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虽然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千千万,但这年代还真只有苏云卿一个。
忽悠完了荀子,苏云卿觉得自己简直机智!
【……你能不要这么没出息吗?】
到战国时期搞不清楚哲学搞不清楚各家思想什么的也就算了,但是你居然和荀子谈什么社会主义……
扯淡呢这是!
苏云卿特别自信:“我怎么没出息了?一颗红心向着党,党的光辉照我心,根正苗红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系统沉默半晌才憋出一句话来。
【……不,苏云卿你很出息,真的。】
系统觉得他需要再次调整对苏云卿的期待下限,只要苏云卿不在战国建立社会主义新秦国什么的,其实他也就不用说什么了。
好吧,苏云卿也干不出这种事情来。
只是……
【苏云卿……】
“什么?”
【看到你穿越多年不忘党,祖国母亲一定很感动。】
苏云卿:“……”
我就是一颗红心向祖国怎么了?!(╯‵口′)╯︵┻━┻
虽然毕业好多年,但直到现在马哲毛概也是人生的一部分好吗?
即使不能在古代建设社会主义,不能回报社会回报祖国母亲,但是还不允许想想吗?
人怎么能忘本呢?
不过话是这么说,但整天看百家撕逼什么的,苏云卿有时候真的会怀疑自己的智商。
因为她,全!都!听!不!懂!
多么悲伤。
哲学家简直不会说人话_(:зゝ∠)_
苏云卿觉得这一天两天的还好,要是过个几年还不得把她憋死。
幸好昭襄王也没打算然苏云卿扎根咸阳学馆了,等咸阳学馆的第一座分馆建设成功之后,苏云卿终于算得上是功成身退,又被昭襄王调回去了。
按说遇上这事苏云卿本该是高兴的,可直到苏云卿回去之后知道昭襄王为什么叫她回来,她笑不出来了。
“寡人想要灭韩,诸位的意见呢?”
此时在座的人已经变了,虽然这事目前还是机密,因此能来听的只有几个人,正式公布这想法也得昭襄王试探过这些臣下的意见,听过他们的看法之后才能决定。
而此时在座的虽然依旧有范雎白起,但范雎和白起此时已经双双退休进入参谋团发光发热,接替范雎丞相职务的人是燕人蔡泽,蔡泽便是范雎之前提起的那个挺有潜力的年轻人。
好吧,说是年轻人,但实际上蔡泽的年纪不能算小,只不过比范雎算是年轻了。
而接替白起的是李牧和蒙骜两人。
其他的便是太子,子楚,外加一个苏云卿。
之所以把苏云卿附带上,主要是昭襄王比较看好苏云卿之前在灭赵时候的表现,至少证明苏云卿的军事素养不差,也有能力参与这种事情的决策。
且昭襄王也很想听听苏云卿对灭韩的看法,若是再能像灭赵时候那样提出几个精彩绝伦的计划就更好了。
然并卵,对于昭襄王的询问,苏云卿的第一反应就是摇头。
“大王,问这话之前你肯定没和应侯商量过。”
应侯就是指范雎,由于范雎目前已经不再担任丞相,苏云卿便以爵位称呼他。
毕竟范参谋什么的……太出戏了啊。
此时苏云卿听到昭襄王的话下意识的就去看范雎。
果然……
大王你看看啊!老爷子的脸都黑成什么样了!
第124章 九鼎
听着苏云卿的话,昭襄王也不由的去看范雎,果然看见了老爷子那一脸的黑。
好吧,其实不止范雎,就连白起也是一脸的’大王你484傻‘。
昭襄王一脸的疑惑:“怎么了?寡人不能打魏国吗?”
当然不是不能打,只是……
“大王为什么想要先攻打魏国呢?”
正常来说不是柿子要捡软的捏,先打韩国吗?再不行你打燕国也好啊,干啥和魏国较劲?
但昭襄王很有理由:“寡人为什么不能打魏国?赵国已败,魏国又能如何?”
显然,魏国是比不上赵国的……
那么昭襄王在灭赵之后不管是攻打哪个国家都是非常有底气的,攻打魏国也是如此。
魏国虽强,但比不上赵国,再加上秦国吞并赵国之后国家版图扩大,在这种原始的农耕社会,农业就是国家的本钱,就是国力的体现,而想发展农业首先得有土地。
赵国确实算不上什么国土肥沃的国家,可这同样增强了秦国的实力,再加上赵国原本也是军事大国,此时的秦国在灭赵两年之后,该消化的消化了,该发展的发展了,该恢复的生产也恢复了,昭襄王的兜里又有钱了,仓库里又有粮食了,这种时候想打仗很正常,也有打硬仗的底气。
哪怕这个对手是魏国也一样。
但能打赢魏国不代表可以灭掉魏国啊。
昭襄王这是想啥呢?
大概是昭襄王回答的不是重点,因此苏云卿便补充问了一句:“为什么偏偏是魏国呢?我的意思是,为什么不选韩国或者燕国之类。”
说起这个反倒是昭襄王不能理解了:“若是寡人攻下魏国,韩国除了不战而降难道还有其他选择?”
韩国的地理位置确实非常奇葩,在秦国攻占野王之后,半边的国土被切断,不得不送出上党,而如今余下的国土是半包在魏国里面的,魏国的形状像个U字形,韩国是凹进去的一小部分,而魏国则有两个角与秦国相接。
所以说,如果魏国被灭,那么秦国占据魏国之后,韩国确实就成了被秦国完全包围的国中之国,考虑下韩国那卖萌一样的战斗力……好吧,确实是除了投降没其他路可走。
再说了,当初范雎给昭襄王的战略规划也是远交近攻啊,魏国完全属于近攻的范围,为什么不能打?
昭襄王的想法非常美好,可实际上却一点都不现实。
范雎开口就只问了一句话:“大王觉得,如果秦国攻魏,其他四国会坐视不理吗?”
这话叫昭襄王一愣:“难道他们还敢来攻打?”
“自然是敢的。”
为什么不敢?
秦国太过强大,其他各国对付秦国唯一的办法就是合纵,可现在合纵的主要战斗力之一赵国被灭了,这固然削弱了合纵的力量,但却坚定了其余五国合纵的决心。
秦国连赵国都敢灭,他还有什么事情不敢做?
以往除了靠近秦国的几家比如赵国魏国对合纵的事情比较上心,其他燕国齐国大部分时候是打酱油的,因为他们与秦国的中间隔着韩赵魏三国,并没有直接感受到秦国的威胁。
现在不同了,赵国被灭了,燕国就与秦国靠在了一起,唯一还能在后方蹦跶的就只剩下了齐国,可齐国就真的不怕吗?
燕国,魏国,只要秦国灭掉任意一个,那就和齐国靠在一起了,齐国肯定不愿意这种事情发生,再加上秦国连赵国都灭了,其他国家的危机感陡然上升。
事实上前几年魏国就有信陵君在到处蹦跶,想要促成五国合纵攻秦,给予秦国巨大的打击,最好让秦国一蹶不振,如果能趁机再把原本已经被秦国吞并的赵国再独立出来就更好了。
当时还是范雎花了大力气才把这事搞定,什么挑拨燕国齐国关系紧张啦,什么在魏王面前说信陵君的坏话让魏王忌惮怀疑信陵君啦,安抚韩国让韩国别紧张啦之类的,就连楚国范雎都派了使者过去,这才算是勉强平息了这件事情。
毕竟信陵君再怎么蹦跶他也只是信陵君而不是魏王,魏王不想打仗,信陵君再怎么卖安利都没有用。
此时如果昭襄王攻打魏国,还做出一副灭国的架势来,魏王感受到威胁恐怕会立刻再次启用信陵君的计划,和这一代并无卵用的魏王不同,信陵君很有才干,且手下门客众多,就连当年的赵王身边都有他安插的门客在,他甚至能够知道赵王的一举一动,如果让信陵君来做五国合纵的发起人,那么这次行动是完全有可能成功的。
和躲着秦国非必要不想招惹秦国的魏王不同,信陵君清楚秦国的野心,更知道秦国是最大的威胁,当初秦赵大战他就曾鼓动魏王派兵援助赵国,后来还是昭襄王威胁谁敢帮助赵国他就攻打谁,魏王胆子小被吓住了,紧接着又传出秦赵和谈白起撤军的消息,信陵君才终于消停了。
因此范雎可以肯定,只要秦国表现出攻打魏国的意图,信陵君会立刻开始行动。
可昭襄王根本不听劝:“难道寡人还因为怕了一个魏无忌而不敢打仗了吗?”
“大王……”
“不必再说,”昭襄王完全不想听什么解释:“范雎,你年纪大了,胆子反倒是小了,一个小小的魏无忌便让你畏首畏尾了吗?”
范雎叹息一声不再说话了。
苏云卿看看昭襄王再看看范雎,终于也决定闭嘴。
这种事,正面劝是劝不住的。
如果能劝住,昭襄王便不会再坚持了,更不会对范雎言辞过激。
要知道昭襄王对范雎一直十分尊重且信任有加,即便范雎不当丞相了,昭襄王对他依旧很好,可他今天却公然指责范雎胆小怕事,显然是决心已定。
范雎显然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便不再劝说了,因为根本劝不住,再多说几句保不齐得把自己搭进去。