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驭君(坠欢可拾)


莫千澜没有官身,魏王称一声员外,也不为过。
莫千澜忽略他,走向莫聆风。
魏王的话戛然而止,脸色骤然铁青,然而被他狭长凤眼在身上一转,立刻有如吞针一般。
黄义仁向前一步,俯身在魏王耳边道:“王爷,强龙不压地头蛇。”
魏王强咽下这口气,暗自盘算要如何拉拢莫千澜,得到莫家军支持。
莫千澜眼睛看向莫聆风的瞬间,便柔和下来,一步过去,紧紧攥住莫聆风的手:“阿尨,哥哥来接你了。”
莫聆风“啊”一声,眼睛睁大,茫茫然看着莫千澜,很费力的挤出几个字:“哥哥怎么……哥哥好了?”
怎么“醒”了?
醒了,他的身体能否支撑?
他还能活多久?
一个月?一年?
李一贴在哪里?
她眼中扑簌簌滚出两颗大泪:“哥哥啊……”
莫千澜心中一疼,连忙俯身,一只手擦去她脸上眼泪,一边低声道:“哥哥回来了,以后都陪着你,李一贴医术精进的不得了,再过不久,就能活死人,肉白骨,放心吧。”
他旁若无人的攥紧她的手,连哄带笑,而莫聆风泪眼朦胧的看他,看他眼窝深深凹下去,鼻梁高高耸起,因为瘦,脸上的每一处起伏都展现的淋漓尽致,软纱唐巾下露出来的鬓发花白。
他见老了。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她的北风和南枝,却岌岌可危。
她身体中腾起一股潮意,仿佛热血都要化作眼泪,从眼睛里往外涌,她抽了一下鼻子,低头看一眼身上甲胄,抑制住一场哭嚎,只回握住莫前澜的手。
这只手皮包骨,攥在手里,冰冷干枯,然而她必须紧紧抓住,永不松开,因为世上只此一人。
谭旋一看兄妹二人摆出温情脉脉的架势,于是那着急上火的程度进一步上升,急道:“莫将军,堡寨十万火急,实是不能耽搁,还请将军前往堡寨御敌,莫节——”
他想起莫千澜已不是节度使,立刻改口:“莫兄既已病愈,与莫将军共叙亲情之日,数不胜数,又岂争在此时,天色已晚,夜又寒冷,不如请王爷先进城去。”
说罢,他上前亲自替莫聆风牵了白马,将那辔头捧在手里,几乎是送到莫聆风跟前。
莫聆风没有接。
莫千澜却点了点头:“谭知州有理,军情火急,耽误不得。”
他松开莫聆风,冲着游牧卿伸手:“马鞭。”
游牧卿将马鞭交给莫千澜,莫千澜接在手里,托着莫聆风手掌,将马鞭按入她掌心,再推着她的手指向上合拢,笑道:“去吧,哥哥在家等你。”
莫聆风仰头看他:“当真?”
莫千澜拍了拍她的肩膀:“是,哥哥给你留着松子栗糕,等你回来吃,明早回来。”
莫聆风百般不情愿,但还是听话的从谭旋手中接过马辔,翻身上马。
她回头一声喝令,娘子军也整齐上马,再次列队,满身风霜还未曾洗去,便打马进城,马蹄声响彻空旷街道,纵向堡寨。
沉沉夜色下,她频频回头,火光照耀下的莫千澜薄如纸张,随风摇曳,很快就消失在她眼里。
她扬起马鞭,用力一抽,催马狂奔,要赶在明早回城。
莫聆风离开,谭旋肩头重担卸下,仿佛是尿急的人终于去了趟官房一般,浑身舒坦,言辞热切,要为魏王接风洗尘。
莫千澜看向沉默寡言的邬瑾:“邬通判脸色不好,不如先行休息,接风洗尘之宴,不去为好。”
他扭头朝自己的马车边喊了一声:“殷北,送邬通判去通判府内衙。”
谭旋忙道:“陛下赐的宅子在方井巷内,还未修缮,邬通判家人今日已经搬去内衙了。”
邬瑾平静道:“我是宽州人,到处都很熟悉,不必相送。”
“通判杖伤未愈,走动不得,我叫人相送便是,”谭旋从他的平静中看出端倪,“先入城内吧。”
他让到一侧,向城门方向伸手:“王爷,请。”
火光慢慢前移,宽州城门洞开,露出毫无遮挡的街道,冷清、萧条,同时危机四伏。

通判府衙外,邬意提着一盏灯笼,一路往东南城门方向跑。
在靠近大道时,他见仍有士兵、衙役把手,不许人靠近,便在外面踮起脚尖,用力向圈内张望,试图从一片黑暗中分辨出人影。
怎么还没来?
他提着灯笼,又跑回通判府衙。
一去一回,他跑的热气腾腾,慢慢走向中门,他呵出一口白气,提起灯笼,往广梁门前一照,看四个门簪上挂的“邬宅”牌匾。
牌匾簇新。
他望着这块牌匾,想着这几日的经历,心中不禁涌出劫后余生的庆幸。
九月二十四日,他收到石家急送而来的断亲文书。
石家船只沿途未曾停靠,仅靠船只上食水度日,可见邬瑾所写的这封文书十万火急,至关重要。
他拿在手中,却犹如晴天霹雳,不敢置信。
邬家这个邬,因为邬瑾而与众不同,他邬意也因此而得道升天。
他的糖铺生意兴隆,婚事定在明年初八,原本高攀不起的人、物,在邬瑾高中状元后,都能轻而易举触碰。
他穿的富贵喜气,吃的油光满面,走出去看到的都是笑脸,没有人对他阴阳怪气,没有人压他一头,这些都是因为邬瑾。
一但去衙门断亲,眼前一切也许顷刻就会烟消云散。
不能断亲。
可邬瑾不会无缘无故送来断亲文书,若是因他没有去办,误了大事怎么办?
又或是那什么郡王要整治邬瑾,会连累到家人?
断亲的利弊,在他心里反复权衡,他长这么大,从没有如此翻来覆去的琢磨过一件事,从早到晚,茶饭无心。
最后他决定把断亲文书烂在肚子里。
别人整治邬瑾,最多不过贬官,不至于连累九族,他们也还是官宦之家,他沾着大哥的光,也能好过一点。
若是断亲,他立刻就会被打回原形。
他像是个赌徒,坐在赌桌上,纵然已经下注,心里却仍然摇摆不定,备受煎熬。
到十月初二,邬瑾死谏、触怒皇帝以、廷杖以及入狱的消息,才传到宽州。
原来断亲文书的用处在此!
皇帝的震怒,确实会碾碎整个邬家!
文人的称颂压不住邬意心中恐惧,灭顶之灾近在眼前,他那颗心直接滚到了地狱中。
赌错了!
他揣着巨大的恐惧和秘密,一边照料病倒的父母,一边呆滞的应对未来岳家的种种试探,迟钝的逃避一切,等待着谁来救他。
像他欠下巨债那样,总会有结束的时候。
噩梦结束在十月初六。
初六上午,邬瑾加宽州通判,随魏王走马上任的消息送到,紧接着午时,就有魏王一行到达济州,初七就会到宽州的消息。
知府衙门立刻加急送来这块牌匾,挂在此处。
这块牌匾,和这座蒙尘的通判府,拯救邬意于万劫不复之中,因这一封断亲文书,他也随着京都一起惊心动魄了一场。
看着牌匾,邬意不由一笑,大跨步走上门庑,将灯笼再提高一点,去看枋板下的雀替。
看完雀替,他脚跟贴着脚跟,量中柱外的空地,心道这比他从前在十石街住的屋子都要宽敞。
原来程家住在知府后衙时,他也看到过这样的门庑,能站四个护院,左右一分,威风!
他咧嘴一笑,刚想坐到露柱上歇息,门忽然“嘎吱”开了。
油灯的光从门内倾泻而出,邬母擎一盏油灯探出身来:“你哥还没到?”
邬意吓了一跳:“娘,您都问八百遍了,还没到。”
“怎么还没到,不是说今天到?”邬母迈出门,“我去看看。”
“我刚去了回来,”邬意一把拽住她,“您快去给李大夫烧茶。”
得知邬瑾今日回来,邬母早早打算去请李一贴,为邬瑾看一看杖伤,不曾想李一贴自己来了。
邬母道:“茶好了,这么晚了,你哥一定没吃晚饭,我去给他热热汤。”
话音刚落,一阵急促马蹄声响起,直奔通判府衙而来,邬意提着灯笼往石阶下一跳,往前跑了好几步:“来了!”
邬母也猛地抬脚,手一晃动,灯盏中滚热的桐油泼的满地都是。
她收脚不及,一脚踩在灯油上,登时仰面朝天,直挺挺摔在地上,半晌没能出声。
“阿娘!”邬意匆匆折回来,避开地面桐油,扶起邬母,邬母这才“哎哟”出声,眼前发黑,想站却站不起来。
马蹄声越来越近,很快便近在咫尺,“吁”的一声,马上人影勒马翻身,放下怀里抱着的老狗,插了马鞭,一个箭步走上石阶,踩着桐油一滑,大叫一声,踉踉跄跄往前摇摆一番,才稳住身形。
来人是程廷。
程廷在得知邬瑾死谏入狱后,便在济州和石远谋划去京都营救邬瑾,石远听了半晌,发现邬瑾本是死罪难免,经过程廷这么一谋划,一下子奔到株连九族这条罪孽深重的道上去了。
石远想到京都中有莫聆风在,便果断背叛朋友,告知了程泰山。
程泰山作为程廷九族中的一员,吓出一身冷汗,当场就把程廷揍了回来,并且写家书一封,寄给程夫人,让程夫人和许惠然将其严加看管,避免出事。
直到昨日,他才“出狱”帮邬家搬家。
程廷小心翼翼走过桐油,上前和邬意一同搀扶起邬母,又捡起滚落在地的灯盏:“伯母,摔着哪里没?烫着没?”
邬母接过灯盏,连忙摇头:“没有,没有。”
她惊魂未定往里走:“我去拿抹布来擦干净,老大要是踩着了……”
她一瘸一拐进门,程廷一拍邬意肩膀,把邬意拍的矮下去半截:“你哥怎么还没来?我都看到二狗......聆风带着娘子军回堡寨了。”
邬意承受了蒲扇般的大巴掌,龇牙咧嘴道:“就是。”
他忽然一拍脑袋:“会不会是我哥有伤,会晚两天到?”
“聆风到了,你哥不可能不到,”程廷把老黄狗从石阶下抱起来,塞进门内,“再等等。”
老黄狗晃晃悠悠往温暖光明处去了。
邬母拿抹布出来,邬意连忙从程廷手掌下逃生,夺过抹布:“我来。”
他把灯笼放到地上,蹲身擦地,边擦边道:“阿娘,明天咱们请几个下人,要是别人看到您干活,还得说哥不孝。”
“我哪会使唤人,”邬母转身进去,“我去看看火。”
邬意吭哧吭哧擦了一阵,耳边传来马车响声,立刻蹦起来,随手将抹布搭在露柱上,灯笼都不提就往下跑。
“这回一定是我哥!”

马车在中门前停下,赶车人套上缰绳,侧身跳下,抽出下马凳放在车前。
邬意直冲上去,伸手撩开帘子,不问里面是谁,伸手就掏,同时嗓门洪亮,哞哞叫唤:“哥!哥!”
程廷暗道自家爹去济州上任,拉了几大马车,邬瑾是翰林学士加官而回,那排场一辆马车怎么装的下,这里面必定不是邬瑾。
他不以为然,跨下石阶,将自己的马栓在石柱上,栓好马,回头一看,登时愣住。
邬瑾官袍鹤氅,扶着邬意的手,弯腰从马车中出来,一条长腿伸的笔直,踩在马凳上,察觉到程廷目光,也随之望了过来。
邬瑾看着程廷,心中一静,不由自主一笑,脑中断断续续,掠过许多年少时的风景。
他和莫聆风都在洪流中剧烈变化,唯有程廷一直是少年时的样子,无忧无虑,不在局中,只在尘世中。
程廷是赤诚稚子,明镜当台,无论他们何时回首,他都如此。
程廷“嗷”的一声,一巴掌拍在马背上:“邬瑾?”
马惊的昂首嘶鸣,程廷“哈哈”两声,直奔邬瑾而来:“邬瑾,真是你!”
到了马车跟前,他急急停住脚,在两步开外深深一揖:“小人程廷,济州刑名师爷,见过邬通判。”
他又及时的添了一句:“家父济州知府程泰山。”
邬瑾和莫聆风齐头并进,他就是跳起来也够不上,程泰山的分量便有了用武之地,可以使他跻身于邬、莫二人之间,继续横行无忌。
礼毕,他直起腰,大步上前,一屁股撅开邬意,背过身去,扎个马步,上半身微躬,反手在背上一拍:“我背你。”
邬瑾走下马车,伸手在他背上拍了拍,笑道:“我能走。”
程廷站直了,从邬意手里拿过灯笼,对着邬瑾脸上一照,声音一颤:“你……怎么瘦成这样了?”
明明邬瑾离开宽州时,还力大无穷,能一巴掌按着人的脸,推出去十来步,可现在一眼就能看出他的瘦弱。
邬意钻进马车去掏包袱,最后抱下来一个装着书的竹筐,看邬瑾一眼,鼻子一酸:“哥......”
邬瑾摆手,慢慢站直身体,抚平身上衣襟,取钱谢过谭旋遣来的车夫,才扶住程廷的手,深吸一口气:“瘦了就吃回来,不要紧,走吧。”
程廷牢牢夹住邬瑾胳膊,攥着他上石阶:“就只有这一只箱子?”
邬瑾点头:“有这箱子就够了。”
邬意追上去:“哥,小心地上滑。”
程廷一手抓着邬瑾,一手提着灯笼,两人肩并肩一同走过内衙黑暗的夹道——内衙阔大,又空了好几个月,仓促之下,只打扫出两个住人的院子。
走出去十来步,程廷确信邬瑾不像莫千澜那样,风吹一吹就散,才悄悄松一口气。
一路将邬瑾送入前堂,前堂中灯火也不甚明亮,没有蜡烛,前堂又大,单凭两盏油灯,看着仍然是昏暗。
一只脚刚迈入院中,邬意就放声大喊:“阿娘,哥回来了!”
屋中静了片刻,随后响起纷乱脚步声和小轮车滚动的声音,邬母急奔出来:“老大!”
邬瑾见母亲身形佝偻,步履蹒跚,尽显老态,当即双膝跪落在地,膝行几步,喊道:“娘,儿子回来了。”
邬母趋步上前,一把搂住邬瑾,放声大哭:“我的儿!你疼不疼啊?”
她不懂朝事,不懂碎首已谏,不懂这其中裹挟了多少阴谋,更不在乎文人士子的称赞,她只知她的儿子挨了廷杖,险些丢了性命。
走过无数坎坷的坚强老妇,在这一刻哭的撕心裂肺,哭的浑身颤抖,手掌捂住邬瑾的后脑勺,她将邬瑾的脑袋压在怀中,滔滔地流泪。
怎么能不哭,怎么能不心痛,这是她的儿子啊!
一根烧火棍打到身上,尚且要留下印记,更何况是腕粗的刑杖。
从得知消息那一刻起,她心里就一直憋着一股血泪,不肯轻易哭出来——她怕眼泪不详,所以不敢哭,直到此时此刻,才敢大放悲声。
哭声在夜色下一圈圈荡出去,一声还未消散,另一声就已经追上,邬意站在一旁,手里抱着竹箱,泥塑的一般,除了掉眼泪,就再无用处。
程廷上前使蛮力分开母子二人:“伯母快别哭了,地上凉,不是跪的时候。”
说罢,他使劲搀扶邬瑾起身:“邬瑾,快起来,磕头尽孝,不急在一时,你的身体要紧。”
邬母听在耳朵里,更是心如刀绞,泪如雨下,不住伸手摩挲邬瑾的衣袖,有心问他冷不冷,饿不饿,话却都让泪淹住了,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邬瑾伸手替母亲擦去眼泪,邬母只觉他一双手冷似铁一般,浊泪越发止不住。
程廷又道:“伯母,邬瑾是和急行军一起回来的,一路上恐怕都没吃好,您快去给他弄点吃的。”
邬母这才强住了泪,手掌垫着衣袖,囫囵擦了脸,连连点头:“是,三爷说的是……羊肉汤……我熬了羊肉汤煮面。”
她急忙转身去厨房,跑的一瘸一拐,连油灯也没拿,程廷把灯笼往邬意手里一塞:“快去给你娘照着路。”
邬意这才回过神来,提着灯笼,抱着箱子,去追赶邬母。
程廷夹着邬瑾往里走:“快进去吧,我去请李大夫时,他徒弟说已经来了。”
邬父坐在小轮车中,等候在门内,也是通红一双眼睛,只恨自己不能走动,颤声道:“老大,你遭罪了,快、快来。”
“爹,”邬瑾上前哽咽道,“儿子不孝,让您担忧了。”
邬父怕耽搁邬瑾看病,强压下翻涌的泪意:“不要跪,爹不用你跪,快让李大夫看看。”
屋中一个炭盆,烧的正旺,大黄狗卧在炭盆边,见到邬瑾,晃悠着起身,对着邬瑾摇头摆尾,再慢慢卧了下去。
李一贴从药箱中取出脉诊,放在方桌上:“邬通判,虚礼暂且按下,请。”
邬瑾走过去坐下,伸手放在脉诊上,道了声谢。
程廷和邬父下意识屏住了呼吸。
屋中寂静,李一贴把脉后,细看邬瑾甲、眼、发、舌,看过后,问道:“口苦不苦?”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