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看上去很不错。”斯嘉丽想起了巴黎街道上的灯,心里所想的是,如果亚特兰大也能竖起了这么明亮的一排排路灯就好了。
“我听说煤气灯并不十分安全。”瑞德谨慎地说道。
“那是以前,”介绍人带着自豪的语气说道,“你们知道的,任何一项产品都是经过无数次测试的,这些煤气灯从世博会开始就在这里了,这显示出这些煤气灯优越的性能,它们将会扬名世界的。”
求不吹牛啊!!
邦妮听着他大放厥词,心里抓心挠肝的。
作为一个知道历史进程的人,邦妮恨不得告诉斯嘉丽与瑞德,电灯才是人类下一阶段的普及产物!!!
这些煤气灯被放在室外,是因为他们在室内很容易引起火宅。历史上的1881年,也就是在3年后,在奥地利有一起火灾烧死了850个人,就是因为煤气灯被放在室内,燃烧了画着油彩的幔帐,导致了大火迅速的蔓延。
而且煤气灯根本就不像电灯一样安全高效,它们终究会被市场淘汰的。
“爸爸,她们看上去好亮,”邦妮不适地揉了揉眼睛,“我们可以离开这里吗?”
瑞德看着邦妮不舒服的表情,立刻用宽厚的手掌挡在了邦妮的额前,又对其他几个小朋友说道:“你们也不要长时间地盯着这些灯,他们太刺眼了。”
因为这个小插曲,他们一家很快就离开了这个展区。
见识过了巴黎的繁华,斯嘉丽还是对路灯心心念念的,路上不由自主地说了起来。
瑞德道:“这些煤气路灯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发展前景,投资潜力并不是很大,而且我听说过它有一定的危险,刚才那个人只是一个推销员而不是一个发明家,我有点怀疑他的话可信度。”
邦妮不由得给瑞德的智商点赞。
斯嘉丽想了想:“可是,巴黎也安装了这样的路灯,这不正是说明它是可信的吗?你那天也赞扬了巴黎的路灯,你想想看,如果亚特兰大也安上了这些路灯,整个城市都会为此而欢呼的。”
瑞德并不想泼斯嘉丽冷水,斯嘉丽想得太简单了,那些人恐怕根本不会因为几盏灯而欢欣鼓舞。
“如果给我一点时间,我可以发明出一种安全又高效的新型照明设备来。”
一句掷地有声的话突然打断了斯嘉丽与瑞德的对话。
两人往身后看去,一个西装革履的年轻人站在了他们的身后,表情看上去信誓旦旦。
“你说的是真的?”瑞德挑了挑眉,“请问你是?以及你有什么证据证明你说的是真的?”
“你好,我的名字叫托马斯·爱迪生,我有一个实验室在美国纽约,前几年我刚刚获得了普用印刷机的专利,我们实验室有各种各样的研究,包括照明设备。”他将自己的名片递给了瑞德。
爱迪生?!邦妮努力让那个自己看起来不那么震惊。
他们这个世博会看到了爱迪生?然后这位“发明大王”看上去还想给瑞德推荐电灯?
邦妮就想问问:现在特斯拉大神在不在你的实验室?
斯嘉丽不动声色地退后了一步,她本能的不太喜欢这个年轻人。
或许因为他是北佬的愿意,斯嘉丽甚至觉得他看上去有些不怀好意。
瑞德手里拿着名片的一角,看着上面印刷字体,表情并没有太大的起伏:“你好,我是瑞德·巴特勒,这是我的家人。你刚才说你能发明出一种安全而高效的照明设备?说说如何安全高效。”
“电灯,巴特勒先生,我们在研究电灯,一旦电灯研究成功,它肯定能取代现有的煤油灯,以及那些根本不安全的煤气灯。”
“你凭什么说电灯会比煤气灯更安全?”瑞德轻声说道。
“从理论来说,电能够产生更高的效率。恕我唐突,我刚才就注意到了你们了,你对电能很感兴趣,这就说明你对电能动力有一定程度上的了解——”爱迪生自信地说道。
瑞德没有否认爱迪生的说法。
其实历史上,爱迪生就是一个伟大的推销员。
他获取的专利不少的部分因为他的推销而成功商业化,特别是“他发明”的电灯,然而电灯严格上来说,其实并不是爱迪生自己发明的,在他之前已经有无数人在研究电灯,他只是获取了这项科技技术的专利。而电灯获得成功的后几年,不断有人因为专利权的关系与他打官司。
甚至他所获得的1000多项专利大部分都不是他自己发明的,他只拥有这些发明的专利权。
“——所以我想,或许你会愿意了解一下的我发明。”爱迪生的最终目的,自然是想获得瑞德的投资。
实验室特别的烧钱,没有庞大资金的支持,根本无法运营下去。
瑞德一家人看上去非富即贵,这是让爱迪生忍不住开口的原因。
“我的确有兴趣,或许我们可以谈谈。”瑞德晃了晃两只手指夹着的卡片。“不过,一切等我回到美国再说。”
爱迪生识趣地不再多纠缠。
“你觉得他说的是真的吗?”斯嘉丽皱眉道,“可是他看上去并不可靠。”
“了解一下也无妨,”瑞德将名片收进了西装胸前的口袋,“电灯可比起这些煤气灯要靠谱得多,你说是吧,小邦妮。”
被点名的邦妮眨巴眨巴眼睛:“爸爸,你在说什么呀,电灯是什么,和刚才那些灯一样亮吗?”
瑞德笑了:“以后你就知道了。现在你们要休息了,还是继续逛呢?”
大家逛了一天都累了,其他人一致决定去休息一会儿再继续。
瑞德领着他们去休息室歇脚,就在这个时候,前方的走廊突然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约翰叔叔。”小博忍不住大声喊道。
那人回头,惊讶地说道:“巴特勒先生?”
第38章 教育副本(一)
在世博会遇上小约翰·斯特劳斯其实并不意外,毕竟这世博会期间,他有固定时间回来做指挥演出。
在昨天与小博谈了以后,瑞德今天早上来世博会以前已经派人去找小约翰·斯特劳斯,他其实希望以一种更为正式的方法让小博去见这位伟大的音乐家。
但这会儿是已经相遇了,那么倒是省了中间托人引荐的那一步。
斯特劳斯看着充满惊喜的小博,主动向他们走来,瑞德带着小博赶紧迎了上去。
瑞德朝斯特劳斯伸出了手,“斯特劳斯先生,你好。”他主动暗示约翰·斯特劳斯他们已经知道了对方的身份,“你的演出很震撼,让人意犹未尽。”
“谢谢你的欣赏,巴特勒先生。”斯特劳斯摸了摸小博的脑袋,“小博,你们原来是来看世博会的,喜欢我在台上的演奏吗?”或许是因为他们总是沉静在音乐当中,所以两人之间的其他的互动相对较少,最后他更是连姓名都没有留下,等他回来后偶尔也会想念这个喜欢钢琴而且十分有天分的小男孩。
小博崇拜地点点头,无邪地赞美道:“约翰叔叔,你的演出实在太棒了,我从来没有听过这么美的音乐。”
一行人来到了宾客休息室,这是瑞德视线就订好贵宾房,所以没有其他人。
他们也可以畅所欲言。
斯嘉丽和瑞德带着小博来维也纳,就是因为他的音乐天赋让人惊叹,在教堂里的音乐老师对梅兰妮说不要埋没了小博的才华,这才让梅兰妮下定了决心要让小博见识一下音乐之都的艺术氛围。
在他们来欧洲以前,斯嘉丽就对梅兰妮说过,希望这次的旅行能让小博拓宽眼界之余,如果能够得到一些名师的指导那就是再好不过了。
但也就仅仅于此了。
要说他们对小博的未来有多大的展望甚至是野心还是言之尚早。
于是当他们真正遇到了顶级音乐家的时候,就真的有些手足无措了。
斯特劳斯跟巴特勒一家人交谈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一点。
其实他的确是有心栽培小博,即便是他不是钢琴大师,但他有这样的资源,从他的角度,如果小博能够留在维也纳,学习和钻研音乐,假以时日一定能为世界一流的音乐家,前途将不可限量。
说到底,大西洋彼岸那个还在发展中的国家跟维也纳的资源是根本没有办法比的,这里有数百年一来留下来的音乐文化及底蕴,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的音乐能够超越维也纳的水平,这就是为什么维也纳被世界称为音乐之都的原因。
不过斯特劳斯也知道,巴特勒夫妇并不是小博的父母,而且小博的家还在美国,男孩还这么小,人家的父母未必愿意他背井离乡,越过一个大洋来到维也纳学习。
斯特劳斯的确是诚意十足,他甚至给了小博一个选择的机会——小博可以留下来,也可以回去,他表示如果小博不留下来,他也会把小博引荐给在美国的钢琴家朋友:“我想你们知道,我的确是很有诚意的,我知道你们也想小博有一个好的前途,他的未来就在维也纳,你们考虑考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