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盘点千古风流人物(墨尔玉)


什么“修仙皇帝”,“道君皇帝”,已经在乡野之间流传开了。
按照他对嘉靖皇帝的了解,如果古青青出现在大明朝,估计坟头草都长满了。
如今皇上应该在气头上,他跑去递交奏折,这岂不是要命?
他想让别人代替他,结果人家也不愿意,徐阶只能抱着视死如归的心情前往西苑。
等到听到什么的时候,他大惊失色:“陛下,你要去上朝?”
“怎么?皇上还不能上朝了?还是说,你们有事瞒着朕,不想让朕知道?”
徐阶反应过来之后喜出望外:"臣只是觉得这是件大喜事,无数新进的官员都想得见天颜,但一直未能如愿,倘若能见到圣颜,他们恐
怕连死都愿意。"
对于文武百官来说,有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嘉靖皇帝终于愿意上朝了!
从此,嘉靖皇帝像刚上位一样励精图治,还不计前嫌地提拔了天幕提到的海瑞。
因为有皇上重点关照,海瑞这位两袖清风的清官日子比之前好过了一点,总算没那么穷苦了。
最重要的是,皇帝不再相信各地的道士,也不再服用乱七八糟的丹药。
大臣们高兴地痛哭流涕,以为皇帝终于放弃荒唐的寻仙访道。
谁知道,嘉靖皇帝是想试一试功德成仙,其实根本没放弃成仙。
他心里有一个模糊的计算方法,上朝,功德加一。提拔好官,功德加一百。总之,做法越利国利民,那么得到的功德就越多。
古青青并不知道,她说的玩笑话居然对嘉靖皇帝造成了如此大的影响。
嘉靖皇帝其实也没有全信,只是抱着无可无不可的想法。既然服用丹药还是会死,那么就试一试功德成仙吧,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于是,嘉靖皇帝便在另一条神奇的修仙路上狂奔。
五天过后,视频准时播放。今天的bgm慷慨激昂,隐隐可听到擂鼓声,好像一位将军骑马驰骋,盔甲上裹挟着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
古青青熟悉的声音传至人们耳边。
【人分出名和不出名,皇帝也是如此。第八位诗人是一位著名皇帝,名气比嘉靖皇帝大多了。】
【他是华夏历史上得位最正的皇帝之一。】
【他是乞丐皇帝,开局一个碗,结局一个国。】
“乞丐皇帝”这个称呼犹如巨石落入湖中,掀起滔天巨浪。
无数不了解他的人听懵了,开什么玩笑,乞丐还能当皇帝?

第81章 开局一个碗,结局一个国
天幕一句“得位最正的开国皇帝之一”,让无数开国皇帝眉头一皱。
古青青是不是含沙射影说他们得位不正?
唐太宗李世民轻声咳嗽,移开眼神,唐朝的开国皇帝,也就是他的父亲李渊,从前是隋朝的唐国
他跟杨广还有亲戚关系呢。
要是这么算,那李渊算是篡位,得位自然不正。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原本就黑的脸,此刻更加黑了,深深感觉自己被内涵到了。
他原本是后周的将军,主少国疑,于是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这么来算,也确实是篡位,对皇上不忠心。
各大王朝往往以忠孝立国,可是宋朝开国皇帝开了这个头,忠诚这种价值观实在是很难宣扬下去。所以,宋朝非常提倡孝道。
赵匡胤心中腹诽,他到了陈桥那里,兄弟们非要给他披上黄袍,他再三推辞,说自己也不能背叛皇上,但是他们非要逼着他当皇帝。
他也很为难,他也是被迫的。
赵匡胤有些心虚地想。
汉高祖刘邦非常惊讶:“朕乃布衣,只拿着三尺剑取天下,本来以为够难了,结果这人居然是乞丐!不容易,真不容易。”
幼年时,他家里有田,父母和兄长都勤劳肯干,跟乡里的人相比,还算不错。因为家里有点小钱,他才能安心当游侠,用家里的钱请朋友吃饭。
后来还谋了泗水亭长的官职。
起码刘邦没有当街讨过饭。
刘邦对这位皇帝的好奇心爆表了,感慨许久之后,摩拳着自己的胡子:"这得位最正的皇帝里面包不包括朕呢?”
“朕曾经也是什么都没有的黔首。”
吕后:"陛下,你也当过泗水亭长,你觉得这样不算篡位吗?"
泗水亭长相当于地方派出所的所长,也算是吃公粮的人,食君之禄,为君分忧,自然有义务效忠秦始皇。
刘邦轻咳一声,说起了歪理:“这哪能算算位?始皇帝手下官员那么多,哪里会理我一个小小亭长?咱不配用这个词。”
“你要是这么讲的话,那朕要好好跟你别扯别扯。听说那秦国王室以前还是给周天子养马的呢!他们这不算马奴算位吗!”
家都是篡位的,大哥不要笑二哥。
天幕下,朱元璋正在数落自己的儿子们。
之前天幕放了嘉靖皇帝的视频,剧透了那明太宗是朱棣。一时间,朱元璋气得要命。
他儿子居然抢了他孙子的皇位!简直混账!
朱棣的兄弟们的意见也很大。朱允坟可是大哥朱标的儿子,朱标对他们多好啊,朱允纹性格也不错。
想不到浓眉大眼的四哥朱棣,居然这么丧良心!
虽然朱棣解释可能是兄终弟及,但没几个人相信。
朱棣一下子成为众矢之的。
朱元璋果断下令,所有藩王不得出京,等到事情水落石出,才能回到封地。相当于被软禁了起来。
朱元璋气呼呼地指着朱棣:“不孝子,咱希望下一位皇帝还是咱大明的皇帝,让咱听听你到底是造反,还是兄终弟及。如果不讲的话,你就不要想着回北边了。”
朱棣默默点头,接受了朱元璋的安排。他还以为自己会被关进大牢,结果只是被软禁在府邸里面,已经算不错了。
朱允纹眨了眨眨眼睛,脑海里冒出许多计谋,肯定不是什么胡拉的兄终弟及,而是造反。等到事情水落石出,不用自己出手,朱元璋就会把燕王处理掉。
可惜的是,爷爷对待大臣非常很辣,对待儿子们却很好,即使朱棣会造反,应该也不会要了朱棣的命,大概率就是除爵。
俗话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他想让燕王死得彻底。
他心想,没关系,等到爷爷除去燕王的羽翼,他会出手。
在万众期待中,视频开始播放。
朱元璋一听这介绍词,因为儿孙不孝而产生的郁闷之情消散了。
他怎么感觉这上榜的人好像是他自己呢?
果不其然,接下来屏幕就揭晓了谜底。
【他就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原名朱重八。】
【1328年,朱元璋出生于安徽凤阳。朱家务农为生,家里很贫穷。他在整个朱家家族里面排行第八,所以叫朱重八。
这个“重”是辈分。
重一,重二,重三是伯父生的,是朱元璋的堂兄。朱重四才是朱元璋的嫡亲大哥。
古徽州流传
着一句俗语:“前生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
家里太穷了,小孩长大就要往外丢了。徽商那么发达,一部分原因也是被逼的。家里养不活他们,所以年轻人必须背井离乡才能得到出路。
如果人生是场游戏,那么朱元璋拿到的是地狱模式,连饭都吃不饱。
朱元璋一家人给地主刘德干活。
古代没有儿童保护法,雇佣童工不犯法。八岁的时候,朱元璋便给地主刘德放牛。
这个地主很刻薄,不过地主很少有不刻薄的。据说,朱元璋经常被打骂,一天只能吃一顿饭,总是吃不饱。
虽然生活贫穷,但日子还算安定幸福,哥哥娶了嫂子,生了孩子,家里越过越好。】
【与此同时,时间已经来到了元朝末年。王朝末年总是相似的,各种牛鬼蛇神都跑出来了,而元朝的尤其多。因为民族矛盾尤其剧烈。
元朝把中国人分为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第三等是汉人,第四等是南人(原先南宋统治区域的汉人等等)。
据说,杀死蒙古族人要偿命,杀死汉族人只需要缴纳一头毛驴的钱。*
朱元璋九岁的时候,明朝的宰相伯颜,还提出了一个方案:"杀掉天下处姓张、王、刘、李、赵的汉人。”
《元史·顺帝纪》载:"伯颜请杀张、王、刘、李、赵五姓汉人。"
宰相伯颜是蒙古蔑儿乞氏人,这个部落在草原上的名声特别臭,他们屠杀别的部落的人,并且吃人.肉。
成吉思汗非常厌恶这个部落,几乎把他们杀光了,但还有残留,伯颜就是他们的后代,可能天性残忍。
伯颜重用色目人,极其讨厌汉人,直接废除了科举,还禁止汉人学习蒙古语言。
汉人宗族意识强烈,同姓人经常抱团。在这位宰相的眼里,把这些大姓杀光,那汉人就好管多了。
大家有没有友地,这五
大灶里面有三个妊是比较特殊的。
刘汉,李唐,赵宋,这几乎是中国古代最巅峰的王朝。杀光这五个姓的人,也等于重创这个民族的文化。
这五个大姓的人,脑门上都顶着一个大字:"危"!
好在皇帝觉得这太丧心病狂了,于是没有批准。但是消息传出去,激化了民族矛盾。
为了保住项上人头,那就反了吧!
但这些东西,都跟朱元璋没什么关系。山村里消息闭塞,他也不晓得外面的情况,他忙着放牛呢。
比起天下大事,他更关心自己的牛放得好不好,今天会不会挨打。】
唐太宗李世民面色骤然变冷:“这元朝宰相狗胆包天,果真是塞外蛮夷,目光狭隘,丧心病狂,畜生都不如。”
长孙皇后劝说:“陛下,天幕说了皇帝没有同意,说明皇帝还算有理智。”
唐太宗还是很生气:“一国宰相能提出这种事情,说明不知道残害了多少汉人。皇上还能重用这样的人,说明也是一丘之貉,好不到哪里去。”
“还想杀光李姓人,真是残暴不堪。大唐也有很多外族人,可从来没有这么荒唐过。你说是不是?”
长孙皇后叹息,也觉得很离谱:"陛下说得对。"
“你曾经说过,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之如一。虽然还是有人轻贱异族人,但比起元朝,简直好太多了。”
“宰相都这么心思狭隘,元朝怎么可能长久?”
唐太宗李世民态度平等包容,在捷翻周围那些小国之后,允许他们的国民来到大唐谋生。如果有外国人愿意来经商,那么大唐还会提供援助。
李世民之后的皇帝,也在民族融合这方面做得不错。
于是涌现了一批外族官员。比如安禄山、史思明、哥舒翰和高仙芝。
唐太宗李世民一想到那水深火热的元朝百姓,就觉得难过,眼角有点湿润。
“那个人既然是宰相,说明学的是汉族的官职,也受中原文化影响。这些窃贼学走了华夏的文化,并不感激,还想刨华夏的根,朕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他狠狠地骂了一通伯颜,然后用手帕擦拭眼角:"大宋怎么这么没用,让这些丧心病狂之人入主中原,朕恨不得出生在那元朝,改天换地。”
李世民越讨厌元朝,便会越讨厌大宋,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他清到,外族人入主华夏,一定会造成血雨腥风。在此之前,这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在看到"屠杀五姓人”之后,他方才有直观的感受。
刀子落在自己头上,才发现真的疼啊。
他越想越生气,让人找出自己的鞭子,怒气冲冲地去找赵光义。
都怪这个混账搞出"重文轻武",不然说不定,那蒙古人就不会进中原了。
宦官看着皇帝的背影,心想,王爷上次被打得遍体鳞伤,现在还躺床上起不来,接下来又要挨打了。
他只能说,自求多福吧。
【随着时间流逝,朱元璋渐渐长大了,力气也越来越大,可以承担更加重的体力活,比如下田耕种。
可是十六岁的时候,当地爆发天灾,大地干旱,粮食颗粒无收。
人们一开始吃以往发霉的陈粮,吃完了之后,人们开始吃树皮、吃观音土。
那一年,四月初六,朱元璋的父亲没能熬过去,直接饿死了。没过几天,大哥和大哥的长子饿死了,又过了几天,母亲饿死了。*
一家总共八口人,直接饿死了四个。
朱元璋想把父母安葬下来,但地都属于地主,没有一块是他们的。他用破草席裹着父母的尸体,跪下来求地主分一块地。
华夏讲究入土为安,如果随意丢在乱葬岗,那父母死后都不得安生。
他们家世世代代都为这个地主刘德工作,怎么着也算有情分,这种诉求还算合理。但是地主把他们打发走了。
朱元璋和二哥只能拖着父母的尸体离开。
这时有一个好心的地主刘继祖见他们俩实在可怜,于是分出了一块地,让他们安葬父母。
朱元璋非常感激,后来他成为皇帝,开始分封功臣,这些功臣要么跟朱元璋有血缘关系,要么就是有很大建树。
只有一位特别特殊,刘继祖和他没有血缘关系,也没有功勋,但是却被封为义惠侯。
表面来看,刘继祖没有功勋,但在朱元璋眼里功勋太大了。
这哪里县地主,这是干降救世主!”这哪里是地主,这是天降救世主!】
明朝,朱元璋的龙兴之地,安徽凤阳
今天,很多乡
亲在村口的槐树下,望着天幕。至今想到朱元璋,还有些难以置信。
一个穿的破破烂烂的放牛娃离乡几十年回来,突然发达了。乡亲们以为他发了财,想问问有什么路子,结果却被那些侍卫拦着,不给靠近。
他们这才知道,那个放牛娃现在已经是皇上了!
有些老人跟朱元璋同龄,见过朱元璋,说的头头是道,一阵唏嘘:"当年,我还跟皇上一起逮过泥鳅呢!”
“这算什么?听我娘说,皇上出生的时候,她还抱过皇上。”
他们越想越觉得可惜,当年大旱的时候,资助朱元璋的怎么就不是他们家呢?不然被封侯的就是他们了!
据说,刘继祖的儿子们都受到了重用,一家人都飞黄腾达了。
镇子上,刘德的儿子羡慕得眼睛都要红了。
他望着床上垂垂老矣的父亲,气不打一处来:“爹,你当年怎么能那么刻薄寡恩,如果你没这么做,现在被封侯的就是我。”
其实朱元璋以德报怨,回到老家之后,给刘德分了地,还免了十年的租。但刘德儿子觉得这不够。
刘德面色阴沉,郁气郁结于心,这也是他一生耿耿于怀的心结。
他经常打骂朱元璋,泥人还有三分火气,朱元璋说不定一直想弄死他。
这些年,刘德一直战战兢兢,吃不好,睡不好,人老的很快。
可是刘德不敢把这话讲给儿子听,因为那位现在已经是不可说的存在了。
儿子对于失之交臂的侯位耿耿于怀,怨恨极了,痛骂了一通父亲之后,拂袖而去。
刘德恍惚间,突然有点顿悟。他有些想明白,朱元璋为什么不杀他了。
只要大明还在,刘德一家就会活在悔恨和畏惧中,父子不睦,妻离子散。

第82章 朱元璋:这妖怪居然是我自己?
古青青继续说:【父母和兄长接连饿死之后,嫂子带着孩子乞讨去了。
朱元璋也跟二哥分离,各自外出寻找活路。这个家终究还是散了。
在古代,和尚是著名的肥差,元朝还非常尊佛。和尚种田往往不用交租金和杂税,所以出现了很多富比王侯的和尚地主。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厉害的和尚还能入朝当官。
江淮地区大旱,平民百姓都饿得吃不起饭了,但寺庙还有一口饭吃。
朱元璋发现了这个财富密码,于是来到了皇觉寺,当和尚。给寺里的和尚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做各种杂活。虽然常常被欺负,但起码有口饭吃。
这个寺庙有不少书籍,几乎没怎么读书的朱元璋像老鼠进了米缸,趁着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努力读书认字。】
【可外面的灾情还在继续,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了寺庙这个财富密码,都想来混口饭吃。于是皇觉寺的灾民越来越多。
住持于是说:"庙小, 庄稼颗粒无收, 没饭吃了, 你们下山化缘去吧!" 寺庙里的僧侣都被赶去化缘。
说是化缘,懂的都懂,就是讨饭。】
天幕中出现新的画面。朱元璋的演员提着简陋的包裹,手上拿着化缘用的碗。
听说南边和西边天灾少,庄稼有收成,他于是往南到了合肥一带,往西又到了河南。
这一路上,他颠沛流离,跋山涉水。哪家的烟囱冒烟了,他就赶过去,说几句佛号,讨一点东西。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