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去镜头一转,接下去就是一年后珍惠所在监狱里的狱警和同一个房间的女囚们为小敏宇准备一周岁生日礼物的场景,接着小敏宇穿着漂亮的韩服哭着出场——因为被妈妈珍惠荒腔走板的生日歌唱哭了,剧情由此正式展开。
监狱里重刑犯女囚们的生活因为有了小敏宇的点缀而变得不同,可这种好日子却不长了,影片一开头的字幕就点出,女囚在狱中产子后只能亲自抚育到18个月,而后就必须把孩子送走,周岁生日一过,离别的日子很快就会来临了。
为了能和孩子分别之前获得一天的自由时间,五音不全的珍惠提出了组建合唱团的建议,并在磕磕绊绊中获得了罗文熙饰演的入狱前是大学音乐教授的文玉和误杀性侵自己的继父一度封闭了自己内心的由美的帮助,合唱团成功了。
至此前半部较为轻松的气氛一转,珍惠终于不得不面临分离的时刻,就在珍惠崩溃大哭的时候,场内也响起了低低的抽泣声。
明明万般不舍,却清楚的知道孩子不能在监狱里成长,被送走才是最好的选择,这种纠结和宝拉心如死灰的模样让观众们的心都揪成一团。
“太过分了,孩子就是应该和妈妈在一起啊。”敏智哭得上气不接下气,抓住山多拉的手,“编剧太可恶了。”
山多拉没空理她,她忙着抹眼泪,精致的眼妆全花了。
剧情进一步开展,珍惠慢慢恢复,合唱团也经常赴各地演出,时间很快就向前走了几年。合唱团被邀请参加首尔的某场跨年演出,可在这之前,韩国将要恢复执行死刑的消息隐约传来。
韩国的死刑命令要由总统签署,在此之前,韩国已经多年没有执行死刑了,所以韩国被判死刑的犯人变成了实质上的终身监禁,这其中就包括众人的老大姐,当年因为丈夫出轨而不忿之下开车碾死丈夫和小三的罗文熙饰演的文玉。
跨年演出之前还有一场风波,一位客人不小心掉了钻戒,监狱合唱团的成员们却被侮辱性的搜身,让观众们心里五味杂陈。
最后表演顺利进行,珍惠也见到了健康成长了的小敏宇,在欣慰和心痛中又一次离别,没想到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文玉即将被执行死刑,终于获得儿女的谅解后,她在大家的不舍的眼泪和“妈妈每天走的路长满白色栀子花”的合唱声中,从容离去。
全剧终。
灯光亮起的一刹那,剧场里只剩下低低的哭泣。
这是一部赞美在困境和逆境中为自己犯下的过错赎罪的人们的尊严和爱的影片。
刘在石擦去眼泪,开始鼓掌。
很快,场内的每一个人都对电影报以热烈的掌声。
姜泰奎暗自握紧拳头:成功了。主创人员起立,向后排的观众致谢。
而宝拉却怅然若失地呆坐在那里,重看一遍影片,就像以珍惠的身份重活一次,那些镜头以外自己日日夜夜时时刻刻的揣摩推演,那些被剪辑镜头里自己的澎湃情绪,那些贯穿始终的悲欢离合,作为主演,比观众们深刻起伏得多。罗文熙拍拍宝拉的手,她才醒过神来。
散场的时候,宝拉去送客。
“呀……我得买一包餐巾纸还给大成才行,”刘在石感慨着,真心实意地赞扬,“宝拉,你演得真好。”
敏智和大成也忙不迭地点头:“我眼睛都要哭肿了。”
SE7EN则帅气地比了个大拇指。
只有权志龙一副镇定的模样,只能看到眼角微红的痕迹,一言不发地等着成员们一起上车。
不过送走了来宾之后,宝拉接到了一条短信:“电影真的很棒。”
然后再晚一点儿,胜利神神秘秘地爆料:“志龙哥回家后直奔房间很久都不开门,我在门边偷听了,志龙哥在里面哭呢。”
宝拉:……
作者有话要说: 其实……昨天是作者菌生日来着……这么一想,才发现宝拉的生日(7.17)被我忘记了……
昨天本来想更一章,可惜没码完,所以今天更了6000……
以及,宝拉生日本来要加更的那一章明年……
☆、新天地
就在《和声》打着母亲节献礼的口号票房一路高歌猛进,真正实现以小博大的小成本文艺片的奇迹的时候,宣传活动已近尾声的宝拉接到了李年的邀请,与金素娜同赴北京,宝拉戏称之为“三巨头”的历史性会面。
公司开张快一年,为数不多的公司员工才第一次看见金素娜这位名义上的CEO,至于宝拉,还是低调地没有在公司里露面。
三天的时间里,三人就公司的框架、经营方向、责任分工和福利配比等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当然,大多数时候都是有经验的李年提建议,而金素娜和宝拉则是一边学习一边决策。
“那么就这样,近期把目标放在小制作的片子上。”金素娜最后总结。
宝拉想了想又补充一句:“特别是青春怀旧片、有深刻社会意义的现实流类型这些。”
李年点点头:“OK!”
“啊~~~~~~”金素娜跳起来大叫一声,把手里的笔一扔,爽快地欢呼,“终于搞定了!我要吃北京烤鸭!我要吃冰糖葫芦!我要吃……”
她一时卡住了,侧头抓住收拾笔记本的宝拉的肩,“上次你告诉我的,北京还有什么好吃的?”
“豆汁?焦圈?芥末墩儿?”宝拉坏心地建议。
“对!”金素娜用力点头,“就吃那个,我现在很饿很饿,简直可以吃一头牛。”
李年却神秘地摇摇头:“孩子们,今天晚上有人请了,虽然没有北京烤鸭和冰糖葫芦,不过包你们满意哦。”
到了吃饭的地点,金素娜还没觉得,宝拉忍不住对李年竖起了大拇指,那一串红灯笼的指向,可不挂着“谭华轩”三个大字的招牌?
谭家私房菜在北京虽然比不上羊房11号的厉家菜那样声名显赫,却也是首都屈指可数的私房菜馆,从清末官僚谭宗浚家人创立以来,博采众长,兼收并蓄,不断融合广东菜和北京菜的精髓,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和代表菜色,如今已经传到第四代。
“听说这里的鱼翅和燕窝做得特别好,不知道今天有机会吃到。”宝拉想着口水就快流下来了,这种传说中的地方上辈子连走进去的机会都几乎没有。
李年定定地看了宝拉几秒,说了一句玩笑话:“哟,还知道招牌菜,你上辈子该不会是中国人吧。”
宝拉吓得心跳都差点暂停几秒,好在李年自己也觉得荒谬,摇摇头带着俩姑娘走进去:“你今天来对了,黄焖鱼翅和清汤燕窝都是功夫菜,得提前预定的,这次还真有。”
“本来还真想带你们去吃全聚德的。”李年一边走一边絮絮叨叨,“可惜这位老朋友难得约我,我想让他好好出点血,便宜你们这两个来蹭饭的小朋友了。”
能吃到这么高大上的私房菜,宝拉已经没节操地点头如捣蒜,可惜金素娜一头雾水,不知道李年为什么一副自矜的样子,宝拉又为什么那么兴奋。
宝拉小声给金素娜科普了一下官府私房菜的来龙去脉,又强调说:“这里很难订到位子的,而且招牌菜鱼翅要前后花费好几天,泡发、熬汤什么的,汤也很讲究,要用老母鸡啊、鸭啊,干贝啊、火腿啊什么的慢慢煮……”
金素娜一边听一边陷入狂热的幻想和期待,这么讲究的菜到底会有多好吃啊。
走进包厢,李年说的贵客已经在了。都是和李年差不多的年纪,男的容长脸,五官平凡,女的娇小俏丽,身材保持得也很好,两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眼睛很亮,闪着睿智却又豁达的光。
李年回头对俩人说:“素娜,宝拉,这是我的好朋友,郑晓龙和王小平,他们是夫妻,你们可以叫一声郑叔叔和王阿姨。”
然后又对郑晓龙和王小平说:“晓龙,小平,这是我的新老板,金素娜,闵宝拉。”
这种国际性会面就是各国礼仪一起上,金素娜和宝拉先是按照韩国的习惯鞠躬致意,然后又握住了郑晓龙和王小平伸出的手行握手礼。
等大家坐定,李年想了想说:“宝拉中文很好,素娜的话刚开始学中文,不过英文不错,小平也是留过美的,这样的话交流起来应该没问题。”
“晓龙和小平夫妻俩一个当导演,一个当编剧,双剑合璧,在国内可是打遍天下无敌手。”接下去李年不知道该怎么介绍,“拍过《编辑部的故事》、《北京人在纽约》、《金婚》……哎呀,你们这些韩国人不知道的啦,这些电视剧在国内可是非常红的。”
金素娜还好,闵宝拉则暗自吃惊,想不到李叔的能量和人脉比预想的还大得多,毕竟这几部片都是上一段人生里非常热门的电视剧,不过听到李年说“你们韩国人不知道”的时候,她忍不住想要呛一呛。
“韩国人怎么就不知道了?”宝拉先模模糊糊地哼了一句有些走调的“千万里我追寻着你”以示自己知道《北京人在纽约》,然后说,“金婚就是张国立和蒋雯丽演的那个呗。”
“你真的知道呀,你真的是韩国大势演员闵宝拉?中国人冒充的吧。”李年惊讶地上下打量宝拉几眼,在大家的笑声中又问,“干脆说说,你还知道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