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和秦始皇一起造反(金玉满庭)


“所以末将认为这条河流的对面就是乌越老幼所居住之地,只要拿下这一片,就可以逼迫乌越青壮投降。而后便将兵分两股,一股正面进攻北门,一股暗暗渡河,而后就如末将所料一般,我军控制住了老幼之后,青壮就都投降了。”
说到这里,韩信脸上还浮现出一丝迷惑来:“只是有一事末将颇为不解,为何这些百越之人都如此好骗呢?攻打北门的一股军队刚刚进攻了不到一个时辰,先前守着河岸的那些越人就都扔下自己的职责去支援北门了,以至渡河之军十分容易就渡过了河流。”
韩信真诚的看着王贲:“将军,末将觉得百越这边人不太聪明。我只用了这么简单兵法就骗过了他们,他们一点兵法不懂。”
王贲:“……”
你这样说的仿佛上一次征讨百越大败的我们像是连傻子都不如一样。
不要把以少打多的名战役说的这么简单好吗。
那按照你这个说法,平定六国一统天下岂不也只是“遇到敌人,打败他们”这么简单了?那这各国相互征伐了五百年愣是没分出胜负来,秦靠着七代明君才打下来天下岂不是也很傻?
可惜王贲并不知道,站在他面前的这个人,真的只靠自己领兵在短短四年内就尽灭六国,一统天下,最擅长的就是以少胜多,这辈子唯一打过的一场己方优势战都要玩一出”四面楚歌、十面埋伏“。
初出茅庐的韩信都能带着一没武器二没受过训练的三万新兵战胜二十万受过训练的赵军,如今看遍天下兵书,还有李左车和王翦两位顶尖兵家大家做老师的韩信领着一千兵强马壮的士卒战胜五千个既没有名将带领还装备简陋的百越人,自然觉得敌人仿佛傻子一般了。
不过王贲跟在自己父亲身边,也曾听王翦多次夸奖过韩信就是白起再世,所以尽管内心觉得无奈,可也颇为韩信骄傲。
毕竟是自己父亲的弟子,自己的亲师弟。
“按照军功,你又要再升为都尉了。”王贲拍拍韩信的肩膀,既骄傲又无奈。
他唏嘘道:“若是你小子再立下什么大功,恐怕还能升为裨将……爵位少说也能升到右更,上一个升爵位如此迅速的还是武安君啊。”
若不是韩信出身太低,要一点一点从底层爵位往上爬,恐怕只凭借这一次百越之战,韩信就能爵至大良造。
秦到底最看重的还是军功。
都尉已经能执掌五千人的军队了,在秦军将领等级之中也算是不低的位置。
再升为都尉以后,韩信并没有再带兵出去,而是一直在帅帐内听着将领们分析局势。
直到天色昏黑,韩信才会返回自己的营帐,点起蜡烛,趴在桌案上写写画画。
韩信专心致志地伏在案上,橘黄的烛火照映着他鼻尖的一滴汗珠,虽只是四月,可百越已经很热了,帐内又密不通风,只是韩信的心思都在笔下,哪怕是汗水已经浸湿了他的衣领也浑然未觉。
终于,韩信长呼了一口气,满意地放下了笔,站起来抻了抻腰。
终于写完了。
在昏黄的烛火下长时间写字让韩信的眼睛有些干涩,他眨了眨眼,起身掀开了帐门。
天色昏黑,各种窸窸窣窣的虫声并着不知道是什么鸟扑棱翅膀的声音清晰可闻。
南方的空气比北方潮湿,好在今夜有风,风吹在被汗水打湿的后背上很凉快。
韩信抬头看着月亮,他喜欢有月亮的晚上。
主君说过“天涯共此时”“千里共婵娟”,百越的月亮和咸阳的月亮是同一个。
路过巡逻的士卒们看到了韩信,纷纷停下来和韩信打招呼:“见过韩都尉。”
士卒们看向韩信的目光中带着崇拜和亲近。
秦以军功封爵,秦人对打仗厉害的猛士和将领天然存在崇拜。
半月之内连升三级,从百将飞窜为都尉,而且每次都是以少胜多,斩首俘虏无数,手下的士卒还没有太大损耗的韩信自然成为了军营中的传奇人物。
韩信微微颔首,笑着和每个士卒都打了招呼。
因着韩信的亲近态度,这一队士卒更是激动起来,受宠若惊,直到他们的伍长催促他们接着巡逻这一队的士卒才离开。
“韩都尉真年轻啊。”
“他人好哩,还跟俺打招呼。”
“真厉害啊。”
还能隐约听见这些士卒的窃窃私语声。
韩信淡淡一笑,面上罕见的带上了一丝少年人的张狂,他的身体站的笔直,月光洒在他的身上,清瘦的脊梁宛如一柄出鞘的剑。
他喜欢军队,这里的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无论是带领一百人还是统帅五千人,韩信都觉得自己游刃有余,似乎他生来就会带兵一样。而无论面对的敌人是谁,韩信都不曾惧怕,他有自信自己不弱于任何人。
韩信想了想,抽出了自己的佩剑,月光给这柄剑踱上了一层清白的光,将这柄已经不算新的普通铜剑衬托的仿佛绝世宝剑一般。
“如今终于到了你该出鞘的时候了。”韩信轻抚着剑,眼中带着一点泪光。
韩信想起了自己昔日受到的嘲讽,淮阴县的那些人嘲笑他的凌云志向,韩信想起了自己饿到吃不起饭的时候漂衣的老妪施舍他的那一个饼子,韩信还想起了屠户让自己从他的胯·下爬过去,嘲笑他不敢拔剑。
又想起了赵不息,他的主君,那年他十三岁,黑石子让他吃饱了饭,如今他十六岁,黑石子将他送进了军队。
黑石子说他的剑是率军之剑,不可杀无名之人。
而如今,终于到了他的剑出鞘的时候了。
韩信抚摸着自己的剑,嘴角高高扬起,他看着自己的剑,眉眼放肆而张扬。
他转身走进自己的营帐,又坐到了桌案之前。
明日他要去找王贲上谏,这篇谏言还要再看一遍。
主君让他早去早回,韩信一直记得。
被压在最上面的那一页纸上,隐约可见【今攻百越,百越地势虽险却皆独夫……则秦必胜】
百越真的很好打,韩信心想,为何这么好打下来的地方要动用五十万大军呢?若是让他做主帅,韩信觉得给他五万军队他就能打下来百越。
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才能统帅全军。
韩信想,主君让他进入军队的目的就是让他尽可能掌握军队,所以他要快点掌握全军,到时候就把军旗从“秦”换成“黑石”,这才能报答主君知遇之恩。!

韩信一大早就神采奕奕的带着自己数日的成果来找王贲。
进来的时候王贲刚刚吃完饭,见到韩信还颇有些诧异。
“韩信,你有什么要紧之事吗?”
韩信露出了一个浅笑:“对于百越之战,末将有一些拙见。”
若是一般的都尉,王贲肯定是没有这个时间去听一个小都尉的“拙见”,会直接让他去找他上官,若是他的上官也觉得可行再来找他,毕竟他的时间宝贵。
可韩信除了是秦都尉意外还是他的小师弟,所以王贲听到韩信想要和自己聊聊天之后没考虑多长时间就欣然应允了。
本来他请命担任此次南征主将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想带着韩信历练,让他熟悉军营。
甚至王贲此时还有一些微妙的欣慰——在兵法造诣上他可能已经比不过韩信了,好在大局观上他应当还是能给韩信一些指点的。
韩信一本正经坐下,上来就先问了王贲一句:“将军认为秦与百越孰强孰弱?”
王贲哂笑:“秦自然百倍强于百越。”
“既然秦百倍强于百越,为何上次南伐会一败涂地?”韩信反问。
王贲平静开口:“百越地势复杂,多山地河流,此为一;百越距秦路途遥远,且沿途还未修驰道,运输困难,此为一;秦军多北人,南北气候差异巨大,军中疫病横行,将士远离故土,皆有归心,心思不在战场上,此为三。因此三条,故而秦败。”
“那如今此三条可有解决?”韩信又问。
王贲沉默了片刻,方才开口:“陛下下令修建灵渠,可水道运粮。有不息公主所编撰医家预防手册,军中疫病已经减少了许多。”
“依然不易,攻下百越,还是要用人数去堆。”王贲轻叹一声。
韩信拜了一拜,才道:“百越多山川河流,我军不易行,而百越之兵亦不易聚集,且多氏族部落,六国之间尚且无法结盟,何况百族呢?末将听闻朝廷已经在会稽郡、长沙郡等附近郡县得到了足够一十万人吃一月的粮食,则军粮亦足。将士皆有归心,必定急于结束战争归家,既要结束战争,则必定要快速攻下百越,又何愁军心不聚呢?”
“若是以小股兵力分而攻之,攻下一地则立即封锁消息,接着迅速奔袭至下一地,百越各族必定反应不及,无法联兵。将军可再告知将士,百越灭,则北归,将士思乡之心迫切,军中上下一心皆求灭越,有什么战争打不赢呢?”
王贲的整个身体已经在不知不觉间撑在了桌案上,他如痴如醉的听着韩信的分享。
当听到将士思乡无心恋战不但不是短处反而是长处,可以化短为长的时候,王贲眼中异彩连连,军心有多重要,任何一个略有些本事的将领都知道。
哎呀,他怎么就没想到还能从这个角度看呢,王贲又有些懊恼。
韩信总结:“兵强马壮、粮足药满、军心昂扬,我军也。城墙简陋、人少无矛、部落分散,敌军也。我军速攻必胜。”
“速攻?”王贲重复了一下这两个字。
王翦和王贲父子都是打持久战的名将,习惯磨死敌人,速攻这就触及到王贲的陌生领域了。
韩信点了点头:“必须速攻。”
“若不速攻,我军必败。”韩信平淡,说出来的话却让王贲震惊地瞳孔一缩。
韩信说:“若是拖到六月,末将恐怕上下将士都将死于中暍。”
中暍,也就是中暑。秦朝时期处于温暖时期,到了夏天,南越的温度甚至能达到露天四十度,这个温度在没有空调风扇的时候是真的能热死人的。
王贲倒嘶一口气,先前他一直都在北方打仗,一时间竟然还没有考虑到温度问题。
就连陛下也没有考虑到温度问题。
也是,常年累月生活在北方的人根本想不到百越到底能有多热。就连王贲自己,若不是他亲自来了这边,也不会相信天下间竟然会有四月就这么炎热的地方。
王贲来不及考虑其他了,他霍然起身,“不行,我得先写封信禀告陛下。”
甚至来不及让韩信避开,王贲就直接提起笔写了一封信封好交给信者,封有信件的竹筒上面甚至还用朱砂画了一道红杠。
亲眼目送信使骑上日行数百里的宝马奔向咸阳的方向,王贲这才松了口气,又带着韩信回到了营帐中。
“你说的没错,的确应当速攻。”王贲看着韩信的眼神,已经不再是先前那种前辈看后辈的眼神了,而是一种看和自己一个级别的将领的平等眼神。
速攻是王贲不熟悉的领域,而据王贲所知,他的两个副将任嚣和赵佗所擅长的也都不是速攻。
本着谁提出问题谁就要再提供解决方案的想法,王贲干脆选择询问韩信。
韩信既然过来谏言,自然是做好了万全的准备:“末将拙见,应当将一十万大军分作四股,同时进攻四个地方,所有粮食全都放在原地,每人身上只携带够自己食用十日的粮食而后直接突击当地最大的部族。”
“而后可以扶持当地第一或者第三大的部族,以百越人治理百越。”韩信解释,“昔日武安君坑杀敌军,是因为秦赵世仇,赵国不流干净最后一滴血是不会被消灭的,可秦和百越各族之间先前并没有世仇,所以百越人也可以成为秦人。”
“消灭敌人之中最强大的,拉拢敌人之中较弱小的,弱小的敌人自然会去反过来压制先前强大的敌人。”
韩信有些羞涩一笑,对着嘴巴微微张大的王贲轻声道:“这些都只是末将拙见罢了,将军能否指点我一番?”
王贲:“……”
我配指点你吗?
王贲的面色复杂,他终于明白为何他的父亲会认为韩信是如武安君一样的天才了。
韩信这个小子,他不讲道理的啊,打仗以少打多就罢了,顶多算是他天赋直觉好,可为何在大局观上也这么厉害啊。
同时王贲又有些庆幸,幸亏自己已经老了,和韩信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了。
若是和韩信一个时代,只怕会被他压得死死的。兵家向来是群星璀璨,可也不是没有例外的时候,白起的那个时候,天下人只知白起而不知其他将领,天才的光芒太过耀眼,群星便会黯然失色。
王贲一时间心情竟然有些复杂,不只是感慨自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的悲哀多一些还是能亲眼看到一颗兵家将星冉冉升起的欣慰多一些。
“你说的已经很好了……我会召集将领来商议。”王贲拍拍韩信的肩膀。
得到了长辈的肯定,韩信明显心情愉悦了许多。
离开王贲的营帐之后韩信就直奔李左车的营帐,迫不及待将今日所发生的事情告诉了李左车。
李左车显然没有韩信这么乐观,他摇了摇头,告诉韩信:“你要做好你的谏言被弃之不用的准备。”
韩信不敢置信:“为何?”
“政治要远比战争复杂的多。”李左车叹息一声,“你也说了你亲眼看到王贲送信给始皇帝。”
韩信还是不懂其中有什么联系。
李左车对自己这个弟子迟钝的政治敏感度已经不知道该怎么评价了。分明在战场上轻易就能洞察人心,为什么一旦下了战场就仿佛换了个脑子一样呢,政治上的事情是一点都不懂啊。
“如今军中能单独领一军的唯有王贲、任嚣、赵陀三人,若是要兵分四路,则少了一个能单独领一路大军的将领。”
李左车仔细给韩信解释:“你觉得你能够独领一军是不是?可这不可能,你是不息的人,始皇帝不会把军队交给一个公主的门客的。”
从韩信的表情上李左车只看出了迷茫,李左车头疼地揉了揉额角,不知道该怎么给韩信解释帝王的猜疑心。
不过很快王贲身边的侍卫就过来让韩信去见王贲了。
等到韩信再回来已经是两个时辰之后了,韩信脸上带着十分欣喜的笑容。
“王贲将军让我统领一军了。”韩信兴高采烈的和李左车分享这个消息。
李左车沉默了,他抬头透过帐篷的缝隙看了看外面的天色,确认这只过去了两个时辰而不是过去了一十天。
“王贲已经决定要兵分四路攻打百越了?他不等到始皇帝的命令传达下来之后再做决定?”李左车忍不住询问。
“陛下说了,将在外不必强等君命,大小之事,皆由主将决定。”
又顿了顿,韩信才带着笑道:“我问王将军任命我为将是否不妥,王将军说陛下只看能力不问出身。”
李左车忽然有些嫉妒王贲和韩信了,为何他们遇到的君主比自己大父遇到的君主好如此多呢?
韩信又问李左车:“老师,咱们军中还缺什么东西吗?将军说可以将各自军中缺少的东西列一张单子递送至咸阳,咱们营帐中缺不缺蜡烛什么的?”
“我看王贲将军就把他营帐中缺两根蜡烛给写上去了。王贲将军说了,缺什么直接写信问陛下要就行,陛下曾说过,将军带兵在外,若有所需不可缺一丝一毫。”韩信十分理所应当。
李左车深吸一口气,捂住了自己的胸口。
为何别人家的君主连缺个蜡烛这样的小事都管啊?
对比一下自己年少时候跟着大父打仗,赵王迁连军粮都不给的凄惨经历,李左车更心痛了。
为何好的君王都是别人家的,自家只有国灭在即还猜疑将军的昏君呢?
半月后的咸阳宫。
嬴政看着被他喊过来一头雾水的赵不息,将手中加急的奏折递给了赵不息。
“这是王贲给朕递的折子。”
赵不息低头看着折子,迅速就翻看完了,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大。
折子中详细记录了王贲和韩信的谈话内容。
“我家韩信就是生来就是做将帅的大才!”赵不息得意叉着腰,一副有荣同焉的模样。
嬴政则是戏谑挑眉:“你这个主君连自己的门客都比不过了,还不着急吗?”
不过嬴政心底也比较认同赵不息的这句话,姓韩的人才的确出的多一些,他也很喜欢姓韩的大才。
闻言赵不息顿时蔫了下去。
如今韩信的爵位已经比她高三等了。
“你又不让我上战场,不上战场就没有军功,没有军功就没法升爵。”赵不息碎碎念。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