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年代的教育距离正统的现代基础教育还差得远。
美国的教育制度甚至还处于各州各自为政的状况,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分级制。
而建国百年且前不久才打完内战的美国,其学校以及教育资源更是相当糟糕,即便是已经出现了督学这样的监督学校教学状况的学位,其基础教育环境可谓是惨不忍睹,比如说有的小学的老师就是一些地痞无赖,他们因为找不到其他的工作,只剩下没人愿意去做的小学老师可选。可以想象的是,这样的学校教出来的小孩,几乎可以判定他们的前途毁了一半,也不大可能靠着读书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几乎是有学识的人都不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去。而等他们长大后,他们更愿意把孩子送到欧洲这边深造。
说白了,这个年代的美国还没有攀上世界的顶峰,他们建国仅一个世纪多,和老牌的传统国家更加没法比,这样的不自信让不少人崇洋媚外的思想严重——大西洋彼岸的欧洲历史源远流长,教育与文化都甩没有受过教育的众多美国人几条街——远远没有二十世纪成为超级大国后的霸气。
韦德与小博的教育都是请了家庭教师,哪怕是威尔克斯家里并不富裕,梅兰妮也坚持让小博接受教育。
斯嘉丽没怎么读过书,瑞德倒是念过西点军校,但显然他们距离一般有学识的人还是相距甚远。不过两人都很聪明,特别是瑞德,他有对于经营有明锐的触觉与独特见解,这让他在乱世后也依旧保存了自己的身家。
因为这个年代这样的教育环境,也让邦妮曾经担忧过自己日后会不会被称为“文盲”,不过有这样“叛逆”且宠爱她的父母,她觉得自己想多了。
不过总体来说,这个年代的教育问题还是很严峻的。哪怕是在欧洲的大学里,女性几乎不占比例,现在在一个由皇室牵头的世博会里看到了这样一个展区,这的的确确说明了思想是进步,甚至可以看做这是女权发展的表现。
瑞德经过“女性和儿童教育”和隔壁的“好品味的培养”展区的时候,见斯嘉丽驻足,还取笑她的确需要接受一下新式教育。
邦妮则趁机表达了她想要读书的愿望,不知是不是收到了展区工作人员的鼓舞以及对瑞德嘲讽的反击,斯嘉丽一口就答应了邦妮,甚至承诺让她和韦伯读一样的书。
展品的种类繁多,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工业、农业、艺术、机械,还有一些新概念,比如疗养法,他们经过这个展区的时候斯嘉丽停留得尤为久,她对瑞德表示自己对这个温泉疗养和海水浴疗养十分感兴趣,瑞德和斯嘉丽最近如胶似漆,她说什么瑞德基本上都会同意的。
世博馆实在太大了,如果想快速逛完只能走马观花,但即便是这样,也不可能一天就逛完的。
因为霍乱的影响持续,瑞德并不愿意一家人住在普拉特公园周边的旅馆里,即使这里真的方便至极。
这天晚上回去的时候,小博有点魂不守舍的。
瑞德本来想单独地找小博谈一下的,但是邦妮一直黏着小博,于是瑞德放弃单独谈谈的念头,而是当着全家的面一起说。
其实瑞德知道,小博虽然和他们一家都很熟悉,但毕竟他不是他们家的人,所以这一次小博跟他们出来还是比较拘谨的,即便是心里有事儿,却因为不想给他们添麻烦,就藏在心里。
不过小孩子终究是小孩子,哪怕男孩的个性再乖巧,掩饰得再好,也瞒不过瑞德的火眼金睛。
斯嘉丽不知道下午小博遇到约翰的小插曲,她还以为瑞德是准备给他们讲讲明天的计划。
“小博,瑞德叔叔问你,你想不想见你的约翰叔叔一面?”
小博这一天都在想这个事情,可是因为要好大家一起逛,所以他也不好和斯嘉丽他们说想要去找约翰叔叔。
但瑞德突然这么问,小博却有些反应不过来了。
斯嘉丽却略惊讶地问道:“你们找到了约翰?什么时候?”她在船上吐得一塌糊涂,和小博的临时老师约翰根本没打过照面,只有下船前听过他和小博一起的合奏。
“约翰可是不是一个普通人,”瑞德的目光依旧落在小博,“教小博钢琴的那位约翰,就是今天演奏的《蓝色多瑙河》的作曲者,今天指挥台上的指挥家,小约翰·斯特劳斯。”
斯嘉丽彻底震惊了:“什么?”
“小博,你想找他吗?”瑞德继续追问道。
“当然要,”邦妮拉着小博的手晃了晃,“小博可喜欢他的约翰叔叔了,爸爸,你能找到他吗?”
瑞德点点头:“当然,所以我这不是在问小博了吗?小博,你千万不好意思,你的父母都没有来,我和你的斯嘉丽阿姨都愿意支持你。”
小博的表情还是腼腆,但最后还是坚定地点点头:“瑞德叔叔,你真的能找到他吗?”
“放心,包在我的身上。”打听一个人来说对瑞德没有难度,更何况是打听一个因为世博会而大放异彩的名人。
☆☆☆
第二天一大早,瑞德一家再次出发到世博会。
第一天瑞德都是由着斯嘉丽带着孩子瞎逛。
第二天他们全家赶着一大早先登上了圆顶大厅的皇冠处,这个“皇冠”的内部也是用金属构造的,在这里他们可以在一览蓝色多瑙河与河畔的风景,这与坐船的时候所看到的完全是不一样的风光,奔腾的河水与日光一起流向远方,河面上的小船拥挤不堪,两岸的树木像是骑士一般,守护着这一条古老却美丽的蓝色河流。
下午,瑞德就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始寻找自己的目标。
第37章 度假副本(完)
瑞德的目标自然是新科技展品,他们首先看的是欧洲展区,欧洲是现在地球上最发达的地区
近年来,特别是电能被发掘以来,越来越多的电力产品横空出世上,其潜力就如同当年蒸汽动力开发的时候,而从现有的资料看来,电力的损耗低于蒸汽动力,但其效率却远高于蒸汽动力,也就是说,只要解决了电力普及问题,那么电力时代也即将到来。
曾经有人说过,不要将投资投入到新兴市场以及没有商业化的产品上。
但瑞德却并不是这样的认为。
投资本来就存在风险,而只要它有足够的市场潜力,那么它的发展趋势是势不可挡。
一些新兴的产品还并没有成功商业化,有不少投机分子和商人前来世博会,就是为了一睹这些新科技,以及预估他们的商业潜力。
哪怕其中只有一项产品,能够对世界做出改变并且普及世界,那么他们的财富就能源源不断而来。
一个成功的商人需要具有这样的眼光和野心。
而历史上,改变美国与世界发展的恰恰就是这些独具慧眼、有前瞻性及远见的资本家。
不过不少科技的确令人耳目一新,但更多的却是滥竽充数的科技产品,看着好像很厉害极具欺骗性,其实一点用处都没有,这种时候就需要看投资者会不会被这些科技所迷惑。
斯嘉丽对这些并不是太感兴趣,不过只要瑞德想看,她也是愿意去了解这些超出她常识的新兴科技。
他们来到比利时展馆的时候,瑞德就被一座小型瀑布所吸引了,原因是小型瀑布边上放着两台机器,而这两台机器的运转,形成了一个让人惊叹的人工喷泉,它与放置在圆顶大厅中央的艺术品喷泉不太一样,这个的技术含量明显高出了许多。
比利时的参展人无比兴奋对瑞德说这是在世博会中期才加入的新表演区,也是这届世博会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他们首先用水力发电机给一台电动机发电,让这一台电动机带动了水泵的动力,使其喷出漂亮的水花。
邦妮一听也来了兴趣,她听说电动马达就是从这一届世博会中工程师发现的,电动机之父“格拉姆”把人家的发电机的电线插到了自己的发电机上,摆了个大乌龙,自己的发电机却因此运转了起来,电动马达自此面世。
“爸爸,这个好棒啊。”邦妮高兴地说道。
瑞德摸了摸邦妮的小脑袋:“宝贝儿你也觉得这个很厉害吗?”
邦妮用力地点点头:“爸爸,我们可以把这个买回去吗?”
或许是邦妮的眼神带着期待,瑞德不自觉地多问了这群工程师几句,甚至还表示有意要投资,顺便拿了他们联络地址,以后方便联系。
很快,瑞德又对一个在室外的展区很感兴趣,露天的广场上,几盏无比亮眼的灯一排排的矗立路面上。
现在美国已经开始使用更为安全清洁的煤油灯,以取代蜡烛,但是这些煤油灯的光亮太微弱,并不能使他们承担路灯的功能,这使得大多数地方的晚上还是一片昏暗。
看着那些路灯,斯嘉丽也来了兴趣:“这很像巴黎街道上的路灯系统。”
“这是改良过的煤气灯,”介绍人说,“他们更稳定,也更明亮,是夜晚的最佳伴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