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唐第一太子(时槐序)


某村落。
一位中年婶子在门口浣洗衣物,刚好瞧见住后头的年轻媳妇背着个大箩筐走过来,:“婶子,你们家箩筐在吗?借我用一用。”
“你背上这个挺大,一个不够?”嘴上问着,人已经站了起来,从屋内取出箩筐递给年轻媳妇,“给,这是做什么去?”
“谢谢婶子,晚些时候来还你。这不是地里的土豆成熟可以收了吗。昨天收了三分地,还没收完呢。家里就一个箩筐,来回运太不方便了,就想着今儿借一个。”
“那你这两个也不够。”
“没事。我家刚子已经跟春婶借了一个过去了。婶子,听说你家土豆地收完了?收了多少?”
婶子竖起三根手指,笑得见牙不见眼:“三千多斤。”
“我记得你家是种了八分地吧?八分地三千多斤,那可不少了呢。”
“哎,这算什么。”婶子一指东边,“杨子他们家同样八分,收了四千呢。”
年轻媳妇摇头:“他们家壮劳力多,打理得好。”
“你们昨天收了三分地有多少斤?”
“一千五六吧。”
“那不跟杨子他们家差不多?啧,你们还就两口子呢。你们夫妻俩真能干。我这阵子经常瞧见你们家刚子往田里去。伺候土豆地跟伺候娘老子一样。”
年轻媳妇叹气:“这也是没办法,我们家没别的营生,就靠地里的产出。这土豆可不容易得,咱们村还算好的,每家都分了些,我听说好多村子都没分到呢。像这样的神豆,既然有机会种,自然要精心,可不能有闪失。”
“谁说不是呢。所以你们的付出现在看到回报了,小两口种出来的土豆收成能敌得过杨子他们家,顶顶强呢。都比我们家好。你们真厉害。”
年轻媳妇很高兴,却没有接受“厉害”之言:“这算什么,你是不知道有些村子据说亩产五六千斤。”
“五六千斤?那不是跟太子殿下当初种的差不多?”
“是呢。据说是之前种过大豆的地。”
婶子一拍大腿:“村长与里正也说了,要注意增肥,还得轮种,最好是跟豆子类的轮种。成,这批收成,我们之后也种大豆。大豆既能做酱做豆腐,还能做豆皮腐竹千张,便是咱们不做,还能卖给别的村子。我听说很多村子收。这样明年我们的土豆也能五六千了。”
另一个婶子走过来:“你们就知足吧。还五六千呢,但就现在的产量就已经很多了。别总想着跟别人比。你们想想,从前我们敢期望地里产出这么多粮食?别说什么三千多,四千斤,还只八分地。就是一亩地有个四百斤,我们都要偷着乐了。”
婶子与媳妇连连点头:“所以说土豆好啊,要不怎么说是神豆呢。”
二人这才瞧见对方手里提着一桶土豆:“你这是……洗这么多,吃得完吗?还得留种薯呢。你可别都给霍霍了。”
“种薯留着呢,都按村长里正说的方法存着。今儿洗的这些可不是用来吃的,我打算做成土豆粉条。朝廷后来不是还教了用土豆做干粉条的方法吗?我试试。若做好了,还能卖。
“太子殿下还是中山王的时候不是在坊间弄了个办事处?那办事处还在呢,我们家那口子问过了,他们那收土豆干粉条。”
婶子与年轻媳妇一听也动了心思:“成,改明儿等你做好了来教教我们,我们也试试。就算不卖,自个儿也能吃。这土豆吃得次数多了有什么意思,弄成粉条加点醋也能换换口味。等辣椒熟了,还能添点辣椒了。”
于是三人话题一转,又说起土豆的吃法来。
无独有偶,随着土豆一**收成,这样的事情不断在各个村落上演。人们脸上都洋溢着幸福愉悦的笑容。但世家可就不那么开心了。
土豆丰收了,各地都丰收了!
这代表什么?代表他们最初的“且看看吧”不必再看了。
艹,真想爆粗口。世上怎么会有这么逆天的粮种,还偏偏被李承乾得到了呢?
此前劝慰他们的人说:“无妨,只是一个土豆而已。土豆虽然三个月可收成、产量惊人却不能持续耕种,对土壤肥力耗费较大,需得轮种。
“有这些限制,便代表土豆永远无法如稻麦一般。应对饥荒能行,平日偶做饱腹也可,但取代五谷,让天下百姓衣食丰足却做不到。况且最重要的不在土豆。”
确实如此。众人点头。
那么关键在哪?在世家的人脉关系,在世家的浩瀚底蕴,在世家的人才皆备。皇家有意打压他们,这点自李渊之时便可看出,而李世民上位后表现得越发明显。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端看最后博弈的结局谁输谁赢。
对此,李承乾一无所知。与他而言,刚刚年满六岁,即便梦里也才九岁,还没有完全接触历史,对大唐没有全貌了解,世家便是站他眼前,他可能也会疑惑:诶?你们谁?
所以这会儿他正躺在床上开心地打滚。
无他。自从百姓们的土豆开始收成后,他的系统后台就一直可见+1+2+3的经验值与金币值增长,虽然这些土豆他的参与度低,每次的涨幅都很小,但架不住每天的次数多,天天如此啊。
嗷嗷嗷,太美了,太美了。果然还是推广农物更赚钱。这可比他累死累活一颗颗挖土强上太多。
李承乾握拳,悟出一个真谛。以量取胜,辐射全国才是王道!当然,自己耕种这块也得时不时搞一搞,不能完全放弃。双管齐下,他的经验与金币才能更高。
于是,李承乾来到庄子上,亲自收土豆。在将庄子上的土豆收完后,终于看到他的后台金币突破了五千,甚至达到了六千。兴奋,激动,转圈圈。
眼见经验与金币还在涨,再想想全国还有那么多土豆没收,而且西瓜也马上就要成熟了。今年他不只推广了土豆,还推广了西瓜跟辣椒呢!
所以这六千金币……嗯,干吧!
李承乾打开幸运转盘,点击抽奖,双手合十许愿。来个粮种,再给我来个粮种。我可是答应阿耶,要帮他搞定粮草的。系统,你给我争气点,你要是这回满足了我,我以后再也不叫你垃圾系统了。
系统:……
转盘转啊转,慢悠悠停在——红薯。
李承乾直接跳起来,系统终于让他如愿一次。是红薯,红薯啊!又一大高产神器。
——叮,恭喜宿主抽中红薯种薯,奖品会在半个月内发放,请宿主注意查收。
李承乾:???
延迟满足,半个月,系统,不愧是你。
李承乾居然一点都不意外。经历过两次之后,他已经麻了。半个月就半个月吧,他又不是等不起。只是想到上回西瓜与土豆发放的形式,李承乾浑身一抖,这回……这回不会又闹幺蛾子吧。好怕怕。
系统,你正常点吧。就像辣椒一样,那样发放就很好,别搞太奇葩。我还是个宝宝呢,我怕我的小心脏受不住。你也不想你的宿主英年早逝……哦,不,幼年早逝对不对?
就在李承乾既期待又忐忑,胡思乱想系统还能有什么骚操作的时候,一道八百里加急军报传入京师:突厥来犯。
李承乾:!!!

李承乾直接懵了。
怎么回事?他粮草还没准备好,第二类亩产神器刚抽奖抽出来,一切都才开始, 突厥就先打过来了?
李承乾一颗心都提了起来,即便他年纪小, 还不是十分了解天下格局,却也明白突厥是大敌, 且是劲敌。
宫内宫外气氛犹自紧张。随处可见议论之声。
“突厥必然是知道圣人初登大宝,我唐皇权更迭, 认为此刻有机可趁,故而南下。”
“这里头指定少不了梁师都的怂恿。他梁师都就是根搅屎棍子,一味奉承谄媚突厥,俨然突厥的狗腿, 巴不得突厥入侵中原, 也不想想, 他在突厥人眼里算个屁!”
梁师都乃隋末政权之一, 建国号梁,在与大唐的交战中屡战屡败,武德六年更是被打得落花流水, 若非突厥驰援, 这会儿还有没有他在都不一定。可即便依靠突厥得以苟延残喘, 也已是兵力益衰, 形势日危。
他知道李唐已经基本达成一统, 就算还有一些如他一般的势力, 也完全翻不出什么浪潮来。他不甘心,那么不甘心能怎么办?唯有一个办法,那便是突厥铁骑纷沓而来, 攻破李唐,让中原再次大乱,他便可乱中求谋。
“他奶奶的熊!”
暴怒汉子更是粗口不断,骂声不跌。
两仪殿中议了一天又一天。
李世民先是下令,由尉迟恭作为泾州道行军总管,抵达泾阳,防御突厥。尉迟恭也不负众望,在反攻战中取得小胜,击毙突厥千余骑兵,生擒阿史德乌没啜。
可捷报传来京师,众人眉宇只舒展那么一瞬又惆怅起来。因为他们皆知,此次围攻的是突厥先锋部队,其后还有突厥主力大军。
据前方奏报,突厥此次是有备而来,举精锐之兵入侵,足有二十万众。颉利可汗这般阵仗显然并不是以往那等小打小闹,他的目标是长安京师,且不达目的绝不会善罢甘休。
此等情形,尉迟恭就是再厉害,敌我力量悬殊,又如何挡得住?
便连李泰李丽质都感觉出了这份不同寻常,往日一家人用食总是欢声笑语,这阵子全都静悄悄,很是秉承“食不言寝不语”的原则。
李承乾也收敛了自己的脾气,不再淘气,乖巧地不得了,一个劲给李世民夹菜。
多吃点,多吃点。阿耶最近好辛苦的。虽然他不是很喜欢阿耶总刺激他挤兑他看不惯他的“打击式教育”,但阿耶终归是他的阿耶啊。
平日里怼怼阿耶没什么,毕竟人与人相处并没有固定模式,父子间门也并非一定要是什么模样。这便是他们的“父慈子孝”又有何不可?
然而现在情况不同。危急关头,他不能给阿耶添乱,让阿耶再增烦闷。若此刻他还不懂事,那就太不对了。身为人子,总归要学着体谅父母替父母分担。即便战事他帮不上忙,但生活上他可以啊。
譬如换着花样让尚食局把伙食搞好点,时不时给阿耶按按头,再就是管教好弟弟妹妹,尽量不让别的人别的事再叫阿耶烦心,为此他甚至把宫里庶出的兄弟姐妹们都总揽过来。有问题他来处理,有官司他来主持,反正不能让任何人闹到阿耶跟前去。
他的所作所为李世民桩桩件件看在眼里,十分欣慰,忍不住感叹:这儿子虽然有时候气人了点,但到底没白养。
一顿饭还没吃完,便有前方军报传来。李世民接过瞧了一眼,瞬间门面色大变:“传令房玄龄、杜如晦、孔颖达、于志宁、魏征、秦琼、程咬金……入宫议事。”
李世民一口气把满臣文武都叫上,匆匆离去,甚至没来得及过多交待。李承乾立时察觉这封奏报必定与此前的军报都不同,内容更震撼,局势更严峻。
他心里有点慌,但还是按压了下来,等饭食吃完,就把李泰李丽质拉出去,哄着他们去午睡,回到东宫,自己却怎么都睡不着,只好把抱春遣出去盯着两仪殿的动静,转身铺了纸笔练字,可惜便是如此还是静不下来,总感觉一颗心是悬着的。
直到抱春回来,李承乾立时站起:“阿耶议完事了?”
“是,圣人已回立政殿,此刻与皇后在一起。”
李承乾撒腿就跑,来到立政殿,还未进门便听到长孙氏惊叹:“二哥是说,突厥抵达渭水河畔,二十万雄兵列阵北岸,旌旗飘飘沿河绵延?”
“是。”
李承乾浑身一震。渭水河畔,距离长安也不过数十里,这是打到家门口了啊。
“已有朝臣建议迁都。”
迁都?迁都!
李承乾瞳孔地震,忍不住冲进去:“不能迁都!”
李世民有些惊讶:“你不是回去午睡了吗?这会儿怎么来了?”
“我睡不着。”李承乾拉住李世民的手,“阿耶,已经到这个地步了,非要迁都吗?可是在这种时候迁都,哪里是迁都,分明是弃都啊。”
李世民顿住,看,就连一个六岁的孩子都知道,这不是迁都,是弃都。那些群臣会不知?天下人会不知?
他审视着眼前的小豆丁,小豆丁尚且年幼,却是太子,还是个素来聪慧,注定不平凡的太子。现今战事危急,他势必要出京,那么有些事他就不能撇开太子。即便他还小,可万一当真出现最坏的结果,那么危急时刻,太子必须学着撑起来。
李世民指了指自己身边,让李承乾坐下:“你可知突厥此次兵力几何?”
“我刚刚听到了,二十万。”
“是。二十万或许不一定完全正确,但至少十几万是有的,数目上不会差太多。”李世民又问,“你可知我方兵力几何?”
李承乾摇头。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将京师全部兵力算上,再加上目前能调动且能在有限的时间门内赶来的人马,最多不过数万。”
李承乾睁大眼睛:“也就是说突厥兵力数倍于我们,敌我悬殊?”
“对。”
李承乾咬牙:“我们打不赢,是吗?”
“战事无绝对。”
话虽如此说,但李世民神色尤为严肃。李承乾瞬间门明白了他的意思。不是绝对打不赢,但希望渺茫,且十分渺茫。所谓“无绝对”期待地大约唯有“奇迹”。
虽然我方兵力强壮,可突厥亦非酒囊饭袋,全是精锐啊。
李承乾面色刹那发白。自他出生记事以来,大唐即便战事不断,但从不曾有过这样的威胁。不论别的地方如何战火喧嚣,他所居住的长安一直是安宁的、繁华的。
他活在温室之中,满目所见皆是和平。如今敌人突然打到家门口,他猛然被告知,他们对付不了,敌军的铁骑随时可能踏破京师,长驱直入。
李承乾未曾见过真实的战场,但他在梦中电视剧里见过许多国破家亡之景,那些被践踏的臣民,被折辱的皇族。
再有,陆德明孔颖达于志宁教过他史书。远的朝代先且不提,如今距离前朝灭亡不过数年。前朝末年,天下是何等情景,百姓过得是什么日子,而当年高高在上的皇室而今剩余几人,过得如何?
电视剧里的一幕幕刺激着李承乾的神经,而先生们以往同他说过的前朝之事又一句句震荡着他的耳膜。每一个画面每一句言语都仿佛击打在他心间门的重锤。
李世民静静看着他,看着他从面色煞白到浑身发抖。长孙氏想伸手给予一个拥抱安抚,却被李世民按下。承乾的恐慌害怕,长孙氏感受得到,李世民如何感受不到。长孙氏心疼孩子,李世民又如何不心疼。
但承乾是太子啊,尤其还在这等国家危难之际。他得成长,他也必须成长。
李世民没有催促没有逼迫,耐心等着。等到李承乾自己回过神来,即便仍旧恐慌仍旧害怕却极力控制,一点点让自己的心绪平缓下来,说:“我们打不赢便要弃都吗?我们跑了,长安怎么办?满城的百姓怎么办?
“权掌天下的皇族跑了,守卫天下的将士护着皇族跑了。本该担起自身责任的人全都一逃了之。然后呢?这是**裸将突厥的二十万大军留给城内惶惶的百姓!这些百姓要怎么办?除了任人宰割,他们能怎么办!
“还是说,我们要寄希望于突厥的善心与人性,寄希望于他们会善待我们的臣民?我们自己都不为自己的臣民考虑,凭什么认为他们会为我们的臣民施之以仁。
“再有,逃了之后呢?突厥一来,我们便闻风丧胆,连都城都不要,只求苟命,此等作为,国家威望何在,帝王声名何存?我们的将士军心涣散,这般情景,他日我们要拿什么再来夺回今日丢失的城池,洗刷曾经蒙受的屈辱?
“恐怕再难了。国家威望,帝王声名,将士军心,再加上万万百姓的民心,一旦失去,我大唐根基尽毁,往后要如何立国存世尚未可知,又何谈夺回城池,洗刷屈辱。所以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都不能弃都。”
李承乾双眼泛红,他缓缓跪下来,拉着李世民的手:“父皇,唯有突厥退,而我们不能退。先生教过,大夫死众,士死制,国君死社稷①。宁可死战,绝不弃都。”
他唤的是父皇,而非阿耶,不是如之前一样带着小心思的回怼挤兑,而是认真严肃以一个儿臣的姿态来上表请柬,如此做也是为了更有力量地展示他的心意与恳求。
不得不说,他的言语,他的行为都让李世民内心震荡不已。这大约是他得知突厥进犯的消息以来,最让他高兴的事情。
他的承乾,原来已经有了一个国之储君的风范与模样。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