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鸡飞狗跳大杂院(金彩)


当何天成期末考试完成,回到家里过暑假的时候。白棠的夜校考试也已经顺利结束了。
夫妻两人一个考试拿了第一名,一个通过夜校初中考试。夫妻两人在学业上算是完成了阶段性的任务。
在那之后,一家人进入了忙碌的阶段。团子、圆子兄妹两人,开始了在李家的暑假生活。
大杂院的人开始发现,前院倒座房的屏门经常是上锁的。这代表着白棠一家人经常不在。
虽然早知道他们在秋天的时候会搬走。但现在看着经常大门紧闭的模样,大院的邻居们多少有点唏嘘。
但唏嘘过后,人人又开始琢磨起赚钱的事情。
无他,大家觉得二进的四合院太贵了,买不起。但像集资楼那样的楼房,还是可以想想的。
于是,当白棠夫妻两人忙着装修自家四合院的时候。大杂院的众人已经在不知不觉间,开始积累财富。
整个装修的过程十分繁琐。白棠作为一个辅助,大部分时候并没做太多事情。很多工作都是何天成跟装修师傅沟通的。等装修进入正轨后,白棠重新回到大杂院,开始售卖吃食赚钱。
等最炎热的夏季过去后,占地六百多平的二进四合院装修工作也进入了尾声。
这一次装修,翻修了整座四合院的所有梁柱跟雕花。墙壁上沾满的苔藓全部被刮掉。砖缝被重新补了水泥。房顶上的瓦片全部更换了新的瓦片。窗户的破旧窗纱换成了透明玻璃。所有屋门都安装上了新锁。包含从里面就上锁的插销。
再有就是全屋铺设了水管、下水道、电线。方便了以后的水电使用。
至于建筑功能区域,后院的正房、东厢房、西厢房并没有动。这些屋子以后将作为堂屋以及居住的屋子使用。
至于正房的两间耳房,则是会作为家里的库房、杂物房使用。西厢房的两间耳房,一间改成了小厨房,一间改成了洗手间。东厢房的两间耳房,暂时作为备用的库房放着。
而前院作为将来的小饭馆,改动就更大了。
前院有四间标准的倒座房。这四间倒座房被各自开了大玻璃窗。玻璃窗的大小参考之前大杂院那个家的小隔间。
这些倒座房被清空干净后,靠墙的那一间改建成为大厨房。烧火用的灶头、小烟囱已经就位。
至于外头的改动不大,就是古井那边被砌了个井台。水井上面依然用石板盖着。平时要用再打开。
前院跟后院之间,就靠着垂花门跟抄手游廊的围墙阻隔。以后要是小饭馆开业,出入把垂花门锁上就可以。
初步的装修完成后,白棠一家人在大杂院住了好几天。主要是为了收拾行李。在这里住了这么多年,东西特别多。
不过这一次很多家具都不会带过去。因为四合院已经有一套原房主留下来的紫檀木家具。其他不够的,就另外添置。
而那些带不走的家具,就留在这两大间倒座房放着。偶尔他们还可以过来小住。跟邻居们聊聊天。
日子就这样一下子到了要搬家的日子。
明明早已经知道将会搬走,但当真要搬的时候,心里还是有不舍得的地方。
新家跟大杂院都属于城东的范围,但坐车需要十多分钟。东西带得比较多。最后还是李叔帮忙,找了台货车过来帮忙运输。
要搬运的东西主要是厨房的各种用具。别看白棠家的厨房不大,但各种厨具、蒸笼应有尽有。光是大铁锅,不同尺寸的就有好几个。
不少人都没仔细观察过白棠家的厨房。
今天这么一搬家,大家伙这次把这些东西都看了个齐全。有些厨具看着他们都不认识。
大院的男人们有过去帮忙抬东西的。女人们则是围着白棠,说着以后要经常回来的话。
当然,白棠跟何天成两个大人都没有孩子那么忙。
团子跟圆子跟大院不少孩子年龄差不多。现在正在二院那,你抱抱我,我拍拍你。互相信誓旦旦地保证不会忘了小伙伴。而且,还约了小伙伴一起上自家玩。
甚至,团子跟圆子在走之前,还给小伙伴们一人分了一颗妈妈做的梨膏糖。
“团子、圆子,上车喽……”
要搬走的东西都放到货车车斗后,白棠朝着二院喊道。
“来啦……”
两个孩子迅速跟着妈妈,爬上了货车车斗特意空出来的位置。何天成把妻儿安顿好后,直接跨上了货车的副驾驶。
货车开始发动后,一家人对着这座生活多年的大杂院轻声道谢。
之后,就是跟老邻居们挥手道别。
这个时候,不止大杂院的邻居们,就是胡同不少眼熟的老邻居,也一个个从家里走出来。目送着这抬大货车缓缓启动。
“要经常回来看看我们这些老大妈啊!”
“有时间我们会去你家坐坐的……”
“团子、圆子,不要忘了我们啊……”
大人们那些失落的叮嘱还没说完,就被孩子们这样的童言童语给逗笑了。
气氛一下子从微微的伤感变成了欢乐的送别。
货车缓慢加速,等过了胡同的拐弯处,将会进入主干道。
白棠在货车拐弯前,最后看了一眼不远处静静伫立着的大杂院。
这座大杂院,见证了自己从农村嫁进城里的惶恐、结婚生子的喜悦、知道丈夫出事后的绝望、振作起来后的精气神,以及后面许许多多的奋斗的故事。
而大杂院里面生活的这些老邻居,那一张张鲜活的面孔,那些酸甜苦辣的记忆。白棠觉得这是以后的四合院生活不会再能体会到的。
生活是向前的,但白棠觉得自己不会忘记,曾经生活过的大杂院。
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景……
许许多多的回忆交织在脑海,最终成为美丽的回忆。
当大货车驶入主干道后,白棠重新坐直了身体直视前方。那里,有她的未来正等着她去创造。

这两年以来, 这是白棠几乎每天早上都能听到的声音。
宽敞明亮的屋子里,有一扇大大开着的窗户。不同于现在流行的双开门玻璃窗。这扇玻璃窗是一体向上弹射的玻璃窗。
这样的设计,方便让玻璃窗台这里成为一个简易的售卖平台。
而白棠从后院过来的时候, 就看到窗外站了不少人。每个人手里都攥着钱票,朝窗台里面喊着要买的早饭种类。
而两位帮工大妈则是忙碌地给客人拿吃食收钱。
白棠见到这个情况, 干脆上去帮忙。从蒸笼里拿出早点, 装袋,收钱。动作干脆利索,一看就知道熟练程度有多高。
等这一波客人走了后,白棠终于有时间坐下来喘口气。准备待会儿拿些早餐回后院给家人吃。
这个时候,刚刚忙得不停手的孙大妈也坐了下来, 长长舒了口气:“白棠, 咋周末还那么早?”
今天是周末, 平时这个时候白棠一般都会晚点过来前院卖早饭的窗口。不过,因为今天一家人要出去走亲戚。所以白棠就提早过来了。
“这不是待会儿要出去吗?我怎么觉得,今天好像来买早饭的人更多了。”
“可不是嘛!”听到白棠的话, 另一头忙着整理刚刚收到钱票的邱大妈插了一嘴。
“白棠你是不知道。前头那家早餐店今天没开门。这不,大伙儿都涌到我们店里来了。”
自从两年多以前搬到这座二进四合院后。她们现在所在的前院,就被白棠改建成为一个家庭式的小饭馆。
小饭馆的规模不大,主要是在两间房子各自放了四张八仙桌。一次能接纳的客人的数量是有限的。而前院一共有四间屋子, 两间做了给客人吃饭的包厢外, 剩下最角落的一间面积做大, 作为大厨房使用。
而大厨房跟包厢之间面积最小的这一间, 就是她们现在所处的屋子, 则成为一个售卖早点的窗口。
这个窗口仿照以前大杂院的小隔间, 每天早上从敞开的窗户对外售卖各种早点。
从包子、馒头这些面点, 再到豆浆油条豆汁儿这些传统早饭。白棠这里都有卖。
等到早饭的时间过去后, 这里就会改卖各种吃食。
大部分时候是各种卤肉、盐焗鸡鸭鹅等等熟食。小部分时候会售卖一些汤汤水水。
别小看这个窗口。
因为每天基本上没有关闭的时候,几乎可以说是白棠手里目前最赚钱的产业。
至于本来作为主业的小饭馆,总收入对比起熟食间,就显得有点打不过的意思。
当然,主要的原因有很多。白棠也没在意。反正每天能做做美食卖卖,就已经很满足了。要赚大钱,还是从别的地方着手。
“那家店居然不开门呢?她家不是挺有客人光顾的吗?”
邱大妈口中的那家早餐店,就在他们这一条街区最角落的一家。但别看人家最角落,但因为就在街区尽头那间小学门口,卖啥都很好卖的。白棠没想到对方还舍得关门。
邱大妈听到白棠的问题,耸耸肩:“那就不知道了。客人就说今天那家店直接不开门。”
两人说话间,白棠起身拿了八个酸菜肉包、两个大馒头,以及一大壶豆浆,准备先会后院。
当然,拿完东西后,她走之前喊负责收钱的邱大妈记账。
别看是自己的店铺,白棠想要规范一点。无论是谁去店里那东西,都得记账。就是她这个老板,同样不例外。
后院里,何天成刚给羊圈的食槽加了草料跟水后,看到白棠提着一堆早饭进来。赶紧去水龙头那洗了把手。接过白棠手里提着的东西:“怎么去了那么久?今天很多客人吗?”
白棠甩了甩胳膊:“说是学校门口那间卖早餐的店关门了。不知道是不有事今天不卖了。对了,团子跟圆子起床了没有?”
白棠说着,朝东厢那边看了看。
自从搬到这里后,孩子们就跟他们夫妻两人分开住了。
后院正房一共有三间,他们夫妻两住在正房靠东边的一间。正中的那一间正房作为堂屋使用。而靠西边的那一间屋子,则是白棠夫妻两人共用的书房。
至于两个孩子,则是住在东厢房。东厢房刚好有两间,团子、圆子一人一间刚刚好。至于两间西厢房,目前是作为客房使用的。
“起来了,刚洗漱完回屋里去了。估计在换衣服。”
今天是80年的第一天,冬日时分,气温挺冷的。但是今天的天气好,太阳早早出来了。打在人身上十分舒服。
夫妻两人提着早餐进了堂屋,趁着早餐还热着,赶紧喊两个孩子出来吃。
“吃完饭后,我们先去你奶奶家送东西。之后还得去你大姨家一趟。待会儿记得戴好围巾被着凉了。”
虽然一月份的天气不算是最冷的时候,但白棠还是像全天下的妈妈一样,总觉得自己的孩子穿得不暖和。
何天成笑眯眯地看着白棠叮嘱孩子,也不吭声。
早饭过后,一家人收拾妥当,拎着早就准备好的东西,就准备出门。
趁着何天成给垂花门上锁的时候,白棠又去前院的熟食间,跟邱大妈、孙大妈交代了两句。
“我今天应该会晚点回来。小饭馆不营业的牌子我待会儿挂在大门口。你们两卖完早饭,把今天的款点清楚。我婆婆大概十点半会过来收款跟锁门。今天剩下的时间,你们就好好在家里休息。”
孙大妈跟邱大妈点头:“没事!我们跟你婆婆熟得很。她要是没时间过来,把款子送过去都可以……”
大妈们说着哈哈大笑起来,白棠也跟着笑出了声音。
孙大妈跟邱大妈都是大杂院的大妈。其中,白棠做辣椒酱那会儿,就请孙大妈当过帮工。后来搬到四合院后,孙大妈也跟着过来继续干活。反正,从集资楼那坐车过来,也就十多分钟而已。
有了白棠这份稳定的工作,孙大妈这两年攥了不少钱。加上家里人其他人赚的,已经把欠陈大妈的五百块钱还清了。
至于邱大妈,是去年才过来帮忙的。她本来有一份工厂流水线的工作,收入很稳定。不过去年那个工厂出了问题,最后不少工人的工资付不出来。邱大妈没有办法。不到四十的年纪,就跟厂里办了内退。
之后没有工作没有收入,就干脆来白棠这干活了。
白棠是很喜欢邱大妈这个人的。不说平时干活利索,而且还会做些简单的记账工作。着实减轻了白棠不少的工作量。
反正,目前她这个小饭馆,就这么两个帮工。
她们平时除了帮忙卖早饭外,还会在中午跟傍晚,客串小饭馆的服务员跟择菜员、洗碗员,反正是身兼数职。
至于小饭馆的厨师,目前只有白棠一个人。
因为规模弄得不大,在小饭馆这一块的业务上,大家其实都不怎么忙碌就是了。
从四合院走路到婆婆家的小院儿大概需要十分钟。
对比起前几年,这两年路上的人明显增多了不少。这跟前两年的市场开放,经济开始高速发展有关。
当然,两年前大批知识青年返乡,也让城市增加了不少人口。
这些人回到城里后,有一些人找不到工作成为了走街串巷的街溜子。但更多的人开始学着去练摊儿赚钱,着实出现了不少万元户。
白棠合作的一些供应商,就有这样踏实肯干的返乡青年。
“怎么样?外面冷吗?”
一进到老李家,正在吃面条的婆婆石香叶看到大儿子一家。乐呵呵地问道。
何天成摇头:“今天太阳出来得早,倒是不会。妈,天林呢?”
今年将要上初中的李天林,这会儿正在自家的屋子里面捣鼓着东西。听到大哥喊自己,小少年李天林从屋里出来就喊大哥大嫂。
而团子、圆子两个孩子,一如既往地跑去黏着小叔叔。
“妈,待会儿我们就得去我大姐家一趟。麻烦你十点半去一趟家里,帮我收款跟锁门。”
石香叶偶尔会帮白棠干这事儿,十分自然接话:“行,我会准时过去的。”
说着,石香叶忽然想到:“对了。你大姐好不容易得了个孙子。你过去的时候,帮我也带一份礼。礼我已经准备好了。”
石香叶说着,示意边上坐着的李惠明帮忙把礼物拿过来。
“妈,不用……”
“要的要的。怎么着也是你大姐。咱娘两的关系又这么亲近。”
白棠的大姐白来娣两年前娶了大儿媳妇。之后这大儿媳妇的肚子一直没有动静。白棠知道得那么清楚,是因为自己帮着大姐买红布,对方就经常给她送地里的产出当回报。
来往多了,白棠自然也就听到了些事儿。
不过她大姐就不是个苛刻的,也没多说啥。现在好不容易孙子出生,摆满月酒。白棠想着最后还是过去一趟走走。
那头,李惠明把石香叶准备的满月酒礼物拿了出来。是一块白色的纯棉布。这样的布料做孩子的贴身衣服是最好的。
而何天成也把今天带过来的一份东西递给了李惠明。
他们今天之所以走亲戚前,还特意过来一趟。不止是为了请石香叶收款锁门,也是想着给他们送这礼物。
礼物是一包从广省那边带过来的花胶。据说这个东西炖汤喝,对女人很滋补。花胶是白棠昨天从那个车队壮汉,也就是洪大金那里买来的。
当时,洪大金弄来了一百多斤上好的大花胶。白棠想也没想,一下子就要了一半。
大家寒暄了一会儿后,石香叶就催着白棠他们赶紧出发了。
“外头天色好,但冬天天暗得早,早点回来别磨蹭了。”
等上了前往郊区的公交车后,白棠这才笑了起来。她婆婆真的是越来越像个孩子的。一个女人到了四十多还能有这个状态,说明生活过得相当如意。
不过,等到了大姐的家后,白棠就看到了大姐那副苍老的面容。
明明今年才三十六,但白棠觉得她大姐看着,比她婆婆还要老十岁不止。
“白棠,你来啦!”
看到白棠拖家带口过来,白大姐脸上立刻绽放出高兴的笑容。
这会儿,白棠他们已经到了白大姐的婆家。红旗公社底下的向南大队。
这个生产大队距离白棠娘家向阳大队并不远。两个生产大队就隔了一座山。
不过,自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施行后,现在很多地方的生产大队已经撤销。已经从生产大队变回了以前的村落。
因为今天要办满月酒,白大姐家的院子里,已经有不少向南村的村民聚到一起。
这些村民看到白棠一家人后,纷纷好奇地打量起来。
虽然已经80年了,但村里很多人依然跟以前那样生活。不少人一辈子就没进过城里。冷不丁看到城里人,可不是把白棠他们当西洋景看。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