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丫鬟禀道菜已上齐,冯元暗道扫兴,不甘不愿地放开她。
桌上菜香萦绕,里外青花白底瓷盘盛着一盘红馥馥柳蒸的糟鲥鱼,鸽子雏儿装在个圆鼓大肚的陶蛊里,一盘烧猪脚,一碟十香瓜茄,一碟五方豆豉,还有一小篓子蒸饼。
绿莺察言观色,瞧出他不悦,连忙堆起笑,夹了一筷子鲥鱼剔了刺后喂给他。
冯元面色稍霁,扫了她一眼后,张嘴吃了。瞧她立着布菜,他伸指点了点圆凳,“跟爷一块儿用,边用边伺候便是。”
鲥鱼肉馨香美味,入口即化,鸽子炖得酥烂,似是与老陈皮、红参、酸角一处下锅,嚼在嘴里酸爽甘醇,余韵无穷。绿莺何时吃过这等好菜,想到这都是拜冯元所赐,心内对他愈发感激爱慕。零
待用完午膳,她还未来得及唤丫鬟收拾桌上盘盏,便被冯元竖直抱起往床榻走去。
她吓了一跳,细细瞅他的样子,颧骨处面皮微红,平日端肃的眼儿此时眯着,一脸微醺,已然是醉了。
到了床边,冯元将她放到地上,拉起她手够到自个儿颈间盘扣处,嘴里说着:“给爷宽衣。”
从前皆是晚间行事,哪曾白日这般过,绿莺紫涨着脸,扯了扯嘴角,笑得比哭还难看,指了指窗下案子上的古琴:“爷,时辰尚早,不如奴婢给爷弹个曲儿,爷不是最喜听那《将军令》的么?”
主子来了兴致,哪有你一个玩意儿推拒的理儿,冯元不耐烦听她呱噪,将她打横抱起往床上一扔。
绿莺摔的七荤八素,往日他虽不是斯文有礼,可也从未这般粗暴过,她骇得立时坐起身,殷殷望着他,嘴里劝道:“爷,才未时,怎好白日宣淫......”
冯元脸一沉,缓缓低下头,斜睇着她,阴测测道:“你说甚么?你在教训爷?”
绿莺胡乱摇头,见他逼到近前,连忙推着他胸膛,哭着腔语无伦次道:“爷,奴婢不敢,奴婢没有,奴婢只是瞧着......瞧天儿还亮着,这才......”
她的反抗犹如蚍蜉撼树,冯元狞着脸,揪起她衣襟往两侧一扯,“刺啦”一声裂锦声响起。
绿莺一窒,不敢置信地望着他,呆滞下一个字都吐不出,大张着嘴犹如一条被拍在岸上的死鱼。
这到底是真是梦,良人怎会变成这般?
不!他疼她宠她,待她那么好,他绝不是这样的人!正混沌间,又听那人冷笑一声,不屑道:“竟敢数落爷白日宣淫?你以为你是个甚么东西,仗着识得几个字就当自个儿是闺秀千金了?哼,不过是一个供人玩乐的奴才贱物!”
绿莺怔住,他说甚么?
果然是酒后吐真言!凄然一笑,她无力地松了手。
眼前一片模糊,泪珠子一路淌下去,鬓角微凉。她怔怔地望向床顶,那里是上好的黄花梨木,这屋子里大大小小的摆件,全都是上好的。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本以为这宅子里的一件一物、一草一木,皆是一个男子的怜惜与真心,到此时才晓得,她不过是一只金丝雀鸟罢了,今儿主人给你两口鸟食,你便以为是宠了?你若真将自个儿当回事,明儿就能两根手指扼断你的小脖子!
屋外日头正好,鸟飞枝头,屋里被翻红浪,雨打芭蕉。
采得莲房爱子多。
已入夏,天儿热了,莲子也熟透了。屋里春巧在做着针线,秋云捧着个莲蓬正为绿莺剥莲子吃,嘴里还说着吉祥话:“莲子,意为来子、多子。姑娘多吃些,这都是福气呢。”
绿莺摊开掌心,怔怔地望着那一小撮黄黄绿绿的莲子,思绪却飘到了九霄云外。
那日早起时,冯元早忘了头一日酒醉后的所言所为,她的推拒、不敬,他的怒气、暴行,一概忘了个一干二净。瞧她跟块破布似的瘫在床上,他还扬眉自得地嗤笑了几声“没用的东西。”
他忘了,她可不敢忘,一身青紫仿佛一盆凉水,朝她兜头泼下,将她的脑瓜仁儿洗了个清透。零
她不禁有些自鄙,自个儿怎么会这么傻,竟以为他只是匹高贵雄壮的骏马,这人分明是一头青面獠牙的猛狮,随时随地能将猎物绞杀殆尽。那日后她愈加有自知之明,再不敢忤逆他,唯恐将他惹怒。
她忍不住想着,若是没遇上他,没被他赎,不用伴在这样一个深不可测的人身边,是不是便不用受这般的罪了?
可紧接着却又自嘲一笑,绿莺啊绿莺,有人替你赎身你还不乐意?你怎么忘了,你若仍在刘家,旁的不说,那猪妖一样的朱员外,光是这人的坎儿你便过不去!
你呀,且安心待着罢。命如蝼蚁一般,若想不开便一根白绫图个痛快,没那胆子便凑合活罢。莫要不知足了,这个世道,卑若蝼蚁身如浮萍,能活到哪日都不知,冯爷再不济也好吃好喝供着你呢。
可她知道,有些东西不一样了。俗话说,人心易变。莫说那些薄情男子,就是女子,好比她,如今的想头也跟原来大不相同了。自从跟了冯元后,避子汤从未喝过,她虽未在子嗣一事上多过思虑,可原也盼着能为他开枝散叶。
可如今呢,她有些抵触,一个奸生子,能有甚么好前途?从她这一个玩意儿的肚子里生出来,又有甚么令人希冀的呢?冯元会稀罕么?他那样的人,又会善待么?
不!她不想生!摇摇头,将那把莲子扔回到果盘里,平日最爱吃的酸甜之物,今儿怎么瞧怎么不顺眼。
秋云察言观色,见姑娘面色沉郁、胃口寡淡,想起那日两个主子闹气的动静,心里叹气。与春巧对了个眼色,两人一起做起了和事佬:“姑娘,老爷是何人,习惯旁人敬着、捧着,若顶着他,吃苦的不还是姑娘?”
“就是啊。”春巧朝她抖擞抖擞手里的蚕丝抹胸,又指了指案上的贵重摆件,“瞧瞧,老爷对姑娘多宠爱啊,就说那燕窝,还不是想吃多少吃多少,奴婢可听说好些大户人家也不是这样宽裕的呢。”
绿莺不置可否,她心里的苦又有谁知,好吃好穿供着她,她就活该似泥一般被践被踏?若冯元待她真心,馒头咸菜、荆钗布裙,又有何不可?
心口憋闷,她立起身,带着秋云去了刘府。
四抬小轿稳稳当当停在刘家门外,她下了轿子,透过大敞的门,一眼瞧见正扫院子的菱儿。
绿莺一喜,朝身旁的秋云吩咐道:“你在这等我。”
秋云恭敬应是,抬头瞅了瞅忽然阴下来的天,朝她说道:“姑娘可要快些,似是要落雨了。”
绿莺点点头,掀起裙摆,几个金莲碎步走到菱儿跟前,瘪瘪嘴朝她委屈道:“妹妹,我在府里就似个木偶人,一个说心里话的人都没有,我可想你啦。”
话落,一把抢过她手里的扫帚,走到墙根扔下后,拉着她的手进了厢房。
将门阖上,绿莺转身朝她道:“太太又让你干活了?要我说呀,你家又不是她的奴仆,倒不至于甚么都听她的。”
一路菱儿都沉默无话,眼睛木呆呆没有神,此时更是跟个闷葫芦一般。绿莺心下大奇,连忙压下急欲诉心事的迫切,捏着她肩膀晃了两下关切道:“妹妹这是怎么了?病了么?”
菱儿眼珠子动了动,回过神,待瞧清了面前之人后,才猛地抱住绿莺,“哇”地一声哭出来。她口鼻都抵在绿莺胸前,哭声抽噎声都被封住,仿佛憋在瓦瓮里,引人心酸。
绿莺见她哭得如天要塌了一般,忍不住急道:“到底出了何事,你快说呀!”
“姐姐,我、我被卖了。”菱儿吭吭哧哧说完,又兀自吧嗒吧嗒掉着眼泪。
“卖到哪里了?”绿莺一怔,玉家夫妻都是老实人,虽说穷些,倒也不至于穷到卖闺女的地步啊。想到自个儿的身世,她气道:“你爹沾赌了?”
菱儿摇摇头,“没有,我爹哪会那般糊涂。”瘪瘪嘴,她哀声道:“我如今是刘家的人了,刘太太头几日突然拿了一张身契,那上头有我爹画的押,还有我的名儿,呜呜......”
“你家遇到难事了?若急需银子,为何不找我,何至于卖你?”绿莺拧眉道。
菱儿想了想,奇道:“应该不是我爹要卖我,爹说他从未签过甚么卖身契,况且那契上只写了一文钱,爹怎么说也不可能一个铜板就把我卖了啊。可那手印确确实实是我爹的啊,真是邪门了。爹娘说估么是我门仨谁不经意间做了恶事,这是遭报应了。这不,他们今儿去拜佛忏悔啦。可我想不通,我家从未做过亏心事啊,在外头时麻头酥也从未短过斤两,家来后更不曾动过刘家的一针一线,老天爷为何会惩罚我家呢?”
绿莺皱眉,“虽说恶有恶报,可也得先紧着罪孽大的人惩治啊,你看那朱员外不还是好好的?”她忖了忖,忽地有些了然,瞠目道:“定是夜里,太太偷溜进来,抓住你爹的手,摁下的。”
“怎么说太太也是书香门第出身,如此下作的事她真能干得出?”菱儿简直不敢置信,刘太太平日端着老大个架子,她怎么也想不明白,这样的人竟能做出来这般的偷鸡摸狗之事。
绿莺冷笑,“为何不能,当初为了银子不惜逼我去死,她恨不得钻钱窟窿里去,一文钱买你,估么她都肉疼得睡不着觉。”
她拈着帕子,为菱儿拭了拭脸颊,笑着安慰道:“身契既已签下,反悔不得,不过妹妹放心,我有银子,这就去太太那里将你赎回来。”
菱儿一喜,紧紧抓着她的手,感激涕零:“姐姐,妹妹多谢你了。”紧接着却眉头一揪,骇怕道:“可、可若太太狮子大开口,要十两二十两的,该如何是好?”
“无妨,姐姐拿得出。”绿莺淡淡道。
菱儿顿时张口结舌,姐姐发财了?眨眨眼,忽地瞧见她头上玉饰、身上绫罗,心下了然。
得知绿莺过得好,她是打心眼儿里替姐姐高兴,嘻嘻一笑:“姐姐可算是苦尽甘来啦!”
绿莺叹了口气,苦涩一笑。
菱儿一怔,连忙握住她手,担忧道:“姐姐可是遇上甚么不快活的事了?”
绿莺摇摇头,来时本想对妹妹倾诉苦闷心事,可这时望着那天真笑颜,才十二的小丫头,还不懂人事呢,如何能将她遭受的不堪大剌剌摆上台面?她淡淡一笑:“云泥之别,痴心错付。”
三个月的耳鬓厮磨,见时喜悦快活,别时寝食难安。她的患得患失、倾心爱慕,他的冷漠与绝情,本以为三日三夜也说不完,可出口时才发觉,这般剜心噬肺的一段伤心事,九十个日夜的轮回,囊括起来原来只需八个字,她不禁自嘲一笑,眉眼悲凉。
菱儿果然不懂,挠了挠后脑勺,追问道:“甚么痴心?谁对谁错付了?”
“啊——”
忽地响起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姐妹两个吓得一激灵。
天儿骤然黑沉似墨,噼噼啪啪的落雨声打在门窗上,屋里未点油灯,顿时一片漆黑。
不时几道暴亮轰响的闪雷劈下,伴着断断续续的嘶嚎声传来,在这寂静的宅子里,显得格外瘆人。
作者有话说:
咩~卖萌打滚求收藏●﹏●
第21章 一见
随着一道闪雷,光亮将菱儿的脸映得惨白,她双腿打着摆子,哆哆嗦嗦抓着绿莺的手,颤声问道:“姐姐,是、是不是闹鬼了啊?”
绿莺想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可仍忍不住心内打鼓。她大着胆子竖耳听去,隐隐约约似是刘宋氏的声音,嘶哑悲怆:“我的儿啊,你怎么跟你那爹一样狠心啊——”
她心内咯噔一声,难道是......不、不对,这刘少爷虽说不良于行如活死人一般,可身子骨一直都稳稳的啊。她扯着菱儿,二人快步往少爷房走去。
离远一瞅,屋门大敞,二人迈进门槛,里头立着才回来的玉家夫妻,正不住劝着刘太太节哀之话。
绿莺进门前还有些侥幸,这下终于下了论断,心里顿时一沉。她慢慢踱着步子,轻声来到床前,这一看却被吓得一颤。只见床上的刘少爷脸上紫红肿胀,双眼似要脱离出眼眶,鼓着直要飞出来,那嘴张得足有半张脸大。这副模样,似是见到鬼被吓死了一般,甚是诡异。
绿莺心如擂鼓,只觉一股寒气从脚心窜入,生生打了个激灵。看到刘少爷这般惨死,她是有些唏嘘不忍的,虽然她惧怕他厌烦他,可却并不恨他啊。她初来刘家时,刘少爷已然这般了,二人话没说过一句,无冤无仇。到底出了何事?难道是身子哪里疼,生生疼死的?
刘宋氏还是声声呼唤儿子,绿莺不敢问她,便扯了扯那玉家的妇人,“婶子,刘少爷是如何去的?”
玉家婶子一阵尴尬,偷偷瞅了眼床上的刘宋氏,凑在她耳朵旁小声说道:“吃圆子噎死的。”
“啊?”绿莺一窒,简直不敢置信。她打眼望去,果然在床边的小几上摆着两碗圆子。玉家婶子又对她指了指床上,她疑惑凝眸,定睛细看,这才发现刘少爷大张的嘴已露出了喉咙,那里一团白花花,确实是堵着甚么,想必就是那团子无疑了。
望着还在捶胸哭嚎的刘宋氏,绿莺无奈地摇了摇头。大夫明明说不能让他吃黏的、硬的、大块的,这些不易克化的吃食容易粘连堵塞喉咙和喉管,这些太太都知道啊。她疼儿子,当初哪怕一丝肉末,都不会留给自己这个小丫鬟,定要进了少爷的嘴她才高兴,可如今竟生生害死了自己的儿子,这又是何苦?
待刘宋氏哭累了,玉家汉子连忙管她要了银钱,去棺材铺买了身老衣、一口薄棺、香烛纸钱等一应物事。众人七手八脚,拿斧头卸了屋门摆在床前。脱去刘少爷的衣裳,用热汤擦试过全身,掰着将直的四肢,换上了老衣。将他放在门板上后,众人合力抬到堂屋,头朝大门,脚底点燃了长明灯。
玉家汉子想起一事,忙朝刘宋氏说道:“太太,三日后就得下葬了,得赶紧请人给选块风水好的墓地啊。”
刘宋氏浑浑噩噩地直摸着刘少爷的木枕,闻言呆呆道:“好,好,你去罐子里拿钱罢。去山上庙里寻个高僧,给我儿选个群山环抱、溪水汇合,阴阳调和的好地方,让我儿在地下也能睡得舒舒服服的,好让他能庇护我刘家的子孙后人。”
玉家汉子摸着罐里仅有的几枚铜钱,尴尬地不知所措,这点钱哪够请高僧,再说刘家哪还有甚么后人了,独苗的根儿都断了。
绿莺心下奇怪,冯元当初给刘太太的银子想必也不少,钱都哪里去了?屋里还是从前的破桌子,衣裳也还是旧的,连棺材也是买的最贱的薄杨木。
玉家婶子摇摇头,朝她小声道:“太太最近为少爷寻了个跳大神的老婆子,我看那就是个坑蒙人的老货,偏太太不听我劝,银子都被骗走了。”
绿莺抿抿唇,望了望刘太太,摸了摸襟前的银票,忍了忍终是未吭声。
她这厢不想做那以德报怨的痴人,那厢刘太太却不放过她。
刘太太听了玉家汉子的为难之处后,打眼四望,屋里哪还有值钱的物件了?惶急间忽地瞧见绿莺,她眼前一亮。
在自家小丫鬟面前摆了多年架子,早惯了。她翘起二郎腿,朝绿莺轻蔑一笑,老大不耐烦道:“还愣着做甚么,还不拿银子孝敬孝敬你家少爷,以为人不在了,你便可轻慢了?”
哼,绿莺挺直腰板,心内冷笑不已。我如今与你刘家一文钱干系都没有,你这是舔的哪门子的二皮脸?以为你轻轻招招手,我就得颠颠去你跟前挨你糟践?凭什么!
凭什么?瞬间她又塌了腰板。哎,若没菱儿那档子事,她直想朝刘太太讥讽地扯扯嘴,再大笑三声,可谁让形势比人强呢?
乖乖掏出一张十两的银票交给玉家汉子后,绿莺心内开始忖度,按理说刘太太儿子刚走,此时跟她提菱儿的事不恰当。可菱儿长得好,谁知刘太太会不会过一阵子又出甚么幺蛾子呢?况且这刘家正是缺银子的时候,此时提估么能成。
瞥了眼正兀自得意的刘太太,她扯起个笑,和颜悦色道:“太太,我如今恰好缺个丫头,不知太太能否让我将菱儿赎回来?”
刘太太一怔,紧接着脸一沉,怎么,连奴婢都不自称了?好个攀上枝头便忘了本的贱蹄子!以为得了冯爷一点碎银子打赏,便以为自个儿成了富家翁,装甚么大瓣儿蒜!“菱儿是个能干的,不仅一个顶俩,手脚还老实,外头可买不着这样的好丫头了,低于一百两银子不行!”
这、这分明是故意为难嘛!菱儿不服,正要张口与她理论,却被绿莺拉住。她木着脸,朝刘太太冷道:“那么多银子未带在身上,我这就唤丫鬟回去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