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元春不允许水清莲摆明车马养面首,水清莲还是很高兴,觉得元春这个太后的婚姻观念可以挽救。
她对于促成新的婚姻法,充满信心。
元春却在水清莲走后暗自庆幸,亏得没把水清莲撮合给许绩,不然,许绩这个新政的拥戴者怕是要成为新政的阻碍着。
世上没有哪一个男人愿意戴绿帽子。
元春也想起太皇太后所言,女子太能干也有弊端,不服管教了。
但是,元春不后悔,万事万物都有弊端,不能因噎废食。
再三思考之后,元春决定跟水清莲好好谈谈,剖析利弊。
翌日,元春再次宣召水清莲,郑重的警告道:“你昨日那等婚姻观念,烂在肚子里,绝不能宣旨之口,不然,那些朱子学说的拥趸者,肯定会借此攻击新政,攻击女官。我不想因为新政儿流血,也不想新政无疾而终。
你若是想保持眼下畅意的人生,就要切记我之训教,不要给人攻击你的口实与把柄。本宫希望你平安喜乐,不希望你落得商鞅主父偃的下场。”
水清莲脸色青白交加,出了一身冷汗,她跪地承诺:“娘娘宠爱,儿臣铭感五内,儿臣一定谨言慎行,不给天后娘娘抹黑,不给新政抹黑。”
元春这才安心:“起来吧,也不要太过惊惧,只要你行的端,坐的正,不让那些老学究抓住明晃晃的把柄,本宫保你无忧。”
八月中秋过后,贾瑚限制了马市上粮食的买卖。
因为多年来贾瑚对于边关的稳扎稳打,鞑靼没有捞到多少便宜。
朝廷因为鞑靼的无理要求,决定对粮食进行封锁,北方的鞑靼狗急跳墙,开始加大了骚扰边界频率,双方多次交锋,各有死伤。
因为贾瑚早有准备,边关修筑了大量的城堡共事,斥候也很得力,往往在敌人那边才刚开拔,我军就得了消息,守军就会迅速驰援,转移百姓,打击敌寇。
百姓虽有死伤,也不是被屠杀,多半都是战死。
像是从前那般动辄整个村庄的粮食女人被抢空,男子屠尽的事件,并未发生。
这也跟边民积极参加骑射训练有关,战争一起,彪悍的女子有一定的自保能力。
再有守军反应迅捷,极大的保护了边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水泽决定带着水泊出巡边关。
乾元帝这回出关了,支持水泽,并决定暗中跟随儿子出巡。
元春终于认识了战争对于男子的吸引力。
乾元帝避世八年,终于被鞑靼勾引出关了。
第315章
乾元帝想要随军出征, 元春水泽十三都反对。
水泽想要悄悄出京,就是仗着后宫有母亲支撑,朝堂有父亲, 如今, 他父亲出来捣乱,他还走的了吗?
元春不同意却是因为乾元帝虽然有武功,那战斗力跟水泽一比就是个渣渣。
而今,西平水泊都有了练气两层的修为,论打架, 乾元帝打不过龙凤胎。
元春说道:“臣妾可是不懂治国之道, 与其陛下您冒险, 不如臣妾扮作泽儿的军师,保护他们兄弟。”
元春说这话是因为乾元帝知道元春的水准,元春曾经当着他的面, 轻松上了房顶。
这个水准,万马军中取敌寇首级如探囊取物。
乾元帝闻言,牙关紧要, 他正是羡慕这种能力, 才闭关修道, 然而,并没有作用。
长春子已经破罐子破摔, 说他过了四十才修道, 气血不旺,很难得道,如今已经改了口风, 等待长春观上门的老祖下届, 则可以替乾元帝恢复往日雄风。
这明明就是望梅止渴, 偏生乾元帝就是信了。
这些事情,乾元帝从未与元春商议,元春想要劝说都不知道从哪里下嘴。
元春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在乾元帝的饮酒上面做文章,增加他的生机,保住他的寿元。
乾元帝吃了许多的丹药,体内已经有了毒素,灵酒可以帮助他排毒。
丹毒这种东西,在修真界也很棘手。
小花精修炼根本不需要丹药这种东西,她修炼就是积攒灵力,该晋级之时水到渠成。
一旦冒进,积累不够,就是小花精当初的下场,身死道消。
若非紫王爷爷保住了她的魂魄,她八百年的修为已经冰解,回馈凤凰山了。
按照修道的说法,小花精命中有这一劫,遇贵人得解。
乾元帝这种胡乱吃丹药,就是彭祖吃□□,他命中就是人皇,手握权柄,坐享天下,威严赫赫一辈子。
上天很公平,各人的福分都有定数,强求不得。
水泽十三相劝,乾元帝根本不解释:“守护江山,传承大月朝,是朕之使命。”
元春相劝,却被乾元帝那话堵住:“梓童不是说过了,社稷安危要靠男子去搏斗,而不是靠着女子去换取,所以,朕身为男子,身为父亲,身为夫君,怎么能够多在泽儿与梓童的身后呢?”
当着众人,元春不好暴起打脸乾元帝,她说得是用女子换取和平,朝廷养将军干什么?养兵马何用?
乾元帝却故意歪曲,元春也不能不给他留面子,多少不见面了,见面吵崩了也不好。
关键是元春也不喜欢掐尖,隧道:“陛下泽儿都走了,安排谁兼国呢?”
元春估计是十三兼国吧,青玉那么喜欢这个弟弟,比亲生儿子还要宠爱。
水淮水渭这两个蠢物肯定担不起。
乾元帝却道:“自然是辛苦梓童了。”
元春愣住了:“臣妾可不想听那些酸儒絮叨,要么陛下留守,要么泽儿留守,反正你们父子留一人。”
最终,朝事改成太后内阁辅政王共同议政。
元春最终的责任就是护持京都以及皇宫的安全,朝堂运作归内阁,十三主管牵线军需调配。
亦既,元春掌管京都兵马,守卫皇城安全,十三掌管军需调配,内阁六部配合。
乾元帝给元春留下虎符,给十三留下尚方剑,总之一句话,有人胆敢不遵号令,先斩后奏。
然后,乾元帝亲自钦点出巡随扈的武官,然后,命贾琏带领黑骑军随扈。
军需官点了贾赦。
贾赦被这个军需官的官帽子砸傻愣了:他在家给父亲伺疾呢,喝点小酒,赌马推牌九满逍遥,一点也不想去辽东顶风冒雪。
乾元帝给元春与水泽的理由是,上阵父子兵,打仗亲兄弟。
你舅舅才会舍命保你。
水泽嘴角直抽抽:可是他大外公是个纨绔啊。
元春一眼看穿了乾元帝,这是想托贾代善下水,然而,贾代善告病了,不好意思钦点,这才点了贾赦这个混吃等死的二世祖。
荣府不想贻误军机,贾代善就要赶紧好起来,自请出马,保驾护航。
乾元帝不是不相信人,他是相信,最不希望水泽兄弟出事的人肯定是贾府。
一个月的准备,乾元帝携带两个儿子水泽水泊,在长春子,林青玉许安水潡的护卫下,轻车简从出京,不认识人还以为这时老少爷们出门秋游。
他们悄悄出京,一千羽林卫,化整为零,暗地护卫,五百人在前考到侦探,五百人殿后,前后传递消息。
三日后,贾琏才率领三万精锐护卫銮驾出京。
三万精锐后面跟着贾赦,押着三万石,紧随其后。
贾代善成了则成为贾赦手下一个粮秣管,穿着盔甲,戴着红缨铁头锅盔,手里拿着一杆八尺长的红缨枪。
兵部从去年开始已经在征集粮草,官仓都顶着房顶了。
光是京郊仓库的粮食,足够一支十万的大军吃一年。
但是,鞑靼狡猾如狐,移动迅捷,再多的部队找不到敌军也无法交战。
战争开始的时间,我军可以掌握,何时结束,却无人能够预料。
瓦刺的规模不如鞑靼,完败他们用了整整五年。
而今贾瑚暗中准备,时间肯定要短一些,也不是三五个月能够结束。
所以,十三所做的事情,就是向各省征调今年的秋粮,一旦战争打响,粮草直接运送道辽东牵线。
而京都剩下七万石战备粮能不动就不动。
粮草充盈才是战争取胜的关键。
元春白日坐镇皇宫,水楹巡查内城,沈城巡查外城。
夜幕降临,元春则会化成遁光出城,替乾元帝父子几个守夜。水泽保护水泊没有问题,就怕长春子生了外心,乾元帝这个累赘就会成了拖累。
这般一直护送了七日,他们有惊无险的跟贾瑚会面,元春跟贾瑚约定,今后每日用信鸽传递消息,这才返回。
按照贾瑚的战争模式,乾元帝父子们没有危险。
这三人出现在辽东,就是诱饵,方便我方大部队找到了鞑靼的集结地点与大本营。
一旦这三人到达辽东,辽东的暗哨肯定会动,他们正好顺藤摸瓜。
鞑靼如今又号称联军二十万,其实只有十五万人,鞑靼人十万左右,几乎是全民参战。
其余五万,都是被强制参战的小部落与土著。
这五万人中,混入了我军两万人马。
一旦开战,土著人会一哄而散,剩下的兵马从援军变成敌军,鞑靼的退路被完全截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