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两人都理解贾蔷对贾府下人的厌恶,对他的做法也没有阻拦之意。
只是贾珍更关心贾蔷准备如何立家业:“罢,罢,罢!你既然已经有了主意,我也不偏劝你。只是你却需要拿定主意,将家业立起来,再过几年我为你说门亲事,你便是有妻有儿,有房有地,我也能放下心了。”
说起妻儿,贾蔷自然想起了龄官,他与龄官相知相爱,上一世贾家遣散伶人,他偷偷的接了龄官,偷偷的拜了天地,做了夫妻。待贾家败落,他们方才光明正大的做了正经夫妻。
提到龄官,贾蔷不免有些踌躇起来,若是他救了贾家,只怕他与龄官这辈子都没可能了,龄官不过是个戏子,虽然他不在意龄官的身份,可是有人在意。
那怕他与宁国府分家,算是贾家旁枝,可他却是宁国府的正派玄孙,贾家怎么会容许他娶一个戏子呢?
可是若是不救贾家,他难道要眼睁睁的看着家族倾颓不成?不论外界怎么看贾家,可是贾家从未亏待过贾蔷,更是贾蔷长大的地方,他无论如何都要试一试救下贾家。
“蔷哥儿,你到底怎么想的,不如说出来,我和你珍二叔帮你把把关,好歹我们也有些见识。”
贾赦的话打断了贾蔷的沉思,压下心中的思绪,贾蔷笑了笑,道:“正要说出来请大老爷和二叔帮我参详参详,我准备去关外。”
“关外?”
贾珍与贾赦一起叫了出来,贾珍一下子站了起来,脸沉了下来,道:“万万不可!我原以为你有了什么好主意,却没想到你打的竟是这个主意,关外岂是好去处?不说那里离家万里,只说那里冷的要死,那是人待的地儿?”
贾赦也劝道:“蔷哥儿,不知道你从哪里听来歪主意,我劝你赶紧打消了这个念头,关外荒凉野蛮,可不是你这个公子哥儿该待的地方!”
他说完又劝贾珍:“他不过一个小孩儿,听风就是雨的,那里分辨的出人家的好意歹意,被外头人骗了也是有的,再者说现下不过说说罢了,又没真的去,你何必如此生气!”
贾珍听了贾赦的话,缓了缓脸色,却仍然没好气的道:“这主意你趁早消了吧!我是绝不会同意你去关外的!你原本身子就弱,若是在关外出了什么事,我要如何给你父亲交代,要如何给你祖父交代!”
贾珍说完便恨恨的瞪了他一眼,便不再理贾蔷,而是对着贾赦道:“赦叔,我看这事还是我来做主吧,不能听蔷哥儿的!”
这事毕竟是宁国府内部的事情,贾赦那怕和贾珍关系好,也没有插手的道理,只能笑着应是,而且他也觉得贾蔷的决定做的太过冒失,关外人生地不熟的,贾家的势力这几年缩的厉害,只能在京城和江南老家转圜一二,到了外头又有谁会把如今的贾家放在眼里。
到底是年轻人,做事只凭一腔热血,却不知道外头走一步有多难,关系有多重要!
“你手里的钱留一半压箱子,拿出一半,剩下的我再帮你添一笔,到时候我让李源跟着你,去江南看看,那怕买些零碎地,也比关外强!”
说完,贾珍不等贾蔷开口辩解,又道:“你手里能拿出多少银子来?”
他说完又补充道:“你爹和你娘给你留的先别拿出来。”
贾蔷想了想,道:“能拿出来十六万两。”
他能拿出的三十万两是这次分家时二叔给他的现银,别的古董物什更是价值丰厚,另外还有一笔钱是二叔怕他乱花钱,给他存了起来,这笔钱宁国府抄家的时候都没能抄出来。
贾家败落之后,二叔被流放到边疆,临走时将钱给了他,半点没贪。
事实上这笔钱不过是小头,贾蔷的祖父原本是宁国府的嫡长子,可惜身体太弱,只留下贾蔷他爹便去了,贾蔷他爹也是个身子弱的,太医都说活不长,没奈何,这继承人的位置便给了贾珍这一脉。
不过贾蔷他□□父夫妇二人心疼儿子,把自己的私房钱大半都给了贾蔷他祖父。
贾珍这一脉得了爵位,是他们占了便宜,那里会有异议。
贾蔷他爹喝了十几年的药,竟也长成了,老两口一心想给孙子找个好媳妇照顾他,却不想婚事说的难得很。又是病秧子,又没了爵位,好姑娘那里能看的上,好容易老太太瞧准了一个,却是个商户家的,不过老两口也不在乎。
贾蔷他外祖父家里接到贾家的提亲,那是喜从天降,那怕贾蔷他爹身子弱,那也是正儿八经的国公府的嫡子。贾蔷外祖父高高兴兴的陪了一大笔嫁妆把他娘嫁了过来。
贾蔷他娘不愧是商家出身,嫁过来以后贾蔷他爹的资产在她的打理下翻了两翻,这些钱都留给了贾蔷。
可以说贾蔷的家财可不比宁国府内库里的东西少。
贾蔷有多少钱,贾珍是知道大概的,见贾蔷没说错,他这才道:“我再拿五万两给你添上,这点钱虽然在江南买不了多少地,不过也聊胜于无,你也算是有了进项,总不能一直只出不进吧!”
贾蔷还想再争取一下,不过抬头看见贾珍紧皱的眉头,又低下头沉默了!
罢了,既然关外走不成,去南边也成,正好入海,走海贸。趁着现在贾家在南边还有势力,先赚一笔!
第103章 贾蔷2
贾赦对于贾珍的话并没有半点反应,就好像没有听到似的,不过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实上,外头人看着贾家是偌大的家业,但是事实上,如今的贾家内囊已经掏空了,然而公库空了,却不代表贾家就没有有钱人。
现在在屋里坐的那个三个人便是贾家隐藏着的最有钱的一批人,就连被王夫人和王熙凤觊觎私房的贾母都比不上。
贾政自不必说,他是宁国府的继承人,宁国府中不论私也好,公也好,都是他的。贾蔷也有他父母给他留的东西。
而贾赦,别看现在荣国府被贾母和二房把持着,但是贾赦私库里的东西,只怕比整个荣国府加起来还要多。
老国公夫人原是世家出身,陪嫁的嫁妆十分丰厚,而老国公爷临去前把他的私房全部留给了老国公夫人,老国公夫人临走的时候,生怕贾赦吃亏,半点都没有把私房分出来的意思,一股脑儿的都留给了贾赦。
贾代善去的时候为了公平起见,把他私房一分为二,分给了贾家两兄弟。这些东西加起来,都在贾赦手里。
荣国府的公库看着丰厚,只是这些年经过贾母的手,又经过王夫人的手,最起码缩水了一半以上,又加上各方毫不留情的趴在公库上吸血,现在的公库支撑整个荣国府的家用已经是十分困难了。
不过这却不在贾赦的考虑范围之内,他已经很清楚了贾母的意愿,按照贾母的意思,只怕恨不得王夫人把荣国府的公库全都搬到二房,贾赦是看不上这点东西的,他情愿把整个荣国府都给二房,他就盼着大房二房分家,不用再受这窝囊气。
所以他是半点看不上贾琏为了那点的钱为二房鞍前马后的行为,那个傻小子被他媳妇带着,只把他这个爹都给忘了,不过没关系,他还有一个儿子,日后,他只把东西都传给这个小儿子,让小儿子替他养老送终,大儿子自管跟二房去吧,他就等着看二房过河拆桥,卸磨杀驴,把他的傻儿子抛弃的时候。
贾蔷知道贾珍这是爱惜他的意思,因此,哪怕心里头不情愿,也没有开口反驳,就把这主意给定下来了。
贾珍见贾蔷总算还能听他的话,这才放下心来,他就怕贾蔷的孩子犟起来,执意要去关外,到时候即便是他也没有法子。
他毕竟不是贾蔷的父亲,只是个隔房的二叔,而且两家已经分家,贾蔷若是非要去的话,他也拦不住。
好在贾蔷还算听话,贾珍松了口气,就要把他派给贾蔷的人手叫了进来,仔细嘱咐了他们,而贾蔷趁机开口表示希望跟着去江南看一看。
贾珍想了想,便答应了,毕竟这些田地和铺子都是为了贾蔷未来的生计,他这个当家作主的自然要去看一看,总不能他这个当家人连自家的地和铺子在哪里都不知道。
二来,他已经拒绝贾蔷要去关外要求,现在让他去江南算是散散心,也好让他见识一下江南的繁华,打消他去关外那种苦寒之地的念头。
贾蔷自然不知道贾珍的打算,至于打消去关外的念头,这不过是暂时的,关外他迟早要去的,再等十年,皇帝便要开放关外,到时候皇帝强制迁徙了一大批关内的居民迁往关外开发。
原本世人都以为关外苦寒,寸草不生,但是到了关外才发现,那里的土地肥沃的程度不下于江南膏腴之地,而且关外还有十分有名的皮毛和人参,最先迁徙关外的那一批居民,基本上都发了一大笔财。
世人这才知道关外的蕴藏的财富,不比关内差。而那里却是一处并未开发的处女地,于是稍有头脑的人蜂拥前往关外。
只是可惜那时候贾家已经败落,贾蔷便是十分眼热也不敢贸然插手,只能缩在江南靠着贾家先祖留下来的情面,勉强在江南做个生意,养活一大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