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寒门婆婆不当诰命(荔枝不甜丶)


顾暖自从宋明理回来就紧张的不行,生怕再出意外,一双眸子紧紧锁定身侧的少年,根本睡不着。
宋明理的精神还没恢复好,目前比较嗜睡,吃完饭很快就睡着了,徒留小媳妇一个眼巴巴守着。
夜里听到屋外有脚步声,刚开始她是吓了一跳的,练武之后她的警惕性提高了很多,很快就回神了,一定是家里人不放心,夜里才过来看一看情况。
毕竟婆母的厉害是众所周知的,不可能有小偷混子胆敢偷摸进来。
这一夜,三房屋外来过三次人,都是悄悄的来,停顿了一下就走。
顾暖下半夜不知道什么时候睡着的,大概是听到三次脚步声之后吧。
第二天一早,家里人又陆陆续续过来三房,查看之后都安心了不少,吃过早饭裴家父子两就走了,家里边还等着消息呢。
(近亲之间的亲戚关系其实是非常牢固的,有点事都会担忧牵挂,谁家真出了事,正常人都会出一把力气,真没有那么多极品。这里主角的线设定的都比较客观温情,基本不会出现极品亲戚。)
半下午,裴刘氏带着大儿子和几个儿媳妇来了,裴家每房都来了人,二房夫妻不在,来的孙媳妇。这段时日家里的男人都要下地干活,所以男子才没过来。裴刘氏老泪纵横了一回,哭的差点喘不上气,让裴玉好生担心了一回,又十分的感慨。
转眼过了三日,宋明理的情况很稳定,每日一碗药,都老老实实的喝着,精气神也恢复的差不多了。
宋明理一有精神就开始干家里的活了,吓得一家人都慌了手脚。
宋明理懵了:“娘,我就是扫院子而已,我病好了,您看,我有力气的!”说着,这缺心眼的娃耍着扫帚打了一段棍法,吓得裴玉血压都要飙起来了。
宋恒哈哈大笑了一声,对视上媳妇的眼神瞬间收了笑。“咳,行了,病刚好呢,老老实实的往后在家不准随便动武。
你们也都别提心吊胆的,老三身体好着呢,做点小事而已,只要注意点不磕着脑袋就行。”
裴玉虽然担心,但也知道宋恒说的有道理,只好仔细的嘱咐了一番:“明理啊,你要多注意点安全,千万不能再磕着脑袋了,也不能再受伤了知道吗?”
她就算想把这孩子好好供着养病,就宋明理精力十足的样子,也不会乖乖呆着,让家里人把他当瓷娃娃养的,只能多注意些了。
“娘,我会小心的,一定不会再受伤的!”宋明理立马保证点头。
他生病的时候娘和爹都很难受很累的,他不能再让爹娘那么累了,也不能再惹娘哭,那不孝顺。
“好,以后你去哪都要带着明珠或者暖丫头,不能一个人出门,知道吗?”裴玉还是不大放心,又补充了一句,还是有人跟着比较好。
宋明理立马点头:“娘,我知道,我会带妹妹和暖暖一起玩的,我可是好哥哥!”
“是,明理是好哥哥,是最好的哥哥了。”裴玉这下终于笑了,心里的担忧也散了一分。
宋明珠牵着哥哥的手认真道:“三哥,我最喜欢你了,你是最好的哥哥!”
宋明珠这话倒是没半点忽悠,小姑娘确实最喜欢三哥,因为所有哥哥中就宋明理陪她最多最久,也最迁就她。
从她有记忆开始,三哥几乎是和她形影不离的,而且不管她有多么调皮,多么任性,三哥都是笑着说好,从来不会拒绝她的要求。
若是其他哥哥的话,不允许的事情可多了,并不会像三哥这样宠着她。
宋明理开心的抱起妹妹就是一个转圈圈,吓得裴玉又把心提了起来。可看着兄妹俩嘻嘻哈哈没心没肺的玩闹,这心又变得软乎乎的。
宋恒上前握着她的手,给了一个安心的眼神。
裴玉轻叹了一声,唇角却微微扬起。
宋明孝原本听到妹妹的话就有点酸的,这会更酸了。
又过了两天,宋长渊带着几位亲族上门了,主要是想让宋明孝跟着族人一起去山上找地瓜藤。这事大家心里老惦记了,能忍着这么多天才上门可不容易。
宋恒一听来意,立马笑着应下了。
宋明孝也是欣然允诺,一定会认真寻找地瓜藤。
若是寻常时候有人邀他去后山岭他还真不一定去,可这次是族里的大事,不说地瓜藤是他和弟弟种起来的,就是他作为家里的长子,是这一脉的长子,就不能退避。
虽然后山岭野物多比较危险,但这次上山的族人也多,遇到大型野物也是不怕的。何况这也不是冬季,山上的野物不缺食物,有的看到人群都会主动退避的。
这回族人上山是为了找地瓜藤又不是打猎,只要不主动去招野物,野物基本也不会主动攻击人群,这次上山的危险真的很小。
事情答应下来就很好办了,商量好了上山的时间,宋长渊就和族人走了。
村里其它两姓的村民听到风声也着急了,立马请各自的族长,去找宋长渊了。
氏族这方面的规矩确实是多,但很实用,就说大事找上级这习惯就很好嘛,不然一堆人没组织没纪律,一窝蜂的去宋家,那多耽误事?
不说同一个目的,同一番话来回说多累,就说组织起来的问题吧,真的会麻烦死。要是中间出了什么乱子,一个谈不拢还会出事。
张氏族长和刘氏族长在半路上碰的头,不是去宋长渊家的那条路,是两家之间的道路。
这两人明显是想到一起了,想先通通气。
“刘族长。”
“张族长。”
两老狐狸碰到了也不尴尬意外,笑呵呵打招呼,心里明镜似得。
这声族长可不一般,只有正经大事的时候才会如此称呼,平日里见到喊老哥老弟的最寻常,像两人年纪相差大的,平日里是喊叔的。
“宋氏,要起来了。”刘氏族长背着手,颇有些感慨的道。
张氏族长目视前方,平淡的很:“嘿,瞧您说的,宋氏祖上可是进士,这可算不上起来。”
刘氏族长脚步一顿,叹了口气:“说的也是。”
人家祖上是进士,是当官的。
他们两族的祖上都是泥腿子,祖祖辈辈在这山沟里种地的,哪能比的呀。
张氏族长轻笑着摇摇头,对刘氏族长突然有点看不上。这老头活了大半辈子了,竟然还看重这些虚的。
什么起来不起来,人宋氏和他们可不一样,根本没得比的。
原本他还想和刘氏族长通通气,好好跟宋氏那边说说,跟着去找那地瓜藤,也给族里谋取点实在的好处。
可这老头却心眼糊涂的很,不想着怎么把关系搞好,却想着和人比长短。难怪刘氏一族这些年越来越差,风气也大不如前。
以前有宋氏旁支的搅屎,这刘氏看着还行,如今,呵。
想到宋氏旁支,张氏族长脸色凝重了一些,这宋氏分族的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之前他还真没注意,毕竟宋氏两支原本就不算一族,如今再分开也正常。
可如今看来……宋氏怕是真的要起来了啊!
说来,最近宋氏旁支那几家爱搅屎的好像消停了不少?倒是奇怪的很。
刘氏族长没注意到张氏族长的走神,一路上语气酸溜溜的不行,还唉声叹气的暗指宋氏这些年一家独大,打压他们刘氏,话里话外都是要和张氏连手的意思。
张氏族长一回神,脸色一板,脚步唰的就快起来了。张氏族长刚四十岁,身体健朗着呢,转眼功夫就把小老头甩身后一大段了。
刘氏族长看着他突然加快脚步,一张老脸瞬间铁青了,恨恨的杵了几下拐杖,地面都戳了几个浅泥坑出来。
他倒不是真的腿脚不便,虽然五十多了,但身子硬朗着呢,挑一百来斤的粮食都没问题,哪里需要拄拐走,不过是想提示自己的地位,也就是“装逼”。
虽然能追上,但刘氏族长重面子,自然不会放下面子去追一个后辈。
小老头站在原地呸了几口,然后又装模作样的拄着拐,恢复和蔼慈爱走向村中大路。
张氏族长越走越快,很快就到宋长渊家的院门口,大门是敞开的,宋长渊正坐在院子里看着孙子们玩闹。
见到张氏族长来了,赶紧起身笑着打招呼:“张老弟怎么来了?”
“宋族长。”张氏族长一开口,宋长渊一脸笑呵呵的表情立马郑重了:“张族长,里面请。”
宋家的长孙见状,带着弟弟们上前见礼:“张族长好。”
“张族长好~”少年身侧站着一排萝卜头,乖乖的跟着哥哥行礼叫人。
小萝卜头们的规矩和身姿体态都有,瞬间从玩泥巴的小屁孩变成有礼小儿郎。
张氏族长笑呵呵的应声:“好,好,都是好孩子。”夸完宋家的孩子,他这心里就忍不住的叹气。
他们张氏的孩子也有这般懂事的,乖巧听话的也不少,可却不会这样的礼仪姿态,他们族里也没有这样正统的规矩能教导后辈,这就是底蕴啊。
宋长渊什么人呀,虽然读书没天赋,确是个有手腕有能力的,一眼就看出张氏族长的羡慕了,顿时对孙子们满意的不行。
呦,我家皮猴们可真是没白挨那些打,这不就给家里长脸了嘛。

第130章 上山收获
宋景仁得到爷爷赞赏的眼神,立马挺了挺胸脯,带着一股小傲娇牵着弟弟们回房了。
爷爷要谈正事了,可不能和弟弟们再玩闹了,吵着大人办正事可不行。
年纪小的几个娃瞅了瞅两个年纪大点的哥哥,见宋景博和宋景信没有抗议的意思,立马乖乖的跟着走了。
这两男娃是另外两房的长子,男孩子这时候本是调皮的年纪,却被大堂哥拿捏的死死的。
为啥呢,因为他们家大哥会念书不说,还爱念书,那念念叨叨的一堆道理能把他们念死叨晕乎的,还是乖乖听话的好,不然以后都别想好好玩了。
嗯,还很可能吃一顿亲爹亲娘亲手做的竹笋炒肉。
宋长渊有三儿一女,都成家了,如今孙子辈的有四个男娃、五个女娃算是人丁兴旺的。
刘氏族长心里有气,特地慢悠悠的在村中晃悠了一圈,听了一堆“爷爷”才往宋长渊家里去。
老头拄着拐刚到人院门口,就看到宋长渊笑呵呵的送张氏族长出来。
张氏族长也面带喜色,显然两人相谈甚欢。
刘氏族长这会有点慌了,顿时后悔自己不该这么晚来,至少也要在场,听听两人说了什么呀!
这下可好,两人明显谈好了,要是往后宋氏和张氏联手打压刘氏?
这一想,刘老头手里的拐顿时下陷了一分。
“刘族长,您老这也是为了地瓜藤的事来的?”没等刘老头缓过来,宋长渊已经走了上来,半扶着他进院笑问道。
刘老头面色一顿,干笑着回道:“是啊,这村里谁不知道这地瓜是个好粮食,你们宋氏种出这地瓜可有大功德咯。”
张氏族长刚走出不远,听到这话,脚步立马加快了。
宋长渊笑扶着他坐下:“您老这话说的,什么功德不功德,不过野菜罢了,山上随处可见的东西。也就是明孝明义那两孩子孝顺,这才花心思瞎捣鼓了一番。”
宋长渊也没等刘老头接话,噼里啪啦的直接把重点全说了。“您老呀,可别把两孩子夸多了,年轻人经不住夸。
对咯,明儿我们宋氏嫡族的去后山岭寻藤,张氏那面也说好了一起去,您看看你们刘氏族里要不要同我们一起?后山岭山大林深的,还是结伴的好。”
他虽然因为二赖算计他小闺女的事情对刘氏看不上,但大事上还是不会特意针对刘氏的,毕竟一个村里的,该带着的时候他不会把人家落下。
再说这地瓜的事情村里都晓得的,就是这回不带他们,难道刘氏的人自己就上不了山,找不到地瓜了?地瓜藤是少见,又不是没人认得,着实没必要。
刘老头一听这话,什么念头都没了,赶紧应下:“同去!同去!明日什么时辰出发?我回去通知好了族人,保准能齐。”
刘老头这人爱面子是爱面子,却算不上糊涂,种了一辈子粮食的人,知道地瓜有多重要,这会心里一点小心思都没有了。
当然,他虽然应的快,但心里已经绕了十八道弯了。跟着宋氏虽好,却也要让利不少,可这利,不让不行啊。
他们刘氏族人最少,又是农忙的时候,真抽不出多少人手,上后山岭,马虎不得。
宋长渊道:“明早寅时三刻,咱们吃过早食就上山,嘱咐族人带上干粮和水,后山岭远又深,不近天黑咱们不回来。”
刘老头连连点头:“行行!明早准到!我这就去通知!”说完这话,小老头提溜着拐杖,脚步飞快的出了宋家往最近的刘氏族人家走去。
这会是一点暮色老人慢悠悠的样子都没有了,健步如飞都不为过。
宋长渊看着小老头的身影还担心的站在门口看了好一会,等看不到了才摇头失笑回身,坐回了竹椅上。
第二天一早,裴玉看着大儿子背着筐出门,想起自己存起来的地瓜了。
想着等宋明孝空闲了就带着一家人把外面地头都种上地瓜,宅基地外面好大一片山地都规划过了的,就等着今年种地瓜用呢。
她前面一听宋族长的来意,立马就想起地瓜了,去地窖看了一眼,好多都发芽了,真能种的。
年前想着留种,冬天都没吃地瓜,足足有三大筐的。
三大筐的量看着好像挺多,但分一分真没多少,裴家那面怎么也要送一筐过去,不然五个兄长不够分的。
吴家那多少也得装半筐,这面倒不是不用考虑人家够不够分的问题,数量上不小气就行。
想到这,裴玉立马去地窖,给装了一大筐起来,想着一会就给裴家送去。
吴家的份量她也装了起来,等老大回来了再去送,女婿半个儿,该表现的时候就得使劲表现,不然岳家能对你揣心窝子热乎几年呢。
想到村里三族这会应该都集合了,裴玉默默的叹了口气,可惜裴家不好参加上山的活动,不然还能多得点种子。
毕竟是外村的,排外这种情绪是非常普遍的,何况现在地瓜藤明显不够分,能少点麻烦还是尽量避免吧。
寅时三刻一到,村口集结了几十个村民,三氏族长一人提溜一个铜锣,带着乌泱泱的族人就往山上冲,那气势,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是要上山打劫土匪窝呢。
宋长渊和张氏族长倒是还好,四十出头的年纪还算壮年,刘氏族长要跟着去可真是让大家吓得够呛。
这老头身体硬朗是真的,还能下地干活也是真的,可去山上也真挺让人担心的。
可刘老头是倔脾气,板着脸硬气着呢,不听劝。
宋明孝跟在宋族长身边,身后背着一个大筐,里面有干粮和水,手上拎着刚磨过的柴刀。
不止宋明孝,几乎所有人都带了“兵器”,全是镰刀、柴刀,一点都不含糊,这时候还算农忙,来的却都是壮劳力,可见村民对地瓜有多重视了。
幸好这会不是秋收,镰刀之类的空闲着呢,所以才能人手一把。
一般农户家里也就一把镰刀罢了,秋收的时候镰刀都是集资的,几户人家合在一起,轮流着使唤。像宋家秋收的时候,裴家就带了三把镰刀过来。
光看村民现在这架势要是遇到山匪什么的,根本不会被打劫。
之前村里会被一网打尽,主要是因为匪徒是半夜下山,这出其不意才让村民措手不及,连拿起武器反抗都来不及。
且对方还有真正的武器刀,个别机灵手脚快的,就是找到柴刀、镰刀也没用,身手和武器都打不过。
当然,也是匪徒直说了只要米粮钱财,没有大动干戈的意思,不然真有生命危险,村民肯定会拼死反抗的。
到了那个时候,匪徒就算有兵器在手也不一定斗的过手无寸铁的村民,要知道这可是度过乱世活过来的百姓。
走了半天,村民们才到后山岭,这里是真正的深山老林,不熟悉的人进来了都别想出去的。
三姓族长碰了个头,决定原地休息一下,先吃点东西,垫吧下肚子。
锣声在林子里响起,惊飞了不少林子里的鸟,深处还有草丛发出动静,应该是走兽,被锣声惊到了。
这也是村民的手段之一,兽类大多怕这种声响,把野兽赶走的手段多的很,他们这次不打猎就不用顾忌了,怎么好使怎么来。
三个族长的背篓里还带着单根响的炮仗呢,就防着万一遇到熊瞎子什么的,点一根也有很大概率能吓走。
要准确依据什么的倒没有,都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说法、经验,但凡有点有用的都会被人记着,然后一代代传下来。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