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贫家子的科举路(小桂花婆婆)


吴氏心下安慰,老头子说的没错,自家这些孩子都是长了耳朵的,只要听的进他们说的话,这个家就出不了岔子。
不过记起前些时候几个儿媳说的话,吴氏觉得自己还有必要再说些什么。
“清儿莹儿,你俩领着弟弟妹妹到书房画画去。”
这些话可不能当着孩子们的面说。
婉清和婉莹一起应是,而后两人就带着弟妹们离开了。
看着孩子们的背影,再看看自家老娘严肃的脸,林大柱林二柱有些纳闷。
林三柱也是不解,“娘,还有啥事啊?”
吴氏双眼一瞪,“啥事,就你们三兄弟的事,对了,还有你们几个也一样。”
说着,吴氏看向林远枫和林远松他们,见几人都看向自己后,她也不墨迹,随即开口道,“今日我把话放这儿,咱们家可不兴小妾通房这套,要是你们敢做出这等糊涂事儿,老娘我直接把你们的腿打折了,然后扔出去讨饭!听到没!”
吴氏说的可是认真的,在她看来,自家就算再改换了门庭,也改变不了先前是地里刨食的事实,你说一个个腿上的泥巴还未洗干净呢,就学着人家养起了小妾通房,这不是欠揍还会是啥。
林三柱正想点头说知晓了,可他突然发现,老娘盯着他看时,眼神最凶、最狠,这模样,好像他已经做了坏事似的。
林三柱不服,“娘,您老盯着我做啥?”
吴氏理所当然,“做啥,咱家就数你跑外头的时候最多。”
不盯着你盯谁。
林三柱哭笑不得,“娘您放心吧,儿子可不是这样的人,再说儿子真要做了这样的事,不是害得我家远秋丢脸了吗。”
所以,打死他都不会这么做的。
而林大柱和林二柱,则连连摇头,“娘,您想到哪里去了,儿子都是当爷的人了,哪有脸做这事。”
“就是,儿子跟大哥都是做爷的人了。”
一听这话,林远枫几个的头都摇成了拨浪鼓,他们虽还没到当爷的时候,可是脸皮还是要的。
而周氏刘氏和冯氏,还有高翠几个,都低着脑袋,不过从侧面还是能看出她们的嘴角快咧到耳朵根了。
等家中的男人又去木工房忙活后,周氏走上前来,“娘,今晚您想吃啥菜,儿媳这就去给您做!”
刘氏也满脸是笑,“大嫂掌勺我切菜!”
“那我来烧火好了!”冯氏边说边卷起衣袖。
看到三人笑得如出一辙的殷勤,吴氏心里想的则是,这妯娌三个上辈子怕是亲姐妹投的胎吧。
留在小高山村的马车,终于在这个月由商队帮着捎了过来。
林三柱原本想算了银子给他们,可对方说什么都不肯收,说是马车这一路上也是帮着拉货物的,本就是互利的事,他们哪好意思收取银子啊。
知道自家没白占人家便宜,林三柱就放了心。
有了马车,做起事来就要方便了许多。
这不,隔日一早,林远枫和林远松几个就去了一趟庄子,他们准备摘柿子去。
今年是柿子树种下去的第三个整年,因着当初买的都是大苗,是以,已有柿子树长出了柿果,只不过长得不多,一棵树大约二十多个,而这样的树约摸有三、四十棵。
虽不知道为何柿子还是硬邦邦的就要摘了下来,可张老实并没多问。在他看来,他们当下人的,自然是主家让怎么做就怎么做了,有啥可问的。
等把摘下的柿子全拉到府里,已差不多酉时。
依着先前商量好的,十来筐柿子直接搬到了木工房里,平时这边除了老林头林大柱他们,基本没别的人过来,这样做柿饼时,倒不怕被人瞧了去。
不过为了谨慎起见,吴氏还是叮嘱了家里的几个婆子,让她们都不要往后花园去。
待吃过了晚饭,林大柱兄弟三人,还有周氏刘氏和冯氏,以及林远枫他们,大家齐上手,很快把十来筐柿子都削了皮。然后一个个码放在竹帘上,好等明日再拿出去晾晒。
有着先前做柿饼的经验,吴氏估算出此次大约能做出一百来斤的柿饼。
而这些柿饼的用场,吴氏早已打算好了。
再有一个半月便是过年,在此之前自然少不得往各处送年礼,所以自家的这些柿饼,正好可以让远秋给人送礼去。
吴氏想的是,柿饼在京城可是头一份,小孙子若是用它来当年礼送给上官的话,到时肯定体面。
林远秋却不是这样想的,在他看来,他家的吉祥如意饼还未开始卖呢,目前自然是越少人知道越好了。
所以,除了钟家和老师那儿,林远秋并没有有给其他人也送柿饼的打算。
春草和王文昌是九月份的时候搬出去另住的,林三柱帮着寻的房子,与周子旭和春燕离的不远,只隔了一条胡同,
之所以会买的这么近,为得就是让她们姐妹两个平时有个照应。
岂知在新房子里住了还不到一个月,在一次吃早饭时,春草突然吐的昏天暗地,当时可急坏了王文昌,忙跑去医馆喊来了大夫。
老大夫伸手把脉,如珠走盘,滑脉,这是怀上了啊。
王文昌一听,当下就是腿一软,他他他要当爹了啊。
随即,心情激动的他,忙跑去了南锣鼓巷,把这一好消息告诉了岳父岳母。
于是,才搬出去没多久的小夫妻俩,很快就被林三柱接回家住着了。
在林三柱和冯氏看来,小女婿自己都还是个孩子呢,怎可能把孕妇照顾好,所以,他们还是把小闺女接到身边照料才能更安心。
然而,才过了十来天,丫鬟小红就兴冲冲地回来禀报了小姐怀孕的事,这下可把林三柱和冯氏高兴的不行,都说好事成双,果然是这样的。
想到大女婿平日里都在国子监居多,所以林三柱和冯氏把大闺女也接了回来。有了春燕和春草的加入,一时间,家里倒是热闹了不少。
要说如今翰林院众人的最羡慕对象是谁,想来除了林修撰就没第二人了。
这不,自上次得了赏赐才过去半个来月呢,今日圣上传召进宫讲经史,掌院大人居然又安排了林修撰去,可真让人意想不到啊。
再想到这几日杨大人和胡大人一副恨不得躲着人走的模样,众人忍不住心想,看来林修撰的进宫趟数还得增加,你说羡慕不羡慕。

第163章 好儿子不怕多
看到同僚们艳羡的目光,林远秋心里则是说不出的无奈,若是可以,他很想同同僚们换一换,谁想去谁去,自己依旧安安稳稳在修史馆里待着多好。
可惜这事由不得他。
这次林远秋过去时,并未坐宫里的马车,而是骑着自己的“红豆”去的。免得回来时又得靠双腿。
红豆是一匹红棕色的马,买来已有三个多月。林远秋自己个子高,所以买马匹时也特地往高壮的挑。红豆长得十分匀称,四条腿粗粗的,光滑的鬃毛像抹了油,看着油亮亮的。
这样的马匹,可不是在府学或是国子监练骑射时的那些马儿能相比的。
每次林远秋跨上马鞍,稳坐红豆背上时,整个人要比平时高出了不少,而周边的事物都在自己的俯视之中,别说,这种一切尽收眼底的感觉还挺飒的。
不过感觉再飒,林远秋也不敢骑的太快,而是跟着姜公公的马车速度,在一旁慢慢跑着。
这大街上来来往往的都是行人,要是碰到了哪个可不好。
虽骑在马背上,可林远秋的脑袋瓜子从出翰林院的那一刻起,就没停止过转动。观今日姜公公马车的速度,林远秋便知此次的差事并不急,不然姜公公的马车早就像上次那样,速度飞快了。
如此一想,林远秋心里倒是微微放松了些,只要圣上不是让自己当“周公”,去解答那些奇奇怪怪的梦境就成。
想到这里,林远秋忍不住好笑,果然人的底线就是用来突破的。
在没进宫之前,自己想的是,当个小透明安安心心修史就好。有了一次心惊肉跳的面圣经历,此时林远秋想得却是,只要没有“高挑战”就行。
不得不说,人类的适应能力永远是最强大的。
显然,林远秋的猜测是对的,这次的确不是件急差。因为姜公公示意他在御书房门口稍候,他进去通传,然后就小半天没有出来了。
说是小半天,还真一点都没夸张,自己差不多未时出的翰林院,而这会儿已快申时。林远秋忍不住心想,要不是自己还是个年轻小伙子,像这种一站就是三个来小时的行当,一般人可吃不消。
不过,林远秋很快想起那一日的场景,也是这个位置,杨学士和胡学士跪着一动不动的,那时可不止三个小时。
所以,自己要是也这样被罚,保证啥矫情都没,啥都吃得消了。
想到这里,林远秋忙收回翻飞的心绪,而后集中注意力,随时留意着御书房里的动静。
大约又过了小半个时辰,林远秋就听到景康帝的声音在御书房内响起:“让人进来吧。”
林远秋忙动了动发麻的腿,然后就看到走出门来的姜公公朝他点点头,林远秋也不敢耽搁,理了理身上的官袍后,就快步跟了进去。
低头,躬身,缓步上前,待离御案大约三、四米左右,林远秋曲膝跪下,“微臣参见圣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听着明显年轻的声音,让景康帝从奏折中抬起了头,等看清是林远秋时,当下就是一愣,还以为来的是杨砚呢,怎么又把林修撰给派过来了。
景康帝大约知道了方青常的意思,这是怕杨砚他们又没把差事办好,到时连他一起罚吧,这只老狐狸。
“起来吧!”说着,景康帝放下奏折,随后从御案上拿过一张纸,提笔写下几个字后,就递了过来。
一旁姜公公接过,而后转交给林远秋。
林远秋忙躬身接过,再看纸笺上写着“中流一葫,千金争挈”八个字。
意思这是今日圣上想听的经史内容是吧?
林远秋也没时间去吐槽这种“点菜式”的讲经,要是点到自己不会的内容该咋办。
这会儿的他,已开始速度飞快的在脑海里搜索着有关此句的文章,待想起出自鹗冠子的文后,再用最短的时间理了一遍,而后结合此句的释义,便进讲了起来:
“中流一葫,千金争挈,宁为铅刀……”
许是看了太多奏折的缘故,此时景康帝正闭目轻靠于御座之上,不过右手手指却轻点御案,一下一下,好似打着拍子。
林远秋的进讲还在继续,“毋为楮叶,错节盘根,利器斯别,识时务者……”
打拍子的手指停下,景康帝问,“一价贱之葫,却千金争挈,林修撰可解其意?”
这是进讲经史时的正常环节,圣上若有不解之处,进讲者须得作出解答。
林远秋躬身,“谓物之价贱只因其无所用处,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葫芦虽不能食,其价也甚贱,可若船在江中心侧了水,那葫芦便可济人渡水,有给予生路之功,自然千金争挈也。是以,微臣以为,平贱之物虽看似平庸,可也有千金难目的时候。”
景康帝点头,“林修撰所言极是,贱生于无所用,可危难时却供人生路,实值一葫千金。”
随即,他又问道,“林修撰家中兄弟几人?”
正说着文章呢,却又问到了个人问题上,好在林远秋已适应了圣上的跳跃问话。
“禀圣上,微臣父母只微臣一子。”
只一子?
这倒是有些出乎景康帝的意料了,时下农人讲究多子多福,只有一子的人家,除了那些子嗣不丰的,倒是不常见。
景康帝笑道,“好儿子不用多,想来林修撰父母心中,定是极为快心遂意的。”
不过,此话一说出口,景康帝似想到了什么,突然面色不虞了起来。
林远秋觉得,若让自己过着日日与圣上进讲经史的日子,那么一天三顿饭是绝对不够吃的,因为实在太费脑子,你看,方才还挺轻松的讲经气氛,这会儿自己又得揣摩上了。
林远秋脑子转得飞快,再结合刚才那句“好儿子不用多”的话,马上明白,圣上怕是想到自己那几个不省心的皇子了。
就在前几日,林远秋还听到大皇子与二皇子因着互别苗头,而被圣上训斥的事呢。
都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何况这还是帝王家。
不过,林远秋也知道,这世上哪有真正嫌弃自己孩子的父母呢,所以,别看圣上骂了大皇子和二皇子,可在他心里,自己的几个儿子,都是别家儿子不能及的,都好着呢。
想明白后,林远秋并没理所当然认同下那句“好儿子不用多”的话,“禀圣上,微臣父亲常说,好儿子不怕多,可惜他只得微臣一子。”
这话林三柱确实说过,所以,自己也算是实话实说了吧。
好儿子不怕多?
景康帝一听,笑着捋了捋胡须,心道,自然是这个理了,这世间有谁会嫌弃自己儿子太多的呢。
等林远秋出了皇宫,已是酉时,仲冬时节,自然黑的早,这个时辰天已微微有些暗了。
林远秋并没让马跑起来,虽路两旁有灯笼挂着,可视线还是受阻的,所以还是让马儿慢慢走着更稳当些。
林远秋并没有直接回府,而是先去了一趟翰林院,自己还得去签退呢,虽下午自己是去“公干”的,可时间久了说不得就变成早退了,为了稳妥起见,这字肯定是要签的。
等林远秋到时,韩守卫正准备把衙署大门关上,看到林修撰过来,便知他是来签退的,忙道,“林大人不必下了马来,小的这就过去拿册子。”
下马拴马又得花些时候,自己直接把册子给人拿过去,也好让林修撰省心一些。
“多谢!”林远秋与韩守卫点头道谢。
人家的善意,自己自然得感谢才是。
很快,韩守卫就把册子和已蘸了墨的毛笔拿了过来,林远秋接过,而后在下值这一页工工整整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这样,一天的当值就算圆满完成了。
钟家的年礼是林三柱送过去的,虽两家人已商谈好了亲事,可只要一日没定下,明面上他们还得按寻常友人走动。
这也是林远秋没有亲自过去的原因,否则让有心人瞧见,说不得就会给钟家扣上一个孝中婚配的罪名。
守孝期间还有少应酬的规矩,是以林三柱过去后,也是稍坐了一会儿就告辞离开了。
自当值之后,林远秋很少有和老师碰面的时候。因为没这个时间,而两人的休沐,也不在同一日。
所以,今日给老师的送年礼,林远秋只能挑了中午饭的时间,再加上饭后还有半个多时辰的休憩,这样就有一个多时辰的空挡了,去一趟秦府肯定是够了的。
其实,像这种挤出时间亲自上门送年礼的人,整个京城怕也只有林远秋一个了。要是忙的话,哪家不是直接安排给府中下人的。
昨日林三柱也说了要不他去,或者让平安送去的话。可林远秋摇头,不管怎样,老师家的年礼他肯定是要亲自送过去的。
待林远秋出了翰林院大门,就看到自家马车已停在了门口,而马车上的车夫正是林远柏。
昨晚两人就说好了,等明日差不多午时的时候,林远柏就驾着装了年礼的马车到翰林院门口等他。
“咱奶又往车上多装了一匣子吉祥如意饼,她说这东西吃着软糯,也不费牙,年纪大的人指定爱吃。”
待林远秋坐上马车后,林远柏就开口聊上了。
语气中透着开心,林远柏脸上虽有些疲惫,可却掩不住满眼的喜色。
林远秋自然知道四哥为何会这般开心。
前日四嫂顺利生下一个女儿,这下四哥也是儿女双全之人了,能不开心嘛。
至于三哥,也在一个月前又当上了父亲,这次三嫂依旧生了一个闺女下来,听大伯娘说,小孙女长得白白胖胖的,可讨人喜欢了。
每到这个时候,林远秋就会感叹时光荏苒,他还清楚记得,他们堂兄弟三人在柿子树下打柿子吃的场景呢。

今日秦遇休沐在家。
当看到自己弟子依旧清朗的目光时,秦遇这几日一直提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看来他这个弟子果真如自己料想的那样,是个能扛得住重压的。
可不就是重压嘛,这才当差多久啊,就已经到圣上面前转悠过两回了。不说远秋才十九岁的年纪,只说那汪阁老女婿挨罚的那一次,没点定力的人怕是撑不下来。
秦遇也是隔日听唐大人说起的这事,当时唐大人说的是,“不愧是秦大人你的亲传弟子,听说还得了圣上的赏赐呢,真是后生可畏啊!”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