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由分说给马兰塞了一包自己做的面,一副她们母女过的不好,招人同情的样子。
马兰要给钱,对方执意不要。所以马兰没办法,就说自己的老板很好,给她一个月开五十块钱,足够她们母女生活了。
面店老板娘先是吃了一惊,然后就意味深长说:“你算是因祸得福了,遇上一个好说话的老板。”
谁家老板能这么通情达理啊,说让看店就真的半个月不来瞅一眼。现在好多小店招个伙计,那是巴不得伙计给自家的衣服都洗了,一点都看不得人闲。
马兰还带着孩子,平时孩子中午还要回来吃饭。一天的功夫,光是孩子都要照顾不少时间。也亏得这家老板心善,不然带着孩子的妇女,就算是本地人也难找下这么合心意的工作。
马兰刚接受这份工作时候,心里压根没想那么多。
这次来蔡州市,是她第一次走出大山。对大山外的世界,她总是抱有着深深的不安全感。
别人对她不好,她就缩起来不敢说话。别人对她好,她也懵懵懂懂。
被面店老板娘一说,她才猛然意识到自己的工作有多好。
元棠给她弄了煤炉子,虽然说是卖茶叶蛋,但她一日三餐首先就能解决了。
每天早上用自己买的锅热点馒头,就着咸菜,再额外煮一个白煮蛋,让孩子吃的舒舒服服去上学,她就可以守着店面了。
上午人不多,她把茶叶蛋煮上,趁着有挑担的菜贩子路过买两把青菜,中午等着女儿放学过来吃饭,吃完了在店后面的水龙头一洗。
晚上要看天气,天气好,就多开一会儿店,中午剩下的菜热一热,熬个稀饭。天气不好,她就带着女儿回去租的地方,随便对付几口。店里的茶叶蛋在晚上学生们放学那会儿就能卖光,一卖光,她就能回去歇着。
能不下地,不喂牲口,不干农活,马兰觉得这简直就是梦里都不敢想的好日子。
于是在元棠回去白县后,她才后知后觉的感恩起来。
守店的日子轻松,马兰念及元棠这么帮助自己,就想给元棠织件毛衣,后来发现毛线太贵,元棠给她预支的半月工钱不够,于是她退而求其次,想着织一个帽子。
如今帽子刚开了个头,元棠回来了。
她又生怕元棠误会自己干私活,想要解释又口笨,只能满脸的惶恐。
元棠倒是没管这些,她随口应一声:“没事,咱门口装着风铃呢,有人进来就响了。”
门口装风铃这个巧宗还是元棠进货时候想起来的,这次进的一批货里有形色各异的风铃。她进货时候周红霞还劝她,说这是新品,还不晓得能不能卖出去呢,劝她不要进那么多。元棠十分笃定的进了几百串。
就跟蝴蝶发卡一样,风铃也是一代人的记忆了。风靡一时的玻璃风铃,还有那种用彩带纸叠起来的纸风铃,贝壳风铃,能上发条的风铃……妥妥的能卖。
果然她进了风铃回来,就立刻有人捧场,不光是年轻女孩喜欢,还有些商户也来买。都是看着元棠把风铃装门口,一进人就响,这多好啊。既能装饰店里,又能当个警示铃。
元棠在店里绕了一圈,对这两周的销货数量心里有了数。
等到马兰送上账本,她大致一看就更满意。
马兰固然有些看店上的缺点,比如不太会应付讲价,不怎么会招揽客人。但她的账目却是清清楚楚的。就连每天鸡蛋的消耗都记得很明白。
元棠把账本塞包里,只说自己拿回去看,让马兰不要守店了,赶紧下班。
临走前她又想了想,指着王薇趴着的桌子说道:“这个桌子太低了,明天我找人换了。你把桌子换到窗户这边来。”
王薇看书缩着身子不说,还在屋里最里面,光线也不好。
元棠心想,别再早早的给小姑娘看出个近视来,配眼镜也好贵的呢。
从自己的店出去,元棠和胡燕去吃了小笼包,就着玉米粥吃包子,吃完两个人推着自行车回去,路上又买了一兜子葡萄。
到了胡燕的租屋,两个人洗了葡萄坐在床上吃。
胡燕吐着葡萄皮:“你后天回对吧,我跟你一块。”
元棠:“你二哥婚事定了?”
胡燕嗯了一声:“上周打电话,我妈说我嫂子生了,正好我二哥要赶在八月十五前结婚。回去估计是两摊连着,我侄子的满月酒,我二哥的结婚酒。”
元棠捏了个葡萄:“你妈骂你了?”
胡燕满不在乎:“骂就骂了,又不掉肉。就是我二哥要搬出去住,说在县城租了房子,到时候在村里办事,但办完他就住县城去。”
胡燕家里这点事憋了好些天,就等着跟元棠说。跟别人说,别人只要一句“你咋不回去照看你妈”就能给胡燕气死,所以她懒得跟别人从头讲自己的事,更懒得被人说三道四。元棠就不一样了,她总是能迅速的理解自己。
“王美腰回老家,给她爹妈把窟窿补了,一家赔百分之三十五。我们家总共投五千,拿回来一千七。”
“问题就出在这一千七上。”
“我大嫂脑子抽了把家里的一千块给了她娘家妈,我大哥气的不行,为了她生产,又跟我二哥借了五百。本来这钱拿到手,应该还给我二哥五百,可我大嫂就捏着钱不给。一会儿说侄子还要花钱,一会儿说医院的钱还没结。我大哥那会儿不在家,二哥一看她这样也不能强要,就也没说啥。”
“等我大哥回来,听说了这事,就问我大嫂要钱,我大嫂又说把钱存了。我大哥就问存折,我大嫂就不给。”
“俩人吵吵起来,我大哥又吵不过她,气的翻箱倒柜的找存折。俩人差点打起来。我二哥正好回去,又不能非说要,只能说先算了。反正他打算结婚后住城里,大哥有了再给他。”
“这知道我大嫂一听,第一句话就是房子怎么分。”
元棠吸着葡萄汁:“你大嫂以为你二哥住城里就算分家了?”
胡燕:“对啊,她一句话说的我二哥来气了,就问我大哥,这到底是嫂子的意思还是我大哥的意思。我大哥都快被气厥过去了。我二哥也一肚子气,说分家就分家,让大哥拿出个章程来。”
胡燕把葡萄皮套在舌头上,含糊不清道:“闹了一场,还没说清楚到底分不分家。我妈让我回去听听,参与进去。”
“我能参与啥啊,出个耳朵就行了。”
元棠分析道:“你不多话就行,你大哥二哥都有分家的打算,问题就两样,一个是房子和地,一个是你妈的养老问题。”
胡燕:“知道,房子和地没有我的份,养老估计有我平分的一份呗。”
按照范娟的个性,后面一个甚至巴不得她管的多一点。
“你都想不到,我妈知道我辞了工,哭的有多伤心,比之前被骗还哭的伤心。”
放在以前,胡燕估计会很难受,现在也不知道是不是日子太忙碌,她居然难过了没一会儿就不再想了。
她妈的想法很简单,儿媳范娟是个厉害的,二儿子要是分家去了县里,她就得看着大儿媳的眼色过日子了。她指望着胡燕能嫁的近一点,好时不时回家照顾自己。
想法很好,就是不管胡燕自己的考虑。
胡燕往床上一摊:“反正我想明白了,房子和地都没我的份,我待老家干啥?等着伺候完男人伺候老娘,得个好名声?我还不如在市里扎扎实实干,等我有钱了,她愿意来就来,只要来我这里,我管吃管住管路费。”
但想要让她回去?
不可能。
胡燕算着钱:“这次我回去给大哥包五十,二哥包五十,给我妈包一百。”
大哥二哥为了五百就闹翻,胡燕只觉得骨头凉。
是不是人结婚了,有了自己的小家,兄弟姐妹的情分就该瞬间清清楚楚?
要不为什么大哥二哥只是结婚,家里就发生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曾经熟悉的亲人变得陌生,没等元棠提点,胡燕就自觉的准备装穷。
或许大家不平的根源都在于觉得自己是吃亏的那一方,对方是富裕的那一方。大哥觉得自己负担重,媳妇还生了孩子,又赔了钱,往后压力大,二哥光棍汉,手里只怕还宽松。二哥觉得自己马上要结婚,老大明明有钱还捏着不还自己的五百,是摆明了不想还,对方明明出大车挣的比自己多,还这样算计他的钱。
两人都觉得对方日子好过,觉得自己正是要用钱的时候。
胡燕都不敢想如果两个哥哥知道自己开了店会是什么反应。
她本能的不想跟亲人走到互相算计的地步,所以她准备往后回去都装穷。开店之后她就一直是穿店里的衣服,一来是方便,二来也是穿个版型给人看。这次回家,她打算把自己的旧衣服都找出来,到时候不说蓬头垢面,反正不能光鲜亮丽的回去。
元棠肯定了她的想法。
亲人之间是否存在攀比和嫉妒呢?
过去的经历告诉她,不光是存在,比起身边的陌生人,亲人之间,尤其兄弟姐妹之间,比较的更厉害。
就像上辈子,元芹前脚分了房子,后脚元柳就也闹着要买单位的集资房。元栋这边拆迁了,元芹就赶紧问拆了多少钱,比较一下是不是比自己的多。元柳的丈夫升了官,元芹有两三年都不怎么给元柳打电话……
等轮到了小辈,就比的更明显。谁家的孩子考的好,谁家的孩子学了什么特长,谁的孩子不争气,一个个都明里暗里的比。
一旦别人比自己好,就抓心挠肝的难受。
可笑的是,在互相攀比时候,兄弟姐妹都巴不得展现自己过的好,可等到养老时候,个个都换了说辞,比着谁的日子差。
这种时候,明事理的老人会居中调停,不明事理的老人就会忽视受委屈的那个,反正不管谁来照顾谁出钱,只要自己过的好就是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凭受委屈那个撕心裂肺都不理会,谁让你有良心,所以活该呢?
元棠叹口气,可惜这世界上当爹妈没有考试,多数的老人都是把最老实的那个当牛马。
人们老说投胎是个技术活,实际上投胎是中彩票。遇上明事理又家庭和顺样样好的家庭,是一等奖,遇上不富裕但是父母宽和的是二等奖,有钱但没有关怀的是三等奖,最倒霉的是钱也没有爱也没有,还要做兄弟姐妹里最委屈的那一个。
她用自己的亲身经验学会了这些,好在胡燕这辈子不用踩一遍坑才知道。
*****
周末的时间过去的很快,元棠接了一次货,盘了一次存货。基本跟马兰登记的一样,只是丢了几个发卡,她也没计较,这时候没有监控,正常的货损而已。
倒是马兰对此很紧张,一个劲的念叨自己明明盯紧了。
元棠宽慰她:“小东西丢一件两件很正常,不要为了这个就死盯客人,把人家当贼看太不礼貌。日常稍微注意下,台面上可以少放点货,及时补就好。”
马兰十分惭愧,自卑涌上心头。
元棠教她,每次都是细枝末节都叮嘱到,要是换了别人,元棠肯定不用这么费心。
她实在太没用了。
元棠盘完了库,斟酌了一会儿开口道:“马兰姐,我有个事拜托你。”
马兰猛然抬起头,差点吓到元棠:“你、你说,我一定、一定做好。”
元棠:“别那么紧张……就是咱们店开在学校边上,你能不能留意下店里的客人,或者打听下周围的人,我想找个五中的英语老师补课。就每两周我来的那两天,补两次,会给补课费。”
马兰拼命点头:“可以!”
她认识周围的店铺,等下就去打听。
元棠笑着谢过她,再看一眼坐在那儿看自己带来的课本的王薇,提醒道:“马兰姐,你其实可以给薇薇办个借阅卡的,我听人说少年宫有个市图书馆,有借书卡就能去看。”
王薇猛地抬头,圆圆的眼睛带着光,像个小猫崽,把元棠逗笑了。
王薇明显很喜欢看书,也不知道是不是还不能适应城市生活,元棠来的两天,都没见她出去玩过。这条街上的商户们大多都有孩子,一到晚上就群结对的在外面疯跑,就王薇既不出去,也不怎么说话,就一个劲的看书。
元棠不指望马兰能给王薇什么人格上的建议,但她觉得小孩子的情绪最好要有个出口。既然喜欢读书,就去读吧。办个借书卡,孩子也能有点精神食粮。
元棠一开口,马兰就十分踌躇:“借书卡……咋办啊?会不会很贵?”
元棠看着王薇的眼神熄灭下去。
她想了想说道:“这样好了,我正好也有这方面需要,先去办一张,如果能办,王薇先用我的看。回头你想给她办了再说。”
马兰下意识就要拒绝,她生怕麻烦到元棠。
元棠不由分说的拍板:“就这样了,我一会儿去办,薇薇来,你跟我一块去认认路,以后也可以自己去。”
元棠赶着在回白县之前去办了一张卡,好在图书馆不限制户口,就是要比本市的多花十块钱。本市居民借书押金是二十块,元棠需要掏三十。三十块能借三本书,每本限期一个月,超过一天扣两毛。
元棠办了卡,直接在图书馆借了一本英文版的《飘》,王薇眼睛都冒着光,那么多的书,她站在哪儿突然选择恐惧症发作,不知道挑什么好了。
元棠给她挑了一本《安徒生童话》,又拿了一本《一千零一夜》。
她指着最边上的书架说道:“这一排都是你能看的,到时候就来这里挑。你会看字典吧?”
王薇点点头:“老师教了的。”
元棠:“那就好,不懂的就翻字典。”
两人拉着手回去店里,元棠收拾书包,把《飘》放进包里准备去坐车。王薇一直跟着她,执意要送她到来时候下车的路口。
元棠和胡燕坐上车冲她挥手,王薇也学着拜拜手,心里有点难过。
她想谢谢姐姐的,回来路上小声说了一次,可那会儿有个车过去,喇叭声盖住了。后来她还想说,又不好意思。
她心里懊恼,觉得自己做错了事。不知道姐姐会不会觉得她是个不讲礼貌的人。
王薇垂头丧气的回去了。
元棠和胡燕坐在车上,看着她的背影。
胡燕突然脑子一抽:“我觉得你好像特别喜欢养女儿,我一个,王薇一个……”
元棠被她气笑了:“你想比我矮一辈啊?”
胡燕天马行空:“倒也不是不行,就是你下辈子记得生早一点,我好投到你肚子里。”
元棠眼睛一闭:“你愿意来,我还不愿意要呢。我睡了!”
她哪儿是养女儿啊,她是巴不得身上有自己影子的女孩子都过的好一些。
*****
新学期的一切都按部就班了起来,元棠的摸底考试排在了理科全班的第四十名,全年级排名在四十八名。
元棠突然意识到自己的目标定的不对,现在文理分开了,也就是说年级前五十并不是本科的划分点,按照比例来说,她应该进了全年级的前二十才能稳一个本科。
元棠在学习上更花功夫,上学期她还要分心贸易园那边。现在好了,她除了晚上摆摊,其他时间全都奉献给学习。
早上起来背书和背单词,上午上课,中午回去处理茶叶蛋和土豆泥。下午上课,晚上摆摊完毕后,回家接着看书做题。
短短一个月多,元棠的名次就进了十名,成为了年级第三十八名。
赵霞羡慕的看着元棠,跟元棠成绩进步不同的是,她的成绩在进入重点班之后反而退步了。
从摸底考的二百六十名退步到三百名。
赵霞那几天眼睛都是肿的,显然是回到家被训了。
赵霞趴在桌子上,书本盖下来,正好遮住她的脸。
她心里难受的很,重点班除了元棠是她熟悉的人,其他女生多是外班升上来的,她压根不认识。班里的男生多,自己又顶着关系户的名头进来,被好多人看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