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我在六零靠养娃走上人生巅峰(洛浅浅)


这时候分开肯定会难受,但是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一家人要生活,全靠地里刨食是不可能的,好好的铁饭碗,待遇这么好不可能轻易放弃。
虽然有积蓄,日子也能过,但是谁家两口子天天啥也不干,光腻在一起谈情说爱呢,想想就可怕。
“那也没办法,咱们可以多写信啊,你多争取休探亲假的机会回来看我们,有机会我也可以带着两娃去部队看你。”也只能这样了。𝓍ᒝ
“那也太少了,探亲假拢共就几天,我回来没待两天又得走。”
“好了,我以后多给你写信还不成吗?”李清韵哄道。
“要不,你带着孩子随军吧?我回去就打报告,我刚刚升了级别,可以申请随军,现在申请应该年底就能批下来,到时候年后我就回来接你们过去,咱们一家人在一起。”
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接近归队的时间,顾庭舟心里发慌,终于懂了书里说的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他每天上工,一天没有见到媳妇儿都想的慌,晚上也习惯了亲亲抱抱,搂着睡。
归队后,这些福利都没有了,而且连见一面都是奢侈,他左思右想才想出了这个法子。
“随军?”李清韵迟疑了,她觉得现在一切挺好的,突然一下又要换一个生活环境,有些不确定自已能不能接受。
“咱家这么几口人,都去随军的话,我和孩子没有粮食关系,全靠你一个人养家,很辛苦。
现在在农村我们至少还有自留地,还能挣点工分,加上我的空间,我们基本上吃喝不愁。”李清韵斟酌的劝道。
“随军家属也可以开垦自留地的,你放心,这些我到时候肯定弄的好好的,才把你们接过去,占着重来一次的福利,我肯定不会让你们过苦日子。
而且部队上还能帮一部分家属解决工作,像保育员的老师,还有部队学校的老师,我媳妇是高材生,肯定都能胜任。
接下来的黑色的十年,你们都在我身边,我才能放心。
而且去了部队,没有人知道你的过去,你想做自已就自已,这样不是更好吗?”顾庭舟默默的甩出一道彩虹屁,又给出一个极致诱惑。
不得不说,最后一条李清韵让心动了。
她现在有时候都觉得自已有些扭曲,一半像自已,一半像别人,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考虑,会不会被人看破自已不是原身。
“那,我再考虑考虑?反正这事怎么也得年后去了,家里的事情不是一天两天能收拾好的,而且清欢的事情也还没有解决,我总得给她找一个值得托付的人,才能撒手不管。”李清韵迟疑道。
顾庭舟知道她需要时间想清楚,也不想把她逼得太紧。
“行,你考虑考虑。我媳妇儿人美心善,这么好呢。”顾庭舟又是一道彩虹屁,无脑夸。
“那可不。”李清韵坦然接受了他的彩虹屁。
“今天那个包裹是江帆寄来的?他说什么了?”
李清韵今天在家收到邮递员送来的一个大包裹,看到上面名字是给顾庭舟的,出于尊重,她就留着没贸然打开,等顾庭舟晚上下工回来才自已打开看了。
“就是问我的伤势,然后信上暗示我这次回去,可能位置会动一动,总之是好事。他还给大宝二宝又寄了一大包吃的穿的用的玩的。”顾庭舟拿出信读给李清韵听。
“江帆倒是一个实在可交的朋友,他上一世结果怎样?书里好像没有看到过他的名字呢?”李清韵好奇的问道。
“江帆家是红二代,他父亲也算开国元勋,马上再过一段时间,他父亲就会被最好的朋友陷害,锒铛入狱,和妻子一起被发配西北农场,最后因为陈年疾病,没有熬过这一场黑暗时光,死在大西北。
江帆的母亲倒是等来了的胜利的曙光,但是从大西北回来以后,她再也没有了生活的勇气,十年间,相继失去了丈夫,女儿,外孙,正常人都难以承受,最后没几年就去了。
当时江帆他父亲本来想通过断绝关系来保住一双儿女,可惜他们姐弟两都是烈性子,不愿意看着父亲母亲蒙受冤屈,几次上告无门,最后被发配了,他姐姐和外甥就是因为一场风寒不幸去了。
江帆两口子和他们的两个孩子被发配到一个北方的村子里,我托关系帮了他一把,一家四口好歹熬过了艰难时局,后来恢复了工作和名誉。
他是个知恩图报的人,上一世,我能身居高位,离不开江帆的倾力帮助。
这辈子我想提前帮帮他们,他们一家的悲剧应该还来得及挽回。”
顾庭舟说起这个好朋友,真是无限惋惜,他们从十八岁青春正茂,入伍刚认识,直到五十多岁,垂垂老矣,相交三十多年。
江帆的一生真是跌宕起伏,年轻时在父亲的保护下,活的肆意,潇洒,无畏。
中年时家境突变,开始变得沉稳,严肃,不苟言笑。
老年身居高位又慢慢开始变得不羁,洒脱,坦荡。
“那真是太可惜了,他们本是最值得尊敬的人,却落得这样的下场。”李清韵一脸惋惜。
“你现在拥有前世的记忆,一定要帮帮他们,让他们一家免遭陷害,相信对你自已也是百利而无一害。
以后见到这种情况,在能保全自已的情况下,咱们能帮就帮一把,于心无愧,也算结个善缘。”
“听媳妇儿的。”
“这辈子我感觉好多事情还是有了变化,可能是跟我自已的心境和态度也有关系。
上辈子救了江帆后,我在医院疗养了一个多月,他亲自照顾了我一个多月,没有给钱这回事,还有后来他暗中帮了我几次,这个恩情就算了结了。
这一世,他父亲竟然亲自去医院看望我,他又是送我回乡,又是给钱的,现在又暗示会帮我调动职位。
我现在也有些看不懂了,不过这次回去,我应该会去见他父亲,把一些事情当年谈谈,给他们一些警醒,相信以他父亲的敏感度,不难发现破绽。”
“万事小心。”李清韵忧心忡忡,这个时代有太多不确定性,身在漩涡里,一个错误的决定就会万劫不复。
特别是现在顾庭舟只要接受了江家的示好,就相当于站了队,以后但凡江家出了问题,他就是连坐,同样没有好果子吃的。
“放心吧,你男人聪明着呢,上一世不是白活的。”顾庭舟知道她的担心,安慰道。
两人各自睡下,一夜无话。

地里的活计基本干完,自家的自留地也收拾好了。
村里男女老少都聚在晒场剥玉米棒子,这可是个大工程,剥下来的玉米晒干是要拿去交公粮的,必须选好的大的玉米棒子,收拾的干干净净,才不会被挑剔。
给村里人分粮,就直接是整根整根的玉米棒子,自已拿回去收拾。
交公粮可不一样,如果各个大队都交玉米棒子,那公社的粮仓都要堆不下了,而且也不便于管理和计算,所以交公粮必须是脱粒的优质玉米。
剥玉米这活也是有工分的,不过不算太多,聊胜于无,很多人家男女老少齐上阵,多剥一点,就多一点工分,能分更多的钱和粮。
顾庭舟和李清韵两人也过来剥玉米,挣几个工分倒是无所谓,李清韵就是想来看热闹了,这种聊八卦的场合,怎么能没有她呢,顾庭舟也只能无奈陪着。
不过她没有让清欢过来,留她在家带着二宝,顺便做饭啥的。
这种场合肯定有人免不了说些难听的,还有八卦她的事情,怕她听了心烦,李清韵干脆不让她来,正好这段时间累着了,在家休息休息。
大宝对剥玉米没兴趣,跟毛头和村里几个孩子拿着弹弓去打小麻雀了。
顾庭舟找了一根长板凳放倒,在它的两只腿上分别系上一双自已坏掉的解放鞋。
洗的干干净净的解放鞋,鞋底朝上,鞋底上全是凸起不平的设计,用来搓玉米棒子再合适不过了。
只需要用小工具先给玉米棒子开一个路子,再把它放到鞋底上搓,三五下就能搓完一整根玉米棒子,又快又干净还不费手,手剥速度实在太慢了,又伤手,剥不了几个,就一手的水泡子。
后世解放鞋都没人穿了,只有部队还有类似的,可现在解放鞋可是个香饽饽,除了家里有人当兵的人家,可穿不上解放鞋,更别提拿来搓玉米棒子了。
村里仅有几户人家有旧解放鞋,每年用过以后洗的干干净净,留着来年,后年继续用,直到烂的不能再用了,才舍得丢掉。
老宅那边有几双顾庭舟以前淘汰的旧解放鞋,今天连大妮二妮也过来搓玉米了,在村里人羡慕的目光里,他们人手一只鞋底子,搓到飞起,脚边很快就堆起了一大堆玉米粒。
剥玉米是按剥的量来计算工分,剥的越多工分越多。
李清韵和顾庭舟也快速的投入劳动中,摸索了几下,李清韵也掌握了一些诀窍,很快就上手了,干的还不错。
果然人多的地方是非多,一会晒场这边就热闹非凡了,各种八卦层出不穷,李清韵一脸镇定,竖起耳朵听着,手里不慌不忙的干着活。
一天下来,脑子嗡嗡的,全是鸭子吵架一样的声音,不过好在今天她靠着顾庭舟的旧鞋,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难得挣了一次满工分,八个工分,来的实在太不容易了。
做够八个工分的她就坚持不住回了家,明天他们应该不会再来了,顾庭舟本来今天也是陪她来的,他不喜欢这种场合,太吵。
临走时,她顺手把自家的那双旧鞋,一只给了二牛,一只给了角落里默默剥玉米的王寡妇的一双儿女。
“婶子,谢谢。”二牛傻乎乎的道谢。
王寡妇的儿子抬头戒备的瞅了她一眼,不知所措的样子。
小妮儿倒是会来事儿,抱着鞋底像抱着个宝贝,笑着道谢:“太谢谢婶子了,我们用完一定洗好了给您还回去。”
“看你们两个不容易,借你们几天,可别弄坏了。”李清韵用别扭的语气说道。
“肯定不会的,保证不会弄坏,我们会很珍惜的。”小姑娘笑起来倒是可爱的很。
李清韵走后,晒场里开始激烈的讨论起李清韵刚刚的举动来。
“李招娣明天不来了?鞋底子都借出去了?”
“你能跟人家比吗?人家什么家庭?你什么家庭?”
“不过她现在还真是看起来顺眼多了。”
“是啊。二牛和王寡妇家这两个,现在都是村里最困难的,她能想着帮他们一把,也是个心眼好的,以后咱们真的不能再对人家有偏见了。”
“谁说不是呢,这些半大孩子自已讨生活太可怜了,咱们大家都穷的叮当响,幸好支书和大队长还能给他们一条活路。
招娣也不赖,不仅帮助弱小,我好几次看到她给她公婆送吃喝,是顶孝顺的儿媳妇了,村里哪有分家的儿媳天天往公婆家送的,只怕公婆少给自已家一口。”跟顾母关系不错的李婶子,也帮着说道。
“这倒是,村支书会教育儿女,他家的几个孩子都是顶顶好的,这个老二媳妇儿现在也变好了。”
“对了,听说招娣改名了,现在叫清韵,咱们大家还是别叫错了。
听说她们几姊妹跟家里断了亲,那个住在她家里的二妹妹,差点被她爸妈一百五十块卖给山里的精神病男人,被清韵救下来了,结果这不就闹到断亲了嘛。”
“她们姐妹几个也太狠心了,这可是十月怀胎养活他们的父母,哪能说断就断了。”
“那你去嫁给精神病啊,站着说话不腰疼。”
“听我说,事情是这样的…”上次叫去帮忙的几个汉子的家里人知道原委,都帮着解释。
最后大家都明白了三姐妹的不容易,好多人还说她们断的好,闺女都嫁出去了,好不容易脱离虎口,回到娘家以为能过几天安生日子,又被卖一次,搁谁身上也受不了啊。
那些讨厌他们的人,心里的龌蹉自是不提,反正不管你做的再好,这个世界上也总有人喜欢你,有人不喜欢你。
窝在角落里剥着玉米顾会计一家,听着这些人顾庭舟和李清韵的评价,沉默不语,心里暗暗发恨,但却不敢表现出来。
自从顾庭武被带走,顾会计被撤掉,村里人翻出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给他们一家人气受,虎落平阳被犬欺,只能像阴沟里的老鼠一样,忍气吞声,以待来日。
转眼秋收结束,粮食入仓,今年算得上是一个丰收年,顾父,大队长和村里的几个干部,带着村里的年轻力壮的后生,赶着村里的几辆牛车和骡车去公社交公粮。
顾庭舟也一起去帮忙了,从早上天不亮出发,一直排到晚上才交完公粮回来,也是一个累人的事情。
不过好在交公粮这天出去的午饭村里报销,好多小伙子就是为了这顿午饭,屁颠屁颠的跟着去了。
二牛跟顾庭舟学过几招,偶尔能打到一些猎物,斑鸠,麻雀,野鸡之类的,他通通都直接烤来吃了,肉食吃的多了,人也长的壮实了些,
顾父让他跟着去赶牛车,他跟老顾头学过,干的不错,成功的挣到了两个白面馒头和一碗青菜蛋花汤的午饭。
乐的他晚上过来学习的时候也一直是笑呵呵的,秋收结束,他们又开始了教学工作。

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按规矩分配,是这个时代的特色。
“交够国家的”就是指交公粮,优先挑选上等粮食,分别按着规定的小麦、水稻、玉米、高粱、大豆等粮食的斤数,斤两不差地拉送到公社粮库。
“留足集体的”就是留下生产队自已用的储备粮。第二年生产用的种子,牛马驴骡的饲料粮;招待粮等。
“剩下的按规矩分配”就是剩下的粮食按照各地区的规定进行分配。
一般按人七劳三的方法分配,实则很多地区都是人六劳四,甚至人五劳五,这指的是人头粮和公分粮的比例。
人头粮占的比例越多,更加保障军烈属、孤寡老人、孤儿、老弱病残、劳动力少的家庭的基本生存权利。
“够不够,三百六”描绘出了这个时代的分粮特色,每人每年最低可以分三百六十斤人头粮,且这三百六十斤粮食都是没有加工的毛粮。
根据不同的年景情况下又所有不同,分完人头粮,各家挣的工分可以兑换成粮食,也可以按当年工分的价值换成钱。
北方的地盛产粮食,只要不是特别大的天灾年,分下来的粮食,节省一些,基本上够吃。
但是肯定还是会有青黄不接的时候,幸好每家都有自留地,自留地种植的粮食蔬菜,不能完全解决粮食不够吃的问题,也减轻了一些困难。
会精打细算的主妇们,在自留地的边边角角都种满了粮食,不浪费一点空间,家里的鸡屁股银行一年到头也能贴补些,各家各户都是这么过来的。
交完公粮就到了大家最高兴的时候,要分粮食了。
昨天队里就发了通知,今天统一去晒场那边领粮食。
往年原身都是厚着脸皮去领的人头粮,一个人最低三百六十斤人头粮,她和大宝二宝三个人就是一千零八十斤,虽说细粮往往只有一小半,也比没有强,她再买一些粮食填补着,日子也能过。
按理说,不上工的人是没有资格领人头粮的,队里的人对此也颇有微词,但是她公公是支书,加之她男人又是军人,军属本来就应该特殊照顾的,所以才没人敢反对。
今年这段时间他们一家也挣了些工分,可以理直气壮的去领人头粮了,顾庭舟的粮食关系在部队,他的不算,清欢的粮食关系在韩家村,所以还是他们娘三个的分例。
要不说为啥这年代大家都生的多呢,多一个娃就多一份人头粮,特别是小娃娃,多划算啊。
李清韵懒得去排队,直接让顾庭舟等到下午分粮快结束的时候再去,借个板车直接拉回来。
今年年景不错,粗粮细粮对半分,可以自已选择粮食种类,最后顾庭舟一共带回来两百斤谷子,两百斤小麦,五十斤大豆,五十斤各种杂豆,三百斤玉米,两百斤土豆,五十斤红薯,三十斤洋葱。
她今年就不准备再多买粮食了,空间里的完全够吃,自留地产的白菜萝卜也够冬天吃了,这不又分了土豆红薯。
他们这个秋收以来,三个人的工分一共挣了二十三块四毛钱,顾庭舟直接领了钱拿回来交给李清韵收着,顾父还问他要不要换成粮食,他拒绝了,说家里暂时够吃。
李清韵把这里面属于清欢的八块钱给她,这毕竟是她这段时间努力劳动的成果。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