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十大明君社死现场,给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送金手指 (零度冰川)


“天子守国门,君主死社稷!为何朕的大唐君王做不到,盛世迷人眼,不过百年时间,李氏宗室就无人敢御敌吗!”
李世民眼露悲伤: “朝廷腐败,奸臣当道,百姓困苦……,如此多的错误还是盛世吗!”
他要列举,简直可列举出一堆东西出来,都是他从这段视频中看到的。
为何国祚仅一百三十余年的大唐王朝会落得这种粉身碎骨的境地。
大唐的国力攀上巅峰注定会跌落吗?为何不能长久地维持盛世之景?
李世民心中难受极了,外显得眼眶都红了。
攀上最顶峰的盛世就一定会跌落吗?他们大唐也不能逃离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朝代规律吗?
李渊不能体会李世民那种对大唐未来走向的迷茫感,他只看到了现下,李渊抱住李世民哭唧唧,直言道: “吾现在觉得,虚心纳谏真的是你最大的优点!”
他原先不明白为何仙幕在夸自己二儿子的时候总免不了要拿虚心纳谏说事,并且在介绍后面的高宗,周皇和玄宗时总也是离不开纳谏,现在啊,他终于知道了。
不广纳贤言的弊病就是像玄宗一样,身边只有天天高奏凯歌报喜不报忧的人!
呜呜呜呜,他的大唐啊!
李渊这是真难过啊。
看到后面的战场应对方面,那真是越看越让人生气。
其他臣子们的心境和李渊差不多,太宗一朝的臣子们絮絮叨叨,念念不休。
“这玄宗简直蠢到机智,这些边关将士们经过战场血雨腥风的洗礼,是能小瞧的吗?那可是个个骁勇善战,如狼似虎的边关将士,哪是中原养尊处优四十年的兵油子能对付得的???”
“两军对垒,可不就是一触即溃!要想有这个速战速决的勇气,你就得有底气,有实力啊!”
程咬金他们看得有多难过谁知道啊,本以为民不知战是他们最期待的事情,没想到玄宗一朝反向操作,让他们这知道国家承平已久,民不知战的结果可能是各州县面对外敌望风瓦解,官员投降跑路,百姓任人宰割!
太宗一朝的武将们: “QAQ”
真相太残忍了。
他们该何去何从?
难道注定一辈子操劳命吗?
【可能是李唐命不该绝,不是每个李唐宗室都像唐玄宗一样无能懦弱,会在危急关头弃把百姓于不顾,在看到安禄山叛军的暴行后,有识之士强烈愤慨。「1」
在太子的李亨的带领下,在李辅国等人的支持下。
有识之士带兵北上和叛军对战。
李亨自请为帝,号令天下。
用郭子仪,张巡和李光弼等人收复失地。
其中以张巡最为厉害,他所带领的睢阳之战是安史之乱后期收复战中最为惨烈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战。
屡破敌军,历大小数三百余战,张巡以两千人扼守城墙单薄的宁陵,雍丘60多个昼夜。
之后转战睢阳,张巡领七千兵,在尹子奇十八万叛军的围攻下经过四百余战,但仍坚守睢阳。
为何要守住睢阳,因为睢阳是富饶江淮地区的屏障,只有守住它,才能让唐军有时间征收江淮地区的税收和粮草,才能让大唐有一线生机,要不然中原大地就直接归属番邦,难以翻身。
七千兵对抗十八万叛军,固守一城,注定是艰难的。
《新唐书卷一百一七》有记载:
被围久,弹尽粮绝。
初杀马食,既尽。
而及妇人老弱凡食三万口。
城破,遣民止四百而已。
终,固守睢阳10个月。
张巡,以整个睢阳数万人口被吃到只剩下四百余人的人口,换取唐军的粮草,换取唐军有能力与叛军一战,换取保全中原,换取保全大唐,换取叛军再无南下。】
视频的最后,是睢阳城破的画面。
睢阳城内的将士们死得死,饿得饿,病得病。
即使那个跑在最前面的中年人如何眦裂血流,齿牙皆碎也无济于事。
病饿力竭,寡不敌众,叛军破城。
多么熟悉的城池啊,玄宗一朝的官员们满身悲意。
他们熟悉的睢阳没有往日的繁华,唯余满目苍夷。
宋璟沉默许久,终开口道: “睢阳属于河南,乃江淮地区的屏障。江淮经济富庶,得之则粮草足,叛军与我军都想占据,叛军投出十八万兵力势在必得,再正常不过。我军也确实得坚守住……”
宋璟久久不能言。
战况太过惨烈,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
他们不熟悉这个张巡,但也知道这人在盛世应该也是意气风发的将才。
但最后,却落得食人肉,落得喊着‘我为君父义死,无憾矣!’被敌军害死。
以食数万人的性命换十月坚守,换中原有一争之力。
他们能想象出史书对这人的争议,会有人觉得他残忍吧,也会有人觉得这些人死得其所吧。
李隆基替他说这未尽之余,道: “张巡以数千兵力,抵抗十个月,乃将才。”
以惨烈血腥逐步收复失地,最终打败了叛军。
这些战役的惨烈,未来自己的愚蠢,甚至让李隆基没空去想到底是哪个孩子登基,也没空计较自己被变成权利架空的太上皇。
什么死得其所,本来这些人都不用死的!
李隆基在想自己的结局,应该不好吧,这么垃圾的皇帝,未来怎么配拥有一个好结局呢。
【用数万睢阳人命牵制叛军十八万的兵马,给予了唐军充足的粮草准备时间。
安史之乱的最终结果尽如唐人意。】
【就像是诅咒一样,称帝的安禄山常居深宫,不理一线,宠幸宦官,又因眼疾失明和疽病,性格暴躁,随意打骂杀戮左右身边宦官,最后落得被砍死的结局。
而唐军则犹如天助,败安军,收长安,收洛阳,抢河内,河南,河东,中间更有史思明领13郡及兵8万降唐。
不过历史重演,降唐的史思明复叛称帝,唐军向邺城发的数十万兵,因肃宗的孱弱和猜忌成大溃败。忠诚的臣子被解除兵权成于闲官。】
【叛军的瓦解源于叛军内讧。
历时七年又两个月的安史之乱结束非那个临危受命称帝的唐肃宗,而是他的儿子唐代宗启用唐将仆固怀恩等名将后才平定。】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十月里西北十郡那些良家子弟,鲜血流成了陈陶斜的泽国水乡。京都百姓转头往北方痛哭流涕,日夜盼望官军早来到退敌安邦。「1」
官兵来了,退敌安邦了,但盛唐回不去了。
历时七年多的大动乱,让大唐极盛而衰,直接就把万国来贺的盛唐风光摧毁殆尽。
5500万人口,到安史之乱结束,锐减至不足1100万人。
五分之四的中原人口,整整4000万人,在这场动乱中消失。「1」
活下来的百姓也过得极为凄惨,经济民生的毁灭性打击,让中原百姓以纸为衣,以土为食,玄宗中期之后的百姓们过得比一百三十七年的建国时期还惨。
繁华落尽成一梦,盛世大唐不复还。
留给后世无尽的感慨。】
【而这场动乱的直接原因,我们亲爱的唐玄宗陛下,早在安禄山死时就被迎回长安,称太上皇,每日对着小爱妃的画像‘朝夕视之而欷歔焉’。
亲信被清洗,晚年只身一人,茕茕独处,形影相吊,忧郁寡欢,终在762年与好大儿同年驾崩。】
李隆基嘲讽地笑了,因为他的下场是真不好。
陪伴在他身边的亲信遭到清洗,宠爱的妃子死了,毕竟当年的逃跑可不是没有代价的,剑门关七十二峰下,宠妃因兵变而成为替罪羊死了。
高力士被诬陷流放;龙武大将军陈玄礼被下放;亲妹玉真公主被送入道观;供娱乐的梨园被遣散。
李隆基甚至想鼓掌。
“弃祖宗留下的江山社稷与百姓于不顾的帝王就应该落得如此下场。”
年迈的皇帝胡涂,但他能不知廉耻吗?不能。
逃跑就是让人耻辱,就是会令人厌恶,不是吗?
“罪人就应该有罪人的待遇,若是活的舒心怎对得起枉死的四千万大唐百姓。”
不知怎么,李隆基把自己和未来的自己划分得很清楚。
毕竟现在一切都还没发生不是吗?一切都还有挽回的余地不是吗?
但李隆基也是真难过啊。
皇帝在深宫内院,谁的声音也听不到,身边都是忠臣还好,若是奸臣,那只能被奸臣混淆视听。
至于如何分辨忠奸,全看皇帝是否被乱花迷了眼。
那个未来的他,后半程是否有回旋的余地呢?没有,一丝也没有,因为一朝过错,他的身边就被奸佞围绕满了,他没有悔过的权利。
李隆基眼底晦暗不明。
好想把所有不安定元素去掉,他想给自己留下一份悔过的空隙。
“安史之乱,安史之乱。”
李隆基呢喃着这几个字。
不安定来自哪里,来自宦官,来自文臣,但最容易解决的不安定元素是什么?是外邦异族。
“外邦胡人,边境将军。”
在场没有人对这两人有印象,他也对仙幕所列举的这些胡人不认识,那就是这些叛军头领还未崭露头角,还是庶民,或者还在边境。
李隆基的眼中血光尽显。
“突厥人安禄山史思明吗,突厥人?”李隆基眼中的血光更浓了。
胡人就是不安定的东西,史料就是最好的证明,多少次了,这些突厥人反复无常,多少次了,那些外邦人贪得无厌。
永远喂不熟。
看皇帝在念叨着胡人,有臣子意会到他的意思,激动出列,狠声道: “陛下可是在游移对安史二人的处置?可是不知如何处理胡人?臣以为,非我族类,必有异心,仙幕所言就是最好的证明!”
“外邦人就是养不熟的白眼狼,吾大唐海纳百川,但突厥人安禄山振臂一挥,奚,契丹,室韦,突厥等族就出兵出力,聚集十五万人马给他谋反「1」,外邦人不可信,安史之乱就是最好的证明!”
“是!陛下如此恩宠这两人,这两人却起兵造反,可见外邦人乃不知感恩为何物,实有负陛下重托!”
“外邦人,当驱逐之!”最后的话,说出了在场很多臣子的心声。
也说出来此刻李隆基心中最隐秘的想法。
外邦人,就是养不熟的白眼狼。
他们大唐从太宗起就有许多外邦来朝。
而自从他登基以来,更是大胆启用外邦朝臣,大胆放权异族。
粗略算来,他治下外邦官员就有一两千人。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要驱逐外邦人吗?
驱逐了外邦人,就可以腾出心力去解决宦官,文臣,武将们了。
李隆基忽然很好奇后世子孙们是如何想的,应该和他想的是一样的吧?都看到安史之乱毁灭盛唐的教训了哪能再对异族人放心,应该也会驱逐异族人吧?
此刻,太宗界面也在思考这个严肃的问题,不一样是的,他们思考得很隐晦,因为场上外邦臣子可不是一个两个,而是很多个。
要驱逐外邦人吗?
他们贞观朝有许多因忠诚效力而获得提拔的外邦人,如之前仙幕所提到的如阿史那社尔,契苾何力等都是。
他们是有外邦朝臣,却也对外邦将领有所限制,而不是放任自流,这些外邦人皆不能当上将,兵权更是不可能给他们,且都有顶头大上司有余权可以节制。
但他们贞观的君臣能有如此魄力,后辈有吗?
看玄宗一朝做成那种狗样子,肉眼可见的就是没有啊!
所以,要违背当年说出的话吗?
李世民呼吸沉重了几分。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而朕独爱之如一。
泱泱大国当有气概,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当不修边界墙,不驱移民。
真的要违背当年的话吗?
真的要闭关自守,驱逐那些不安定的异族?
————————
「1」来自史料《唐纪》《旧唐书》《新唐书》等,来自杜甫的诗句

要闭关自守,少接触那些极有可能是白眼狼的外邦人吗?
这种想法一出李唐的君臣就控制不住想去行动。
想去闭关,想去自守,想要安稳。
李世民憋住心中的叹息,沉声道: “朕的贞观包容百邦,却落得突厥人反叛之局,最后国家动荡,民不聊生……”
他眼眶中似有泪花闪过,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非每任君王都能成明君,非每任明君都能从一而终,如此,可还要大唐成容纳百川之唐?”
李世民是在问百官,也是在问他自己,是否要承担这份风险。
众臣子沉默,好似在遥望未来。
这个决定过于重大,不是他们一拍大腿就能做出回答的。
许久,房玄龄道: “唐后百代,以唐为诫,应该也发出如陛下这般之疑问。”
“而他们的结局,或许能告诉陛下,此事可为不可为。”
他们遥望未来,在看那些闭关自守国度的未来。
不用遥望得过于遥远,玄宗的下一任帝王是如何应对这些外邦人的?
【安史之乱表面是结束了,但它的余韵却让巨唐变得破烂不堪,再无翻身余地。】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1」爱国诗人杜甫的这首《无家别》直接写明了天宝后的大唐。
土地荒芜,城镇残破,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流氓遍地,百姓们无家可归。
几百里内,仅有“编户千余”,犹在户籍上的百姓也因战后重建任务不断加剧而痛苦,空前浩劫下的大唐经济状况江河日下。】
【但生活没有放过大唐,安史之乱削弱了封建集权,却给了平定叛乱的将军们和安史余党拥兵自重的条件。
这些将军在藩镇中,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兵甲,又有其财赋「2」,尾大不掉,皆是朝廷动不得的大佬。
表面听命朝廷节制,实际上各自为阵,做山大王,割据着大唐的疆土,让唐政府成了摆设,根本管理不了一点点。
中央叛乱,相应的……
边防空虚。
原本听话的外邦纷纷独立,吐蕃等外邦更是乘机而入,又把河西走廊,西域安西北庭拿走了。
唐王朝疆域迅速萎缩,全盛时期的盛唐疆域一千两百万平方公里。安史之乱后的大唐疆域萎缩至四百五十万「1」。】
李世民目光沉沉,恍若看到一条巨龙被打倒后,试图翻身,但再无转圜余地的狼狈模样。
他轻声呢喃: “缔造一个强大的大唐帝国需要大唐君臣民一百多年的奋斗,需要数代人的经营,但是让它内忧外患,葬送它,毁掉它,让它走向泥沼深渊,朝不保夕,岌岌可危,只需要安史之乱短短的七年时间……”
小李治在一旁憋住心中的浊气, “千里萧条,藩镇割据,外邦入侵,最后……”
“苦的都是百姓罢了。”
他虽小,但是看老父亲和臣子们讲多了,看多了,也知道百姓的重要性了。
其余臣子的心情也是沉重得很。
“土地荒芜也就罢了,百姓还要负担战后重建,这些重建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皆取自于民间,本就因战乱流离失所的百姓哪里负担得了!朝廷施以压力,藩镇纷纷扰扰,谁也受不了。”
他们脑中回想那副萧条的场景。
这是他们一点都不想生活的地方,没有生活,唯余生存,茍延残喘。
他们视线投向仙幕。
重建安稳之世,需一群大能力者方可。
做天宝后的君,臣,百姓定然很不容易吧。
【大唐王朝在拥有一百四十年的辉煌后,因为安史之乱这个盛唐转衰的拐点,命运的齿轮转到了苦难的一百五十年。】
【唐玄宗撕烂的大唐,后世子孙自然要缝缝补补。】
【唐之衰亡,盖朝廷乃天下之本也,人君者朝廷之本。「1」
人君不正,天下百姓不正,百姓轰然而起,则亡朝廷。
接下来请欣赏由大唐王朝的君主们带来的人君正则国正,人君不正则国亡秀。】
殿中的君臣,突然深觉不妙。
“好像不是什么好话……”李靖久违的忐忑出声。
“后面大唐都亡了,接下去的帝王能是什么好鸟。”程咬金吐槽。
但吐槽归吐槽,他们还是控制不住期待,袅袅明君的出现。
【乱世天子唐肃宗,执政五年,面对天子出奔,叛军肆虐的困局,他迎难北上,不惧叛军,亲率大军收复长安,洛阳两京,消灭叛军,迎回玄宗。
初清明,志平祸乱,未有酒色昏荒之事。
专注前朝事业,继承盛世之果,解决玄宗之病,活脱脱一个零零七工作狂。
历史评价:肃宗英姿颖发,仪表非常,雅类圣祖,此社稷之福也。】「1」
这个皇帝在场的人没有一个人不认识的,李世民的眼中冒出满意之色。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