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直播初中历史从人类起源开始(丁珰)


杀人不可怕,杀军队也不可怕,坑杀二十万的前例还在那里放着,这些都不会引起太多活着的人的激愤,最多只是感慨残忍。
但王莽这样显然不一样。
他是杀人,辱尸、掘祖坟。
这无论怎么看,都会让人觉得不寒而栗。
太过于阴狠毒辣。
【秦始皇开创的大一统,汉武帝巩固的大一统,哪怕在武帝末年差点毁灭,但又在霍光和汉宣帝的努力下又一次维持住了生机,还比以往更强。但这一次,是彻底没有了。】
【在这之后,天下就成了王莽肆意妄为的花园,他将一切彻底打乱。】
终于听到了霍光的正面评价,卫青和霍去病都松了口气。
连听到大司马大将军是陛下为了他/舅舅创造出来的那种忐忑都被压下去了。
还好,霍光的评价是一个力挽狂澜的能臣。
他们舅甥俩沉浸在松了一口气的安心中、他们所忽略的重点,却被刘彻抓了个正着。
刘彻:……什么叫在武帝末年濒临毁灭。
怎么就快毁灭了,你倒是说啊,说话说一半算什么科普??
【王莽学周礼、读古书,上位后便发起了无数的改革,力图回到周朝,彻底推翻皇帝制度下建立的一切政策。】
【学校、土地、奴隶、货币……全部被他大刀阔斧地改革,他的改革不是寻常的创新改革,而是彻底地复周,成功让国内一片乌烟瘴气。就拿岁币举例,王莽本人对经济应该一窍不通,他发行了许多种类的货币;但后来又全部废掉,甚至把汉武帝时期发行的五铢钱也废掉;再后来王莽直接发行了六种宝币,每项宝币又各分一至十种不同的下分项,比如布币中的大布币次布币弟布币壮布币——】
李晓诗:……
别念了师父要晕了!!
这谁能记得住啊!
这真的有人能拿来花吗?也太麻烦了吧!
经济大佬刘彻此时已经说不出话了,他甚至生不出对王莽想要废他制度复周礼的怒气了。
……这王莽,脑子里全是坑吧?
李晓诗干脆果断直接跳过那些科普王莽具体改革条例的,拣着没那么乱的念:
【在这样的货币政策下,百姓们统统用回了汉五铢。但王朝上下,经济崩塌,死伤无数。】
一直在摇头的桑弘羊:我猜也是。
搞那么花里胡哨的有什么用?老百姓能觉得好用吗?
【王莽在东南西北四处皆设立了郡,汉书记载,他拟造各种罪名,将大量百姓以流放之名发配边郡。】
【王莽以改名、攻打等手段不断挑衅周边外族,导致东西南北的外族纷纷攻打上门,边境动荡不安。】
【王莽为国内郡县改名更多,官名、地名等等,内容繁杂不计其数。】
【王莽……】
秦朝的老百姓们下巴都快合不上了。
他们已经被天幕“悉心教导”懂了不少道理,比如让百姓活不下去的皇帝不是好皇帝、让人民尸横遍野的王朝不是好王朝。
可虽然一样处于很惨的边缘,他们听着新朝的那些事,十分唏嘘地感慨谁家都不容易,或者好难,却始终无法感同身受。
是,他们之前一直都在战乱,战乱结束后也没有迎来一直以来希望的安居乐业,但不管外部如何,他们内部的生活是一直以“严明”为核心的。
麻木也好无知也罢,但他们已经习惯了条理,每天要担心的性命威胁是累死、或者触犯刑法而死;除此之外,他们的生活确实是在由散变整,比如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之类的,虽然在起初很麻烦,但是习惯了之后就还好——完全不像天幕中说到的“新朝”那样全方位的混乱。
比如货币,他们只需要忘记之前的那些货币,慢慢习惯新的货币,就可以了。新的货币只有一种,半两,反而还更加好用好记。
更何况现在还有了盼头,县里的官老爷们说了,回头可能会让他们一起识字,这就更让他们对新朝那样的局面感到迷惑了。
百姓们只是老百姓,但那个皇帝难道就看不出来啥是好的啥是坏的吗?
胡搞乱搞,这让他们这些做老百姓的,不是白白捡了灾祸吗。
有人喃喃出声:“为啥要学周朝,周不是都已经过去了吗?不往前走,要往后退是个啥道理。”
这是个什么道理?
估计王莽自己也不知道。
他听着天上的声音,手都在发抖。
……为何要如此辱他?
【而后天下就反了。有钱的没钱的都反了,各种起义军中,只有一股获得了最后的胜利。那就是汉光武帝刘秀。】
终于听到自己的名字,刘秀舒服了。
这回也算是在老祖宗面前长长脸。
却听天幕道:
【刘秀打仗运气很好,在狂风暴雨洪水/雷鸣中拿下了昆阳之战。有很多说法,都在佐证刘秀会妖法这一点。】
【传说他打仗还会有天陨相伴,不然如何能有那么以少胜多的战斗?】
刘秀:……
给你一次重新组织语言的机会。
天命之子,天赐神威、大汉气运,怎么说不行,非要是妖法??
忍你们后世很久了好吧。
很多观众却不约而同地和李晓诗想到了同一点上。
上次那个游戏,刘秀那个结局……
你就是传说中的魔法王子?
刘秀排名前三,录像也公布过,很多人都去看过,这种新奇的玩意儿,要的积分也不多,基本没人没看过的。
王莽显然也想到了那个结局。
他沉默,又沉默,半天说不出一句话。
那个游戏里第二的刘秀,就是天幕中说的这个刘秀、就是以后毁灭他新朝的人?
……魔法王子。
魔法是什么,妖魔的法术吗?
——可是妖魔的法术要怎么应对啊?
好你个刘秀,堂堂正正打不过,开始玩邪门的是吧?!
刘秀:呵呵。

第53章 第五十三课 小皇帝
“其实这一点你们说的就不对了, 世界上是没有神仙妖怪的,也更不会有妖术。刘秀获胜了和他会不会妖法没关系的。”
话题拐到刘秀身上,李晓诗就有的说了,刘秀建东汉, 这就是课本上《东汉的兴衰》第一大自然段的内容了。
她对弹幕说了谢谢, 把那段空缺时间内的事情发展给结束, 然后看向了课本。
“公元九年的时候, 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就像刚刚说的那样, 王莽的改革给社会带来了剧烈的动荡, 引起了许多的起义。王莽政权就成功一世而亡了。新朝覆灭后,西汉的宗室——刘秀称帝, 兴复汉室, 那时候是公元二十五年。都城定在长安东边的洛阳, 也就是东汉了。刘秀就是后来的汉光武帝。”
她把课本翻页,把新一页上边的地图插画给镜头看。
“这是东汉的疆域图,其实和西汉是差不多的。西汉的时候基本就已经奠定了我们华夏后边的大概地图。”
看着差不多, 但实际上还是有差别的。
霍去病双眼有神:“舅舅, 之前那个西汉的图上, 咱们北边那一片写的是匈奴,现在那一片变成鲜卑了——!”地图上,匈奴被挤到了最边边上一角, 对比之前, 看起来弱小又弱小、反正就是弱小。
这时候, 他那属于少年的一面就全部展露出来了, 整个人都神采飞扬。
对西汉的所有人来说,不管怎么样,看到匈奴吃瘪, 都是一件很让人高兴的事。
李晓诗道:“汉光武帝登基后,要面对的局势其实和西汉初期那会儿也有的一比了,王莽这么一闹,大汉两百年白发展了——连全国人口都直接少了一半,社会经济一塌糊涂,处处怨声载道。”
刘秀点头。
是啊,那可太艰难了。
但是他成功解决了,怎么样,老祖宗们有没有觉得他给老刘家长脸?
老祖宗们正捂着心口:大汉两百年白发展了……
这是专门来捅刀子的评价吗?
李晓诗:“汉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局面的措施。但虽然局势很困难吧,其实也远远没有西汉初期那么难,毕竟有参考了,文景之治不是在那里放着嘛。所以刘秀也是用了‘轻徭薄赋’为核心,放奴婢、减税减徭役、再削减一些刑罚,顺便还把王莽弄出来乱七八糟的郡给合并了一些,乱七八糟的官员裁掉了一些,反贪反腐——”
刘秀忍不住嘴角一抽。
什么叫没那么难,这句话可以不用说的。
观众也点头:西汉那也不算白发展啊,最起码还能惠及子孙啊!李晓诗不是说了吗,后世基本所有的治世都套用了文景之治这一套“模板”的。
这老祖宗真给后辈积福啊!
“刘秀还允许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内迁,住到大汉来,这大大缓和了民族之间的矛盾。到了汉光武帝统治后期,当时的东汉社会已经重新恢复了和平的发展,从上到下都出现了祥和安定的局面,我们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光武中兴’。”
一个摇摇欲坠的大汉,一个被外来之人介入、被人以一己之力拉着想要往后倒退一千年的大汉,一个在政权更迭中损失了将近一半人口的大汉,终于在又一次将要灭亡的时候被人从悬崖边给拉了回来。
刘秀,汉光武帝。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
让这个王朝重新焕发了生机,得以再度延续下去。
说简单,也只是听着简单。
就算他运气极好,但打仗又如何不是性命相拼?就算他有先人的成果可以参考,但国事又岂是纸上谈兵之流?
谁都知道,他一步步走过来,为大汉王朝延续气运是有多奇迹。
汉,光武。
这个就足以证明一切了。
但光武中兴,中兴之后呢?
观众们摇头。
李晓诗一开始就介绍过,中兴之后就是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版块了。
……毕竟东汉的中兴到衰败在李晓诗课本上只用了一课啊!
李晓诗道:“在东汉中期之后,汉朝的皇帝登基年龄大都很小,没有办法主政,政权就只好交给太后来掌握,然后就导致了外戚膨胀。”
后世的观众对此没啥看法,东汉之前的倒都很好奇,就连刘秀,也忍不住问道:“有多小?”
“大都”很小、普遍很小。那能有多少个、小到什么程度,才能算大都很小的?
这问题没难倒李晓诗,这一课课本后边就附带的有一张“东汉后期十个皇帝即位年龄及寿命”的表格。
她翻到那一页,说:“就比如汉殇帝吧,继位的时候才一岁,然后两岁的时候死掉了。”
刘秀:呃。
那是挺小的。
“还有汉冲帝,两岁继位,三岁死掉。”
刘秀:。
“汉质帝,八岁登基,九岁死掉。”
“汉少帝,十四岁登基,十四岁死掉。”
刘秀:?
都是一年去世的就已经够短了,怎么还有不到一年就崩了的?
李晓诗:“这些是年纪小在位时间也短的,还有其他的年纪小但是比他们活的稍微长一点的。比如汉和帝、汉安帝、汉顺帝、汉灵帝汉献帝,他们登基时候的年纪是十岁、十三岁、十一岁、十二岁和九岁。”
“还有一个汉桓帝,比汉少帝要大一岁,十五岁登基,是这些皇帝里登基年纪最大的一个。”
刘秀:……
十五岁就最大了的?
其实,严格意义来说,十四十五岁登基的也不少,比他们还年幼就登基了的也不是没有,就比如秦始皇,即位的时候才十三岁。
而要论起秦国那个时候的局面,比起东汉这会儿也未必要好上多少,那些权利的斗争一样很复杂,可他还是一步步走过来,并且成为了千古第一的始皇帝。
这么来看的话,东汉这些十四十五的小皇帝们也算不得多小。
但,不是人人都是嬴政啊。
他们生长的环境也完全不同。
像嬴政这样自小就在外颠沛流离的,他的成长轨迹和这些小皇帝们就是不一样的。
抛开心性、能力等不谈,只说这些小皇帝们,他们从少时起,能接触到的、陪伴的,就只有一种人——宦官。
那些陪着他们成长,和他们一样、毫无所依的宦官。
那小皇帝们长大,想要从外戚手中夺权,该怎么办?
只能利用宦官。
因为他们只信任一起长大的宦官。
于是宦官们权利越来越大,开始代替外戚把持朝政。
但等到下一位皇帝继位,他又会带来新的外戚集团、然后替换上新的宦官集团,再次慢慢壮大。
如此循环往复。
虽然李晓诗只说了皇帝们的年龄,但西汉几个人精皇帝显然已经想明白了,刘秀也很快就明白了。
可明白归明白,这种局面,他们这些人又能说什么呢?
说白了,本质上还是皇帝能力的问题。年纪小,阅历不够,很有可能少时受到的教育也不够,威信更不足,压不住那么多人,做不到在隐忍之后慢慢把权利攥到自己手中,又没有一个能够在灭杀外戚后明辨是非清明政治的脑子,就只能任由王朝越来越乱。
如果这时候换一个有魄力有手腕的皇帝来,未必不能在这种局面中找出一条集权之路。
就比如对于制衡权利的宦官,或许会有皇帝能够用好这一柄剑呢?让它沾上政敌的血,再将这好用的武器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不让它翻起浪花——
但那也只是“可能”。
毕竟世事无常,谁也说不准会怎么样,但肯定会比这么小就登基来得好。
而且更要命的是,如果这些势力只顾内斗争权,眼光只放在这一亩三分地、无视朝堂之外的话,那恐怕会有一些意料之外又预料之中的东西……将在他们短浅的目光看不到的地方慢慢发展、然后成为庞然大物。
事实上也和他们推断的差不多,李晓诗念了一下课本上“皇帝借助宦官除掉外戚、再一轮又轮换”的局面,然后把课文旁边的“相关史事”说了一下。
“当时的一个外戚、叫做梁冀的,他先后立了三个皇帝起来,独自一个人掌管了朝政二十多年。他全家都很嚣张,对皇帝和对百姓很霸道。他们家把数千名百姓弄来当了自己的奴婢,就连全国各地给皇帝的朝贡,都得先到他家。”
“当时汉质帝九岁,他对此有点不满,就说了一句梁冀是跋扈将军。结果梁冀直接命人在饭里下毒,毒死了汉质帝!——汉质帝可是梁冀的外甥啊!”说到最后一句,李晓诗只觉得那种听说王莽逼死自己儿子的感觉又来了。
这些人真的太冷血了,为了权利,简直是什么都可以不要。
汉代的皇帝们已经默默无言了。
百姓们听了皇家的这种事,却也都觉得触目惊心。
那可是皇帝老爷啊,他们这些当官的敢毒死皇帝?可真是太胆大包天了。
而且那还是甥舅关系吧,这么嚣张,真的不会遭天谴吗?
李晓诗对着课本总结:“在这种轮流把控朝政、随意诛杀异己,政治腐朽社会混乱人民遭殃的情况中,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
要严格地说起来,一个王朝的兴起是多么困难啊。
但如果它要走向衰败,那真的很简单。
也就三言两语能概括而已。
观看天幕的老百姓们心生感慨。
社会混乱,人民遭殃,百姓遭难——谁说不是呢,不管那些人谁当皇帝,受苦受难的都是他们这些无辜的人啊。
观众们还在叹息,李晓诗已经熟练地承上启下,拉着话题进入下一个篇章:“东汉后期朝□□败,时局动荡,百姓们流离失所。在这种局面下,社会上下民不聊生。就好比是秦末、新朝末年那样,自然而然会爆发一种反抗——起义。”
“农民大起义。”
“当时有一拨人,经过十年的默默发展和传教,信徒人群已经扩大到了数十万人的规模,他们的教派名字叫太平道。太平道的创始人是张角,在公元184年的时候,张角他们发起了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起义军头上都系着黄颜色的头巾,开始打东汉王朝了。”
对于张角,李晓诗还是知道一点的。
或者说不止张角,而是三国,她都稍微知道一些人名。因为她哥大学还没开学的时候、那个长达三个月的暑假里,天天窝在家里打游戏,她耳濡目染,跟着知道了一些。
什么“天宝盛世、安史之乱”,什么“吾乃天命之子”的,她都没少听,全是从她哥的游戏那里知道的。
张角嘛,那个能改判定、还能雷劈人的,有一台词就叫“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上课的时候老师也提到了这个,还把李晓诗不知道的后半句也给补上了。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