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贫家子的科举路(小桂花婆婆)


对了,还有他们林家,二十几口人的一大家子,却兄友弟恭、妯娌和睦,足可见家中长辈是个通晓事理的。
想到这里,周兴又忍不住惋惜了起来,心说,若钰柔能嫁到这样的人家,往后的日子不就跟长在蜜罐里似的吗。
唉,不去想了不去想了,周兴轻叹一口气,姻缘之事又强求不来,何况妻子也没说错,与林家比起来,妹夫家确实要逊色了一些。
至于钟府,不提也罢。
陪林三柱吃过晚饭后,林远秋赶在国子监闭门之前回到了宿舍。
相比起府学,这边在作息时间的管理上,要严格了许多。除了住宿生须得每日酉时之前回到国子监外,另还规定了每天晨读的时间。
而休沐,一个月两天,分别为初一和十五。
至于每日的上课时间,倒与府学相差不大,也是上午半日助教讲学,下午半日由学生们自行安排,这期间可以外出,只要在规定时间回来就成。
林远秋把油灯点上,而后从书箱里拿了一卷画纸出来,这是年前他在家作的几幅水墨山水图,用得全是适合挂在中堂的四尺整张的尺寸。
还有菩萨画像,林远秋准备这几日也画上几张,到时再跟山水画一起拿到店铺里去问问。
虽读书重要,可挣银钱的事也是耽搁不得的。
三月初一,正是会试放榜的日子。
书砚跟着自家公子几年,也是学了几个字的,虽不多,可周子旭这三个字还是认识的。
只是等书砚回来时,脸上并无喜色,因为他把榜单从头到尾看了好几遍,都没找到自家公子的名字。
周子旭落榜了,陈玉堂他们也是。
等贡院门口不再人挤人时,几个人又亲自去确认了一趟,结果还是一样,这次会试,他们五人,没有一人上了榜单。
虽有些失望,可又觉得没中也合乎情理,若科举真这么容易,也不会有这么多为其奉上大半生心力之人了。
榜单既已出,接下来便到了周兴和林三柱返乡的时候。
只是初五这日,周兴领着周子旭出门了一趟,看两人特地精心收拾了一番,想必是去会重要之人去了。
果然,等周子旭回来时,便说了此事,他与林远秋交好,再说这事也没啥可隐瞒的。
“是高祖父故交之孙,如今在工部任侍郎一职。”
“原本祖父的意思,是准备让我们一到京城之后就上门拜访人家的,可父亲想等我考了会试再说。”
周子旭明白父亲的意思,这是想着若是这次自己考中了,高祖父留下来的帖子就不必再往人家府里递了,毕竟有求于人并不是件轻松的事,何况还是这隔了好几辈的关系。
就像今日,周子旭从未见过父亲说话有这样拘谨的时候,当时他的心里真不是滋味。
“吕世伯是戊戌年的二甲进士,祖父是想他能在学识上指点我一二。”
想到对方让自己有空就拿文章过去给他看时,周子旭原本低落的情绪又稍许高涨了些。
“林兄,到时我把吕世伯的指点也说与你听哈。”
周子旭还想着两人曾经说过的若谁拜到老师,谁就要把所学教与另一个人的话。
虽吕世伯没收他做学生,可这并不妨碍自己把所得学识与林兄同享。
听到周子旭的话,林远秋心里要说不感动那肯定是假的。
普通人读书不易,看周子旭方才的面色,足见今日的吕府之行并不让他欢喜。可人家却准备把得来的见解和学识都告知与他,怎能不让他感动。
看到林远秋眼里的感谢之意,周子旭作势抖了抖身上的鸡皮疙瘩,道:“咱们先前可就说好了的,往后林兄若得了教导之语,也得不吝相告才成。”
林远秋自然知道周子旭是故意这样说的,不然他一个在京城举目无亲的农家子,除了国子监里的助教,哪来在学问上点拨他的人。
林三柱回去的那日,林远秋把余下的防晕船药丸都给了他。
虽基本确定他爹不会晕船,可凡事都有一个万一,再说周叔肯定会用到。
把儿子留在千里之外,当爹的哪能放心,好在两个孩子有个伴,倒可以相互照应,这让林三柱和周兴心里稍稍安心了些。
比起在府学,国子监这边的君子六艺要正规了许多,像府学那种“御”和“射”必须搭在一起学的做法,这边并没有,而且这里也没有一个学生只能选择两门艺学的规定。
这让林远秋开心了不少,很快去斋长那儿报了自己最喜欢的“书”,至于“御”和“射”林远秋也没落下,既然之前已经学了,总要精益求精才行。
与林远秋不同的是,周子旭没再继续骑射,而是报了“乐”和“书”,接着又去琴坊买了一把七弦桐木琴,这架势,可见是准备好好学上一场了。
等画好三张菩萨画像后,趁着下午半日的自行安排时间,林远秋背着那只八十文的简易版书箱出了门。
那日陪着爹逛街时,林远秋就大致熟悉了一下地形,京城大大小小街道足有二十多条,酒楼、客栈、布庄、粮铺……卖啥的都有。
至于哪条街上有卖笔墨纸砚的书肆,林远秋也与路人问了一个明白。
古代书画不分家,想来那庙前街上肯定也有书画铺子开着才对。
只是还未到庙前街呢,林远秋就看到,在卖古董字画的庆毓街上,有好几家卖书画的铺子开着。至于为何知道会是书画铺子,这不,那挂在门头上的牌匾上写着呢。
林远秋看了看离着自己不远的那家名为“四宝斋”的画店,从他这边看过去,店铺墙上挂着的几幅卷轴,不论从纸张白度,还是色彩艳丽上,都能瞧出是跟古画没丁点关系的新画作来着。
这样想着,林远秋没再往前,而是转身朝“四宝斋”走了过去。

第109章 卖画(二)
为了不被人看出自己举人的身份,今日林远秋出门时,特地换下了圆领澜衫。
这会儿他身上穿着的,正是春燕给他做的交领棉袍,普普通通的样式,加之后背上的书箱,在旁人眼里,也就是一个舞象之岁的读书人而已。
见铺子里有客人进来,店伙计忙上前招呼,在书画铺子待的久了,店伙计的基本眼力劲还是有的。
这不,自看到林远秋的那一眼起,他就把人直接划分到卖画书生一类了。
他们店里虽有长期供货的画手,可也零星收一些穷书生送过来的画作,眼前这人的穿着虽不见穷困,可有谁过来买画还背着一个书箱的,所以这人肯定是来卖画的绝对没跑了。
于是打过招呼后,店伙计就看着林远秋,等着他摘下书箱,而后从里头拿出画作来。
不过这书生还是个生面孔,也不知画画手艺如何,若是画得不好,他们店里肯定是不会收的。
而林远秋,在迈脚走进四宝斋后,就有些后悔了。
他觉得自己应该先去一趟牙行的。
至于去牙行做啥,当然是去打听一下京城的房价了。
都说一个城市的房价最能代表一个地方的经济水平,虽京城的经济肯定比旁的州府要好。可对林远秋来说,了解了这边的房价,更有助于给自己的画作定出合理的卖价。
不过他也没有着急,反正墙上都有画挂着呢,自己再问一问它们的卖价,不就心里有数了嘛。
所以对于店伙计的热情招呼,林远秋用笑脸作了回应后,就踱步在店铺里,开始欣赏起墙上挂着的画轴来。
时下画轴大多以中堂画为主,所以尺寸基本都是四尺全开的,这样的尺寸,挂在太师壁上,然后再往两侧附上对联,看着更显气派一些。
林远秋看了看挂轴上的画,有猛虎下山图,有松鹤延年,还有富贵牡丹等等。
至于挂在侧墙的四条屏,除了梅兰竹菊以及四季花鸟,剩下的就是山水图了。
和林远秋先前想的一样,店铺里的山水图画法用的是工笔,并没有一幅是像他这种大写意的。
想了想,林远秋指着其中一幅名为溪山秋色的图朝店伙计问道:“店家,这幅画卖价几何?”
店伙计自然明白林远秋的用意,这是想打听清楚同类画作的卖价,好给自己画作开价的意思。
再看林远秋问的正是山水图,想来这读书人带来的也应该也是山水图吧。
这也没啥不能说的。
店伙计朝林远秋伸出一根手指,“一两银子。”
一两银子?
林远秋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这可是四尺整张的尺寸,居然比府城卖得还便宜?
要知道小胡掌柜收他的山水图时,像这种四尺全开的,给的可是九百文一幅的价格。
至于小胡掌柜的转卖价是多少,林远秋从来没问过,不过卖一两银子是绝对不可能的。
难道这幅画的画工不好?
想到这里,林远秋便仔细看了图上的用笔和用墨,只见层次清楚,墨色多变,唯一不足之处,大概就是用墨不够厚重,看着有些轻薄。
林远秋又指了指边上一幅画工更为细致些的问道,“那这幅秋山晚翠图呢?”
“这一幅是一两二钱。”
许是以为林远秋会把挂着七、八幅的山水图都问一遍,店伙计干脆把卖价都报了出来,
“这幅烟云观瀑一两三钱,这张溪山泊舟卖价一两,这幅湖光山色是一两二钱……”
林远秋越听越失望,原本他听爹说京城的面人和肉片面要比老家贵上一倍,还以为自己的画作也能价格翻番呢。
现下看来,是他想太多了。
不过,自己也才走了一家,林远秋准备再多去几家店问问,旁人店里说不定就不是这样的价格了呢。
这样想着,林远秋就转身准备往外走,可转念一想,来都来了,不如就把自己的画作拿出来,好看看人家能给出个什么价。
方才林远秋可是把店里的画作都看过了,没有一幅和他一样,是大写意画法的。
想到这里,林远秋就解下书箱,然后把单独卷着的一张山水图拿了出来。
店堂中间有一张大木桌摆着,想来就是展画用的。林远秋把画放了上去,然后缓缓打了开来,“店家,劳烦你看看,这样的画你们铺子里收吗?”
而此时的店伙计,早在林远秋一点点把画卷打开时就不错眼的盯着了。
等看到这张画,果真如先前店里收到的两幅是一样的画工时,连忙朝内堂大喊了起来,“掌柜掌柜,您快些出来瞧瞧!”
突如而来的叫嚷声简直把林远秋吓了一跳,难道自己的画犯了啥禁忌。
这样一想,林远秋忙低头朝自己的画作看去,泉落青山,小桥流水,没啥不正常的地方啊?
而坐在内堂,正在盘账的朱掌柜,在听到店伙计的喊叫声后,忙三步并作两步的跑了出来,身上的肉一颤一颤的。
这副肉肉的身板,让林远秋立马想起了胡掌柜,再想到小胡掌柜也接近如此,难道做书画买卖之人都是心宽体胖型的?
不对,分心些啥,这会儿可不是关心别人身板的时候,林远秋收回跑出一千多里地的心思,忙盯着店里的两人瞧,他倒要看看接下来这两人会是个什么操作。
至于朱掌柜,他的心思已全在桌上的山水图上了。
林远秋看他把自己的画仔细看过之后,又让店伙计拿了放大镜来,然后对着落款处的名章照了又照。
“嗯,应该就是桃源山人所作了。”
朱掌柜边说边点着头,而后朝林远秋看去,“这样的画,小友手上可还有?”
买卖之人,自然是啥有利润就卖啥。自去年开始,市面上就出现了落款为桃源山人的大写意山水,运笔大气,用墨洒脱,一出现就得了很多雅人韵士的喜欢。只可惜数量并不多,他铺子到目前为止也只收到过两张。
京城这边也不是没有人学着画来着,可画虎不成反类犬,没有几十年老辣的线条,怎能体现出大写意的意境来。
所以,这样的“货”,朱掌柜店里可缺着呢。
看到胖掌柜眼中的期盼,林远秋心扑通扑通的跳,难道桃源山人的画作已经到了如此知名的地步了?
若真是这样,那么卖价肯定少不了了。
虽心中激动,可林远秋也不会傻到把书箱盖一开,然后把画统统取了出来,这价格都还没问呢。
“掌柜,这幅画你们收吗?”林远秋指着桌上的山水图提醒道。
朱掌柜点头,他当然收了,哪有挣钱买卖不做的道理。
“那掌柜给的价钱是多少?”林远秋依旧不疾不徐。
哦,对了,价钱,朱掌柜这才想起自己忘记报价了。
他也不含糊,也没让林远秋先出个价,然后他再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还,而是直接报出了二两银子一幅的买价。
林远秋微愣,怎么才二两?
虽说这价格已是原先府城时的两倍多,也不算低了。可林远秋觉得,这报价,与刚刚店伙计和掌柜的表现实在不相符。
刚才这两人可是兴奋的又是喊叫又是放大镜照啊照的。唉,害他还以为自己的画作不知什么时候在京城出了大名,这次肯定能挣翻了去呢。
原来是自己想多了。
此时的林远秋也不想想看,旁人的画卖价也才一两银子多一点,而他的画,收货价就达到了二两,说起来已经挺不错的了。
见林远秋没言语,朱掌柜忍不住道,“小友尽管放心,我朱某做生意向来诚信,绝没有看人下菜碟的时候,小友若是不信,大可以拿着画作去其他店铺问问,与我同样价格的不保证没有,但是超于这个价钱的肯定没有。”
林远秋前世三十多年的社会阅历也不是白积累的,看到朱掌柜满脸的急色,他可以肯定对方并没有说谎。
林远秋一直都相信自己的直觉,当初他和胡掌柜打交道时,凭的就是这个。
再说他也没啥可不相信的,若真不小心被坑,也就吃亏这一次而已。
别的书画铺子自己又不是走不进去问。
所以林远秋也不磨叽,直接把书箱里剩下的几幅画全都拿了出来,而后指着其中的三张菩萨画像说道:“掌柜你看着给个价!”
朱掌柜按捺住心中的激动,方才看到第一幅画作时,他虽嘴里问人家还有没有,其实心里早已认定这幅画是旁人赠送或者转来的可能性大。
可这会儿,朱掌柜怎么也没想到,这人不但还有大写意山水图,就连最近市面上比较紧俏的菩萨画像,人家居然也有。
朱掌柜清了清嗓子,有些不好意思道:“说来有些冒昧,不知小友可否告知,那桃源山人与你是何关系?”
“是我的舅公。”林远秋答的爽快,用的还是先前的说法。
一听竟然是舅公,朱掌柜立马想到了往后长期供货的可能。
这样想着,他忙邀着林远秋到了内堂,准备好好相谈合作的事来。
林远秋并没应下合作的事,他选的还是跟胡掌柜一样的法子,那就是画作按张卖,每个月没有规定的量,然后他可以按照客人的要求接受定单。
至于银钱,当然是现场结清,不拖欠。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他不想与客户有直接面对的机会。
谈不了合作,朱掌柜也无奈,不过仔细一想对方的这些做法,对他并没有一点坏处。特别是最后不和客户碰面的这条,朱掌柜简直求之不得。
再想到有了这种畅销画作的来源,往后自家店铺就可以多挣不少银钱,朱掌柜脸上顿时挂满了喜悦。
谈好了买卖,接下来自然是结算银钱了。六张水墨山水共一十二两银子,而菩萨画像则以每张八两,最后朱掌柜一共算给林远秋三十六两银子。
除了六两碎银,另外三十两,林远秋让朱掌柜给了银票。
既是书画铺子,四宝斋里自然不缺笔墨颜料和画纸这些。
林远秋让朱掌柜给拿了十二色颜料,再有一卷画纸,付好了银子后,便告辞离开了。
时间是最不经用的东西,感觉在书画铺子没耽搁多久,可这会儿再抬头看天上的日头,发现已经快申时了。
虽离酉时还有一个多时辰,可林远秋也没耽搁,去点心铺子买了两包点心后,就往国子监而去。
许是晚饭吃太早的缘故,这几日早起时,总觉着肚子有些饿,可早饭的这顿,须得在晨读结束之后。所以林远秋才会想着买些点心备着,这样肚子饿时先吃上几块垫垫,倒也方便。
每月初十和二十,这两日的第一节 早课,是祭酒给众学子讲课的时间,所讲内容则是《景大诰》,这是一部由大景元帝亲自编纂的重刑法令,迄今已有六十多年。
是国子监学生每年的必学课程。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