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直播初中历史从人类起源开始(丁珰)


这都养得起。
要是他们陛下也有这么多个人,是不是上上下下就没这么忙了。
不过二十三个还是太多了。
要是有二十二个同职位同僚……呃,那他肯定是要花很多功夫去跟这些同僚“争宠”的,根本不能全身心投入到为陛下尽忠的事情上。
算了,算了,还是现在这样吧。
“除了这样,像是枢密院分出宰相的兵权、又有三司分散宰相的财政权等,在宋朝,宰相其实已经根本没什么权利了。”
“地方上,那些被派下去各个州府的州县长官,也和将领一样,会被频繁调动,规定的是三年一任期,并且还不能在自己的故乡任职——除此之外,还设置了通判等职位,用来制辖分散知州的权利。”
这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就是一本实实在在的皇帝玩弄权术制衡官员的实录,虽然听起来离谱,但对于皇帝想要的,还确实是能一定程度达成的。
“种种制度和措施,让武将对中央皇权的威胁降到了最低,再没有了武将兵变的事情发生,两宋全程,也只有过一次兵变。所以也有人说,在赵匡胤之后,再没有一个短命的王朝出现了。”
“而和抑制武将同时的,是大力发展的文教事业,宋朝大夫增加了科举的录取名额,进士不仅当官从优,晋升速度还非常快、同样文官地位的提升,以文掌武、以文抑武的风气逐渐形成。科举制的发展让五代十国旁落的读书习惯重新兴起,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之后宋朝科技发达、文化繁荣、在文化艺术领域鼎盛一时的昌盛局面。”
“而宋朝经过这些,不仅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还彻底杜绝了武将跋扈的兵变政移情况发生,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狼狈擦擦嘴角的水,赵匡胤脸色总算好转了不少。
还行,虽然可能过程和他设想的不一样,但期望彻底消除武将叛变、以及皇权旁落问题的初衷总算是达成了。
还让整个大宋都爱上了读书,是好事啊。
可李晓诗却还没说完,根本不给他喘息的时间。
秉承着课本内容讲完、就该说点课文以外内容的原则,李晓诗声音不变,很淡定地把课本暂时没有说到的这个政策的弊端讲了出来。
她合上课本:“刚刚我们也提到了,宋太.祖的一系列措施、不仅他在推行在使用,他的继任者都在‘完美’地照搬并沿用,而且是翻倍、翻数倍、变本加厉地用。在宋朝,文官主持军务、并且地位待遇都比武将高,这也导致整个宋朝期间,重文轻武逐渐变成重文抑武,这样的格局逐渐形成——就算宋太.祖的本意是为了压抑武将,防止武将跋扈,但整个宋朝的军事实力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中都处在了最下的水平。”
李晓诗“危言耸听”道:“武将不仅在内要接受各个方面的牵制,连带兵打仗还要按照朝廷给出来的‘阵图’来行军布阵,严重影响束缚了将领们的指挥权、以及军事才能的发挥、对外打仗可谓是屡战屡败、屡战屡败。”
“所以,在现代,有人就会调侃,说:两宋,就是北边送完南边送,合成两送。”她用平静的语气,说出了让赵匡胤差点心梗的话,“而且像是富宋都是好听的说法了,后世人评价宋朝,更多的是用‘大怂’来代替——怂,就是那个很怂的怂,不是宋。”
“宋朝的将军们究竟有多惨呢——宋初,就有大将军写下《退将诗》,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庭前昨夜秋风起,羞睹盘花旧战袍。还有广为流传的谚语,说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可见宋朝时期的将军们悲惨到了什么地步。”
因为现在还是北宋,李晓诗没过早地把辛弃疾岳飞他们的事和诗词拿出来,只是利用课本上材料研读的部分先简单介绍了一下,然后毫不客气地开始扎宋朝皇帝们的心:“哦对了,其实宋朝重文轻武重文抑武,轻的只是将军,对于军队和武备还是很重视的。当时他们每年的军费开支就占了财政支出的七到八成,军队人数最多更是达到了一百二十多万。”
赵匡胤:对啊!!
没有轻视啊!
什么怂怂送送的,礼貌吗?
李晓诗露出一口白牙:“但是投入这么多,打不赢就是打不赢呀。”
赵匡胤:………………
蒙恬舔了下齿根,一方面觉得这样做不对,一方面也不能不认同晚唐时期以及五代十国那样的局面确实是武将的问题——而宋初的这些举措,多数还是因为太过于忌惮。
虽然有点过了,但还是那句话,不是不能理解。
可能理解不代表能接受。
在他看来,原本不用这样处理的啊。
蒙恬又纠结又不爽,只能踢飞一颗石子儿用来宣泄不痛快,然后转身命令身后齐刷刷坐在墨家新制作出来的简易“自行车”上仰头看天幕的士兵们。
“愣着做什么,都动起来!看天幕还能耽误你们骑车?——摔了的多加五里!”
把一干新兵撵去锻炼“体能”,他才重新在一边找了个桩子坐下,随手薅了根草放嘴里,狠狠嚼了嚼。
要他说啊,还是当政的人无能。
既不该搞出节度使这种东西给武将那么大那么大那么大的权利,打仗嘛,能打仗就行了。什么钱啊税啊,他才不感兴趣。
但是既然搞出来了,你朝廷总得有办法制辖吧?把权利给出去了,无节制地,到头来搞出叛乱,就要让以后的所有武将来替前人背这个锅?没这个道理啊!
这不就是皇帝们的无能引起的一系列反扑么,大不了把那些拥兵自重作乱的一批武将全打死,重新弄一批上来,只给兵权,别给其他那么多乱七八糟的就行了,也不能让后代的未来的跟此事全无关系的武将们永远被压制吧?
哦,李隆基该死。别的不说,这要是他们陛下,怎么可能会有那种“叛乱”发生?
就算是后边那个什么刘彻,也不会有这种事啊,更别说李唐自家的李世民时期了,这个离得总近了吧,但人家那时候也没有这种事啊——明明是那些皇帝的错啊。
结果这宋的皇帝们一味地压将军压将权……就离谱。
文臣掌兵……别的不说了,他们大秦的丞相,李斯,那能力是有的吧?还杠杠的。
那让李斯出去打仗啊,给他20万,看他能打出个什么东西来!
文臣不熟悉军务,胡乱搞,而且将不专兵,兵无常帅,这军队的战斗力能不缩小吗?
能打赢的话那赵括在坟里都得笑活过来。
北边的西边的敌人不打了??
就一点也不想统一?
真无语,有那骨气没有啊。
李晓诗:“整个宋朝,无论南宋北宋,都存在着冗官、冗费、冗兵的问题,并且越发严重。所以,虽然宋朝内部的权利和局面十分稳定,但对外,宋朝可谓是把‘怂’发挥到了极致,不怂也没有办法呀,不怂那也是一直在打败仗、对外简直是没有一天是站起来的——所以有很多喜欢宋的、不喜欢宋的,都对宋朝很失望,既无奈又失望。”
“而且对我个人而言……”她抿抿嘴,说到自己的观点时,还是犹豫了一下,才道,“我们课本上学到过的,很喜欢的宋朝的一些诗人词人,他们甚至也看不起历史上有名的大将军,这让我觉得很难受。更对这个时代有些失望。”
诸如卫霍、那都是拿命换家国安定的伟大存在,为什么要被瞧不起?
可那些文人们本身也都是很让人钦佩的存在,也都忧国忧民啊。
所以两两叠加,就更让人难受了。
只能说……可能是宋朝的这个大环境,皇帝们的措施、造就了这样的观念吧。
不然,又该怪谁呢?!

第112章 第一百一十二课
草草加了点自己的观点输出,李晓诗幽幽叹气,收拾好自己的情绪,又一次调整了一下坐姿。
“在课本上,这节课的内容其实到这里就结束了,标题也说了,是‘北宋的政治’。如果要按照之前那样分小部分的话,那这节课分别是——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的政策等两部分。内容太碎了所以我就直接混在一起讲了,没有像以前那样单独拆开来。”
她板板正正道:“通过这节课的内容,我们不仅了解到了宋初时期宋太.祖推进的一些政策以及它们所带来的的影响,也同知道了一点宋太.祖相关的典故,比如陈桥兵变啊、黄袍加身啊,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说点宋太.祖其他的典故吧!”
“唔,应该也算是最后一个典故……或者两个典故?”李晓诗顿了顿,有点不太确定,“因为这其中一个典故就是他去世时候的典故,另一个是他去世后才出来的典故……”
少女带着迟疑的声音听在刚刚从“宋朝对外没有一天是站起来的”中回过神来的赵匡胤耳朵里,无异于又一道的晴天霹雳。
……什么?
连驾崩都成了“典故”???
不要太离谱。
恰逢殿外有人来报,晋王来到,赵匡胤揉揉额头,不明白弟弟这个时候过来做什么。
赵光义带着笑进殿,一见他哥这表情就忙叹气,恨铁不成钢道:“子孙太不争气,兄长别气坏了自己啊!保重身体才是。”说着,他往后喊道,“太医快来,别耽误了。”
殷勤又亲昵。
赵匡胤忍不住用审视的眼神打量了一下这个弟弟。
……明明还和平时的做派一样,但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看来,总觉得有种别样的深意。
是他的错觉么?
朱元璋让小心弟弟,到底是指的他、还是赵光美?
朱元璋乐呵呵。
——吃别人家的瓜就是爽啊、别人家的瓜就是好吃啊!
这可得让赵匡胤好好了解一下他们老赵家这些皇帝都是什么奇葩。
哈哈哈哈,还没哪个朝代这么多奇葩皇帝呢。
老赵啊,准备好太医啊……哈哈哈!镜头前,李晓诗稍微停顿了一下,选了个时间线:“嗯……在说典故之前,我们先说宋太.祖吧。宋太.祖赵匡胤——他这个人吧,其实是有个特点的……他特别护短。他的有一任妻弟,生性残忍,喜欢活剐奴婢,侥幸活下来的人去告了御状,但这个妻弟竟然只被流放,而且人都还没走几天呢,就又赦免回来做别的官了,前前后后杀人吃人好多,但没办法,一直猖狂着,后来这个人是被继任的宋太宗处死的……这还只是妻弟,对于亲弟弟,他的宠爱程度就更加可想而知了。”
“当时,默认的是开封府尹加上亲王位置,是太子的预备役。但赵匡胤把自己的弟弟赵光义封了开封尹又给亲王爵位,各种官职要务不要钱地给,期间,向赵匡胤进言要稍微压一压赵光义的宰相、之前给赵匡胤出过主意的那位宰相赵普,也离开了宰相之位。他的皇后和大臣等都先后说过立太子的问题,但赵匡胤都没有听。所以有很多人认为,他这是想立自己的弟弟为继承人——但同样的,在吴越的国主前来拜见的时候,他却没有让本该前往的开封府尹赵光义去,而是派了自己的儿L子,这就很让人捉摸不透了。”
没想到李晓诗会说起这茬,赵匡胤和赵光义都愣了愣。
赵匡胤皱眉,照顾弟弟有什么不对的么?
而且他年纪也不大,身体强健,还远远没有到必须要立太子的时候吧?
赵光义则是心中惴惴:之后有过让赵德昭顶替自己职务的事情要发生……?
李晓诗道:“赵匡胤吧,当初跟着周世宗出征,那真是一员猛将,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虽然他登基后的那些举措对于武将来看是很离谱的,但面对五代十国那样的一个烂摊子,不这么做的话就也挺无解的。不过这个部分已经过去,我们就暂且先不继续聊、现在要说的是,赵匡胤带兵出征统一中原。他当时采取的是先南后北的方针,但南方统一后,北方的北汉却没办法,于是赵匡胤把全部的心神都放在了北伐北汉上。但,他的太子之位一直是空缺的。”
“这两者看似没有联系是不是?可在赵光义和皇后以及朝堂上下人心都正因为太子之位浮动的时候、赵匡胤的全部身心都放在了攻打北汉的事情上——这样的前提下,两件事就有关联了。”
赵匡胤挥开太医,让人下去休息,然后才专注地看着面前的小天幕,只用余光扫了一下面色紧绷的赵光义。
他有预感,快来了。
“公元976年十一月十三日,夜,开封下起了大雪。在这个大雪纷纷的夜晚,赵匡胤和赵光义两兄弟在宫中单独对饮,所有的宫人和婢女都被屏退,左右只有他们两个人。在此期间,窗户上烛火映出了他们的影子,有两人推搡交谈的行迹、赵光义时而离开席位,又时而接近,还有赵匡胤拿玉斧杵地的声音,两人一直喝到半夜。三更的时候,赵光义离开了宫殿,当天晚上,赵匡胤就暴毙离世了——这是当时流传很广的、据说是从守夜的宫人中流传出的,真假难辨,但是从北宋起就一直有这个说法,也就是我们后世说的、烛影斧声的典故。”
听到这儿L,赵匡胤觉得浑身血液都凝了一瞬。
这“典故”是什么意思?
这不就是在暗示他、他是赵光义杀的么?
他一直以来身体都很好,怎么会有突然的“暴毙”?是,他是一直喜欢喝酒,但是如果连喝酒都不能管住自己,还算什么人呢?所以他对喝酒一向还算是有节制的啊——
他面容铁青转向身边的赵光义。
赵光义更是直接呆住了。
……啊?
不是,等等,他为什么要上赶着进宫来?
最近不是在跟兄长闹不愉快吗,他还来干嘛啊!
而且这算什么典故啊!
李晓诗:这不算么,那我再说一个!
“因为赵匡胤去世得太急、太突然,他根本没有任何传位诏书或意愿留下,所以,在发现赵匡胤暴毙后,皇后连忙派宦官出宫去通知赵德芳进宫来,但这位宦官却去了赵光义府上——后来赵光义入宫,皇后见到来的是他,心知大势已去,于是只能乖乖喊‘官家’了。这里要说的是,宋朝的皇帝们为了显示自己的平易近人、和大臣们亲近,所以臣子们都是称呼皇帝为官家的,很少有陛下之类的。”
“很快,赵光义就即位了。在赵匡胤死后,赵光义甚至端出一份据说是他们的母亲、老太后死前让赵匡胤立下的盟约,也就是我们的另一个也能算是‘典故’的吧,叫金匮之盟。”
“金匮之盟的内容简单概括一下就是,为了防止皇帝过小导致臣子篡位的情况出现,赵匡胤会把位置传给弟弟。”
小个屁!
狗屁胡扯的赵光义,给自己拉的遮羞布罢了!
为了让自己的继位看起来更合理呗。
明代的一些读书人对此直接骂出了声。
关于宋的史书,从来没记载过赵匡胤身体有什么问题,连病都少生,他俩的娘死的时候赵匡胤明显还能活很多岁,就说正儿L八经赵匡胤死了的时候也才五十,他儿L子都一十多了——这还小?
而且要真的是按照传弟的方式,那难道不应该是传给赵光义,赵光义死了之后再传给赵廷美?赵廷美之后又继续传给赵匡胤的儿L子赵德昭呗!这才能算完整的,凭什么金匮之盟只说给赵光义?
那不就意味着赵匡胤辛辛苦苦打天下,辛辛苦苦治天下,最后双手捧给弟弟这一脉么,这合理?
赵匡胤那不就成了普天之下最大的冤大头啦?
所以啊,这什么金匮之盟,一听就是假的好不好!
这要都不是假的,那只能说是这个老太后脑子进水了。
李晓诗:“从这里开始赵匡胤差不多就要退出舞台了,不过我们接下来就顺便聊聊他弟吧,这个赵光义、也就是后来的赵炅,北宋的第一任皇帝,被后世人称之为‘太宗地板砖’的宋太宗。”
赵匡胤听得云里雾里,迷迷蒙蒙。
这是什么?这又是什么?这都是什么?
“这位宋太宗在历史上可谓是独表一枝,嗯……怎么说呢,他的梗特别多,堪称大宋梗王了,连赵构跟他比都差了很多——像是什么高粱河车神啊、驴车漂移王啊、大宋斧王啊、还有绝命毒师啊……”
她每说一个“称号”,赵光义头上就多一个问号,朱棣嘴里的点心就停止咀嚼两秒钟。
等到她说完,朱棣已经一口点心囫囵咽下去,乐得直拍大腿。
多损啊,多损啊!
太好笑了。
好贴切,好合适!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