头:“这个嘛……很少。国内其实也有过几部影片在国际上获得奖项,不过看嘛,就不一定了。国外跟我们喜欢的不一样。”
孟秋想了想这个时代拍摄的大部分影片的主题,说:“你们有没有想过拍点其他东西?”
方平安不解。
孟秋道:“比如地方风景、神话传说、历史文明以及民间各种工艺传承……”
在常规的电影上,他们暂时打不过国外,可以换一条路嘛。
华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有万里平原,有连绵山脉,有一望无际的草原,有波澜壮阔的大海。论风景,他们从来就没输过。
历史文化就更是如此了。
总之,五千年的文明,能拍的东西太多了,总有一种能吸引人。
他们现在几乎没有对外展示的窗口,只能任由国外抹黑,比如在西方影片中的“眯眯眼”、“辫子头”,在她的前世,直到很多年后,在国外很多人的眼里,还是华国人形象的代表。
他们得让人知道,真正的华国人以及真正的华国,究竟是什么样子。
不需要强求别人的夸赞,起码不能再让人往他们身上波脏水。
而且文化入侵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他们应该警惕。
“……我觉得电影人的使命,除了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还有对外输出我们的文化。这片阵地,我们不占,迟早会被别人占领。”
再多的,以及具体怎么做,孟秋也不清楚,她只是想到前世R国文化、H国文化在他们国家造成的深远影响。
她也不确定自己有没有说清楚,孟秋看着方平安,他应该听懂了吧?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