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景曜见萧元青对放大镜十分感兴趣,找了个大晴天,带着萧元青做了个凸透镜聚光凭空点火的小实验。
萧元青简直看傻了眼。
“这世上还真有凭空生火的能耐啊!”萧元青目光熠熠地看着萧景曜,“这手本事,要是被装神弄鬼的人知道了,拿着放大镜点火,是不是也能骗到一堆人?”
“梁九弘知道这事儿吗?”萧元青突然想到这一点,“万一他不知道,有人提前在他面前演示了一番,岂不是让他颜面大失?”
萧景曜:“……”
万万没想到,我竟然还为梁九弘破除迷信的道路上又添了一道还卡。什么都不说了,赶紧给他去信吧!
萧元青现在可是《大齐日报》的忠实读者,每天都要买一份报纸来仔细读。有时候兴致来了,就随便找个茶馆坐坐,或者问人要张板凳,直接在大街上一坐,就开始大声读起报纸来。
萧元青虽然是个学渣,但也脱离了文盲的范畴。念个报纸还是没问题,就是有些地方不太理解。不过报纸上的新闻大多都是采用半文半白的形式,通俗易懂,以达到不识字的老妪也能听明白的地步。所以萧元青读起报纸来基本没压力。
百姓们也爱听。报纸上经常写哪里遭了灾,朝廷拨了多少赈灾粮食,又派了谁去赈灾,有什么抚民措施都写得明明白白。老百姓们代入自己一想:要是自己家乡遭了灾,朝廷立马派官员来赈灾,给粮食不说,还给我们安排好去处,不至于真的饿死,更不会发生骇人听闻的易子而食的事情。先前鲁州官员贪墨赈灾粮一案,报纸上清清楚楚写了对贪官污吏的惩治,看得老百姓轰然叫好。
这样的朝廷,遭了灾还能活下来,有贪官污吏贪了咱们的救命粮,朝廷也将他们抄家灭族,以命相抵。朝廷好啊,陛下英明神武!合该万万岁!
很多百姓家中已经为正宁帝立了长生牌位,每天三炷香,虔诚祈祷正宁帝得以长生,永远庇佑他的子民。
锦衣卫乐呵呵地将这事儿告诉了上峰,锦衣卫统领亲自告诉正宁帝这个好消息,果然得了赏赐。
让正宁帝高兴的是,百姓们这并不是做样子给他看,而是真心爱戴他,为他立长生牌位。只这份民心,他都能算是历代帝王中的翘楚!
得意之后,正宁帝又有些心酸。只要能让老百姓们活下去,他们就觉得自己是明君,真心诚意为自己立长生牌位。可是活着……难道不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需求吗?
正宁帝闭了闭眼,“朕有愧百姓们的爱戴啊。还得做得更好!”
那时萧景曜正好在正宁帝身边当值,听了正宁帝这话后,亦是万千感慨。
会反思自己做的还不够的正宁帝,是配得上百姓这般爱戴的。
老百姓们最喜欢的就是梁九弘和神棍神婆们斗法的消息,期期不落。
家中宽裕的,早早就买了一份报纸,看完最新的消息,而后翻到梁九弘斗神棍的版面,津津有味地看起来。
舍不得银钱的,就跑去茶楼蹲着。总有识字的人心善,愿意为他们读报纸。
萧元青喜欢看报纸,也喜欢在众人尊敬的目光中读报纸。这让他觉得自己是个至关重要的人,而不是别人提起来就神情微妙,目露不屑的废物纨绔。
能受人尊敬,谁乐意被人瞧不起呢?
萧元青本身也不是个爱摆谱的人。当年他在南川县怎么样,现在到了京城还是怎么样。一点都不因萧景曜飞黄腾达改换家中门庭了而抖擞起来,恨不得拿鼻孔看人。
单就这一点,就让正宁帝等人很是赞赏。再一想,萧景曜好像也是这般,不因自己的身份地位变化而移了性情。
如此看来,这俩当真是父子。
萧元青最喜欢看梁九弘破除迷信的消息。那消息最为有趣,就跟一堆人登台唱大戏似的,热闹得很。还险象丛生,这边梁九弘刚斗败了一个神棍,那边神棍就在他路上搞事情,想要将他一波带走。梁九弘自然是慧眼如炬,早就发现了他们的阴谋诡计,一番斗智斗勇下来,梁九弘顺利铲除恶势力,圆满完成这次的任务,开启下一次的征途。
百姓们听得轰然叫好,又有人说道:“据说宋家班连夜赶戏,戏都写完了,唱的就是梁大人智斗神棍的事。”
“宋家班也在排戏?哦哟哟,这可了不得,林家班也在排这出戏,到时候,有的热闹瞧咯!”
百姓们只是想着有热闹可瞧,知道这事儿的官员们才叫一个酸。没有喝个十斤老陈醋,都酸不出那味儿。
无他……戏班子都给梁九弘安排戏本子准备唱戏了,那梁九弘在史书上必然也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但梁九弘是谁?不过出自商贾之家,正经的书不念,偏偏跑去钻研奇淫技巧。
这样的人,和青史留名扯不上半点关系。结果朝廷弄出个报纸,萧景曜上下嘴皮一叭叭,诶嘿,梁九弘进京了,被授了官,出去和神婆神棍死磕到底。
本来大家也不觉得有什么稀奇,梁九弘官职太小,干的又是下乡间的活,大家都没放在心上。
哪里知道,报纸这个玩意儿影响力竟然有这么大。能在报纸上拥有单独版面的梁九弘,瞬间名扬天下,这谁遭得住?
现在还有戏班子为他排戏……好家伙,一个从来没怎么念过正经书,连科举考试都没考过的家伙,瞬间就达成了青史留名的成就了?
留的还是美名。
更嫉妒了。
简直比当初萧景曜名垂青史还要嫉妒。
萧景曜好歹还是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一步一步走上来的。梁九弘呢?他凭借了什么?真是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
萧景曜听了这个消息都有些震惊,暗道一声梁九弘果然运道极好。这年头儿戏班子可是很受欢迎的,要讨赏钱的下九流,肯定不会像后世的娱乐圈那样,编剧和资本不停地给观众喂屎。
这年头儿有名气的戏班子,排戏的功底可是扎实得不得了。梁九弘要是有一出以他为主角的戏,那他在百姓们心目中的地位几乎能超过历朝历代许多位丞相了。
真要如此,梁九弘这个名字,大概就同后世人听到人唱了一句,“开封有个——”
谁不在脑海里自动接上下半句呢。
这样一来,梁九弘在后世,知名度妥妥的。
这运气,怪不得一堆人羡慕得眼珠子都绿了。
萧景曜想着自己收到的好几封梁九弘的感谢信,觉得自己真是功德深厚,对梁九弘的恩情,都不是那几封感谢信能写明白的。
萧元青听了这消息倒是很高兴,他也算是梁九弘的半个粉丝,知道偶像有这个造化,当然只有开心的份。
萧景曜则在当值时,向正宁帝提起了放大镜聚光能凭空点火的事情。
也是萧景曜疏忽了,先前磨透镜时,还是春天,日头并不大,萧景曜也没想到聚光点火这一茬。现在天气热了起来,太子还说拿放大镜给皇孙玩,萧景曜当然要把这个安全隐患给说出来。
万一皇孙点燃了什么东西,算谁的?
正宁帝对这个凭空点火的实验很感兴趣,带着六部阁老一起催萧景曜为他们展示一下。
萧景曜本就有意如此,当即问正宁帝要了放大镜和薄纸,看了看日头,又调整了一下放大镜的角度,让它聚光,凝在一处。
等了一阵儿后,地上的纸果然凭空燃了起来,正宁帝和阁老们哪怕已经心有准备,也被面前的情景惊了一瞬。
正宁帝几人沉默地看着纸全部烧成灰,一阵风吹来,还带着一点点红光的灰烬在地上打了个旋儿,而后晃晃悠悠地飘了起来,又慢慢落在地上,滚了几圈,彻底不再动弹。或许要等到下一阵风刮过来,它才能有机会在空中绽放出它最后的美丽。
正宁帝心思复杂,问萧景曜,“这就是你说的,物理知识?物理物理,万事万物的道理?”
萧景曜点点头,“可以这么说。物理涵盖的内容太多,日升月落,潮涨潮退,都能用物理知识来解释。”
竟是涵盖了天文地理吗?正宁帝和李首辅对视一眼,笑着问萧景曜,“你的《物理》写得怎么样了?朕还记得,你提过,物理也分什么《初中物理》《高中物理》和《大学物理》?”
萧景曜点头,“确实如此。”
吴阁老轻咳一声,“那也别耽搁时间了,赶紧写吧。我看不过来,还有李首辅他们呢。”
萧景曜摸了摸鼻子,不好意思道:“是我最近懈怠了。”
透镜确实挺好玩,萧景曜磨镜片磨得也挺上瘾。不得不说,还挺解压的。
现在琉璃坊已经上架了许多眼镜,镜片厚薄不一,匠人们已经达到了自己的极限,将镜片磨成现在这么多厚薄的款式。不管你是近视还是远视,来店挑选,总有一款适合你。
反正以现在近视了就没救了的做派,不管眼镜度数是不是完全贴合本人的近视度数,戴上去必然能看得更加清晰。在这个时代,都能算是神器了。
出乎正宁帝和吴阁老等人的预料,老花镜竟然比近视眼镜卖得还要好。正宁帝都不由疑惑,朕的臣子们,眼镜有毛病的这么多吗?
萧景曜心说京城统共才多少读书人,买的起眼镜的读书人又有多少个?
反倒是老花镜的目标对象是富裕的老年人。他们要么有权有么有钱,花点钱买副老花镜,对他们而言不过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至于放大镜……放大东西有趣,聚光点火也有趣,平日里看书看报纸也能用得上。
不就是一千两银子吗?买!
还能逗家里小孩儿玩呢。
正宁帝一直暗中观察萧景曜,等着他下一步的动作。都打算升他官,让他去别处干活,总得为他挑个最适宜的去处才是。
正宁帝还挺想知道他下一步打算祸害谁?只不过萧景曜又跑去了琉璃坊,莫不是还有什么玻璃制作的好东西?
萧景曜摸了摸鼻子,嘿嘿一笑,将手中的简易望远镜递了上去,“陛下请看。”
凹透镜凸透镜都有了,搞个简易望远镜,难度系数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萧景曜有时候还会想,要是某一天科技树真的点亮了,望远镜出现,唐振源这个沉迷于占星卜筮的家伙,到底是欣喜若狂拿着望远镜继续观测迷人的星空,还是三观碎裂,怀疑人生。
正宁帝起初不以为意,按着萧景曜的提示将望远镜放在眼前,一只眼闭紧,另一只眼凝神看去。
卧槽朕看到了什么?远处的东西竟然看得一清二楚?
萧景曜笑得一脸无辜,“都说了它叫望远镜,要是无法看到远处的东西,它也不配叫这个名字了。”
正宁帝大为震撼,很快就让阁老们过来看新宝贝。
兵部尚书把玩着望远镜,嘿嘿笑了两声,十分有老流氓的做派,“陛下,您上回说,等萧景曜日后做了什么事,再决定将萧景曜安排去哪个部。臣觉得,他这样的人才,就该来兵部。”
望远镜多适合打家劫……啊呸,是行军打仗。谁说这玩意儿和兵部没关系?
萧景曜:“?”
你们什么时候商量好的?我要升官了我怎么不知道?
说好的在中书舍人的位置上再干三年呢?
这事儿吧……就很离奇。
虽然说升职加薪是好事,但大齐自有国情在,官员三年一考评的规矩摆在那儿呢, 表现得再优秀,也得等三年,积累下的功劳攒在一起升职, 哪有像萧景曜这样,破例擢升一次不够, 还来第二次的?
一年一次破例擢升,萧景曜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总感觉这里头有什么坑等着自己。
萧景曜直觉往胡阁老的方向看去, 以胡阁老对他的执着来看, 萧景曜合理怀疑这次搞事情的就是胡阁老。
萧景曜的目光刚望过去, 就看到胡阁老气得胡须都竖起来了, 唾沫几乎飞到兵部尚书王阁老脸上, “你个老狐狸, 我提了这么多遍,陛下这次也是被我说动了, 让萧景曜去六部, 你现在跑出来摘桃子了?要脸吗?”
萧景曜顿时眯了眯眼,自己果然没猜错,这次确实是胡阁老搞事情。
虽然这对自己来说是好事,但萧景曜心里还是觉得有点怪怪的。说实在的,萧景曜还想在中书舍人这个位置上多待一段时间,正宁帝和阁老们治理朝政的小课堂呢,常听常新, 每次都有新收获。
再说了,现在萧景曜搞事情, 也是仗着自己是天子近臣,每天都能见到正宁帝,可以及时沟通。他能这么大胆地提出这么多想法,很大情况下就是因为正宁帝和阁老们都在,要是他的提议有什么不符合现实情况的地方,执政十五年的正宁帝自然可以发现。要是正宁帝也发现不了,还有阁老们呢。
李首辅三朝老臣,不至于这点政治敏锐度都没有。
说白了就是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萧景曜现在搞事情完全只管自己提出想法,根本不管具体施行,有什么责任也轮不到他头上来。要是让他单独下六部,萧景曜办事肯定又会更谨慎些。
要不是正宁帝确实和传闻中一样的性情温和,萧景曜也不会这么快就放下戒心,开始搞事情。
到了六部之后,不管去哪个地方,萧景曜肯定还是要看一看周围的同僚们,以及顶头上峰能不能为自己扛事。
这么一看,去户部貌似还挺合适的?毕竟以胡阁老在正宁帝面前都跳脚和其他人争辩的做派,萧景曜要是想要搞事情,胡阁老还是可以给他担点责任的。
不是萧景曜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而是官场上刀光剑影不要太多,萧景曜要是去了六部还想继续搞事情,那顶头上峰的品行可太重要了。不然,要是萧景曜倒霉碰上个没担当的上峰,事情办好了,上峰揽功劳飞快,要是出了问题,萧景曜这个刚去部门的新人,不就得被上峰推出去顶缸?
好事儿没自己的份,或者大头被上峰分走,自己喝点汤。出了问题责任全部都是自己的。这种傻逼事,萧景曜要是冲上去,他脖子上的就不是脑袋,而是用来凑身高的榆木。
胡阁老性格稍微暴躁一些,但也很有担当,以他的傲气,不至于干出拿人顶缸的事情,反而会将此事一力担下,认为这事儿是他同意干的,他也有责任。胡阁老本来就十分看好萧景曜,要是有什么疏漏,他肯定会想办法把萧景曜保下来。
至于兵部尚书王阁老。萧景曜和他不太熟。这位阁老属于贵人少言型的,轻易不开口,一开口必定有要事,直入重点,十分犀利。李首辅也是这个路数,但李首辅亲和力比王阁老强,性格更圆融,既能犀利地指出不足,也能拿话将事情圆回来,给对方留一点颜面,不至于让人将公务上的事情转化为私人恩怨。
萧景曜虽然可以在政事堂旁听阁老们和正宁帝商议朝政大事,但也就这样了。他一个正六品的中书舍人,总不好主动往阁老们眼前凑。他是正宁帝的中书舍人,和阁老们又没关系。萧景曜要是真的这么干了,定然会在正宁帝和阁老们心里留个没有分寸的印象。
那岂不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这种亏本的买卖,萧景曜素来是不干的。
所以萧景曜虽然在政事堂旁听了很多次阁老们的议政,对每位阁老的性情和行事手段都有了大致的了解。但要论起私人关系的话,萧景曜和他们确实没有私下往来。
大家都是有分寸的人,不会因为正宁帝的脾气好而犯忌讳。脾气再好的帝王也是帝王,万一哪天一个不舒坦要发作你,理由都是现成的:天子近臣和阁老私交甚密,你们想干什么?
聪明人从来不会干给人留把柄的事儿。
萧景曜只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出来,论好感度,六位阁老中,胡阁老对自己的好感度是最高的,其次是李首辅,再次是吴阁老,接下来则是礼部尚书郑阁老,至于兵部尚书王阁老和刑部尚书季阁老,对萧景曜的好感度是根据正宁帝的态度来的。
其中的微妙,也只有萧景曜这种仗着自己的记忆力好,动不动就给自己来个全面复盘的家伙才能感受得出来。
于萧景曜而言,他就是脑海里重复播放了几回阁老们和正宁帝议政的场景而已。多好的学习素材啊,阁老们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甚至每一个微表情,萧景曜都关注到了。每次正宁帝提到萧景曜,或者萧景曜自己又说了什么话,提了什么意见时,其他人的反应,更是萧景曜复盘的重点。
这么一看,这家伙委实是在作弊。哪有人用这个经历去分析同僚的一言一行,顺便从中判断出对方对自己的好感度的?
相似小说推荐
-
长安世子妃(小蘋罗衣) [古装迷情] 《长安世子妃》全集 作者:小蘋罗衣【完结】晋江VIP2023.11.29完结总书评数:550 当前被收藏数:7905 ...
-
结爱:南岳北关(施定柔) [仙侠魔幻] 《结爱:南岳北关》全集 作者:施定柔【完结】晋江2022.11.23完结非v章节章均点击数:29120 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