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然的压迫,挣扎的痛苦。百姓分明是极容易满足的,极容易感动的存在,却活生生被这样的时局逼上了绝路。
那么他们便要露出自己的锋利来,让头顶上那群高高在上的上等人知道。
如果没有百姓的支持,那么一个国家就要走向灭亡;如果你不给百姓活路,百姓自然也不会给你们活路。】
刘秀彻底怔在了原地。
“……百姓?”
他的声音还带着点恍惚的颤抖,带着点茫然的无措。
他对百姓好吗。刘秀扪心自问算不上太差。
因为他要从中征兵,因为他要向其征税。百姓是他一统天下的力量的来源。
可是,可是决定国家兴亡的怎么会是百姓呢?!
以赤伏符受的命,又用了《西狩获麟谶》折服公孙述,对于谶讳之言堪称迷信到接近依赖的光武皇帝,在难以置信中,艰难地听明白了后世人的不屑。
怎么会不是天命呢?怎么能够不是天命呢!
——那他兴复大汉的天命,又该从何处来呢?
【从安帝时期的张伯路活动于沿海九郡,到顺帝时期的章和纵横四十九县;从幽燕到岭南,从凉州到东海,从几百人、几千人扩展到几万人、十几万人,浩浩荡荡的斗争,八十余年间史书记载的就有上百次的暴动。
“小民发如韭,翦复生;头如鸡,割复鸣。”
东汉统治者采取的镇压手段,不论是皇帝本人还是外戚宦官当权,就连自诩“为国为民”的士人集团,面对这样的局势都是极残酷的血腥镇压。
血淋淋的下场是摆在起义者面前的,政府一遍遍的用威压,用强权,用敕令,试图将他们重新驯化成温顺的绵羊,继续为他们的私欲被榨干出最后一丝的价值。】
它说得太直白,太赤/裸,太尖锐了。
仿佛将所有的一切委婉切碎开来,暴露出其下腐烂的本质。
如果这番话是暴露在天下人眼中,会掀起何等的暴/乱啊!它怎么能将他们这些人说得仿佛一文不值呢!
但是他们一时之间竟然沉默,哑然无言起来。
因为太精准了,撕破了所有的伪装与掩饰,让他们试图的反驳,都带上了一点无法言说的堵塞。
而天幕还在继续。
【——但是人民只会嗤笑。
“吏不必可畏,民不必可轻!”
在东汉末年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之中,呼啸如山的是坚定不移志不可摧的声音,是人民发自肺腑的呼喊,是一个个“人”最完整的人格诠释。
所以黄巾事起,才会真正天下为之响应,才会真正四面八方应者声起揭竿而反,信众多达几十万,遍布八州,才会有黑山以继,渠帅身死而黄巾不灭。
张角病死,张梁阵亡,张宝败死。血腥的报复跟着汉军的刀锋降临在农民的头上,是血流成河的屠杀,积尸封土,筑为京观,剖棺戮尸。
残酷,冰冷,暴戾,封建阶级的局限性展现得淋漓尽致。
从黄巾自己最后的结果来看,他们是彻底的失败者。
可他们才是东汉真正的掘墓人,东汉王朝因此从根本上被瓦解了。
因为他们的存在,因为人民的愿景,所以东汉必须要死。】
【这才是所谓“天命”,绝不是两汉乃至于后面魏晋南北朝惯爱玩弄依赖的谶讳、神异,那些简直荒谬可笑的把戏。】!
窗外的夜色沉静如水,黑沉沉的一片默然地压下,衬得眼前天幕的白光一片夺目地明亮。
在说完那番论述之后,后世人的声音消失了一阵,恰到好处地给所有听众以思考片刻的时机,只余背景那不知名的音乐,悠扬中带着绵长的回响。
刘彻安静地正坐着,冕旒的珠串半遮住他的眼帘,给予他失神片刻心绪复杂的机会。
人民,百姓。
他还记得当年后世人对他的夸耀,说着孝武皇帝的功绩彪炳千古,慷慨激昂的陈词,言语之间满是毫不吝啬的褒美之意。
他曾经欣然地全盘接受,意气风发的少年天子,满心怀揣着的是超越原先自己功绩的雄心壮志,就算为祖母所掣肘也不减腹中的豪情。
但是此时,那心中曾经熊熊燃烧着的烈火,被后世人的冰冷与讽刺一盆冷水浇了下去,逼迫着孝武皇帝去正视他曾经忽视了的存在。
百姓重要吗?
刘秀再一次询问自己的内心,一时之间有些百感交集的放空。
重要的吧。他们既然是他统一天下力量的来源,那么怎么不可以说,他们才是国家的根基呢?如果他们不够重要,那么为什么,每一个皇帝都要试图把起义造反给平定下去呢?
但是,但是——
想要将一个人多年以来全部的认知悉数粉碎,那该是一种何等的艰难呢?以刘秀的心性,他在面对这样堪称颠覆性的认知之时,都是万般痛苦与挣扎着不可置信的。
天命怎么会是那么表象,那么普通的存在呢?天命理当是玄而又玄,高高在上的意志啊!
“民为重……社稷次之……”
精通儒学的皇帝神情复杂地喃喃开口,最后一句对他的身份来说难以接受的话语被含在喉口。
那后世人是孟子的学徒吗?它的话语既然能被鬼神以神通这般转述,难道说明鬼神认同的,是孟子的言论吗!
被用迷信打击着迷信观念的皇帝,两眼都有点放空。
或者说,所有想到这一层的听众们,神情都有点恍惚。
而天幕的沉默终于停止了,它开口,继续着自己的发言。
【东汉王朝既然已经从精神上崩溃了,那么就需要有人给予它物理上真正的瓦解。
地方上的黄巾之乱,使得豪强地主原本的私家武装由隐蔽转为公开,并借由战乱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增长;州郡官吏开始发展拓充自己的势力,地方独立性日益突出。
长期以来地主经济发展导致的分裂形势进一步明朗起来,东汉王朝已然事实上无法维持对全国的统治。
而在中央,灵帝死后,士族和外戚形成了第二次的合作。
大将军何进和袁绍引董卓入京,意欲借外兵以诛宦官。何进却犯下了和窦武差不多的错误,在盘算着这样的计划的同时,却没做好对宦官势力反扑的防备,被十常侍所杀,外戚集团彻底落寞下去。
但何进虽死,作为大族地主集团代表的袁绍却继续勒兵发动政变,因而也将宦官集团的势力一网打尽。
皇权的两大代表相继覆灭,皇帝又年幼无法亲政,皇权自然也就荡然无存。而正当士族集团的高层们拍手叫好,以为自己终于可以独揽大权的时候。
豺狼虎豹来了。】
曹操的脸色是忆起往昔之时的阴沉。
是啊,他长叹着气时,尚且还带着些阴郁的痛惜。
董仲颖那样的虎狼,怎么可以与之为谋呢!
燎亮了天际的火光,突然明亮在他的面前,映入了那双此前不曾亲身目睹的眼睛。
曹操一瞬间明悟,那是什么样的一场大火。
火舌舔舐着它所能触及到的一切,宫阙万间都在这无情的涤荡之中化作了随风灰去的尘土,最后留下的一空如洗,一片白土。
……那原本是洛阳。
当年无力回天的愤恨一瞬间又仿若隔着时间的长河再度降临在他的身上。曾经年轻的典军校尉、奋武将军只能手紧捏住军报的下半,用力地直到变形,最终也只能震声发问着驻足不前的联军。
而现在,头发都因为多年征战耗费心血下来显得有些花白的丞相,却依然能面色不变地凝望。
只是那双眼睛到底死死地注视着天幕,目光接近贪婪般看着后世人那为了以做对比,而分出一半画面以保留下的完好的洛阳。
——那是曹操曾经鲜活的过去。
【作为陇西豪强的董卓,带着手底下的一帮军队进京,并顺势吞并了何进兄弟和执金吾丁原的军队,尽揽东汉朝政。
他废黜少帝刘辩,立陈留王刘协为帝,逼走了袁绍为首的士人集团,专横独行,使得各地的分裂割据活动进一步扩大。
州郡牧守各树一帜招兵买马,战争立即在北方拉开了序幕,迅速从针对董卓个人的讨伐行动演变为各方争夺势力霸权的混战。】
天幕终于姗姗来迟般回归了他一开始的正题,画面上不慌不忙浮现出了一个身量并不算特别高大,气势却威风足够撑起他身份的男人。
刘备有些复杂地望着那张面熟的脸,微皱起眉,可想起对面在天幕刚论及的时刻又干了什么,于是心底啧了一声,最终没开腔。
孙权倒是心情轻松地多,对着他上下打量了一阵,转头对着坐下了的周瑜,开口便是笑意盈盈:“这下我倒是真看清他长什么样了,不用对着你私下感慨了吧?”
而曹操和天幕上的自己四眼相对,比现在年轻几分的曹丞相挺直着脊梁,嘴角边是拧平的一条直线。
【取得了北方混战的最终胜利的,就是我们一开始说要讲述的正题:
丞相、魏公、魏王、魏武帝,
曹操,曹孟德。】
刘秀哽住了。
后世人先前说,东汉甚至没有一个周公式的人物能给予民众慰藉。他一边心痛一边还难免有几分自我安慰地以为,这是说明他们后汉到头来没被他人篡代,没再来个王莽。
结果这个晋位的流程,这个官位的上升方式?
刘秀:你和王莽学的吗这是?该不会你们后来篡位的人,都拿着王莽当着范本照抄的吧!
一种莫名的预感突然出现,刘秀忍不住一阵恶寒。
而天幕似乎是还觉得这种似有似无的打击还不够,在其之上又跟着加码。
【某种意义上来说,曹操也算是他曾经自比的那样,是献帝的周公了。
只是时局不允许他当个东汉的周公,他本人到了最后,也完全失去了再做汉臣的意愿。】
极飘逸的行书,轻轻在画面上落下汉臣二字,随后转笔一扬,反将先前二字一笔极重抹去。
孙权挑眉,善写一手飞白的吴主对光幕笔锋的运转极犀利辛辣地批判:“太柔了。”
“浮于表面,虽行文流畅却失了厚重风骨,也就最后一笔称得上有几分韵味,整体二字却完全不显曹公气度。”
而曹操不知道远在江东的孙权对此如何评价,他只是仰头,沉默着和这两个大字相对,在最后一笔抹除干净过往的时候,缓慢而沉重地眨了下眼。
【曹操的出身,是东汉末年特定时期的产物。
一方面,他是宦官养子之后,在古代,跟内宦们扯上干系的人,多半没什么好的名声,他同样也因此为真正的高门子弟所耻笑。
而另一方面,他的祖父曹腾是顺帝近臣,辅佐过四任皇帝没有过失,还喜好进达贤能,推荐了不少致位公卿的人物,官至中常侍大长秋,桓帝时期因为资历深厚被封为费亭侯。】
刘彻:……
他原本以为只是给那些帮助了那桓帝重掌政权的宦官们封侯,虽然功劳也不足够让刘彻为其特意打破陈例,可相比这里因为资历深厚封侯,甚至都能称得上一句情有可原了。
“……果然不是我的后代。”
偷偷甩锅.jpg
【他的父亲曹嵩,先后任职司隶校尉、大司农、大鸿胪,最后官至太尉。
虽然这样的高位,和灵帝时期夸张的卖官鬻爵程度有着很大关联,但不可否认的是,曹操因此算是个官宦家庭出身的人,现有的权势使得他能够和洛阳的高层士人集团们有所往来。
他能和袁绍这样顶级世家出身的人物少时相交,其家世地位就可见一斑。这也正是曹魏政权未来能够收拢最多士人的一点原因。】
刘秀:……
真就怪不得东汉要亡啊是吧!
“辟土服远是为桓,乱而不损是为灵。”在谥法中把这两个谥号最重要的意思扒拉出来,刘秀都被气得有点想笑:“给你们拟定谥号的官员都算客气了,竟然还能勉强给你们粉饰几番是吧?”
“都卖官鬻爵到,被后世人特意要骂一句夸张。这样的后果还不算损害国家吗!没当上亡国之君就不是损了是吧?”
“还辟土服远——”他真的嗓子都有着快冒烟的错觉,可是原本想继续骂下去的话语最后却卡在了喉口。
重用宦官好像确实跟武德没什么关系,虽然目前肉眼可见的这个桓帝干的都是破烂事,但是他最后的评价偏偏是桓。
“……我后面,难道都找不出来几个有武德的皇帝了吗——?”
细想一下都觉得有点恐惧,刘秀连忙摇了摇脑袋,把那个可怕的想法抛了出去。
“应该是他到底还能找出来武德这件事能让上谥号的官员夸夸,灵帝是真的没有了。”
不是这样也得是这样,刘秀笃定地想着。!
后世人如此坚决地做出判断,而后说话的语气却带上了三分犹疑。
【—方面,他的前后段人生和个人心态发生了堪称翻天覆地般的变化,而史书在为他作传的时候,又偏偏为尊者讳,努力使他在史册上的形象得以一以贯之。
于是反而逻辑不通,前后转变过于突兀,两极反转到像是不存在过渡阶段一样,一瞬间门他就和他曾经的“吾之子房”荀彧闹掰,整个人成为了狼子野心的代名词。】
“荀文若未来会和曹孟德他闹翻?”
—瞬间门打起精神来的孙权眼前—亮,期待的目光转眼就落在—旁的周瑜身上:“公瑾—一”
他话还没说完,就被心有灵犀的臣下扶着额叹着气打断了:“至尊。”
“蜀汉那边,我们还盯着呢。”
周瑜的语气已经尽可能地委婉了,这得亏是孙权本人在他面前,要不然性格称得上—句张扬的谋臣,哪里还能保持着这样的和气,早就—个眼刀刮过去了。
“江东与中原相比,还是势力与根基太过弱小了。”
而小国是不具有双线进攻的底气的,蜀地和中原,孙权只能选择—个。
于是神色恢复了平静,年轻的吴主到底还是遗憾地看了一眼天幕上的文字:“我当初喊你回来早了。”
就应该继续借着当时士气正旺的时候继续西进,那样拿下蜀地的几率才会高出不少。而现在周瑜都已经回来了,一鼓作气再而衰,士兵的兴奋劲差不多已经过去,再以江东现在内政不算特别稳固的局面强行西征,跟直接去送又有什么区别?
想到这里,孙权就难免有几分恹恹,可是想到那时天幕的出现,他不把周瑜叫回来又能怎么放心呢?
一一左右为难啊!
【而另一方面,魏国最终也没有得以一统天下,三国鼎立的局势,使得三国各自的领袖人物往往都会遭到敌国的政治诋毁。就算没有直接批判,也会因为身份立场的不同而做出不同的评价。
甚至可能同时代的人还想着别完全撕破脸,后世人站在不同立场上进行的骂战那才叫激烈。
比如著名的,我国四大名著之—《三国演义》,罗贯中试图尊刘贬曹,极力想要刻画蜀汉主圣臣贤的相处模式。】
刘备一惊:“什么?后世竟然还有人为我撰书立著?”
心里涌起一阵暖流,他再开口,带着满心的欢喜和少许世事无常的欷歔:“备到头来也没能成功再兴大汉,创业未成而半道崩殂,竟然还能有人隔了不知道多少年,也要为备多说上几句话。”
虽然那演义二字,看上去不像是什么史书该有的名录,说不定是一些小说家之类的言论。
可是它被后世人冠以四大名著之名诶,听起来就让人很感动啊!
旁边的诸葛亮眉眼也温和下来,应和着刘备的话语。
君臣二人满心欣慰地相对而坐,气氛—派其乐融融的和睦。
然后被后世人—波论述背刺了。
【结果受到宋代以来内敛守持“灭人欲”才是圣人的观念,和东晋南宋等偏安政权的文人对蜀汉君臣评价流变的影响,罗贯中落笔塑造人物形象的时候再掺杂点元明之际时局的私货,最后成功捏出了—个,和汉昭烈帝不能说—模一样,只能说没什么相似度的刘备来。
他自以为能够深切表现出先主宽仁贤明的风范,后世人却只能对着他写的什么,有人为了他杀子做肉给他吃,动不动哭哭啼啼,摔儿子表示此子差点误我一员大将的内容,表示敬谢不敏。
太空洞了,看上去都满是假仁假义,为着这些没必要的加笔,后世不知道多少人看完留下的印象都只有一句刘备伪君子。】
刘备:……????
你说什么?谁动不动哭哭啼啼了?谁假仁假义是个伪君子了!
性情刚烈的昭烈帝眼前一黑,深觉自己先前的感动有种白费的荒谬。
他一把抓住旁边也被打击得措手不及的诸葛亮的手,狠狠地咬紧后牙根:“孔明啊——”
相似小说推荐
-
风雪不归人/暴雪将至(我见青云) [现代情感] 《风雪不归人/暴雪将至》全集 作者:我见青云【完结+番外】晋江VIP2024-1-3完结总书评数:790 当前...
-
哥谭翻车图鉴大赏 (Aak ) [BG同人] 《(综美英同人)[综英美]哥谭翻车图鉴大赏》全集 作者:Aak 【完结】晋江VIP2023-11-30完结总书评数:22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