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明君社死现场,给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送金手指 (零度冰川)
“就是这人,在天子弃国门之时挺身而出,扶大厦之家将倾。”
李世民对于这个人印象深刻,在仙幕吐槽他们唐朝不如大明拥有天子守国门的底气时,是这人挽回了他们一丝丝颜面。
“看起来确实是一个明君啊!”长孙无忌眼中充满希冀。
房玄龄感同身受,道: “雅类圣祖,这是多么崇高的评价啊!”
原先他们看仙幕所透露的陛下晚年的所作所为,还为陛下没做到尽善尽美而遗憾,但他们现在一点都不遗憾了。
遗憾个球!难怪他们的陛下会成为能够超越榜一秦始皇的榜三,就他们陛下从出生到逝世所做的那些事儿完美到被称为圣人他们都敢相信。
后代子孙和他们陛下相比就是一个在夺目金乌旁的蚂蚁!
“希望这个唐肃宗是能够从一而终的明君。”他们祈祷。
希望这人能从蚂蚁进化成小星星。
【缝补小能手唐肃宗边缝缝补补,边……下猛料。】
熟悉的刺感席卷李世民的脊梁骨。
李世民脊背发凉。
他嘴唇微微颤动,颤声道: “朕,朕就不应该对后世子孙怀抱太大的期待。”
刚刚还怀抱期待的臣子们何尝不是这么想的。
房玄龄右手撑住长孙无忌的肩膀,准备迎接方才不敢信,但是等会儿一定会给他们带来刺激的史料。
“感觉一定不是什么好话……”
看来这人别说是小星星了,将会变成比蚂蚁还不如的尘埃。
【唐肃宗过分专注前朝的事业忽略后朝,结果就是——宦妾交煽,甘蹈前车。
前车之鉴不借鉴,还专门踩着前车之迹走。
宦官与后宫的纷争再起。】
李世民他们在想宦妾交煽的前车之鉴有什么。
是汉朝从汉高|祖到汉献帝贯穿四百多年的外戚干政,宦官乱权,还是唐高宗的后宫干政,周皇登基,又或者是玄宗的小爱妃家族乱政,宦官胡搅。
哦,原来这些都是前车之鉴。
“这前车之鉴如此多,这些唐肃宗怎么就不信邪呢。”
别看程咬金是武将,实际上他脑袋瓜子可灵敏了。
此刻,他内心充满了对唐肃宗的遗憾,甚至脑补出唐肃宗与宦官爱妃的一二三事。
尉迟敬德附和: “没准儿是不信邪,或是身在局中,成局中人。”
反正总归是有理由的。
不过,总归是不妨碍他们这群人对唐肃宗失望。
他们现在只祈祷唐肃宗的宦妾乱局不要太乱,太乱最后受苦的还是百姓和这个再也经不起波动的国家。
【平叛期间,以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使’,统帅大军;以狡猾阴险,嚣张跋扈,擅权作福的宦官李辅国为兵部尚书掌握权利;让程元振等宦官一起操纵军政大权,势倾朝野。】「1」
【君子退,小人进,使功业不遂。
谋士李泌趁乱直捣叛军老巢的建议,不被采纳,错失歼敌良机。
鱼朝恩不懂兵法,不知用兵,使唐军相州大败,却扔锅郭子仪,让良将蒙尘。
冷待晚年唐玄宗,杀建宁王李倓,越王李系,张皇后,把持朝政。一桩桩一件件无一不是说明宦官们的权势滔天。】「1」
【宦妾交煽,储君不稳,政变再启。】
乱局很乱,看得李世民他们喘不过气,只觉得刚刚说得太满了,这个唐肃宗确实不是从一而终的明君,还很有可能是延续宦官之乱的昏君。
李世民暗暗咬牙,气肃宗不明忠奸,又气这些人又政变: “这些人是不政变就登基不了吗?还是大唐皇位继承就得政变一下???
他登基是,李治登基也是,不一样是的李承干在准备政变。
周皇登基是,玄宗登基更是经过两场政变,现在,他们的好大孙,也要开启政变了。
【宦妾宦妾,宦官权利大如天, ‘妾’张皇后也不逞多让。
于是政变开启,张皇后想废太子李豫立越王,宦官为从龙政变拥立李豫唐代宗。】
唐代宗,也是一个他们熟悉的名字。
“是那个真正结束安史之乱的代宗。”
李渊惊喜。
唐肃宗退君子,进小人,使功业不遂,让功业‘遂’之人正是代宗。这是仙幕在介绍安史之乱尾声时是所言,他记住了。
李世民心中一丝微弱的火苗在燃烧。
看来这个政变的结果还是好的,不过好话确实不能说太早。
他犹豫希冀道: “能结束动乱,应该也是个好君主吧。”
不说是从一而终的好君主,应该也好过前面几年吧。
其他臣子侧目,李渊侧目,没想到他们陛下的标准竟然降低了。
李世民欲哭有泪但不好意思哭。
天知道,现在他的标准已经降低到前期是好君主就好了。
没办法,他算是看出来了,只要是人就没有几个能从一而终的。
前明后昏,是常态了。
一个他很讨厌的常态。
所以,这个唐代宗应该也当过好几年励精图治的时刻吧?
“应该是励精图治过的。”魏征沉着道, “要不然想要解决安史之乱无异于天方夜谭,就是……”
他深思, “代宗上位既然受宦官们支持保护,就怕宦官再次乱政。”
其他人完全赞同魏征的说法,宦官能够拥护皇子登基,那权利无异于大到顶天,在这种情况下唐代宗可以怎么出头呢?
【李豫代宗的上位离不开宦官们的保护,毕竟宦官保护他登基, 】
【但你以为代宗会被有翊戴之功的宦官裹挟那就错了。
代宗很强。】
魏征猜错了,魏征被否定了,但他不恼怒,他甚至心情很愉悦,很期待。
他喜欢这种否定,因为那意味着这个代宗不是废物,而是拥有自己想法和权利的君主。
【宝应元年(762年)登基。
即位当年,就以李适为帅,仆固怀恩为副将大败叛军,结束安史之乱。
之后,更是志于朝政,打压权宦强臣,掌握朝政。
整饬吏治,起用贤臣;定计诛杀,流放权宦李辅国,鱼朝恩,程元振等人;改革盐法,漕运,盐政等,改善财政。「1」】
【在这些对内的文治武功上,刚登机的代宗无疑是个好皇帝。】
李世民很满意,只觉得不愧是他的好大孙,没有辜负他的期待。
“敢动盐法,漕运,盐政,这小子好样的。”
这些玩意儿的持有者如大树一样上下串联,轻易动不得,但这些玩意儿也确实赚钱。
李世民内心祈祷这个好大孙不要再出幺蛾子了,他这个老祖宗的心是真的受不了那么大的刺激。
【但一切注定是不会这么顺利的。
安史之乱的余韵会扰得他们风雨飘摇。】
【唐代宗762年登基。
同年江南二三十万饥民接连起义。】
仙幕展示出江淮地区灾民起义的视频,视频中的豪吏派遣小官前往镇中,村中追征八年赊欠租调,这些官员皆是朝廷专门派过去的豪吏,嚣张得要命,他们搜括民间粟帛,为非作歹,终于引得被饿得面黄肌瘦的百姓们起义。「1」
“饥民起义,不愧是饥民起义。起义者皆是面黄肌瘦的百姓啊。”
一股子无力感席卷而来。
李世民觉得倦了,看来这个唐代宗是不是明君,得打个大大的疑问。
“安史之乱时就已从江淮征收了赋税和粮食作为打败起义军的军饷,现在又追征八年租调,这不是逼死人吗?”
李世民痛苦,李渊倒是看得开: “无非就是皇帝私库缺钱,户部缺钱,但灾后重建花钱的地方太多了。就对富裕的江淮地区征调了,还专门派豪吏去征收,看来是怕没征到钱。”
君不见豪吏就被派去江南?因为在众人心中江淮地区富裕,江淮地区有钱。
除了江淮地区任何地方都不会出现出现一下子被征八年的税的情况
那八年大唐风雨飘摇,正处于安史之乱的时期,谁有空管你有没有纳税。
因为谁也不知道到底是哪方势力坐上皇位。
还没有安稳下来就被抓着缴税,这些百姓们真的是没人有钱,要钱没有,要命一条,难怪暴乱。
【内忧外患,镇压完饥民,第二年吐蕃又来了。
宦官程元振压下不报,刺史投降吐蕃做内应。
最终,吐蕃攻占长安。
和爷爷唐玄宗一样狼狈。
代宗出长安,逃陕州。
吐蕃掠府库市里,纵兵焚闾舍,烧杀抢掠,熟悉的三杀,让长安萧然一空。「1」】
众人目眦欲裂。
不敢信大唐能再现天子弃京都出逃。
“本以为吐蕃只是乘机而入,尽得河西走廊,没想到是攻入长安。”
不可抑制的,在场所有人都对吐蕃生起了恶感。
“一介宦官欺上瞒下让国都沦陷,一州刺史叛国做内应,都好样的。”
“是缺乏良将,还是皇帝缺少耳目,竟被掩埋内情到大唐再次陷落?”
嘲讽,是对未来大唐吏治的嘲讽,也是对皇家的嘲讽。
没有做好一个大唐国土的主家,让大唐再一次陷入混乱当中。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李世民脑中再次浮现出这句话,这是一句多么有魄力的一句话。
而他们大唐没有做到,那不知明的明朝却做到了。
【直到郭子仪逼退吐蕃,唐代宗才得以返回长安。】
国都再还,贞观君臣无力的同时庆幸。
“熟悉的名字。”文官们侧头询问。
武将们恍然: “这不就是前期平定安史之乱的郭将军,不过后面被小人拉下台了。”
“真是个好官,竟是他平定了吐蕃之乱。”
一路沉默到现在的唐玄宗一朝也觉得这人是好官。
唐玄宗小心地向臣子们询问: “众位爱卿可知这郭子仪是何人?今可还在?”
在场的文臣武将们经此一役早已面色苍老了不下于十岁。
兵部尚书知道陛下这话是冲他问的,也不推拖,脑中一转就想到了这人。
“郭子仪出身太原郭氏,乃寿州刺史郭敬之之子,曾参加过武举,以“异等”成绩补任左卫长上,后去了桂州都督府长史,现在嘛,现在在单于都护府副都护的任上。” 「1」
他脑中回忆起这人,确实是个英勇之人,但也没有什么其他特色了。
之所以能被他记住,也就是……年纪偏大但能打?还很有进取心。
很有进取心的郭子仪身着军装,在单于都护府遥望京城,心中一片明朗,他虽然年纪不小,但他知道自己不会被局限于小小都护府,未来定然可以走去京都。
不过现如今的朝廷一片祥和之色倒是真的。
浑然不知未来有大机遇的郭子仪现在痛并快乐着。
朝廷一片祥和,升职难,但朝廷上下安乐,又让人欣喜。
【不过让人开心不过两秒, 765年,也就是代宗登基第四年,仆固怀恩之乱又来了。】
“仆固怀恩之乱?”此刻。贞观朝的臣子们的母语是无语。
他们对这个仆固怀恩脑海中还是有印象的。
长孙无忌面无表情: “这仆固怀恩不是刚平定安史之乱的那个,怎是他乱起来了?”
难道满朝奸臣!
李世民想吸氧,感觉头发原地掉落,脑海中开始浮现出他们大唐的兵制。
道: “这大唐到后面到底是什么兵制!怎么谁都能反?”
他满腔疑问,想到安禄山节制三府兵权能调动二十万大军的权利,脑中思索,难道是那个节制兵权的权利?
是藩镇节度使有权,有兵,又有地?或者还有其他他们不知道的东西?要不然这些人怎么叛变和吃饭喝水一样简单?
【仆固怀恩被宦官压制,叛变了,他的叛变威力大到出奇,他的同伴有吐蕃,回纥,吐谷浑,党项,奴剌等部众,共三十万人来犯,直取长安。「1」
三十万大军让京城陷落在即,京师震恐。】
此刻,贞观与开元一朝的君臣也震恐,三十万边军打长安,那不是分分钟拿下刚结束战乱不久的长安???
难道要再现那丢死人的天子出逃场景??
李世民不得不承认,未来出现的大唐的皇帝都是没有力挽狂澜的能力,而是能一个弃国而去的软脚虾。
【不过天再降郭子仪,说服回纥,大破吐蕃,平定闹剧。】
【吏治吏治,无吏不成治,可见吏治不明,国家将乱。唐代宗虽能压制宦官,但宦官造成的危害总归是发生了。
所以在历史评价中,代宗多被批评:代宗行事素宽厚是真,容宰相宦官擅权而逐贤臣也是真。虽能察宦官为恶之迹,让这些为恶宦官遭诛贬,缢死。但断之不早,奸臣大害国贤已成事实。「1」】
长安没有再次陷落,君主没有再次出逃,贞观君臣们终于放下了心。
他们不得不承认仙幕所言的历史评价是对的。
“虽非昏主,但也不是英睿之君,更像是优柔之主,中材之主。”
【继任的第十位皇帝唐德宗李适还不错。
强明自任,信用文武百官,用贤相,废租庸调,行“两税法”,严禁宦官干政;用贤能之策,联合回纥,南诏等国,打击吐蕃,一度重开安史之乱后被吐蕃切断的东西陆路交通。】「1」
新的税法出现,众人看得目不转睛。
“夏,秋两季依土地征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李世民看得两样放光。
萧瑀更是看得奋笔疾书: “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这和战国以来的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不一样!这是舍人税地!「1」”
“这法子好,以往的税制租税徭役多落到百姓头上,此法能杜绝此事。”
“不过此法会有土地买卖兼并之患,吾等应该……”
他们直接当场就头脑风暴起来了。
讨论到后面,他们越来越期待唐德宗后面的部分了。不知道还有没有什么他们可以学习的。
最后他们总结, “看来德宗一朝颇有中兴气象!”
【唐德宗驾崩,第十一位皇帝唐顺宗李诵登基,唐顺宗慈孝宽大,仁而善断,登基后搓手手一心预备改革,然后……
遭到宦官抵制。不到两百日就在宦官密谋下禅位了。
永贞革新戛然而止,跟着他改革的王叔文,柳宗元等历史着名成员要么被赐死,要么被贬。】「4」
“……”
此刻的沉默震耳欲聋。
贞观群臣: “??”
说好的中兴呢?怎么就无了??
怎么唐德宗就驾崩了?怎么宦官又出现了??
【为何原本被唐德宗打击的宦官势力能强到拉天子下马呢?
因为这大唐国都啊,再次陷落,天子啊,再次出逃了。
不成熟的削藩致使三镇叛乱,四镇称王。派去镇压的士兵在泾原兵变,占领长安,天子再再再次被迫出逃。
出逃的天子发现曾经信赖有加的禁军没有保护他,身边唯一能一依靠的竟是潜邸宦官们!
两者间鲜明的对比让唐德宗知道为何历朝历代都信任宦官了。
这些宦官们实在是太过忠心可依了!】
“宦官,家奴,君王,主子。”
李世民知道唐德宗为何有这种感觉。
宦官说到底就是家奴而已,还是一批被打下强势烙印——断根的家奴。
除了皇宫没人会接纳他们,他们在外只会受到歧视,所以他们是皇家最忠诚的家奴。
皇家死,他们死,皇家兴,他们兴。
皇帝也不用担心,他们篡位,因为他们是无根者。
他们就只会帮主子谋夺权利,主子却不用担心这群人权利大到夺取家族家产。
但同时,最悲伤是的,这批家奴一般都是因为家中凄惨才会沦落被断根送入皇宫,也就是这意味着这群人基本上不是治国之才,多是庸者。
当庸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却没相应的才能和自制力,最后带给大唐的……
只会是混乱。
但不可否认,这群宦官确实是皇帝最能信任的人。
李世民脑子是真疼了。
又得思量关于宦官们的处置方式。
要么不要有宦官,要么就提高宦官的知识水平,但提高知识水平的人谁想做宦官哦,头疼。
【等叛乱镇压完,出逃回来的天子回来就变态了。
中兴气象消失,之后的唐德宗对藩镇多姑息,对宦官信任有加,对臣子不再信任,公开索贿,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增收间架,茶叶等杂税等,直接摆烂。「1」
在他治下藩镇跋扈,武夫横恣,民怨日深。
初,赫然有拨乱之志,全消失了。
德宗,一个想做个至圣至明的天子,却做成了让大唐比天宝还动荡不安的天子。】
很好,贞观一朝的臣子们见识到了什么叫做摆烂的君主,这下子把李世民也给惊到没空想七想八了。
【不过不用担心,宦官们还是做了一点点好事的,他们后面扶持上去的皇子本以为是扶持上去的皇帝菜鸡,没想到是王者!
相似小说推荐
-
在全员黑化的彭格列当卧底(冰糖丝瓜) [BG同人] 《(家教同人)在全员黑化的彭格列当卧底》全集 作者:冰糖丝瓜【完结+番外】晋江VIP2023-08-09完结总书评...
-
不要为难我打工人(雨小狐) [BG同人] 《(综漫同人)不要为难我打工人》全集 作者:雨小狐【完结+番外】晋江VIP2023-12-23完结总书评数:6068 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